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夫妻同房为何叫“周公之礼”,周公是谁

古代夫妻同房为何叫“周公之礼”,周公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胡的房产 访问量:4717 更新时间:2023/12/22 0:37:56

>众所周知,古人有四件好事,一件是新婚燕尔,一件是金榜题名,一件是久旱逢甘露,一件是他乡遇故知。尤其是新婚之夜,更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没有人不想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一起享受甜蜜的生活。

新婚之日,两个人都要睡在一起,做一对真正的男女,完成周公的仪式。那么,为何夫妇合欢会被称作“周公仪式”?周公是怎么做到的?

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王姬发他们也都知道,至于姬旦,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不过如果有人叫他周公,他们就不会不认识了,毕竟他们经常在睡梦中说“与周公相见”。

姬旦乃是周文王姬昌之四子,周武王姬发之兄。周文王执政之初,姬旦便教导他以德治国,与那时的霸道、残暴、残忍的纣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姬昌死了,周武王姬继任大帝,对商纣王展开了一场战争。

在古老的传说中,姜太公和一群有才能的人联合起来,将姬发推翻了大商,还将他烧成了一座皇宫。其实,除了姬发之外,他的哥哥姬旦也是其中之一。

姬发继位后,继位,姜太公是他的左膀右臂,他的弟弟是他的副手,两人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姬发很是依恋姬旦,每次遇到难题,都会去和姬旦聊聊,为他解答疑惑。

但这种情况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在周武王姬发三年前就死了,只剩下了周成王这个还在学习的孩童。本来想退出政治舞台,潜心钻研礼教的纪丹,现在却要以统治者的身份,代他管理政务。

古往今来,总是会有一些人,喜欢造谣生事,有人说姬旦要独霸天下,姬旦一听说这个消息,就立刻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所有人,说自己年纪轻轻,根本不可能掌控朝廷。

而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内忧外患,身为周皇帝的开山祖师,他自然不会坐视这些贪赃枉法的家伙破坏了自己兄长和父皇的努力,更何况,这位皇帝陛下也是他的亲侄儿,按理说,他必须要出面!

到了最后,姬旦终于下定决心,将权力交给了他。但他并没有放任不管,而是经常叮嘱他们要知道人民的艰辛,切勿贪图享受,用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生而为祸,而不为福”。身为三代的长老,他有足够的闲暇去享受这些仪式,也有足够的时间去推行这些仪式。

姬旦还建立了一种非常完整、非常严密的管理体系,名为《周礼》。这件事情牵扯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婚事上面。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西周社会风气十分紊乱,特别是在男女关系方面,对性关系的态度十分随便,甚至连婚嫁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规范,因此周公姬旦专门制订了七种婚俗。

七大礼仪,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

接受是指女方派遣红娘向女方求婚;所谓“问名”,就是在新郎接受新娘后,再一次请红娘来问新娘的名字和生日,诸如此类;纳吉,是指两个人在八个大喜之后的订婚仪式;“纳”是指男子的正式婚事,在此,与最初的仪式不同。

所谓的“婚约”,就是择良辰吉日,即是男的到女方家里去相迎,而“敦伦”则是在新郎新娘那天晚上举行的婚礼。

周公夫妇想要将这种仪式进行得更好一些,但到了第七次,他的夫人却拒绝了,这种羞涩的行为,不要说当时的时代,就算是放在现代,也没有几个人会这么做,所以他们把这件事当成了自己的替代品。

自从周公的《七子嫁娶》之后,整个国家的风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众也都很自觉地遵循了这个规矩,但随着周公过世,王朝的变迁,整个国家再次变了。

在那个时代,礼法已经崩溃,很多人都不认同周公颁布的礼节,所以很多礼节都被废除了。当时,孔子一向崇尚周公,他就是这样做的,他坚持和完善了这个体系。他将七大礼仪简化成了六大礼仪,而最后一项则是敦伦,他认为“敦伦”这个词不适合在正规的书籍上使用。

不过,由于在结婚的时候,人们还是会把葫芦作为祭品,这几乎成了一种习俗。孔子觉得这种情况很好,所以把它写进了《礼典》,也就是所谓的“交杯酒”。

一杯酒下肚,所有人都知道了,这是敦伦,孔子并没有把这件事写入礼中,但这件事却是顺理成章的,延续子嗣,延续香火。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这种礼仪逐渐减少。到了最后,很多事情都被取消了,男女之间的婚礼,就是最后的几个步骤,而‘登基大典》,则被称为周公,这是他一手策划的。

时至今日,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周公当年所立的礼仪,他们所知的,只是周公之礼。你要是在大街上随便找个人说一声周公之礼,别人一定会以为你疯了,你把这种私密的东西说出来。

从那时起,周公的仪式就完全变成了男女通婚的正式语言。

周公是一位大勇之士,他虽有权力,却从来没有使用过。他在民族所需之时,总是身先士卒;国家安定,百姓安康,他主动隐退。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任何的问题请立即删除!

