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国名将匡章四战四胜,改变战国格局,为何名声不及战国四大名将

齐国名将匡章四战四胜,改变战国格局,为何名声不及战国四大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花萃谈谈 访问量:1271 更新时间:2023/12/8 22:49:14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这是《千字文》中宣扬战国四大名将功绩的经典语录,他们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

他们都生活在秦强而六国皆弱的时代,已处于战国末期。但战国初期的名将未必比他们差,齐国名将匡章更是四战四胜,且每战都改变了战国格局,未能在史书上获得浓墨重笔实在可惜。

他指挥的每场战争皆可载入史册,历史却遗忘了他,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四战四胜,改变战国格局

要想找寻原因,我们先看看他参与指挥的四场经典战役。

1.桑丘之战

此役是秦国商鞅变法以来首次与齐国正面交锋。

公元前323年,秦国挟胜魏国之余威,假道韩、魏进犯齐国。齐威王任命匡章为将,率领齐军迎战秦国。

秦军孤军深入,顾虑后方韩、魏二国,所以秦军只是虚张声势,实际上却犹疑不定不敢进攻。

匡章充分利用秦军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理,开战前夕命部分齐军更换旗帜混入秦军当中,配合齐军主力里应外合,击溃秦军。

秦惠文王得知败讯后,被迫以“西藩之臣”的身份向齐威王谢罪,就此拉开了此后四十余年间”合纵连横”运动的高潮。

2.灭燕之战

公元前316年,燕易王哙在苏代、鹿毛寿的鼓动下,废太子姬平,禅位于国相子之。国人不服,发生内乱,史称“子之之乱”。

这次燕国内乱达数月之久,《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因搆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

齐宣王听闻燕国大乱,便以讨伐子之匡扶正义的旗号发兵攻燕。匡章利用燕国人心离散的机会,北上仅五十天灭掉燕国。

3.垂沙之战

战国中期,楚怀王受秦国蒙蔽,与秦国联合对抗齐国。齐以楚负约为由,于公元前303年联合韩、魏共同攻楚。

双方夹泚水列阵,相持长达六个月。匡章亲自勘查地形,发现了楚军兵力部署,选派精兵乘夜从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向楚军发起突然袭击,在沘水旁的垂沙大破楚军,斩杀楚国大将唐昧。

垂沙之役后,楚国国内暴动,政治动乱,最终导致楚国四分五裂,从此由盛而衰,直至灭亡。

4.函谷关之战

秦国的东向扩张,严重威胁到东方各国。

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田文回齐做相,由匡章统帅联合魏、韩攻打秦国,联军势如破竹攻至函谷关,历时三年,最终攻入关内。秦昭襄王急忙派使臣割地求和,联军才退去。匡章也成为战国时期唯一攻进函谷关的将领。

如此辉煌的战绩,匡章绝对可以跻身世界名将之列,为何却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中呢?

名声不好,委屈却不解释

匡章在齐国的名声不好,通国皆称其不孝。

恩师孟子了解匡章的情况,曾为其进行解释:

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

原来,匡章的母亲得罪了丈夫,匡章的父亲就把妻子杀了,埋在马厩下面。匡章不满父亲的作为,和父亲搞僵了关系,所以齐国人认为匡章不孝。

孟子认为匡章之所以离开家,没有尽孝,是因为他和父亲意见不同,父亲不容于他。匡章不是不想在家尽孝,而是因为厌恶父亲的恶行,不得不离家出走。他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

匡章不能向国人解释,这种夫杀妻的罪行十恶不赦,他如果过多解释势必会将自己的父亲推向万丈深渊,这又让他于心不忍,所以他只能默默地背负着委屈。

儒家思想,忠君而忘我

匡章是孟子的爱徒。孟子落魄至齐国时,“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

匡章也秉持了恩师的天命思想,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而匡章的天就是齐国国君。

匡章作为齐国大将,历仕齐威王至齐闵王三世,是齐国霸业的奠基者。他终身侍奉齐君,深受齐国三代君王的信任。

桑丘之战时,匡章使用间谍战,前线的探子不明白匡章的用意,悄悄向齐威王回报说:“章子让齐军加入秦军。”齐威王听了置之不理,一如既往信任匡章,坚持让匡章指挥作战,大败秦军。

匡章心目中,永远君王在前,自己恪尽职守,最后卒于任上。

史料被毁,史家无证可查

秦灭六国后,毁书坑儒。匡章作为唯一攻破函谷关的战国名将,更是记载了秦国的耻辱。

秦人将关于匡章的记载销毁、抹杀,导致人们对匡章的历史无证可查、模糊不清。而古代的史学家非常重视史料的真实性,不敢妄自揣测。

司马迁由于无法搜集到充分的资料,遗憾地选择对其搁笔惜墨。《史记》终究缺失了这位足以比肩战国四大名将的传记,实在可惜可叹!

