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新郑之乱,韩国贵族意欲复国,影响秦国统一步伐,韩王安背锅而死

新郑之乱,韩国贵族意欲复国,影响秦国统一步伐,韩王安背锅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Laosao呀 访问量:3838 更新时间:2024/1/14 14:26:02

战国后期,秦国自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灭掉韩国后,就加快了攻灭一统天下的步伐,从此之后,关东诸国先后被灭,不过对于攻灭的国家,秦国如何实施统治,这个问题事关秦国是否可以稳定战后局势。

而秦国的决策,可以说导致了韩国旧贵族的动乱,而这次动乱,是让没有参与计划的韩王安遭遇牵连,被秦王所诛杀,可以说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啊,这次动乱就是发生在始皇帝二十一年(前226年)的新郑之乱。其实秦灭六国时,必然存在这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安置他国贵族,你总不能直接杀尽吧,那样的话,势必阻碍秦国的统一步伐,人家也不杀,投降也是死,莫不如死战,还能有一丝生的机会。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秦国如何治理打下的疆土,是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还是两者兼行,显然秦国是坚定执行了郡县制。《史记.秦始皇本纪》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而韩国最后一位君主,韩王安只是被囚禁在了陈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淮阳县,这里远离韩国故都新郑,韩国国土成为了秦国的郡县,有秦朝中央直接统辖。

这也必然留下了隐患,并韩国贵族自然不满于国家灭亡后造成的利益损失,尤其是秦国实施郡县制,他们的封邑秦国自然也不会认同并且保护,秦国无需屠戮韩国贵族,时间会削弱他们的实力。加之战国时期,七国对峙了这么久,在韩国灭亡前,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被彻底灭亡过,因此韩国贵族复国的意愿也是很高的,他们只不过是在等待时机,而这个时机,他们也等到了。

这里要说一下,新郑之乱并不是韩国灭亡后就即刻发生的,韩国灭亡发生在前230年,而新郑之乱是四年之后了,当时的秦国正忙于攻灭其他诸国,兵力已经呈现出分散之状。《史记.秦始皇本纪》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二十一年,王贲攻。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在灭了韩国之后,秦军北上灭赵,赵公子嘉逃到了代地,自立赵王,同时秦军也进一步削弱了燕国的国力,燕国远东辽东,都城蓟城被秦军所占,而且秦军攻城掠地之后,是直接实行郡县制的,这使得秦朝加强了对新的领土的统治。

同时秦国也是在为攻灭楚国做准备的,所以说秦军主力是被分散的,驻守关中一部分,驻扎在燕赵之地一部分,集结在秦楚边界一部分,因此,新郑的韩国贵族等待的机会来了,那就是趁秦国在中原之地,兵力不足之时,发动动乱,而且不要忘了,此时魏国尚未被秦国所灭,所以说,这次动乱是有机会的。《史记》中关于这段历史记载是很简单的,“新郑反”,但是对秦国来说,这的确是一次危机,秦国在不打乱既定军事布置的前提下,必然要快速平定动乱,不然的话结果会是什么样?

不要忘了秦二世而亡,当时秦军战力尚在,但还是被各地的起义依旧六国贵族复起,一波就给带走了,也就是说,当时秦国虽然国力强大,但是不代表秦国就可以高枕无忧,无惧任何威胁。可以想象得到,如果新郑的动乱,秦国无法及时平定,那么已经被灭国的赵国会发生什么,赵国和秦国死磕了那么多年,他们反秦的意愿是最高涨的,那么秦军远在前线,韩赵两国如果都发生动乱,之后再和魏国联合在一起,局势是不是越发地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了。

所以可以预料到,秦国必然快速调集兵力,直接扑灭新郑的动乱,避免事态扩大,稳住前线秦军的后方补给线,还是那句话,秦国虽强,但是还没强到可以不惧任何威胁的时候。新郑之乱被平定后,最惨的莫过于韩王安了,作为末代君王,已经被秦国囚禁了,他是断然没有能力去策划远在新郑的动乱的,而韩国贵族制定的计划,他也是一点都不清楚,估计当听到新郑发生动乱之时,韩王安是又惊又喜吧,当然主要的还是惊吓。

原本秦王是没打算杀他的,赵国末代君主赵王迁,秦王也没杀啊,只是将其他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的深山之中,给这些末代君主留一条命,嬴政还是能做到的。不过新郑之乱后,局面可以就不同了,为了给予韩国贵族以打击,也是为了震慑韩国旧部,更是为了以绝后患,嬴政下诏将韩王安处死,这是因新郑之乱对韩国贵族的敲打和惩罚,同时秦国也在提醒燕赵贵族,这就是所谓的杀鸡儆猴啊。只是韩王安懵圈了,这都什么情况,一场和他没关系的动乱,反而要了他的命。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战国策》

标签: 韩王安王安秦国秦军秦王王翦

更多文章

  • 《大秦赋》韩王安,苟延残喘9年,投降4年后,嬴政为何杀他泄愤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韩王安,王安,嬴政,秦国,秦王,大秦赋

    韩国,作为“战国七雄”中第一个被灭国的诸侯,其末代国君韩王安堪称亡国垂泪。韩王安苟延残喘9年,心情3起3落,投降秦朝4年后,嬴政为何要杀韩王安泄愤呢?这件事要从头说起。一,昙花一现的强盛公元前453年,晋国发生晋阳之战,赵襄子、魏献子、韩康子三位大夫暗杀晋国智伯,瓜分晋国土地,成立赵、魏、韩三国,史

