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灵公四次伐鲁向晋国示威,却被晋人虚张吓破胆,差点弃国都而逃

齐灵公四次伐鲁向晋国示威,却被晋人虚张吓破胆,差点弃国都而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的百态 访问量:1880 更新时间:2024/1/11 6:10:42

作为曾经的霸主之国,齐国人一向自视甚高。虽然被迫长期向强晋低头,却始终对晋国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

公元前572年春,晋人组织诸侯围攻彭城(江苏徐州),以打通通往吴国的通道。齐灵公晋悼公刚回国,便有轻视之意,就没有派兵参与。为此,晋悼公专门派使者前往齐国声讨。在晋国强大压力下,齐灵公被迫派出太子光到晋国做人质,以换取晋人谅解。

可从此以后,晋国组织的历次会盟、征伐,齐灵公都不亲自参加,顶多是叫太子光代为前往。作为晋国小弟,能这么任性的,除了吴国,就只有齐国了。吴国是因为交通不便,长期隔绝于中原,其国君才鲜少参与诸侯盟会。齐灵公敢如此怠慢晋国,就是因为齐国家底还比较雄厚,知道晋人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大费周章地讨伐齐国。

公元前559年冬,晋国士匄在戚邑组织诸侯盟会,以定卫国新任国君公孙剽之位。盟会过程中,士匄见齐国使者游车上的旌旗十分漂亮,就借用了几天。可是旌旗一借出去,就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士匄再也没还给齐国。

齐灵公得知此事,大怒,就有了背叛晋国之心。

公元前558年11月,“霸主”晋悼公去世,齐国脱离晋国的决心就更大了。

公元前557年春,晋平公继位,在湨(音驹)梁(河南济源西)召集诸侯盟会,齐国并未参加。其后,晋平公在温邑(河南温县)设宴款待各国大夫,齐国高厚也参加了。宴会过程中,晋平公让各国大夫起舞,并要求歌舞必须音调一致。可高厚却故意唱起了不同节奏的歌,暗暗与晋人做对。

荀偃知道,齐人已有了异心。于是,他马上召集诸侯大夫盟誓,但高厚干脆就直接逃回了齐国。荀偃严肃地和各国大夫共同盟誓:“一起讨伐不忠于盟主的诸侯国!”

这是晋人在正式向齐国发出严重警告!

齐灵公可不是被吓大的。

高厚一逃回齐国,齐灵公就率军入侵鲁国。鲁国是晋国的忠实小弟,攻打鲁国,就是在向晋人挑衅!

因为晋国要报复楚国伐宋,无力东征,所以这一次暂时先放过了齐国。

见晋人不闻不问,齐灵公兴致顿时高涨。

公元前557年秋,齐灵公再次率兵出征,围攻鲁国的成邑(山东宁阳北)。鲁国大夫孟孺子见事态危急,率领大军前往拦截。齐灵公虽然好战,见孟孺子杀了过来,却也有些害怕:“这人好勇,我们还是撤围以成就他的名声。”说完,赶忙带着齐国军队就撤退了。

齐灵公如此频繁出动,让鲁人感受到巨大威胁。

这年冬,心急如焚的鲁国执政卿叔孙豹亲自赶往晋国,向晋人求救。伐齐,并不是一件轻易就能决定之事,所以晋人显得不急不慢:“敝国国君还未举行禘祭,况且我们新近伐许、楚,百姓还未能得到休息;否则,哪敢忘记此事?”所谓“禘祭”,是这时晋平公刚好要祭祀去世的晋悼公。

叔孙豹听了这话,更加心急火燎了:“齐人朝夕之间就要入侵鲁国,所以才不得不郑重前来请求!敝国危在旦夕,鲁国人都在引颈而望,等待救援!等到贵国有空闲之时,恐怕就来不及了!”见过晋平公后,叔孙豹又私下找了晋国中军主帅荀偃和中军佐士匄,当面向他们求救。荀偃与士匄二人都向叔孙豹拍胸脯保证,晋国必然会帮鲁国。

虽然晋人信誓旦旦,可齐国毕竟是远在山东;鲁国人再急,都得等到晋国准备妥当。

所以,叔孙豹只能无奈地先回鲁国,听候音信。

晋国是一拖再拖,齐灵公却等不及了。

公元前556年秋,齐灵公第三次入侵鲁国。这次齐军兵分两路:一路由齐灵公亲自率领,围攻桃邑(山东汶上北);另一路大军则由上卿高厚率领,围攻防邑(山东泗水西南)。两路大军同时进攻,矛头隐隐指向了曲阜!

