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最大的战略间谍,官至一国之相是燕昭王对付齐国的“王牌”

战国最大的战略间谍,官至一国之相是燕昭王对付齐国的“王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的百态 访问量:3874 更新时间:2024/1/15 21:14:40

公元前三一四年,齐宣王利用燕国内部的问题,派兵占领燕国,不久因受燕人猛烈反抗,只得撤兵回国。赵送燕公子职回国,他在公元前三一一年即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燕昭王

燕的形势虽则日见好转,伐齐仍是个老大难问题。齐实在太强了。于是燕昭王的心腹苏秦担负起一项特殊的使命,打入齐国朝廷,进行破坏活动。他在齐国十余年,骗取了湣王的信任,身居高位,而始终为燕国工作。苏秦实在是战国时列国间的大间谍,他也搞过合纵,其实并非主业,不过是配合性的活动而已。

苏秦字季子,洛阳人。他到燕国的时间不详,我们看见他在历史舞台上露面的时候,已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齐湣王初年。他从燕国到齐国以后,变成了齐国的臣子。战国时的士,今天在甲国,明天到乙国,是很平常的事情。苏秦是洛阳人,他先投燕国,后投齐国,并不会引起什么怀疑。从此他在齐国长期潜伏下去。苏秦的方针是劝齐发动对外战争,消耗齐的力量,同时把齐的发展方向引往其他方面,保证燕国的安全。齐湣王是个好大喜功的君主,叫他打仗,再好办也没有。苏秦给他定了两个对象,一个是宋,一个是秦。

宋国在春秋时已经不大行了,可是在战国中期康王偃在位的时候,居然一度变得相当强大。他灭掉滕国(现在的山东滕县西南),夺取楚在淮水以北的土地,在公元前三一八年自称为王。古书上说康王用皮袋盛血,高高挂起,用箭射去,叫做“射天”,此外还有种种暴行,被诸侯叫做“宋”。这是敌国攻击的说话,难以凭信。宋夹在魏、楚、齐三大国之间,要想争雄,势必和大国发生冲突。苏秦劝齐湣王攻宋,湣王自然很容易接受。

另一个是秦。湣王的政策是联合韩、魏。宣王去世那年,齐、韩、魏联合攻楚,大破楚军。公元前二九八——前二九六年,齐、韩、魏连续三年进攻秦国,最后一次甚至打破了函谷关。秦国被迫把一部分攻占的土地还给韩、魏。但是在以后的几年中,这种联合停顿了,秦乘势还击,把韩、魏两国打得气都喘不过来。苏秦提出恢复和扩大这种联合,也是很合乎时势的策略。

齐湣王十二年,苏秦做了齐相,可见他已经取得了湣王的完全信任。

秦要放手并吞三晋,鉴于前几年的教训,镶侯魏冉决定设法麻痹湣王,让他不干涉秦的行动。公元前二八八年,魏冉到齐,提出齐湣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灭赵分地的建议。“帝”是天帝的称号,搬到人间世来还是第一次。齐湣王很欢套这顶高帽子,很爽快地答应了。这条计最是毒辣,赵对秦有足够的抵抗力,但是经不起秦、齐两大国的两而夹攻。赵亡,韩、魏势将成为秦的囊中物。秦再进一步,当然要和齐翻脸。从齐来说,接受东西帝的建议当然失策。但从苏秦来说,最危险的是燕永远不可能报仇了。因为这样一来,在短期内,齐将要更强大,燕王只能做齐帝的附庸。

苏秦决心改变这个局势,他劝湣王去掉帝号,同诸侯合纵攻秦,同时把宋国灭掉。联秦并不符合齐的利益,灭宋不太困准,有明显的好处,所以苏秦说服湣王,说的全是真话,只是不提燕国而已。

秦称西帝,是玩弄齐国的手法。齐不称帝,秦昭王一个人要这虚名,只会引起别国反感,没有半点好处,他自然也不用了。

公元前二八七年,齐相苏秦和赵奉阳君李兑组织了一次合纵运动。参加的有齐、赵、楚、韩、魏五国,大家都出了兵,比起三十多年前公孙衍发动的那次,国数相同,但齐国代替了燕国,实力大得多,又是大家都出兵,比上次只有三晋出兵也强得多。然而五国联军到韩的成皋(在河南荥阳西北)便撤退了,离函谷关还有好二百里路。这又是一次虎头蛇尾的行动。下一年,齐湣王灭宋,宋康王败逃而死。齐得了宋地,表面上更强大了。那么苏秦的活动毕竟是否符合燕的利益?这个问题,休说今天的读者会问,当年的燕昭王当然更加要问。苏秦很了解这点,他多次写信给燕王,报告他的活动情况,所以燕昭王对他是了解的。

齐灭了宋,消耗了自己的力量,也引起了诸侯的恐惧。燕昭王利用这点,在公元前二八四年(昭王二十八年),联合秦、魏、韩、赵,五国伐齐,由乐毅担任统帅。齐湣王到了最后关头,才发觉苏秦是燕国间谍,把他车裂处死。

标签: 燕昭王齐国苏秦秦国战国燕国

更多文章

  • 燕昭王封乐毅为齐王,乐毅为什么要坚辞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燕昭王,乐毅,齐王,齐国

