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喝了易牙献敬的羹汤,顿觉神清气爽,易牙:此乃我儿的肉汤

齐桓公喝了易牙献敬的羹汤,顿觉神清气爽,易牙:此乃我儿的肉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明史官 访问量:3455 更新时间:2023/12/23 6:39:44

春秋时期,齐桓公喝了易牙献敬的羹汤,顿觉神清气爽全身舒畅,忍不住问道:什么汤如此鲜美?易牙流着泪说:此乃我儿的肉汤。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拜管仲为相,推行改革,齐国日益强盛,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成就了霸业后的齐桓公逐渐心智迷茫,疏于朝政,整日沉迷于骄奢淫逸、声色犬马的帝王生活。

有一次,齐桓公的宠妾长卫姬病倒在床,茶饭不思,粒米未进。没过几天,昔日花容月貌的美人儿变得面黄肌瘦、形容枯槁。齐桓公见状心疼不已,寻遍名医,把脉问诊开药方,病情仍不见好转。

害怕心爱的人儿香消玉殒,齐桓公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御厨易牙利用宫廷中最珍贵的食材,经过精心加工烹调成食物,进献给长卫姬。

长卫姬闻到了诱人的香味,顿时有了点食欲,她将就着吃了几小口,竟然精神好了不少。

接下来,易牙天天变着花样做食疗菜,长卫姬吃过之后,不仅病好了,人也滋养得更加娇媚动人。齐桓公惊喜不已,将易牙聘为齐国的特级厨师。

易牙号称为天下第一神厨,擅长烹饪,精通调味,深受齐桓公和长卫姬的重视。

可易牙不甘心只做一个厨子,他更想得到朝廷的权势和地位。为了满足齐桓公的口腹之欲,易牙绞尽脑汁制作美食供其享用,齐桓公每天开心得不要不要的。

一日,易牙为齐桓公烤了一只乳猪,香气扑鼻,鲜嫩可口。美酒配佳肴,齐桓公边吃边喝,赞口不绝,感叹道:“寡人尝遍了天下美食,就差吃人肉了!”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易牙将齐桓公这句话默默记在心里,他决心要为齐桓公献上一顿人肉餐,以表忠心。

回到家,易牙左思右想,考虑到齐桓公是高贵之身,不能吃乞丐或死囚的肉,到哪里去弄合适的新鲜人肉呢?这时,他看见活泼可爱的三岁儿子正在屋门口玩耍,立即冒出了一个灭绝人性的念头来。

夜深人静时,易牙蹑手蹑脚地来到儿子的房间。白白胖胖的儿子睡得正香,来不及啼哭一声便死在父亲的刀下。

第二天早上,易牙妻子四处寻找儿子,易牙冷漠地说:“我把他杀了,熬成了肉汤。”妻子听到,崩溃大哭。

易牙毕恭毕敬献上这碗汤,齐桓公一饮而尽,顿觉神清气爽,全身舒畅。忍不住问道:“真鲜美啊!这是什么汤?”易牙流着泪说:“这是我儿子的肉汤”。

接着易牙又说:“我杀了三岁的儿子,熬汤给您品尝,只是为了替您祈福身体安康。”

齐桓公听了很不舒服,顿时一阵反胃,自己的一句戏言,易牙竟当真了,但转念一想,很受感动,他认为这是易牙忠于自己的表现,易牙爱他胜过爱儿子。

公元前645年,年近八旬的大丞相管仲病重。他在弥留之际,劝告齐桓公:“请务必远离易牙这种小人。”齐桓公不解,他对管仲说:“易牙为了我的一句戏言,竟然把自己心爱的儿子杀了,虽然我心里很不舒服,但我想他应该是忠于我的。”

管仲对齐桓公说:“连自己的儿子都能杀的人还有什么人不能杀呢?他只是为了逢迎取悦国君而已,不能把国事交付给这种人,您千万要当心啊!”

管仲的离逝,意味着齐国的靠山倒了。易牙趁机勾结开方和竖刁,三个臭味相投的人结党营私,使尽浑身解数来媚惑君主。

齐桓公早把管仲的劝谏忘得一干二净,在易牙三人的花言巧语中迷失了心智,并给他们封官进爵。

两年后,年老的齐桓公病倒在床,此时的易牙三人已把持着朝廷大权。他们将齐桓公软禁起来,假传圣旨,任何人不得去探望齐桓公。

易牙三人狼狈为奸,为了篡夺大权,谋取私利,赶跑了之前立的太子昭,拥护长卫姬的儿子无亏上位。

此时的齐国乱成一团,公子们为了争夺皇位打得不可开交,无暇顾及高墙之内的齐桓公。

重病卧床的齐桓公本应该得到精心的治疗和照顾,此时却没吃没喝,活生生被饿死。

直到67天之后,齐桓公的尸体早已腐烂,有人看到从宫殿围墙爬出的尸虫,齐桓公才得以收殓下葬。

可怜这位叱咤风云的春秋五霸之首,不听忠告,亲近小人,竟落得个活活饿死的悲惨下场!

对此,你怎么看呢?