防邑是鲁国卿士臧纥的采邑,藏纥如果被齐人俘虏,鲁国损失就大了。所以,鲁人立刻派出军队前往解救藏纥。救援大军不敢和齐国军队硬碰硬,到了旅松(防邑不远处)后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藏纥不得不在郰(音邹)叔纥(孔丘之父)、臧畴、臧贾三人护送下,趁夜色突围而出,会合救援大军。见鲁国援军赶到,齐国军队也自知危险,赶紧退军了。

齐国的进攻,已越来越让鲁国狼狈了。不但如此,齐国还勾结周边小国,唆使他们也去攻打鲁国。这年冬,在齐国指使下,邾国也攻打了鲁国南部边境。晋国再不出手相救,鲁国就有被周边国家群殴的势头!

偏偏在这一年,曹国和卫国又发生了冲突,晋国不得不先处理这两个盟友之间的矛盾,一时脱不开身。晋人对鲁国的承诺,这年又落了空。

眼见鲁国孤立无援,公元前555年秋,齐灵公又第四次率兵入侵鲁国!

俗话说得好,“事不过三”。齐灵公如此嚣张,屡次挑衅晋国,欺压鲁国,终于彻底激怒了晋平公。

10月,晋平公在鲁国济水边组织诸侯盟会,正式带兵伐齐。前期投靠齐国的邾国和莒国,一见晋国大军前来,立刻就背叛了齐国、加入了讨齐大军——真可谓是“墙头草”了!

齐灵公不停地伐鲁,所期盼的就是与晋国决战,不知他是否和父亲齐顷公当年一样兴奋?

很快,诸侯大军就进攻到了平阴(山东平阴东北)。

齐灵公在防门(山东平阴东北)挖了一条长长的战壕,率军驻扎在广里(防门之北),与诸侯联军对峙。这时,宦官夙沙卫向他进谏:“既然不能与诸侯相对抗,不如去守险要之处。”齐灵公早就想决战,哪里听得进去!

见齐灵公顽固地坚持,诸侯联军很快发起了进攻,让齐军死伤惨重。

直到此时,齐灵公才隐隐有了些惧意。

为彻底击溃齐人信心,晋人又精心策划了一场攻心战。晋国中军佐士匄先给齐国大夫子家传去讯息:“我与您相交极深,怎敢隐瞒实情?鲁、莒两国都请求率千乘兵车从本国攻入齐国,我们已经答应了。如果这两支军队攻入齐国,齐国必亡。您何不早做打算?”以鲁国与莒国实力,组织起千乘兵车,并非不可能。但如果这两国能有这么大胆识,晋国也就用不着远征山东了!因此,士匄此语,纯粹是恐吓。

子家将士匄的话告诉了齐灵公,齐灵公果然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赶忙登上巫山(山东肥城西北)去查看敌情。

晋国中军元帅早就命令军中司马跋山涉水,在军队到达不了的险隘之处,处处都插上旗帜,布下空阵;又让战车车右全部用假人替代,以壮大晋军声势;同时,又让战车拖着树枝扬起灰尘,以混淆齐人视听。

一见晋军如此人多势众,果然把齐灵公吓倒,他赶紧就连夜撤军了!虚张声势也能吓跑敌人,这不但是在齐国,就是春秋史上,也是头一回!

齐国军队一逃,晋人立刻杀入平阴,尾随追击。12月,诸侯大军就追到了临淄城下,对着城门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早就被吓破了胆的齐灵公,一度要弃都城而走,是太子光愤而斩断了齐灵公马车的马鞅,才强行将他留下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之后,诸侯联军绕过临淄继续攻击前进,向东攻击一直到潍水,向南一直攻击到沂水。直到公元前554年春,诸侯才撤去齐国之围,回到祝阿(山东长清东北)。

回到祝阿之后,因为邾国曾经伐鲁,晋人又将邾国国君给抓了起来。随后,晋人不但令邾人将侵占的土地归还了鲁国,还把邾国的一部分田地强行划给了鲁国!

这真是“有仇报仇,有冤报冤”,霸主一出,谁敢不服!

