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文王叫姬昌,武王叫姬发,为何长子却叫伯邑考?难道非亲生?

周文王叫姬昌,武王叫姬发,为何长子却叫伯邑考?难道非亲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3099 更新时间:2024/1/17 17:04:05

在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许多朝代的兴建与灭亡让中华民族在失败中成长,在挫折中历练。

对于这些朝代和兴建者,我们更耳熟能详的知道唐宋元明清和诸如赵匡胤、朱元璋这样的开国皇帝,还有李世民忽必烈、乾隆这样的千古一帝。

不过老话说得好,吃井不忘挖水人,他们的成功还得感谢先辈打下的江山,正是从商周时期开始逐步形成的封建帝制,也才让帝王统治在中国大地上持续统治了几千年,而作为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周。

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改革发展,有些仍沿用至今,小时候电视上经常循环播放的封神演义和哪吒传奇更是以此为脚本进行拍摄,从这些历史故事中我们也了解到文王姬昌武王姬发伐纣的经典故事。

不过相比于被人熟知的姬昌姬发父子,姬昌还有一个大儿子叫伯邑考,听到这个名字或许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父亲,孩子的姓氏却不一样呢?

文王灭商建周

在文章的开篇我们必须要做先前解释的是,纣王的商朝在实际历史上并不像《封神演义》中表述的那般昏庸无道。

《封神演义》只是基于当时的历史朝代,以朝代为背景刻画了一出神仙斗法和商周朝代更替的故事,只不过在演义中必须要塑造一个大反派才能让起义造反之事显露的理所应当罢了。

以当时的真实环境来讲,纣王虽然算不上什么千古明君,不过在治理国家和统率百官方面还是有为人称道之处的。

至于当时的姬昌是反对纣王统治的第一大势力,不论是哪位君主,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在当时都是无可厚非的,所以纣王软禁了姬昌这一做法倒也理所当然。

只不过纣王后面的做法多多少少有些不讲人性,要不然就给姬昌一个痛快,干干净净杀了他,要不然就放了姬昌,双方来一场公平的争夺。可纣王想杀姬昌是真的,但又希望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让天下人觉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

就这样越想越偏的纣王陷入了自己的怪圈之中,把前来营救姬昌的伯邑考活剐后做成肉让姬昌吃,一旦姬昌知道自己的长子被害肯定要大发雷霆,到时自己就有足够的理由杀人灭口。

不过沉着冷静的姬昌知道此时就是发作一番也于事无补,怀着满腔恨意的姬昌把一碗有着自己大儿子伯邑考的肉汤喝得干干净净,看见此幕的纣王也是哑口无言,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中,伦理道义是被世人极其看重的。

无可奈何的纣王将姬昌送回了西岐,这也直接导致了文王姬昌和武王姬发父子携手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只不过人们当时都在想,如果伯邑考还活着,那么继承王位的是不是就不会是姬发了。

伯邑考和姬昌的关系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同样是姬昌的儿子,那么为什么两个儿子的姓氏却完全不一样呢。会不会姬发是亲生的儿子,而伯邑考是姬昌的义子呢。

可以肯定地说,虽然姬昌在外收养了许多干儿子,教他们读书打仗,为自己攻杀战守,但伯邑考和姬发确确实实是他的亲生骨肉,这点毋庸置疑。那么同样的后代为什么姓氏却不一样呢?

伯是象征着自己是姬昌所有儿子的老大,邑代表着诸侯的封地,作为姬昌的长子,有一天继承父亲的分封属地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叫姬伯邑考的话名字又太过冗长,况且因为四个字的名字在当时不常见所以大家便对他的称呼改成了伯邑考,由此看来,伯邑考是姬昌的亲生儿子倒也经得起推敲了。

伯邑考与姬发的关系

上一段我们解释了伯邑考与父亲姬昌的亲生与否关系,那么作为嫡长子的伯邑考为什么不是姬昌的法定继承人呢?