作者:露云

编辑:飘飘

更多文章

  • 晋国知氏被灭族,是因错选荀瑶做接班人吗?或许其中还别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荀瑶,晋国,齐国,赵无恤,郑国,赵鞅

    知氏是晋国六大卿族之一,祖上荀首、荀罃(yīng)都是名扬天下的战将。然而荀罃去世之后,知氏一度中落,差点就失去了嗣卿资格。直到荀跞凭借熬资历,才得以重新当上了正卿,知氏家族的地位得到了稳固。荀跞担任正卿后,借赵氏与范氏、中行氏发生冲突的时机,驱逐了范氏、中行氏,打压了赵氏,让知氏一举成为剩余四大家

  • 智伯待豫让是国师之礼,智伯去世后豫让只身替他复仇

    历史解密编辑:言雾由终标签:豫让,复仇,晋王,国师,智伯,赵襄子

    战国时豫让拔剑刺穿赵襄子衣服,然后向天长叹“我总算能在九泉之下见到智伯!”说罢拔剑自裁让不少仁人志士潸然泪下一介布衣豫让即使换过两位主公也始终没有得到重用,他怀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投靠智伯。智伯非常尊重豫让,用国师之礼相待,豫让因此获得了大展宏图、锦衣玉食、功成身退的机会。此后,智伯兵败被赵襄子斩首,并

  • 《资治通鉴》战国——豫让以死尽忠

    历史解密编辑:甜腻小猫迷PLUS标签:豫让,智伯,权臣,赵襄子,资治通鉴,三家分晋

    豫让,是春秋时候晋国人。他曾经侍奉过晋国的权臣范氏和中行氏,都没有得到重用,后来他又投靠晋国的另一位权臣智伯,智伯给他很高的礼遇。后来智伯去讨伐赵襄子,赵襄子联合晋国的另外两家权臣,打败了智伯,并把他的土地瓜分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逃亡到山中的豫让听到智伯被杀的消息,便道:“士为知己者

  • 资治通鉴故事4:士为知己者死——义士豫让的复仇

    历史解密编辑:学霸修炼宝典标签:赵襄子,豫让,士为知己者,韩魏,资治通鉴,智伯

    韩魏赵三家灭了智氏之后,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骨刷上漆,做成了饮器(关于这个饮器,有的说法是酒壶,有的说法是尿壶)。智伯的家臣豫让想为他报仇,决定刺杀赵襄子。豫让改了名字,跑到赵襄子家里应征当个杂役。有一天,豫让怀藏匕首在厕所里打扫卫生,准备趁赵襄子上厕所时进行刺杀。赵襄子去上厕所的时候,走到了厕所边上时

  • 豫让:士为知己者死,我是有气节还是只会愚忠?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赵襄子,豫让,智伯,襄子,中行氏,晋国

    豫让(生卒年不详),姬姓,春秋时期晋国正卿智瑶的家臣。晋国自献公,文公之后一直是个强国,但文公去世之后,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相继把持着晋国的政权,史称晋国六卿。春秋末年,晋国内部发生权力斗争,只剩下智氏、韩氏、赵氏、魏氏最强。春秋末年智瑶继承了智氏家产和地位,史称智襄子。智襄子长得很

  • 智伯对豫让以国士之礼相待,智伯死后,豫让独自一人为其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赵襄子,豫让,国士,智伯,赵国,晋阳城

    战国的豫让拔剑刺破了赵襄子的衣服,随后对天长叹“我终于可以去见九泉之下的智伯了!”说完便拔剑自裁,令许多仁人志士泪目豫让,一介布衣,连换了两个主公都一直不受重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投奔智伯。智伯对豫让十分地敬重,以国士之礼待他,豫让这才有机会大展拳脚,锦衣玉食,功成名就。之后,智伯战败被赵襄子砍了脑

  • 北有荆轲、南有豫让—慷慨燕赵之邢台豫让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牛城夜话标签:荆轲,赵襄子,豫让桥,邢台豫,邢台站

    文:丹枫飞云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燕地代表为荆轲,其有名言: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赵地代表为豫让,其有名言: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河北省的豫让文化。在河北邢台市襄都区豫让桥街道翟村西南角,这里原来地势下洼,泉水潺潺,每到秋天,更是蒹葭苍苍,白絮茫茫,

  • 豫让——忠诚成就的义士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豫让,赵襄子,三家分晋,智伯,襄子

    作者:乔永胜《史记刺客列传》一共记述了五位刺客的故事,豫让是其中之一。(一)出身豫让是山西人。山西这个地盘,在春秋战国时多出义士。豫让曾经得宠于智伯,也就是智伯有恩于他。然而,智伯在三家分晋的过程中,却是被钉在了耻辱柱上的,因为正是他的贪婪,直接造成了晋阳古城历史上的第一次被淹,以及赵襄子与智伯间的

  • 豫让为智瑶复仇的行为,究竟是“忠义”还是“权责对等”?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智瑶,豫让,赵无恤,复仇,周平王

    灭掉智氏以后,赵无恤干了一件挺不厚道的事:他将智瑶的头颅加工处理,变成了一个酒壶。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加工成了便器。这种行为惹怒了智瑶的家臣豫让,于是决定刺杀赵无恤。但豫让毕竟不是专业刺客,所以第一次行动不但没成功,反而被赵无恤活捉了。抓住豫让之后,赵无恤劝他投降,但豫让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表示自己生

  • 豫让论——更像是一篇检讨书

    历史解密编辑:自古文人嘰嘰喳标签:智伯,国士,智谋,赵襄子,方孝孺,士大夫,豫让论,检讨书

    方孝孺〔明代〕明朝士大夫的文章真没法看,动不动就要“死谏”、死忠,大义凛然状;试以此篇之立意遍责明之士大夫,又有几人能做到?观孝孺之行,第一段恰像是在自己检讨自己啊。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