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词海拾遗:“两口子”的由来,何谓“梦周公”

词海拾遗:“两口子”的由来,何谓“梦周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1143 更新时间:2023/12/10 3:05:49

词海拾遗:“两口子”的由来,何谓“梦周公

一. 夫妻为何称“两口子”

“两口子”一词,见诸《现代汉语词典》等,其词义解释为:“指夫妻俩”。夫妻称“两口子”,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话说乾隆年间,山东有一个叫张继贤的才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本地恶少石万仓的妻子曾素箴相识,两人一见钟情。而石万仓除了仗势欺人、凶恶成性外,还是一个酗酒成性的家伙,因为一次饮酒过度,石万仓醉死了。石家人怀疑石万仓是被其妻曾素箴害死的。于是,把状告到县衙门,状告曾素箴因奸谋害亲夫。县官接状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张继贤和曾素箴打入大牢,判为死罪,并把二人从县府押到京城。合该张、曾二人不该死,一次,乾隆阅案,看到了张继贤的供状,除了感到有冤情外,还见其文笔不凡,十分惊讶。于是,乾隆亲自到狱中看望张继贤。在交谈中,乾隆确信张继贤是个才子,也确有冤情,便有心救他。不久,乾隆下江南私访,途经微山湖时,停留了几天。当乾隆弄清楚这里的山山水水后,便御批:将张继贤发配到卧虎口,将曾素箴发配到黑风口。张继贤与曾素箴虽然双双冤入大牢,但是情愫始终未断。这次获皇帝御批发配到“两口”,真是喜出望外。两人到了各自的发配地后,时常互往互来于“两口”之间,甚是自由。由于他俩常常来来往往于卧虎口与黑风口,久而久之,就被人们称之为“两口子”了。后来,人们就把“两口子”衍指“夫妻俩”。

二. 为何把睡觉称为“梦周公”

“梦周公”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是,孔子说:“我己经衰老得很严重了,我也很久不再梦见周公了。”那么,“梦”和“周公”又有什么关系啊?原来,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武王死后,周公尽心辅佐武王年幼的儿子成王,使周初出现了繁盛的“成康之治”。周公的许多事迹,都成为后世的榜样,所以孔子对周公推崇备至。孔子认为周公是儒家精神的典范,周初执行的仁政也是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因此,孔子终其一生都在倡导周公的礼乐制度。由于孔子对周公十分尊崇和敬重,不由得让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经常梦到周公。后来,人们就以“梦周公”来表示对先贤的缅怀之意。如今,已大抵用来形容“做梦”或“睡觉”之类了。

三.“巧取豪夺”溯源

“巧取豪夺”有时也称为“巧偷豪夺”,比喻用卑鄙的手段占有别人财物或利益。其实,这一成语来源于书画史上的一段趣事。宋朝著名书画家米芾,其书法既潇洒奔放,又严于法度,被苏东坡盛赞为:“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米芾还精于书画鉴定收藏。但他被人诟病的地方,就是经常用“调包”这种欺骗的手段来“偷”取别人的名贵字画。因为平时,但凡听说谁家有名贵字画,米芾就千方百计把它借来,说是观赏,实则临摹。他的临摹手段极其高超,可以临摹得和原作几乎一模一样,完全可以以假乱真,然后,他把临摹品还给人家,自己留下真迹。

米芾非常喜爱唐朝沈传师的书法,他在长沙做官时,听说某寺有沈传师的真迹,便去寺院以求借观。不曾想,真迹借到手后,他居然趁寺院不备,携帖扬长而去。如此豪夺,寺院将他告到官府,他仍然抵赖不还。因此,苏东坡在《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中讥讽他“巧偷豪取古来有,一笑谁做痴虎头”。“巧取豪夺”便由此而来。

