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公为什么被后世奉为元圣?

周公为什么被后世奉为元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好女孩也疯狂 访问量:436 更新时间:2024/2/11 6:04:09

周公为什么被后世奉为元圣?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公的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封在周地,故称周公。

自东汉以来,人们常以“周”、“礼”并称。唐代韩愈则把周公列入儒家道统的关键人物之一。

周公自幼奉行仁孝,多才多艺,文王在时,他就以孝仁而异于群子。武王即位后,周公成为武王的助手,地位和老臣姜太公相当。

公元前

1046

年,周公辅佐武王统师于盟津,即今天的孟津,渡过黄河,在牧野誓师,誓词就是《尚书》中的《牧誓》为周公所作。《牧誓》痛斥商纣王只听妇人妲己的话,不祭祀祖先天地之神,暴虐百姓,天怒人怨,申明武王躬行天罚,并鼓励战士勇猛杀敌。

牧野之战,商朝灭亡,西周王朝建立。灭商回来后,在镐京武王同周公谈起在洛水和伊水之间的平原地带建立新都,以便控制东方。武王还把原来商王朝直接统治的地方分成三部分,分别由管叔蔡叔、霍叔掌管,史称为“三监”。

后武王因病去世,成王年纪还小,于是周公毅然挑起了“摄行政当国”的重担。于公元前

1022

年,顺利地讨平了三监的叛乱,乘胜向东方进军,并灭掉了奄,即今天山东曲阜等五十多个国家。从此,周的实力延及到海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东征叛国”,平定三监。为了更好地统治被征服的地区,周公又分封诸侯,以屏周室。同时继承武王遗志,积极在洛水之滨营建洛邑。

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后居洛阳,并制礼作乐,天下大治。

周公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始终被后人所称颂。周公致政三年后,在丰京养老。不久得了重病,临死前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葬在成周,所以后人在洛阳为他建立了周公庙。由于周公开创了千秋伟业,使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被后世奉为天下第一圣人——元圣。所以,周公庙也被称为“元圣庙”。

后人为了追念先贤,在全国建立了多座周公庙。其中洛阳周公庙,陕西歧山周公庙,山东曲阜周公庙,并称为我国三大周公庙。

洛阳周公庙始建于隋末唐初,为隋将王世充草创,唐、明、清均重修过。洛阳周公庙坐北朝南,现存一组古建筑,依中轴线自前到后依次为定鼎堂、礼乐堂即会忠祠、三殿及东、西配房、石狮等。大殿四角飞檐起翘,拓展伸张,比例匀称,节奏和谐,既庄严稳重又隽秀灵巧,殿内现供奉周公、召公、毕公及周公长子伯禽,次子君陈五尊圣像。

后殿为定鼎堂,是庙中现存主要古建筑,取“成王定鼎于洛阳”之意。它西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青简瓦件,龙凤屋脊,两端饰以吻兽。

定鼎堂后面为会忠祠,清代单檐硬山式建筑,西阔五间,进深两间,现陈列一组人物群像,再现了当年周公制礼作乐的场面。置身此殿仿佛能聍听到典雅而悠扬的韶乐,故改名为“礼乐堂”。

后殿是清代单檐硬山式带前廊建筑,现在陈列洛阳五大都城遗址出土的文物。并展示隋唐东都城宫城、皇城沙盘模型。

东、西配房为清代硬山式建筑,被辟为《周公史迹陈列》展室。

周公庙南大门两侧,各有一株古槐,据专家研究后得出结论,树龄已有八百年以上。这两株古槐,皆树干中空,仅以沟壑斑胶的树皮支撑其庞大的树冠。而树冠上虬枝高举,枝叶繁茂,其生命力之旺盛,令人叹为观止。

洛阳周公庙是洛阳市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明清建筑群之一,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周公后裔寻根问祖,祭祀祖先的圣地。

该庙近经整修,已辟为《洛阳都城博物馆》。该馆是以大型沙盘模型和文物,展示古代五大都城历史风貌为主,以表现周公事迹和河洛文化为辅的专题博物馆。

原作者:一得斋主人

原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9ffd30b80102wlge.html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本账号将予以删除。

更多文章

  • 山泽损损益制衡---周公三合堂

    历史解密编辑:周公三合堂标签:山泽,六爻,归藏,财帛,隐遁

    这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山泽损,损上益下;山泽损,损下益上。雷天大壮卦:雷在天上响大放,强盛壮大之象。风天小畜:风吹草低现牛羊,蓄养积聚之象。火山贲:火炎上升似龙奔,光明而文明有德望之象。地雷复:阳气复生万物长.亨通顺利昌盛至之象.水天需:云行雨施天下动.滋润草木生长旺财帛吉祥如

  • 周武王死后为何周公而不是姜太公摄政?周公旦摄政并不一帆风顺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姬发,姜子牙,周公旦,周成王,周王室,周公

    牧野之战后,西周建立,周武王封邦建国,将古国之后、殷商遗民、宗室子弟以及开国功臣都封了土地建立小国,紧紧的围绕在周王室周围,以保周王室国祚绵长。但是周武王自己却在周朝建立不久就去世了,而太子姬诵尚且年幼,能不能让天下的诸侯国都臣服还是个未知数,因此周武王给姬诵留了四个辅政大臣,这就是著名的“周初四圣

  • 为何古代把新婚之夜,叫 “周公之礼”?洞房花烛与周公何干?