虽然此次伐齐取得大胜,但齐国始终没有投降,令晋国正卿荀偃深以为憾。当晋人退军到达黄河边时,荀偃突然病倒,卧床不起。临终前,荀偃在听到士匄不放过齐国的誓言后,才安心地合上了双眼。鲁、齐之仇,已转化成了晋、齐之恨!

这年夏,在卫国孙林父率领下,晋、卫两国再次伐齐。

就在晋国磨刀霍霍,准备再次伐齐之时,齐灵公却突然去世了。

在去世之前,齐灵公做了一件大事:废黜太子光,而改立公子牙为太子。在诸侯联军杀入齐国时,太子光曾经强势阻止齐灵公外逃,这让齐灵公在齐人面前丢尽了脸面。临死前更换太子,也算是对儿子的报复。但是,太子光作太子这么多年,根基深厚。在崔杼协助下,太子光发动宫廷政变,成功地篡夺了政权。齐灵公死后,太子光稳稳地坐上了国君之位,是为齐庄公

7月,晋国新任正卿士匄履行对荀偃的承诺,再次伐齐。但在进攻到谷邑(山东阳谷)时,听说齐国有国丧,就放弃了进攻,先撤军了。虽然士匄撤退了,但齐庄公刚刚继位,国内矛盾重重,不敢再与晋国作对。这年冬,齐国就被迫向晋国求和,重新臣服于晋。

齐灵公四次伐鲁,就是为了向晋国挑衅;可当晋人真正伐齐之时,齐灵公却又被晋人的虚张声势吓破了胆,一度要弃都城而逃!所以,说齐灵公这是“自作孽,不可活”——既然知道自身实力不济,为何还要冥顽不灵?

表面上,齐国背盟是因为士匄借旌旗不还;实际上这却是齐人骨子所带来的傲气所致。无论是齐顷公还是齐灵公,甚至是之前的历位齐国国君,都不会心甘情愿地作其他国家的忠实小弟。作为曾经的霸主之国,齐国综合国力十分强大。可惜,自从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就始终处于“第二世界”,当不了“超级大国”。因此,在晋、楚争霸江湖时,齐国始终只能屈身于这两国之下。

为何齐国始终没能取得突破?

根源恐怕还是在于管仲的改革:他的“四民分业定居”政策,让齐国社会过早进入了阶层固化的阶段。

作为齐国上卿,高厚不想怎么去打破齐国这种阶层固化的局面,却不自量力地在霸主宴席上唱反调,进而引发了这场伐齐之战,只能说是齐人不作不死了。

标签: 齐灵公齐国晋国吴国鲁国晋悼公

更多文章

  • 齐顷公与齐闵王挑衅诸侯,后果大相径庭,证一国对外强硬先决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齐闵王,齐顷公,齐闵,齐国,宋国,乐毅

    齐国是东海之滨的一个周代传统大国,早在齐僖公时代,就已号称“小霸”,强盛一时。齐桓公夺得君位后,启用管仲进行了大刀阔斧般的改革,齐国国力更上层楼,凭借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绩而称霸东周。不过,齐桓公之后,齐国就陷入了五子争立的长期内乱之中,发展几乎停滞。春秋中晚期,又因内部贵族发展壮大,齐国公

  • 何老夫人擅放官粮,乾隆嘉奖|齐顷公以孝误国,险当俘虏

    历史解密编辑:史吴前例标签:齐国,巡抚,官吏,使臣,诗人,周朝,齐顷公,乾隆帝,小说家,何老夫人,慈禧太后

    我们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后果。虽然,做决定前会有一番权衡,只是利害和结果都有远近之分。无论是错估了结果还是不计后果,由此引发的一切,都是对当初行为的回报,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都需要自己承担。自己的决定,自己负责一、何氏老夫人擅自开官仓放粮乾隆二十六年,山东德州大雨倾盆。持续数日的降雨引发特大水灾,城市内外

  • 「齐顷公5」讨伐鲁国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齐顷公,鲁国,齐国,齐军,国君

    公元前589年春,齐军三军出动两军讨伐鲁国。齐顷公亲率中军,由自己最喜爱的勇将卢蒲就魁为先锋,大军一路南下,侵入并包围了鲁国北部边邑龙城。两年前齐军曾突袭鲁国边城得手,但这一次,鲁国吸取了教训,他们加固了城墙,作好了充足的防御准备。齐顷公的先锋卢蒲就魁一路猛打猛进,他身先士卒,仅率少数兵士便驾车直冲

