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公元前1042年,周朝摄政王
姬旦
(周公)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史称“周公大分封”。
周公大分封,是周朝进行的第二次分封,前一次,则发生在
周武王
时期。
四年前,周武王在
牧野之战
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之后,周武王论功行赏,将周朝土地分别封给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维护朝廷,镇守四方,并定期向朝廷纳贡。
周武王共分封了七十多个诸侯国,其中,近亲兄弟之国有十多个,远亲同姓之国则有四十多个,此外,前代王朝的后人,也得到了周武王的分封,夏朝后人受封在杞(今河南杞县),商朝后人则受封在殷(今河南安阳)。
周公作为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到了鲁地(今山东曲阜)。但是,周公并没有去自己的封地,而是留在王都,协助周武王治理朝政。
两年后,周武王染病,周公向上天祈祷,期望周武王能够恢复健康,可惜的是,上天并没有实现周公的愿望,不久后,周武王撒手人寰。周武王逝世后,十三岁的太子
继位,是为周成王。
由于周公担心周成王年幼,无法把持朝政,于是以摄政之名,暂时代理成王处理朝政。
但是,周公的摄政,引起了其他兄弟的不满。受封于管国(今河南郑州)的
与受封于蔡国(今河南上蔡)的
,就到处散播周公的不是,说:“王位既然是由周成王继承的,为什么周公可以代替周成王治理朝政呢?铁定是周公想要篡位啊!”
周公知道后,就请亲信
召公奭
告诉诸侯们,自己之所以摄政,绝非别有用心,而是周成王太过年幼,若有人趁机背叛周室,周成王根本无力抵抗,因此自己必须出面,稳固周武王灭商朝建立周朝的大业。随后,周公派遣儿子
到鲁国,代替自己治理封地。
管叔、蔡叔听了周公这一番话后,还是不信任他,于是与周公发生争执,起兵叛乱。
被封在殷地的纣王之子
武庚
知道后,认为这是复兴商朝的时机,所以用讨伐周公的名义,加入了管叔、蔡叔。
周公知道管蔡、武庚起兵后,便上报给周成王,请求出征,花了三年时间,平定了这场战事,并且重新实施分封。
其中,武庚与管叔在战争中被周公杀死,蔡叔被流放到到郭邻(今河南上蔡),追随他们的霍国(今山西霍州)国君霍叔,也被废为庶民,三年内不得录用。管、蔡、霍三国于是被周公取消。
其余殷地的商朝遗民,在周公的要求下,迁徙到了宋国(今河南商丘),由归顺周朝的纣王胞兄
微子啓
加以安顿。其他不在殷地的商朝遗民,一部分被分到了伯禽所在的鲁国,一部分被分到了弟弟
康叔
所在的卫国(今河南淇县)。
为了避免未来周成王执政碰到类似的战事,周公执笔作文,写出《大诰》、《微子之命》、《康诰》、《酒诰》、《梓材》等篇章,讲述天子的为政之道,并且建立礼仪制度,维护天子的统治权,制作贵族进行礼仪活动时的舞乐,是为“
礼乐制度
”。
这就是周公制礼作乐的由来。
七年后,周公认为,周成王已经具备处理朝政的能力,于是为周成王举行成年礼,并且还政给周成王。周公自此退居二线,成为辅政大臣,就如其他诸侯一般,听命于周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