四.“不合时宜”的由来

汉哀帝刘欣是汉成帝的养子,二十岁即位做了皇帝,定年号为建平。自从做了皇帝以后,刘欣经常生病。建平二年(公元前3年)六月,哀帝的母亲丁太后去世了。时任黄门待诏的夏贺良向哀帝上表奏道:“汉朝历法已经衰落,应当重新接受天命。成帝当年就是因为没有顺应天命,所以没有亲生儿子。现在皇上生病已经很长时间了,天下又多发生各种变异,这些都是上天的警告。皇上只有马上改变年号,才能延年益寿,生养皇子,平息灾祸。如果知道了这个道理,而又不照做,各种灾祸就会发生,人民就要遭受灾难。”汉哀帝听信了夏贺良这番话,就在建平二年六月甲子,即丁太后死后第四天,发布诏书,大赦天下,改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年,改帝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并且,把计时漏上的刻度从一百度改为一百二十度。改变年号以后,哀帝还是照样生病。夏贺良等人便想乘机干预朝政,结果遭到朝中大臣们的反对。汉哀帝也因夏贺良的话没有应验,便派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调查,得知他们实际是一伙骗子。由是,又在八月间下达诏书,书曰: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并说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国家得到永远安宁,我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宁,误信了他们的话,但此话并没有应验。夏贺良等人的所言所行,都是违经忤古,不合时宜之事。六月甲子的诏书,除大赦一项之外,其余事项,全部废除。由是,这次改号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夏贺良等人也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极刑。而“不合时宜”这句成语却随着发布的诏书流传了下来。

五.蒙汗药原来是良药

蒙汗药多用于盗贼抢劫或某些人干不光彩的事时所用。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就经常提到蒙汗药。据说,被蒙汗药所蒙晕的人,昏倒后一时半会儿醒不过来,可任人摆布。那么,蒙汗药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它真是百害而无一利吗?其实,蒙汗药就是古代的麻醉剂,它本来是使用于做外科手术的,可却阴差阳错地被歹人用来做偷花盗色,谋财害命的勾当。据记载,古代中医用的“麻沸散”即蒙汗药,是由蔓陀罗花、生乌草、香白芷、当归、川芎等组成。虽说是何人何时用蔓陀罗花制成蒙汗药用于傍门左道不得而知,但古书中有关此药的记载却不少。据说三国时的名医华佗在给病人做外科手术时,就会使用“麻沸散”。宋代的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记载:“五溪蛮汉,杜杞诱出之,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司马光所说的曼陀罗酒,其实就是蒙汗药混入酒中。总而言之,把麻醉药变成蒙汗药,把救人药变成害人药的害群之马,古往今来,应该还是个别现象。

(全文完)

标签: 周公孔子汉哀帝乾隆司马光皇上

更多文章

  • 古代夫妻同房为何叫“周公之礼”,周公做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标签:姬发,分封,诸侯,夫妻,同房,周朝,先秦,周成王,周天子,周公旦,周公之礼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无论是小到一个小组,还是大到一个社会、国家,制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几乎就是仁圣之本要。因为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那么每个人都随心所欲的干自己想要干的事情,不管是否会伤害到他人,是否会紊乱社会,那么这个国家最终都会处于混乱之中。相反,如果有一定的制度约束,那么每个人

  • 古代夫妻同房为什么叫作周公之礼! 周公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陆洋谈科技标签:武王,孔子,纣王,嫁娶,礼节,夫妻,同房,周朝,先秦,周公旦,周公之礼

    中国古代的男女之情是美好的,是浪漫的更是含蓄的,当郎情妾意时也会很有分寸,彼此书信来往中遣词造句都无孟浪之字,有的只有浓浓的情意与浪漫,正因为这份内敛才有了那么多首经典的古诗,譬如秦观所做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或是李之仪的“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对男女

  • 古代夫妻同房为什么叫“周公之礼”,周公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孔子,礼乐,礼数,夫妻,同房,先秦,周朝,诸侯国,周文王,周公旦,周公之礼,烽火戏诸侯