  • 战败归来,遇一女子拦路问了俩问题,齐顷公查明身份后送她一块地

    历史解密编辑:尚宫女史标签:齐国,卫国,鲁国,韩厥,先秦,周朝,齐顷公,楚庄王,春秋战国

    公元前592年春天,齐国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齐顷公邀请自己的母亲萧桐叔子坐在帷幕中观看一场戏。原来齐国迎来了三位使者,分别是晋国的卿大夫郤克、鲁国使者和卫国使者。这三位使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身体有点不同于常人:郤克驼背、鲁国使者跛足、卫国使者一只眼睛瞎了。按理来说,一国之君接待他国使者,

  • 「齐顷公2」断道之盟1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齐国,晋景公,士会,晋国,国君

    齐国上卿国佐长叹一声道:“外交,乃国之大事,理应行尊敬之行,怎么可以拿来戏弄使臣呢?”齐顷公虽有些自责,但想想能够让母亲如此开怀一笑,值了。见齐顷公如此不当作一回事,国佐无奈叹道:看来,从此我们齐国要惹上大麻烦了。齐国真要惹大麻烦了么?在齐顷公看来貌似不会。当时的齐国,经历齐惠公的十年休养生息,收拢

  • 齐顷公恶搞残疾人后果很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彩虹呦呦标签:齐国,卫国,大军,齐军,周朝,先秦,齐顷公,晋景公,残疾人,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齐顷公恶搞残疾人后果很严重齐顷公十年(前589),齐国征伐鲁、卫,鲁卫两国请求晋国出兵解救。晋国派出兵车八百乘,以郤克为统帅,大军来到鞍地(今山东济南东北)。战争开始,齐顷公自恃其勇,根本不把晋国人放在眼里,战马没有披甲,兵士们没有吃早饭就向晋军发起了攻击。而晋、鲁、卫联军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个个奋

  • 齐懿公:杀人父夺人妻,自作孽不可活

    历史解密编辑:素子花开临窗景标签:齐国,崔杼,左传,齐懿公,司马迁,伍子胥,齐昭公,齐桓公

    仇恨是一种对过去经历中的被剥夺、被迫害、被攻击不能释怀的一种强烈而持久的情感。“不共戴天”,人们常用来形容仇恨极深,意思是不愿和仇敌在同一片天底下并存。古人总结不共戴天之仇主要有四: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亡国之奴、灭门之仇。“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史记·伍子胥列传》司马迁正是

  • 齐懿公吕商人:杀大臣的父亲,夺大臣的妻子,结果玩火者终自焚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齐懿公,吕商人,齐国,吕舍,齐昭公,国君,齐懿公吕商人

    (齐孝公吕昭)公元前633年,齐国的第十八位国君,齐孝公吕昭死了。春秋时期,权力传承早就从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所以既然老子吕昭死了,那么王位就应该由他的儿子来继承。齐孝公的儿子,姓甚名谁,作者翻遍《史记》和《左传》,也没有找到记载,但作者找到的记载表明,齐孝公一死,齐国的权臣开方就袭杀了齐孝公的儿子

  • 齐国公孙无知之乱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齐国,左传,鲍叔牙,齐襄公,齐僖公,公孙无知

    公孙无知公元前686年,鲁庄公八年,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这一年,齐国发生了公孙无知之乱,齐襄公被弑杀,公孙无知篡位自立。仔细阅读《左传》所述的这一段历史,虽然惊心动魄,好像事发偶然,但其实,只有相信这是酝酿已久的阴谋行动,才符合历史的真实。连称、管至父为何会被派遣去葵丘驻守?春秋时期,载于《左

  • 齐国公孙无知政变涉及的七个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齐国,管仲,雍廪,国君,齐襄公,历史故事,公孙无知政变

    鲁庄公八年冬,齐襄公堂弟公孙无知发动政变,借助连称、管至父之手,杀害齐襄公于姑棼,也即今天山东省博兴县之南。公孙无知发动的这场政变,从现有《春秋》、《左传》的记载来看,并参照《史记》,就会发现许多疑点,且存在许多令人不解的问题。比如第一个问题,就是政变的时间问题。按照《春秋》记载,齐襄公死于鲁庄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