  • 古代名人智慧:韩桓惠王以利转祸削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赵国,秦国,赵王,韩王,韩桓,赵胜,四大名将,古代名人智慧,惠王(马韩)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公元前262年,秦国欲出兵攻打韩国。韩国久弱难胜强敌,处于国破家亡的危险关头。韩桓惠王赶忙召集大臣商量对策,然而谁也想不出好主意,最后韩桓惠王问上党郡守冯亭。此人一向计谋多端,他的话打动了韩王的心扉。原来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上党一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秦国对此垂涎日久,恨不

  • 申不害为兄求官,韩昭侯断然拒绝:你觉得韩昭侯做得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千层琳琅标签:韩国,变法,君主,臣子,先秦,周朝,韩昭侯,申不害,韩昭僖侯

    战国时期的一天,韩国的国相申不害对韩昭侯说:“君上,我家大哥还是一个平头百姓。我没有求过你什么,我想给他求一个官,您觉得怎么样?”韩昭侯听了之后,断然拒绝:“不行!我作为君主,不能徇私,不然以后还怎么管理群臣和百姓!”申不害的脸色很不好看,他觉得韩昭侯只是下意识的反应,所以,决定再次尝试一下:“老大

  • 聂政刺杀侠累的背后:波及韩哀侯后又令周王畿分裂,却成就了许异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聂政,王畿,许异,周王畿,侠累,周王室

    公元前371年的一天,韩国突然派人前往周王畿,当面谴责东周君。这位东周君,可不是当时的周烈王。早在春秋时期,王权就已没落。周王室虽然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可事实上已沦为各大霸主的附庸。加之王室多次爆发争位内乱,不断削弱自身,周王室的存在就显得更加尴尬。尤其是周定王去世后,数位王子争立,王室再次爆发内乱

  • 战国七雄中,韩国也曾辉煌过,韩哀侯灭了曾经的春秋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韩国,秦国,魏国,韩王,嬴政,郑国,先秦,韩哀侯,战国七雄,汉高祖刘邦,周朝诸侯国君主列表

    在战国七雄中,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最强盛称霸的时期,有的国家在很早时候很强大,但最后成为小国,而又的国家,开始就被其他国家看不起,但最后成为了最强的国家。战国时代时间跨度比较长,但是在这七个国家中,韩国貌似一直都是非常弱的,那么他为何能够成为战国七雄呢?其实韩国由于自己最强盛的时候。在战国后期,大家知

  • 可爱到可笑的燕王喜:你杀了儿子太子丹,秦始皇就会忘了荆轲?

    历史解密编辑:小恩说历史官方标签:嬴政,荆轲,太子丹,王翦,秦军

    公元前228年,王翦率秦军灭赵的同时,燕国太子丹也在易水为荆轲送行。为了刺杀秦始皇,荆轲不仅带了燕国的地图,还带上了樊於期的项上人头,和徐夫人铸造的淬毒匕首。这把淬毒匕首锋利无比,耗费太子丹百金求购,只要破皮即可毒杀嬴政。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太子丹还找来了燕国勇士秦舞阳,协助并监督荆轲刺秦王。在易水之

  • 村民4次发现窖藏,挖出40件青铜器,专家:主人是燕王喜和太子丹

    历史解密编辑:学幻帝国标签:嬴政,荆轲,窖藏,周朝,先秦,青铜器,太子丹,燕王喜,秦始皇统一六国

    相信荆轲刺秦王的典故,几乎都应该有所听过吧?就是燕国刺客荆轲受燕王喜和太子丹的命令去刺杀秦始皇嬴政,最后的结果的确是没有成功,但是却也为后人塑造了荆轲这么一个超级的英雄形象。后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作为幕后指使者的受燕王喜和太子丹自然是非常的害怕,因为秦始皇嬴政怎么可能饶得了他们,为此两人自然是选择了

  • 燕王喜为什么要派兵偷袭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赵国,秦国,大军,燕国,先秦,周朝,平原君,燕王喜,四大名将

    长平之战后,赵国国力大为削弱。此时之燕国,是燕武成王在位。这位燕武成王还是燕国少有的一代有为之君。燕武成王带领燕国大军大举向辽东扩张、向东胡进军,此时之燕国疆域达到了历史上的峰值。但是,当年燕武成王刚刚即位的时候,列国尤其是赵国人是有怨言的,甚至还发动了对燕国的战争。《史记》:“惠王七年卒。韩、魏、

  • 燕武成王的时代来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水清梦蓝PLUS标签:燕武成王,燕武,齐国,燕昭王,乐毅,燕国

    有的人本来就是上位不稳,燕武成王上位源于一场政变。这场政变在史书中没有具体的记载,只有“燕将成安君公孙操弑其王”一言,而公孙操大概率拥立的国君即为后来的燕武成王。燕武成王方当即位,韩魏楚三国即联盟攻打燕国,赵国亦在国际层面表达不满,而后数年之间又有齐国人攻打燕国之事,可见燕武成王在列国诸侯眼中,并非

  • 乐毅被燕惠王猜忌后,为何选择投奔赵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乐毅,燕惠王,赵国,齐国,魏国,燕昭王,秦国,周朝,先秦

    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此战,五国大军和齐国大军激战于济西,结果齐国输掉了济西之战。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