标签: 周公周文王姬发姬昌孔子周武

更多文章

  • 安徽合肥:周公山麓溪涧潺潺,龙骧虎视浩荡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出外龙舒人标签:龙潭,合肥,周公山,龙潭河,紫蓬山

    文 | 隔水樵夫壹巍巍大别山纡青拖紫,仿佛对古老的合肥有着深情的眷顾。于是,在古庐州的西郊播洒出一带山峦,这就是西南诸峰——大紫蓬山。紫蓬山(摄影 | 张为)紫蓬山有广狭之分:狭义的紫蓬山仅指西庐寺所在的那一座“五龙簇珠”的山峰,俗称李陵山;广义的紫蓬山则包括李陵、周公、圆通、大潜诸山。其中,周公山

  • 风雷益损上益下---周公三合堂

    历史解密编辑:周公三合堂标签:周易,风雷,之爻,噬嗑

    这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风雷损上益下(一)"损"和"益",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常用词。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个是减少,另一个是增加。在古汉语中,"减"字一般表示减少的意思,"加"则多表示增加的意思。《老子》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意思是说:做学问一天天增多;而修道却一天天地减去。

  • 词海拾遗:“两口子”的由来,何谓“梦周公”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周公,孔子,汉哀帝,乾隆,司马光,皇上

    词海拾遗:“两口子”的由来,何谓“梦周公”一. 夫妻为何称“两口子”“两口子”一词,见诸《现代汉语词典》等,其词义解释为:“指夫妻俩”。夫妻称“两口子”,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话说乾隆年间,山东有一个叫张继贤的才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本地恶少石万仓的妻子曾素箴相识,两人一见钟情。而石万仓除了仗势欺人

  • 古代夫妻同房为何叫“周公之礼”,周公做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标签:姬发,分封,诸侯,夫妻,同房,周朝,先秦,周成王,周天子,周公旦,周公之礼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无论是小到一个小组,还是大到一个社会、国家,制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几乎就是仁圣之本要。因为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那么每个人都随心所欲的干自己想要干的事情,不管是否会伤害到他人,是否会紊乱社会,那么这个国家最终都会处于混乱之中。相反,如果有一定的制度约束,那么每个人

  • 古代夫妻同房为什么叫作周公之礼! 周公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陆洋谈科技标签:武王,孔子,纣王,嫁娶,礼节,夫妻,同房,周朝,先秦,周公旦,周公之礼

    中国古代的男女之情是美好的,是浪漫的更是含蓄的,当郎情妾意时也会很有分寸,彼此书信来往中遣词造句都无孟浪之字,有的只有浓浓的情意与浪漫,正因为这份内敛才有了那么多首经典的古诗,譬如秦观所做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或是李之仪的“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对男女

  • 古代夫妻同房为什么叫“周公之礼”,周公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孔子,礼乐,礼数,夫妻,同房,先秦,周朝,诸侯国,周文王,周公旦,周公之礼,烽火戏诸侯

    中国作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非常注重礼数,对于一些事情也有着特殊的别称或是雅称,与现在的大白话不同,古人已经将这种礼仪观念刻入骨髓,就比如孩童在满一百天会喝满月酒,祝福婴儿能够健康成长,长命百岁,当老人过生日的时候不同的年龄也有不同的称呼,八十八岁叫米寿,九十九岁叫白寿,换种说法就

  • 【百姓话思想】我在周公馆演周恩来

    历史解密编辑:警民直通车上海标签:周恩来,周公馆,上海

    | “讲好党的诞生地的红色故事,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夜幕降临,思南路上周公馆外一声枪响,打破了原本的平静……一大纪念馆职工马玮佳化身周恩来,出演实景戏剧《思南路上的枪声——向着光明前行》。扮演周公对他来说挑战不小——周公清瘦,有淮安口音,他是上海人,体型偏胖。但穿上戏服高呼“同志,我们一起去奔光明

  • 解读周易山地剥爻辞六三:剥之,无咎---周公三合堂

    历史解密编辑:周公三合堂标签:象辞,周易,剥卦,避世,译文

    这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剥之,无咎。《象》曰:剥之,从下也。译文:《象辞》说:《剥卦》的爻辞说:"《山地剥卦》的第五爻位(上六),像人屈身蹲踞于地上那样,所以君子应当隐退避世;如果君主不隐退避世,就会招致祸殃",这是因为本应居于尊贵的地位而却谦恭地退居卑下的缘故。《象辞》的意思是

  • 王文意:文武周公时代与诸子发生学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周公,诸子,文王,孔子,孟子,文武

    内容摘要:雅斯贝斯提出轴心时代理论后,东周诸子时代即中国轴心时代的说法,在中外学界已成基本共识。其实,在中国轴心时代之前还有一个前轴心时代。前轴心时代特指文武周公时代,与轴心时代一起构成了先秦时期两座思想文化高峰。 前轴心时代的史料相对此前此后的历史时期而言,呈现出高质高量的特征,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

  • “周公吐哺”的周公旦,到底有没有篡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周公旦,周成王,武王,周文王,商纣王,周公,先秦,周朝

    周公,又叫周公旦,西周开国元勋,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说起周公,大家可能就想到了曹操《短歌行》的诗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吐哺的意思其实是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关于周公的典故还有很多,如周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