    中国作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非常注重礼数,对于一些事情也有着特殊的别称或是雅称,与现在的大白话不同,古人已经将这种礼仪观念刻入骨髓,就比如孩童在满一百天会喝满月酒,祝福婴儿能够健康成长,长命百岁,当老人过生日的时候不同的年龄也有不同的称呼,八十八岁叫米寿,九十九岁叫白寿,换种说法就

  • 【百姓话思想】我在周公馆演周恩来

    历史解密编辑:警民直通车上海标签:周恩来,周公馆,上海

    | “讲好党的诞生地的红色故事,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夜幕降临,思南路上周公馆外一声枪响,打破了原本的平静……一大纪念馆职工马玮佳化身周恩来,出演实景戏剧《思南路上的枪声——向着光明前行》。扮演周公对他来说挑战不小——周公清瘦,有淮安口音,他是上海人,体型偏胖。但穿上戏服高呼“同志,我们一起去奔光明

  • 解读周易山地剥爻辞六三:剥之,无咎---周公三合堂

    历史解密编辑:周公三合堂标签:象辞,周易,剥卦,避世,译文

    这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剥之,无咎。《象》曰:剥之,从下也。译文:《象辞》说:《剥卦》的爻辞说:"《山地剥卦》的第五爻位(上六),像人屈身蹲踞于地上那样,所以君子应当隐退避世;如果君主不隐退避世,就会招致祸殃",这是因为本应居于尊贵的地位而却谦恭地退居卑下的缘故。《象辞》的意思是

  • 王文意:文武周公时代与诸子发生学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周公,诸子,文王,孔子,孟子,文武

    内容摘要:雅斯贝斯提出轴心时代理论后,东周诸子时代即中国轴心时代的说法,在中外学界已成基本共识。其实,在中国轴心时代之前还有一个前轴心时代。前轴心时代特指文武周公时代,与轴心时代一起构成了先秦时期两座思想文化高峰。 前轴心时代的史料相对此前此后的历史时期而言,呈现出高质高量的特征,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

  • “周公吐哺”的周公旦,到底有没有篡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周公旦,周成王,武王,周文王,商纣王,周公,先秦,周朝

    周公,又叫周公旦,西周开国元勋,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说起周公,大家可能就想到了曹操《短歌行》的诗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吐哺的意思其实是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关于周公的典故还有很多,如周公解

  • 周公大分封:制礼作乐之始

    历史解密编辑:专注谈话三十年标签:姬发,商朝,诸侯,周成王,周公大分封

    约公元前1042年,周朝摄政王姬旦(周公)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史称“周公大分封”。周公大分封,是周朝进行的第二次分封,前一次,则发生在周武王时期。四年前,周武王在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之后,周武王论功行赏,将周朝土地分别封给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维护朝廷,镇守四方,并定期向朝廷纳贡。周武王

  • 「史学」孔子的偶像-周公堪称中华文明的总设计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孔子,周公,周王朝,周公旦,分封,周成王

    周公,姓姬名旦,故又称周公旦。他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是西周王朝建立的重要功臣,早期与周武王姬发一同辅佐父亲周文王治国,其后随同周武王灭商建周,周武王死后,辅佐周成王执掌西周朝政,“制礼作乐”为稳固初建的周王朝立下不朽功勋,同时创立的宗法制、井田制等制度影响了后世几千年,甚至如今中国的世俗

  • 《逸周书》曾记载周武王欲传位给周公,后世对此极力否认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逸周书,周武王,王莽,周武,周公,天子

    周公辅成王是中国十分著名的典故,说的是周武王克商后不久便驾崩,周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匡定天下。不过从目前所能见到的史籍看,周武王生前死后,都没有让周公辅政的意思。当然,小说家言不算。史籍中倒是有武王想将天子之位传于周公的记载。《逸周书·度邑》载:“王曰:‘旦,汝维朕达弟,予有使汝,汝播食不遑食,矧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