毕竟在当时来看,立嫡以长不以贤是王公贵族的储君登基之道,那么是不是有一种可能姬发才是长子,伯邑考是次子呢。

这种想法也有很多人提过,不过其可靠性却有待商榷,首先就从名字来看,古代人对伦理十分看重,针对年纪大小更是有着伯仲叔季的兄弟之分,正如同三国演义中孙策孙权两兄弟一个叫孙伯符,一个叫孙仲谋一样。

同孙策一样,伯邑考的名字中这个伯也印证了伯邑考就是姬昌名副其实的嫡长子。身份和地位都说清了,那接下来要说的就是,为什么继承太子这一位置的是姬发而不是伯邑考。

虽然伯邑考从身份上占据优势,不过在政治手段和政治能力以及为人处世方法上,伯邑考却远远不如自己的二弟姬发,甚至连同为胞弟的姬旦都有着比他更强劲的实力。

尤其是在姬昌这样一个致力于推翻商王朝统治的国君面前,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帮手显然比一个仅凭借名气和身份的嫡长子要靠谱许多,所以在那个嫡长子继承制不甚成熟的先行年代。

对于姬昌这样一位试图推翻商王朝统治的政权变更推动者、践行者来说,太子的人选一定要有足够的能力和政治手腕,能够应对自己离开后的混乱局面,否则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更是整个家族和国家的灭亡。

从结果来看,伯邑考是一个极具悲情色彩的悲剧人物,虽名义上是姬昌的长子,但实际来看不仅没有嫡长子应具备的能力和手段,反而在大好年纪之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落得一个悲惨的遭遇,这一结果又怎能不令人叹息呢。

回到开篇面对伯邑考的身世之谜这个问题,至于他为什么到底姓什么,为什么后人对他的称呼中没有姬姓的字眼相信大家在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了。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历史的这段故事,我们更能感受到当时朝政动荡的波诡云谲,而这不过也是每个朝代历经的必然罢了。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标签: 姬昌姬发伯邑考武王纣王文王

更多文章

  • 《易经》的密码:帝喾深悟,姬昌领悟,孔子半悟,余秋雨简悟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余秋雨,孔子,姬昌,黄帝,周易,神灵,易经,帝喾,周文王,拨弦乐器,弦乐器

    黄帝时期,夏国有个邻国,名叫禹国。禹国是个小国,都城建于蒲坂,即今山西永济。禹国人身材高大壮硕,以双尖长矛与牛皮盾牌作为武器。他们一边耕种庄稼,一边放牧牛羊,过着田园牧歌的生活。禹国有位祭司,名喾(读如酷)。喾是黄帝曾孙,刚出生就会说自己名字,十五岁辅佐叔叔颛顼,成为禹国大祭司,负责对日神黄帝的祭祀

  • 姬昌为何没有封神?四大伯侯为何只有姬昌没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姬昌,姜子牙,姬发,商纣王,封神

    《封神演义》当中的四大伯侯中,除了姬昌之外的三位伯侯,最终都被封神了,而且姬昌可以说是前期领导众人反抗商纣王的主要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为什么最终别人都封神了,只有姬昌没有呢?封神榜上没有姬昌的名字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姬昌没有资格进入封神榜吗?我们今天一起来揭秘,看看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虽然

  • 纣王、伯邑考能死后封神,为何姬昌不行?你看姬昌生前做过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姬昌,纣王,伯邑考,妲己,封神榜

    《歪歪侃封神》第890期其实,封神中并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就像好人、坏人都能上封神榜一样,它讲究的是因果而非明确的正邪。设定上看,阐教和西岐是正派,截教和朝歌是反派;可具体来看,朝歌本是正统,西岐又是谋逆者。所以有时看封神,总会对错难分。不论对错,只说因和果,这是贯彻《封神演义》的主线,纣王女娲庙上香

  • 新《封神榜》将袭!黄渤演姜子牙,李雪健演姬昌,哪吒人选成败笔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圈十三太保标签:黄渤,姬昌,夏雨,袁泉,哪吒,李雪健,姜子牙,神秘题材电视剧,封神榜(2001年电视剧)

