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纣王不杀姬昌的原因,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周人能灭掉商朝

纣王不杀姬昌的原因,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周人能灭掉商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百家杂评 访问量:3083 更新时间:2023/12/8 13:23:31

商王文丁时,周部落的快速崛起,让商朝担忧西部统治,为了遏制周人,文丁以封赏名义,将季历召到殷都,封其为“方伯”,就是方国中的老大,之前封的是“西伯”,然后突然将季历囚禁,一段时间后将他杀死。

商纣王时期,西伯姬昌实行仁政,吸引了众多贤达投奔,这引起了邻居崇侯虎的嫉妒,于是就诬陷周文王说“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于是纣王就将姬昌囚禁了起来。七年之后,纣王释放了姬昌,还“赐之弓矢斧钺”,让姬昌有了征伐之权。

同样都是囚禁周人首领,文丁杀死季历,为何纣王释放姬昌?按照史记记载,纣王释放姬昌的原因在于他经受不住“美女+糖衣炮弹”的打击。当时,纣王见到周人献上的宝物,激动的手都在颤抖,犹如一个没有见过市面的土老帽:“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

然而,堂堂商朝帝王,什么稀奇没有见过,自然不可能因为糖衣炮弹而释放姬昌,史记上的“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这一句话,完全不可能出自纣王之口,大概只是民间传闻。既然如此,纣王释放姬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甲骨文给出了接近真相的解读。

纵观中国古代史,任何一个王朝统治期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反叛势力,尤其到了王朝晚期,随着天灾人祸、实力下降之后,更是会冒出很多叛乱势力,商朝也不例外。

早在商王武丁时,东夷就曾叛乱过。武丁时的甲骨文有“征伐夷方”记载,或是武丁亲征,或是侯告与妇好征伐,不过规模不大,说明大部分东夷部落臣服商朝,造反的只是极少部分。

到了商纣王时期,东夷叛乱规模越来越大,最先叛乱的是“人方”(甲骨文中“人”通“夷”)。甲骨文记载:“商纣为黎之蔸,东夷叛之”、“在十月又二,往征夷方”,“在十月,王(纣王)来征夷方,在攸侯喜”,“在三月,来征夷”等,俘虏夷方三万多人,夷方战死者无数。甚至于,纣王一度亲征,商夷战争非常激烈。牧野之战中,纣王临时武装了10多万东夷俘虏,当时商夷战争的规模可见一斑。

可以说,持续多年的商夷战争,耗尽了商朝的国力,所以《左传》中说“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既然攻打东夷,会大幅度消耗国力,那么商朝为何要与东夷过不去,一定要将之打败呢?

武丁妻子妇好,她墓中的甲骨文显示:征讨东夷的目的之一是“取玉”、“正(征)玉”。在妇好墓中陪葬了大量珠宝玉石,学者研究发现不少源自东夷地区,而战国或汉初的《尔雅》中就有提到“东夷之玉”。

周朝《诗经·鲁颂》记载:“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臣服的淮夷,进献了巨龟、象牙、美玉,还有南方盛产的铜等。西周青铜铭文中,也有很多“孚”(俘)戎器、“孚(俘)金”,“孚(俘)吉金”的记载。

除此之外,还有二个重要物资,即盐与贝,其中贝是货币,三星堆很多贝壳源自印度洋,商朝可以就近获取,但前提是东夷臣服。

因此,纣王执意攻打东夷,不仅仅只是政治上的原因,背后还有获取各种战略物资的原因。为了维持王朝运转,为了杀鸡骇猴震慑其他野心家,为了祭祀用的青铜礼器、军队的青铜兵器等等,于是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商朝无法对东夷妥协,除非东夷臣服,但长期的商夷战争已经消耗了大量国力,不仅导致内部对纣王不满情绪增多,而且极有可能已经无法压制其他反叛势力了。在这种情况下,商朝如何应对日益强大的周方国呢?

