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缺1232022-09-0512:50山西关注甘茂是秦国的名将,虽然他不是秦国人,但是为秦国的开疆扩土立下了汗马功劳。按说,这样的人,躺着吃老本,也尽可享荣华富贵了。不好意思,这是我这个庸人的想法。其实,不管哪朝哪代,平民百姓且不论,就是功劳卓著的臣子,也未必各个都能善终。在当时的秦朝,甘茂是个有能力有本事的主,他也自以为才华横溢。但是!甘茂同时又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他比谁都明白自己的身份,他之所以能在秦国拥有显赫的地位,那是因为自己对于秦国来说还有用。如果哪一天,自己变得毫无用处,那他的末日就不远了。所以,甘茂的头顶无时无刻不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每次行动前,甘茂都为自己想好了退路。比如攻打宜阳,甘茂事先就给秦武王打了预防针,说这次战役是个持久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就有人在你耳边说我的谗言,尤其是樗里子公孙奭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那我可就要受无妄之灾了。秦武王为了安甘茂的心,还与他立了盟约。可惜后来,还是出了差子,若不是甘茂有防备,恐怕他也不会那么顺利攻下宜阳。
过了一年,甘茂又奉命去伐魏,这期间,甘茂向王进言,将武遂复归于韩。向寿、公孙奭争之,秦王没同意,由此两人怨恨甘茂。甘茂惧,辍伐魏蒲阪,临阵逃亡到齐国。可见,在秦国,甘茂是被孤立的,他就是有天大的本事,显赫的地位,也无法摆脱他的战战兢兢的心态。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人物并不少。一个外地人想融入一个圈子,真是不容易。防备,不信任,排挤,时时处处都觉得不顺心,时间久了,不反都得反了。那时候的臣子还没有很重的理学观念,一臣不事二主。他们投奔到一个地方,干得称心,就呆下去,不称心,那就另投明主,犯不着连命都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