    国产大制作中称得上顶级特效的作品并不多,包揽票房市场《流浪地球》系列算是其中的天花板。但其实除了《流浪地球》之外,国产电影中还有一个系列,还未上线,却已经得到了业内专业人士的点赞认可。《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曾经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了乌尔善导演的作品“封神三部曲”。他在探班“封神三部曲”之后,感慨相比

  • 难怪姬昌没有被封神,你看他真实身份是啥?连老君都惹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旧城不顾谈时尚标签:姬昌,三清,封神,姜子牙,伯邑考,玉皇大帝

    众所周知,《封神榜》通过“周兴商灭”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结束,而姬昌作为重要的一位人物,然而在最后姜子牙封神大典上,竟然没有提及,这引发不少人质疑,就这样的问题,一直被民众讨论至今,结果层出不穷值得一说的是,作为姬昌的大儿子,在封神演义当中,不

  • 封神中姬昌掌握后天八卦,算无遗策,却没算对自己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姬昌,姜子牙,纣王,伏羲,八卦,崇侯

    封神中姬昌掌握后天八卦,算无遗策,却没算对自己的结局上古时期,火云洞三皇之一的天皇伏羲氏观河图洛书,创立先天八卦。千百年后,西伯侯姬昌得伏羲传承,创立后天八卦,能够定“人事之吉凶休咎”。后来姬昌被囚禁于羑里七年,沉下心来研究伏羲八卦,最终将其演化成六十四卦,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易经六十四卦。姬昌自从掌

  • 姬昌有100个儿子,为什么一个女儿都没有?你看他成的神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昕梦倾城标签:姬昌,纣王,宠爱,分封,女儿,雷震子

    在古代封神时期,有一个侯爵名叫姬昌,他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他是一个身怀绝技的大师,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育儿子,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能力。姬昌拥有许多妻妾,他对待每位妻子都非常宠爱和尊重。然而,他与妻子们共同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等待。在此期间,姬昌并没有生下任何一个女儿,只有一百个儿子。这个事实

  • 香港发现一批楚简,内容重塑历史,学者:难怪纣王会释放姬昌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名人堂标签:姬昌,纣王,周国,楚简,帝辛,先秦,商朝,周朝,周文王,司马迁,烽火戏诸侯

    武王伐纣之前,纣王曾经囚禁周文王,但纣王释放周文王姬昌的原因,却让人充满了怀疑。《史记》:纣囚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所谓西伯,即是周文王姬昌。按照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闳夭等人求购美女、奇物、善马送给纣王,然后纣王就放了姬昌。为什么说这段记载不靠谱,先来看一看

  • 纣王与姬昌的关系,被史书隐藏得太深,原来周武王有多个兄长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姬发,姬昌,纣王,周文王,周公旦,文王

    商朝灭亡后,周朝扶持纣王兄长微子启建立宋国,之后微子启二弟微仲接任宋国国君,孔子是微仲的第十四代传人。因此,孔子姓子,货真价实的商代王族后代,名门望族之后。周朝建立后,武王册封一批亲族,其中将同母三弟姬鲜封在管地,因此他就被称为“管叔鲜”。武王去世后,管叔鲜不满老四周公摄政,于是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发动

  • 姬发兄长死因:殷墟揭开残酷一幕,难怪姬昌会谋划“翦商”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姬昌,姬发,商朝,纣王,周人,殷墟,伯邑考

    根据史记记载,周文王姬昌育有十子,长子伯邑考,次子姬发、第四子为姬旦,因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于是姬昌舍弃伯邑考而立姬发为太子,姬发继位时伯邑考已经去世,似乎是正常死亡。帝王世纪记载,纣王囚禁姬昌时,为了试探姬昌野心,就将质子伯邑考“烹为羹”,并说“圣人当不食其子羹”,但姬昌还是吃了,于是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