参考资料:《千字文》《史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匡章齐国战四胜秦国秦军战国

更多文章

  • 齐国的臣民都怀疑匡章,齐王为什么就是信任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匡章,齐王,齐国,秦军,秦国,秦王

    秦国向韩国、魏国借道去攻打齐国,齐威王派遣匡章率兵进击秦军,和秦军对垒时驻扎下来。起因可能是齐国入侵燕国,诸侯兵援燕国。别以为诸侯发善心,只是在秦国的首肯下诸侯不想打破列国的力量平衡。秦军、齐军双方的使者多次来往,匡章变更了军服等军队用的徽章,以便和秦军混杂。匡章利用战前的空隙了解秦军,“为变其徽章

  • 匡章为何按兵不动?一个被遗忘的旷世奇才!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匡章,秦国,齐国,孙伯灵,齐王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周赧王十四年(前301年),《资治通鉴》记载四国伐楚,这自然会让我们好奇:齐、韩、魏三国明明常年都在跟秦国作战,这次却和秦国合作,真能合作得起来吗?《资治通鉴》关于联合作战的这段记载是从《史记》抄过来的,但杨宽先生有过考证,认为《史记》把秦

  • 春秋传奇:晋六卿火并成四卿,越文种贿赂通伯嚭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伯嚭,晋六卿,成四卿,勾践,伍子胥,夫差

    春秋传奇:晋六卿火并成四卿,越文种贿赂通伯嚭是时,晋顷公失政,六卿树党争权,自相鱼肉。荀寅与士吉射相睦,结为婚姻,韩不信、魏曼多忌之。荀跞有宠臣曰梁婴父,荀跞欲以为卿。梁婴父恃荀跞之爱,打算逐荀寅而代其位。所以荀跞亦与范氏、中行氏相恶。上卿赵鞅有族子名午,封于邯郸。赵午之母,荀寅之姐,故荀寅呼赵午为

  • 聊聊伯嚭与郭开这两位自毁靠山的佞臣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伯嚭,吴国,伍子胥,夫差,赵王,吴王

    作者:闲客(伯嚭)在历史上有这么一些人,受国君宠信,富贵得享,爵位得重。如此,本该感恩戴德,为国君解忧除难,为国家尽忠。可事实是,这些人欲壑难填,暗地里拿着敌国的好处,挖着本国的墙角,毁坏本国的根基。他们以为,国家倒了,可以在敌国继续自己的富贵,结果往往成为新君主平息民众愤怒的出气筒,富贵没有享到,

  • 伯嚭——一个复仇青年的堕落之路,一个安插在吴国的“潜伏者”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伯嚭,吴国,吴王,杨吴,伍子胥,越王勾践

    伯嚭,又作伯否,春秋晚期人,出身于楚国贵族,吴王夫差时期官至太宰,人称太宰否,吴国亡国第一奸臣。说起他,大家都比较陌生,但是大家不要小瞧他,没有他,就没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没有他伍子胥不会冤死,没有他吴王夫差不会自杀,春秋格局或许会不一样。吴越争霸中,伯嚭俨然像一个“潜伏者”,

  • 迫使吴起从魏国逃到楚国的既非公叔痤,也非王错,而是魏武侯魏击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魏武侯,吴起,魏国,公叔痤,秦国,齐国

    吴起是战国初期最为著名的军事家和改革家,他先后效力于鲁国、魏国和楚国,在政治和军事上做出了极大的成就。尤其是在军事方面,他的先后让魏国和楚国在战国初年崛起,击败了强大的秦国和三晋联军,使得这两国的疆域大量扩张。因此吴起一生“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与孙武并称“孙吴”,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的

  • 吴起战功赫赫,为何却被逼远走楚国?公叔痤:不能全怪我

    历史解密编辑:小航航帆标签:吴起,魏国,魏文侯,楚国,公叔痤,秦国

    吴起是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名将,在历史上和孙武并称孙吴,是兵家两位集大成者之一;战国初期魏文侯之所以能傲视群雄成就霸业,吴起功不可没,正是在吴起的连番打击之下,秦国丧失了整个河西之地,战略空间急剧缩小,被压迫在洛水以西动弹不得,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5万新军大破秦军五十万更是让秦国雪上加霜。不过

  • 公孙鞅身具大才,宰相公叔痤也推荐了,魏惠王为什么不用他?

    历史解密编辑:金黄的枯草PLUS标签:魏惠王,公叔痤,魏国,商鞅,秦国,吴起,宰相,公孙鞅,春秋战国,科学家

    魏惠王不用商鞅,其实也算正常:当时商鞅只是宰相公叔痤府里的中庶子,类似于现在的秘书角色,让一个不起眼的秘书来当大魏国的宰相,这不是开玩笑吗?让商鞅离开,只能说魏惠王没有识人之才,毕竟伯乐很稀缺嘛。商鞅在魏国不受重用,除了魏惠王不会识人外,还与商鞅的性格、公叔痤的刻意压制有关。商鞅很高傲,深藏不露,不

  • 一句话得到国君信重、部下拥戴,魏国丞相公叔痤跟魏惠王说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魏惠王,公叔痤,魏国,吴起,商鞅,丞相

    提到公叔痤,许多人都不陌生,倒并不是因这位在魏国当了二十年相国的人物,有什么了不得事迹,而是因为他与两个不世出的大才之间的纠葛羁绊。史书上记录的关于公叔痤的第一个故事,是他在魏武侯时期,接替田文(非孟尝君)为相,娶了公主,却担心河西郡守吴起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用计赶走了这个魏国的柱石,让人家跑到楚

  • 为何有着国家一级人力资源师本领的公叔痤,不敬业,被后人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吴起,魏武侯,魏惠王,商鞅,魏王,公叔痤

    在战国时期,人才辈出,国家实力也和人才密不可分,时代赋予了人们最好证明自己的方法,有些人就是在历史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强大完全可以扭转一个国家的颓败,秦孝公如此,商鞅亦如此,他们都给后人传达了正面的能量,但是,也有些人则是相反,他们明明拥有着异乎常人的本领,但是却被后人诟病。公叔痤就是这些反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