由于商朝无力镇压,于是只能采取阴险的手段,将姬昌骗到殷都囚禁起来,以此让周方国投鼠忌器,而不敢直接将姬昌杀死。因为一旦纣王将姬昌杀死,那么就会激化矛盾,极有可能激反周方国。

一旦西边周方国造反,东边还有东夷叛乱,南方楚人蠢蠢欲动,那么商王朝就更无力应对。古今任何一个帝国,一旦面临双线、或多线作战的话,往往都会很快崩塌,明朝就是如此,因此纣王不能杀死姬昌。

也就是说,文丁时东夷臣服于商朝,当时商朝没有其他强大的反叛势力,所以文丁敢于杀死季历;而纣王时东夷造反,长期的平叛战争消耗了商朝国力,且为了避免双线作战,于是纣王对姬昌只是“囚而不杀”,估计是等到真正平定东夷、恢复一定国力之后再征讨周方国。

既然姬昌是纣王制约周方国的一枚重要棋子,那么为何纣王又会释放姬昌呢?原因很简单,《左传》中记载当时西部诸侯蠢蠢欲动,背后可能是周方国的策动,以威胁商纣王,为了西部的稳定,加之姬昌表演得非常忠诚,于是纣王不得不将姬昌释放,并赐予“弓矢斧钺”,让他拥有征讨西部不臣诸侯的权力。

笔者认为,纣王释放姬昌,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双方达成了一项交易,就是纣王赐予“弓矢斧钺”,其实是承认了周方国在西部的主导地位,以换取商朝平定东夷、恢复国力的时间。

由于东夷的存在,牵制、消耗了商朝国力,并让商朝内部混乱不已,让周人得以迅速崛起,姬昌、姬发野心进一步膨胀,最终周武王抓住机会灭掉了商朝。可以说,商末之局势,大致是商夷鹬蚌之争,周人渔翁得利。

参考资料:《史记》、甲骨文编等

标签: 商朝姬昌纣王商纣王甲骨文史记

更多文章

  • 周文王叫姬昌,武王叫姬发,为何长子却叫伯邑考?难道非亲生?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姬昌,姬发,伯邑考,武王,纣王,文王

    在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许多朝代的兴建与灭亡让中华民族在失败中成长,在挫折中历练。 对于这些朝代和兴建者,我们更耳熟能详的知道唐宋元明清和诸如赵匡胤、朱元璋这样的开国皇帝,还有李世民、忽必烈、乾隆这样的千古一帝。 不过老话说得好,吃井不忘挖水人,他们的成功还得感谢先辈打

  • 《易经》的密码:帝喾深悟,姬昌领悟,孔子半悟,余秋雨简悟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余秋雨,孔子,姬昌,黄帝,周易,神灵,易经,帝喾,周文王,拨弦乐器,弦乐器

    黄帝时期,夏国有个邻国,名叫禹国。禹国是个小国,都城建于蒲坂,即今山西永济。禹国人身材高大壮硕,以双尖长矛与牛皮盾牌作为武器。他们一边耕种庄稼,一边放牧牛羊,过着田园牧歌的生活。禹国有位祭司,名喾(读如酷)。喾是黄帝曾孙,刚出生就会说自己名字,十五岁辅佐叔叔颛顼,成为禹国大祭司,负责对日神黄帝的祭祀

  • 姬昌为何没有封神?四大伯侯为何只有姬昌没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姬昌,姜子牙,姬发,商纣王,封神

    《封神演义》当中的四大伯侯中,除了姬昌之外的三位伯侯,最终都被封神了,而且姬昌可以说是前期领导众人反抗商纣王的主要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为什么最终别人都封神了,只有姬昌没有呢?封神榜上没有姬昌的名字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姬昌没有资格进入封神榜吗?我们今天一起来揭秘,看看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虽然

  • 纣王、伯邑考能死后封神,为何姬昌不行?你看姬昌生前做过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姬昌,纣王,伯邑考,妲己,封神榜

