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国家也好,企业也好,在它的发展和壮大过程中,人才战略一直是很关键的因素,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能称雄的背后,都与它们制定的人才政策有关,魏文王依仗“西河学派”成就了魏国的崛起,齐威王打造的“稷下学宫”,让齐国一直能持续着大国的底蕴,而当时地处北方,在诸侯国存在感低的燕国,更是因为燕昭王筑的“黄金台“”,让燕国一举步入战国之雄的行列。
燕昭王继位时,燕国刚从一场内乱中恢复,在这场内乱中诸侯国,趁火打劫,大片的燕国土地被他国占据了,特别是齐国,让燕国差点灭国。
昭王即位后,决心报齐破国之耻,于是启动了国家人才计划,面向社会广招贤才,然而几年过去了,效果并不明显,根本没有发现合适的治国人才,这让求贤若渴的燕昭王十分的苦闷。
于是,燕昭王就找到当时燕国的贤者郭隗问原因,可郭隗没有直接回答,却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有个爱马的国君,一直想得到千里马,找了很多年也没有得到。
这时,他的手下侍从对国君说:''请让我去寻求千里马吧。''国君派他去做这件事。几个月后,侍从回来了,说寻到了千里马,国君很高兴,可一看到马,他大怒。
因为侍从带回来的是,一匹千里马的骨头,而且还花了五百金。
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着的千里马,为何用五百金买了一匹死千里马?''
近侍回答说:''死的千里马您尚且用五百金来买,何况活马呢?这么一来,天下人一定知道国君是真的爱马,那千里马很快就要到了。''
果然,不出一年,有很多的千里马到了。
其实郭隗提出的建议就是,用高待遇吸引人才,还要用事实来证明燕国的求贤诚意。
所以,郭隗接着对昭王说:“尽管我的水平不高,但您就把我当那匹死马吧。”
燕昭王明白了,立刻拜郭隗为帝师,更为他建造一处豪宅。同时,燕昭王不惜重金修建了令无数有志之士羡慕的黄金台。黄金台,其实就是燕昭王为振兴燕国而打造的招贤平台。
燕昭王的此举,对当时的燕国来说,是十分正确的人才引进方式,他找到了当时人才聘用的痛点,人才选择加入团队的原因,有远大理想的成分,然而更多的,无外乎是求名与求利。当时的燕国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并不耀眼,也不是人们眼中的绩优股,那么高薪的保障,无疑可以吸引人才入局的,而后续的服务保障体系,更能留住人才。
在现代社会,这种人才引进方式,也是屡见不鲜的,效果也不错。
果然,燕昭王通过重用郭隗,再重金打造黄金台的方式,大大的彰显了燕昭王爱才之举。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各国,各类人才纷至沓来。
而燕昭王除了高薪吸引,在燕国也营造了良好的人才生存环境,而他本身也是有很好人设的好领导“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于是,朝气蓬勃燕国,荣誉与待遇并存,让“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其中乐毅,本来是魏国的使臣,结果被燕昭王的诚意所打动,留在了燕国,后来更成为了改变燕国历史的人。
就这样,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军攻齐,一路披靡,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一雪前耻。
后记
燕昭王的黄金台时代,更成为了后世文人的心中的“黄金”时代,李白赞颂道:“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商隐更是说“此时闻有燕昭台,挺身东望心眼开。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