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夫妻同房为什么叫“周公之礼”,周公做了什么?

古代夫妻同房为什么叫“周公之礼”,周公做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118 更新时间:2023/12/14 1:14:18

中国作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非常注重礼数,对于一些事情也有着特殊的别称或是雅称,与现在的大白话不同,古人已经将这种礼仪观念刻入骨髓,就比如孩童在满一百天会喝满月酒,祝福婴儿能够健康成长,长命百岁,当老人过生日的时候不同的年龄也有不同的称呼,八十八岁叫米寿,九十九岁叫白寿,换种说法就显得高级了很多,也表达了人们对于长者的尊敬。

除此之外,在结婚之后,夫妻圆房也有雅称,也就是“周公之礼”,那古代为何会有这样的别名,周公是谁?他又做了什么呢?

说起周公很多人都难免心生疑惑,他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够让人们如此敬仰,根据史书记载,周公是的第四个儿子,名叫姬旦,作为众多兄弟之中排名比较靠前的,经历的事情自然也要比其他人多,年少时就已经帮助父亲分忧解难,同时他还有着仁爱之心,十分关注社会民生,重视社会秩序的建设,希望能够打造出和谐的国家。

为此,周公开始尽自己的努力去倡导减少杀戮,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可慢慢的他发现这样做只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多人们缺乏教育和学习,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即便有人明白也没有办法一直遵守,能愿意遵循规矩的人屈指可数。

鉴于这种情况,周公决定制定出一套完备的礼乐制度,这样一来就能够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慢慢理解和遵守相应的秩序,在这其中约定了生活中很多方面的的事宜,大到婚姻丧葬,小到鸡蒜皮的小事,将人们从氏族部落的生活模式彻底转变到文明社会,久而久之,那种野蛮无知的思想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而这也是中华文明早期的礼乐制度,伴随着朝代的更迭不但没有被废除,反而发展传承了下来,为后世建立公序良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直至今天我们也依然遵守着礼乐制度所规定的礼数,而人们口中的“周公之礼”也正是源自于此,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所谓周公之礼在最开始的时候指的其实是婚礼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被分割成七个环节,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夫妻双方要想正式结为夫妻必须经历这七个环节才行,要不然就不被世人所认可,整体看上去是比较繁琐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固定的礼仪,可也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很有仪式感,让人们记忆深刻。

出现如此复杂的流程也是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有关,在商周时期,人们的思想尚未彻底开化,很多民众不懂得遵照礼数,丧葬嫁娶这等大事比较随意,夫妻关系十分不稳定,难免会发生婚姻纠纷,社会秩序也一度陷入混乱,如果放任不管会影响周朝的统治,也不利于后续国家建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礼乐制度的建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等到后来人们也就将婚姻大事说成周公之礼,不过不知在何时,这个词的原意发生改变,可能是因为在婚礼的最后涉及圆房的事,这种隐私人们不好意思直言表达出来,毕竟还要考虑女方的面子,她们可不想被人笑话,所以就以这个词作为雅称指代夫妻之事,

这样来看其实周公什么也没有做,只不过在后世人们在使用一些词语方面出现了误解。

再就是人们对于婚姻之事是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的,行周公之礼是结婚最后一个步骤,可要是在这之前其他的流程都没有做完的话,夫妻双方是不能圆房的,就像现在男女双方没有去领结婚证在法律上就不能算作是真正的夫妻一样,所以这礼数不仅仅是一种规范和约束,更是算得上是当时另一种法律形式。

而在周朝之后,原本的礼乐制度也出现了崩坏和重建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当时都朝实行分封制,而到了末年王权统治衰微,血缘关系也相对来说越来越松弛,加之各地的诸侯又有着很大的自主权,不仅能够筹备军队,还能够控制当地的经济发展,这就无可避免他们会出现造反的情况。

紧接着就步入了群雄争霸,诸侯割据的局面,原本统一的政体被分割,新兴的诸侯国急于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和体制,在这种想法下很多的诸侯国便不再遵守周朝沿袭下来的周公之礼,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孔子参加宴会,而士大夫阶层竟然在宴会上公然采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之礼,显然不把礼数放在眼里,而后孔子也是非常气愤,说出了那句“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经典名句。

而到了今天,中国人对于礼仪的重视依旧不减当年,无论何时何地国人都未曾忘记祖先所流传下来的礼仪规范,这也得以让礼仪之邦的招牌一直传承至今,相信在未来我们一定会继承先祖的遗志,将中华文化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礼仪观念发扬光大,让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也能够认识到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在曾经究竟的得多么辉煌灿烂的历史,树立并弘扬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百姓话思想】我在周公馆演周恩来

    历史解密编辑:警民直通车上海标签:周恩来,周公馆,上海

    | “讲好党的诞生地的红色故事,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夜幕降临,思南路上周公馆外一声枪响,打破了原本的平静……一大纪念馆职工马玮佳化身周恩来,出演实景戏剧《思南路上的枪声——向着光明前行》。扮演周公对他来说挑战不小——周公清瘦,有淮安口音,他是上海人,体型偏胖。但穿上戏服高呼“同志,我们一起去奔光明