    《歪歪侃封神》第890期其实,封神中并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就像好人、坏人都能上封神榜一样,它讲究的是因果而非明确的正邪。设定上看,阐教和西岐是正派,截教和朝歌是反派;可具体来看,朝歌本是正统,西岐又是谋逆者。所以有时看封神,总会对错难分。不论对错,只说因和果,这是贯彻《封神演义》的主线,纣王女娲庙上香

  • 新《封神榜》将袭!黄渤演姜子牙,李雪健演姬昌,哪吒人选成败笔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圈十三太保标签:黄渤,姬昌,夏雨,袁泉,哪吒,李雪健,姜子牙,神秘题材电视剧,封神榜(2001年电视剧)

    国产大制作中称得上顶级特效的作品并不多,包揽票房市场《流浪地球》系列算是其中的天花板。但其实除了《流浪地球》之外,国产电影中还有一个系列,还未上线,却已经得到了业内专业人士的点赞认可。《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曾经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了乌尔善导演的作品“封神三部曲”。他在探班“封神三部曲”之后,感慨相比

  • 难怪姬昌没有被封神,你看他真实身份是啥?连老君都惹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旧城不顾谈时尚标签:姬昌,三清,封神,姜子牙,伯邑考,玉皇大帝

    众所周知,《封神榜》通过“周兴商灭”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结束,而姬昌作为重要的一位人物,然而在最后姜子牙封神大典上,竟然没有提及,这引发不少人质疑,就这样的问题,一直被民众讨论至今,结果层出不穷值得一说的是,作为姬昌的大儿子,在封神演义当中,不

  • 封神中姬昌掌握后天八卦,算无遗策,却没算对自己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姬昌,姜子牙,纣王,伏羲,八卦,崇侯

    封神中姬昌掌握后天八卦,算无遗策,却没算对自己的结局上古时期,火云洞三皇之一的天皇伏羲氏观河图洛书,创立先天八卦。千百年后,西伯侯姬昌得伏羲传承,创立后天八卦,能够定“人事之吉凶休咎”。后来姬昌被囚禁于羑里七年,沉下心来研究伏羲八卦,最终将其演化成六十四卦,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易经六十四卦。姬昌自从掌

  • 姬昌有100个儿子,为什么一个女儿都没有?你看他成的神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昕梦倾城标签:姬昌,纣王,宠爱,分封,女儿,雷震子

    在古代封神时期,有一个侯爵名叫姬昌,他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他是一个身怀绝技的大师,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育儿子,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能力。姬昌拥有许多妻妾,他对待每位妻子都非常宠爱和尊重。然而,他与妻子们共同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等待。在此期间,姬昌并没有生下任何一个女儿,只有一百个儿子。这个事实

  • 香港发现一批楚简,内容重塑历史,学者:难怪纣王会释放姬昌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名人堂标签:姬昌,纣王,周国,楚简,帝辛,先秦,商朝,周朝,周文王,司马迁,烽火戏诸侯

    武王伐纣之前,纣王曾经囚禁周文王,但纣王释放周文王姬昌的原因,却让人充满了怀疑。《史记》:纣囚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所谓西伯,即是周文王姬昌。按照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闳夭等人求购美女、奇物、善马送给纣王,然后纣王就放了姬昌。为什么说这段记载不靠谱,先来看一看

  • 纣王与姬昌的关系,被史书隐藏得太深,原来周武王有多个兄长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姬发,姬昌,纣王,周文王,周公旦,文王

    商朝灭亡后,周朝扶持纣王兄长微子启建立宋国,之后微子启二弟微仲接任宋国国君,孔子是微仲的第十四代传人。因此,孔子姓子,货真价实的商代王族后代,名门望族之后。周朝建立后,武王册封一批亲族,其中将同母三弟姬鲜封在管地,因此他就被称为“管叔鲜”。武王去世后,管叔鲜不满老四周公摄政,于是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