    乐毅伐齐期间,在即墨受阻,三年无功。燕昭王身边有一小人进谗言,说乐毅现在攻城一点儿都不主动,还在齐地大做善事,收买人心,恐怕是不想回来了,自己要在那边当王。燕昭王听了,二话不说,在一个宴会上当场把他宰了,之后送乐毅的妻子、儿子到齐国,封乐毅为齐王,乐毅感动涕零,坚决不接受。乐毅伐齐不能接为什么乐毅不

  • “千金!买千里马骨”的燕昭王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

    禅让原本是上古时期,部落联盟之间推选首领的方式,在夏朝建立后,国王王位的传承已由禅让改为了父子相传的家天下模式。但在战国时期的燕国,曾发生了一件,国君把王位禅让给大臣的“趣事”。当时的燕国是燕王哙在位,燕王哙很信任相国子之,授权相国子之专断燕国大小一切政事!等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燕王哙更是把君位“禅让

  • 燕昭王是否猜忌过乐毅?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乐毅,齐国,齐王,燕国,燕昭王,历史故事

    当燕昭王率领五国联军打残齐国之后,立刻就面临一个问题:战后如何瓜分战利品呢?基于燕国的利益,当然是不愿意把齐国的领土分给其他国家的,一寸都舍不得。但基于其他国家的利益,这领土哪怕我不占,也不能让燕国占了。双方围绕这个问题反复商讨,最后搞到了争论的地步,但谁也没有说服谁,气氛很紧张。这时候,楚国又强行

  • 一代雄主燕昭王,却因喜好神仙之术,流传下三会西王母等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燕昭王,齐国,乐毅,神仙,苏秦,燕国

    燕昭王(公元前335 - 前279年),姬姓燕氏,名职(姬平是太子),燕国蓟城人,战国时燕国第39任国君(前311年 - 前279年)。燕王哙庶子。燕昭王当初流亡在韩国。燕王哙被人蛊惑,效法“尧舜”禅位给相国子之,引起燕国内乱不断。子之三年(前314年),齐国假装答应帮助太子平复国,乘着燕国内乱攻破

  • 图说北京:燕昭王的黄金台之谜难解,最多之地为河北易县和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燕昭王,金台夕照,黄金,乐毅,都城,燕国

    金台就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燕国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的黄金台,这是典出于燕昭王广纳天下贤士的著名历史故事。据《战国策·燕策一》中记载,一个很聪明的名士郭隗以寻千里马作比喻,说古时候有人以五百金买千里马的头骨,结果一年内获得3匹千里马,他劝燕昭王借鉴此举,以厚金招纳贤士。燕昭王不愧为有大格局之人,遂为郭

  • 神秘的燕昭王究竟是谁,“千金买马骨”的故事是否可信?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燕昭王,齐国,乐毅,秦国,剧辛,管仲

    太子平、燕王哙和子之先后被杀,使得燕国的传承出现了问题,齐湣王以此为借口,准备强行吞并燕国。但其他国家显然不想看到这种局面,于是拼命阻拦,还弄出一个名叫公子职的人,说他是燕王哙庶子,可以继承燕国王位。这个公子职,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燕昭王。关于燕昭王,谜团其实挺多的,而第一个谜团就是他的身世:燕昭王究

  • 读资治通鉴6:燕昭王告诉你什么叫领导力,教科书般的识人用人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老田读历史标签:乐毅,齐国,齐王,燕王,燕昭王,读资治通鉴

    作者:老田读历史一部《资治通鉴》说尽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让人怎能不爱读!每天带着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去寻找答案,《资治通鉴》的众多历史人物会告诉你,面临同样的情境,他们是怎么抉择的,又得到了什么结果。若你能悟出他们的行为逻辑,化为自己的生活智慧,久而久之,那你面临任何困境、挫折、纠结,都能不慌乱、不怕

  • 燕昭王的荣耀与遗憾:能重金买“死千里马”,却没建立起用人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燕昭王,齐国,乐毅,管仲,赵武灵王,周国

    对赵武灵王而言,燕国的大内乱,是一次打破了他预期的紧急事件。长期以来,赵武灵王心目中的最大威胁,始终是赵国西部的秦国。东边的齐国虽然强大,可自齐威王晚年的怠政以后,齐国内乱频发;徐州一战败于楚国之后,齐国就更是一落千丈了。然而,国家之间的竞争,往往不是比谁更加强大,而是看谁衰落得更快。就在人们以为齐

  • 比刘备托孤还狠的燕昭王:直接把大将乐毅提拔为齐王,与自己同级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刘备,乐毅,燕昭王,齐国,齐王

    自是君王不永年——诸葛亮的偶像乐毅(11)公元前280年,燕国王宫,这天又有人向燕昭王进谗言,说率领燕军灭掉齐国的大将乐毅其实想背叛燕国,在齐国自立为王,所以才没攻下最后两座孤城。燕昭王这已经记不到这是这个月第几波向他进谗言的人了,耳朵都要被这些话给磨出茧了。(一)乐毅与太子的嫌隙这时的燕昭王55岁

  • 燕昭王高筑黄金台

    历史解密编辑:远征国学文化标签:齐国,魏国,乐毅,邹衍,国君,燕昭王,历史故事

    筑黄金台,是燕昭王招募人才的一种手段。战国时期,燕昭王收复了被齐国攻占的国土后,想要依靠众多人才,富国强兵。他向郭隗请教招募人才的方法。郭隗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给他讲了一个高价买马骨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国君打算花一千两黄金买一匹千里马,三年仍未买到。有个人自告奋勇地要为国君效劳。他找了三个月,才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