  • 解读周易山地剥爻辞六三:剥之,无咎---周公三合堂

    历史解密编辑:周公三合堂标签:象辞,周易,剥卦,避世,译文

    这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剥之,无咎。《象》曰:剥之,从下也。译文:《象辞》说:《剥卦》的爻辞说:"《山地剥卦》的第五爻位(上六),像人屈身蹲踞于地上那样,所以君子应当隐退避世;如果君主不隐退避世,就会招致祸殃",这是因为本应居于尊贵的地位而却谦恭地退居卑下的缘故。《象辞》的意思是

  • 王文意:文武周公时代与诸子发生学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周公,诸子,文王,孔子,孟子,文武

    内容摘要:雅斯贝斯提出轴心时代理论后,东周诸子时代即中国轴心时代的说法,在中外学界已成基本共识。其实,在中国轴心时代之前还有一个前轴心时代。前轴心时代特指文武周公时代,与轴心时代一起构成了先秦时期两座思想文化高峰。 前轴心时代的史料相对此前此后的历史时期而言,呈现出高质高量的特征,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

  • “周公吐哺”的周公旦,到底有没有篡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周公旦,周成王,武王,周文王,商纣王,周公,先秦,周朝

    周公,又叫周公旦,西周开国元勋,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说起周公,大家可能就想到了曹操《短歌行》的诗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吐哺的意思其实是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关于周公的典故还有很多,如周公解

  • 周公大分封:制礼作乐之始

    历史解密编辑:专注谈话三十年标签:姬发,商朝,诸侯,周成王,周公大分封

    约公元前1042年,周朝摄政王姬旦(周公)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史称“周公大分封”。周公大分封,是周朝进行的第二次分封,前一次,则发生在周武王时期。四年前,周武王在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之后,周武王论功行赏,将周朝土地分别封给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维护朝廷,镇守四方,并定期向朝廷纳贡。周武王

  • 「史学」孔子的偶像-周公堪称中华文明的总设计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孔子,周公,周王朝,周公旦,分封,周成王

    周公,姓姬名旦,故又称周公旦。他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是西周王朝建立的重要功臣,早期与周武王姬发一同辅佐父亲周文王治国,其后随同周武王灭商建周,周武王死后,辅佐周成王执掌西周朝政,“制礼作乐”为稳固初建的周王朝立下不朽功勋,同时创立的宗法制、井田制等制度影响了后世几千年,甚至如今中国的世俗

  • 《逸周书》曾记载周武王欲传位给周公,后世对此极力否认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逸周书,周武王,王莽,周武,周公,天子

    周公辅成王是中国十分著名的典故,说的是周武王克商后不久便驾崩,周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匡定天下。不过从目前所能见到的史籍看,周武王生前死后,都没有让周公辅政的意思。当然,小说家言不算。史籍中倒是有武王想将天子之位传于周公的记载。《逸周书·度邑》载:“王曰:‘旦,汝维朕达弟,予有使汝,汝播食不遑食,矧其有

  • 古代夫妻同房为何叫“周公之礼”,周公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桃姐讲故事标签:姬发,武王,姬昌,纣王,夫妻,同房,周朝,先秦,周成王,周文王,周公旦,周公之礼,烽火戏诸侯

    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周公”这个名字,比如网络上比较常见的“周公解梦”。古代生活中的四大喜事是:“久旱逢大露,异乡遇故友,金榜题名时,洞房新婚夜。”周公做了什么?协助父亲和兄弟周公生于商末周初,姬名旦,又名蜀旦。他是周文王姬昌的四子,也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是一个非常孝顺,忠厚仁爱的人。他是儒家最早

  • 周公旦是否称过王?为何史书里相关的记载都这么模糊?

    历史解密编辑:屠水凡萌宠标签:武王,姬发,史书,先秦,周朝,周公旦,周成王

    关于周公旦是否摄政,历史上全无异议,但他摄政的同时是否称王,则是聚讼数千年的历史疑案。例如《荀子·儒效》中说:“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大意:周武王去世之后,周成王年纪尚小,周公因担忧天下背叛周人于是先藏匿

  • 为什么曹操做不了周公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宁静思标签:曹操,汉献帝,姬发,吴国,宰相,董卓

    曾仕强讲过一个小故事说曹操是假聪明,真愚蠢。又说曹操条件很好,机会很好,不会选择。曹操如果一路把汉献帝辅佐下去做一个真正的宰相,他就是周公第二,谁敢批评他?!我觉得曾老想多了。周公历史上是周武王的亲弟弟,曹操是谁?曹操父亲曹腾是曹嵩的养子,出身能比吗?一个天皇贵胄一个阉人之后!周武王死了,本来就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