    历史解密编辑:文静谈生活标签:新娘,孔子,周公,新郎官,聘礼,婚礼,周公之礼,洞房花烛,周公旦,周朝,先秦

    在我国,大家会用周公之礼来代指同房之事。在追溯周公之礼的来源时,大家会发现它与一个人有关,此人便是周公。那么,在古代时期,为何大家会将夫妻同房之事称作为周公之礼呢?一、周公之礼的来源据传,周公之礼与周公姬旦有关。姬旦是姬昌的四子,他也是姬发的亲兄弟。商朝走向覆灭后,周成王姬诵登基为帝,可他却过于年幼

  • 古代夫妻同房为何叫“周公之礼”,周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小胡的房产标签:周公,周文王,姬发,姬昌,孔子,周武

    众所周知,古人有四件好事,一件是新婚燕尔,一件是金榜题名,一件是久旱逢甘露,一件是他乡遇故知。尤其是新婚之夜,更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没有人不想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一起享受甜蜜的生活。新婚之日,两个人都要睡在一起,做一对真正的男女,完成周公的仪式。那么,为何夫妇合欢会被称作“周公仪式”?周公是怎么做

  • 安徽合肥:周公山麓溪涧潺潺,龙骧虎视浩荡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出外龙舒人标签:龙潭,合肥,周公山,龙潭河,紫蓬山

    文 | 隔水樵夫壹巍巍大别山纡青拖紫,仿佛对古老的合肥有着深情的眷顾。于是,在古庐州的西郊播洒出一带山峦,这就是西南诸峰——大紫蓬山。紫蓬山(摄影 | 张为)紫蓬山有广狭之分:狭义的紫蓬山仅指西庐寺所在的那一座“五龙簇珠”的山峰,俗称李陵山;广义的紫蓬山则包括李陵、周公、圆通、大潜诸山。其中,周公山

  • 风雷益损上益下---周公三合堂

    历史解密编辑:周公三合堂标签:周易,风雷,之爻,噬嗑

    这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风雷损上益下(一)"损"和"益",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常用词。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个是减少,另一个是增加。在古汉语中,"减"字一般表示减少的意思,"加"则多表示增加的意思。《老子》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意思是说:做学问一天天增多;而修道却一天天地减去。

  • 词海拾遗:“两口子”的由来,何谓“梦周公”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周公,孔子,汉哀帝,乾隆,司马光,皇上

    词海拾遗:“两口子”的由来,何谓“梦周公”一. 夫妻为何称“两口子”“两口子”一词,见诸《现代汉语词典》等,其词义解释为:“指夫妻俩”。夫妻称“两口子”,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话说乾隆年间,山东有一个叫张继贤的才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本地恶少石万仓的妻子曾素箴相识,两人一见钟情。而石万仓除了仗势欺人

  • 古代夫妻同房为何叫“周公之礼”,周公做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标签:姬发,分封,诸侯,夫妻,同房,周朝,先秦,周成王,周天子,周公旦,周公之礼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无论是小到一个小组,还是大到一个社会、国家,制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几乎就是仁圣之本要。因为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那么每个人都随心所欲的干自己想要干的事情,不管是否会伤害到他人,是否会紊乱社会,那么这个国家最终都会处于混乱之中。相反,如果有一定的制度约束,那么每个人

  • 古代夫妻同房为什么叫作周公之礼! 周公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陆洋谈科技标签:武王,孔子,纣王,嫁娶,礼节,夫妻,同房,周朝,先秦,周公旦,周公之礼

    中国古代的男女之情是美好的,是浪漫的更是含蓄的,当郎情妾意时也会很有分寸,彼此书信来往中遣词造句都无孟浪之字,有的只有浓浓的情意与浪漫,正因为这份内敛才有了那么多首经典的古诗,譬如秦观所做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或是李之仪的“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对男女

  • 古代夫妻同房为什么叫“周公之礼”,周公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孔子,礼乐,礼数,夫妻,同房,先秦,周朝,诸侯国,周文王,周公旦,周公之礼,烽火戏诸侯

    中国作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非常注重礼数,对于一些事情也有着特殊的别称或是雅称,与现在的大白话不同,古人已经将这种礼仪观念刻入骨髓,就比如孩童在满一百天会喝满月酒,祝福婴儿能够健康成长,长命百岁,当老人过生日的时候不同的年龄也有不同的称呼,八十八岁叫米寿,九十九岁叫白寿,换种说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