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说出“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这句名言的韩非子这样看待保密

说出“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这句名言的韩非子这样看待保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船到桥头PLUS 访问量:1907 更新时间:2024/1/3 12:24:04

韩非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家,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家思想吸收了众家的思想理论,不但融合并发展了法家前辈商鞅管子等人的思想,而且集申不害的“术”与慎到的“势”于一身,缔造出独树一帜的法家理论。

后人将韩非子的言论和著作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书中阐述了韩非子的法家治国理论,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保密思想,通过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历史知识,极其生动而又深刻地阐释了韩非子对于保密的有关思考和主要态度。

韩非子画像

以维护君主统治为最高目的

从整体上看来,《韩非子》一书阐述的法家治国理政理论就是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为主要目的,以“君、臣、民”为主要对象,以“法、术、势”为主要实现手段,书中的保密思想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君权思想至上的烙印。

《韩非子·三守》中将“心藏不漏”视为君主掌权的三大原则之一(另外两个为独自决断、独揽权柄),这样才能不给臣子察言观色搞投机的机会,只能老老实实说真话,君主也因此可以尽听忠直之言。

《韩非子·主道》中说:“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君;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主不能被臣下看透,不能被臣下所了解知悉,君主应该虚静无为,在暗处观察臣下的过错,视而好似未见,听而好似未听,闻而好似不知。君主要做到不被臣下看透,便要“函掩其迹,匿有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韩非子·亡征》中将不能保密视为君主亡国的征兆之一:“浅薄而易见,漏泄而无藏,不能周密而通群臣之语者,可亡也。”

意思是,君主不持重而好轻易表露感情,机密泄露出去而不加以隐藏,不能严密戒备而将臣子们的进言轻易透露的,国家就可能灭亡。

将保密视为君主掌权的重要保障

韩非子保密思想另一个特征是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结构。韩非子之所以重视保密,将保密视为君主掌权的重要保障,并不是想当然,而是基于他对保密作用的认识,即所谓“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他认为,明君如果神秘莫测、好似无为而治,群臣则会诚惶诚恐,使有能力的人竭尽思虑,臣下鞠躬尽瘁,达到“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的结果。君主即便面对“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的情况,也要做到心如止水、古井不波。如果不慎显露出自己的欲望和意图,将会出现“主上不神,下将有因”的局面,最终可能导致臣子觊觎君主的地位,致使国家覆灭。

韩非子之所以对君主保密如此重视,也是基于他对君臣关系的判断。他认为,君主和臣子是“一日百战”的关系,君主如果不能控制臣子,臣子就会反过来控制君主,轻则被臣子玩弄于股掌之上,重则丧失权力,甚至丢了卿卿性命。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在先秦思想家中,韩非子属于实用主义者,把树立君主强大无比的威权作为至高无上的目标,把臣民畏惧刑罚、追名逐利作为政策考量的基本出发点,因而推崇严刑峻法,对保密工具性的一面挖掘较深,但对保密中表现出来的忠诚、智慧、与人为善等正面价值比较淡漠。这是其深刻的地方,也是其片面的地方。

我们今天在研读《韩非子》时也要注意其中的糟粕,不要把偏见当真理,把管控和专制看成理所当然,要注意清理其中片面强调扩张君权、罔顾臣民权益和人格尊严的毒素,警惕其消极影响。

更多文章

  • 《韩非子》5则寓言,洞悉世事,看穿人性,影响了上亿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姐分享故事标签:韩非,小利,庄子,朱熹,苏轼,说难,韩非子,寓言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被后人尊称为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著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结而成,核心学说是法术势结合的思想,主张依法治国,文字犀利,逻辑严

  • 道法不离:离开道的法,就像失控的火。韩非子死了所以火就失控了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韩非,道德经,论语,老子

    道法不离。离开了道的法,就像失控的火。韩非子死了,所以火就失控了!《道德经》的重要传承途径之一即是诸家注解。前文提到的韩非《解老》《喻老》两篇是今所见最早的《道德经》注释文献,但韩非是撷取可资利用的《老子》文句进行义理解释以阐发自己的政治理念,这开启了《老子》注疏的基本路向。汉代的《傅氏老子经说》《

  • 《韩非子》8句名言,字字箴言,振聋发聩!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杂谈标签:韩非,法家,常思,嬴政,治国

    韩非,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他非常有学问,很受秦王嬴政赏识,但也因此而招来别人的嫉妒,最终被陷害入狱,在狱中自杀。他的代表作就是《韩非子》,洋洋洒洒,有十万余字。一、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简评: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作为一个正人君子,不应

  • 精研帝王术的韩非子,却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冰川思想库标签:韩非,李斯,帝王术,司马迁,庄子,战国策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关不羽去年《大秦赋》热播引发争议,当时就有写写秦帝国的打算,在《南方周末》急就了一篇后,因为事情很多,就搁置了。最近传出消息,这部剧要代表陕西省参加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角逐,又引发了我的兴趣。一部竭力讴歌大秦帝国的影视作品可以没有孟姜女,却绕不过韩非子。在这部颂秦之作中,韩非之死

  • 《韩非子》10句格言,道理深刻 ,受益匪浅!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杂谈标签:法家,格言,邪心,韩非子,儒家思想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非的著作,是法家的代表著作,达到法家理论的最高峰。全书洋洋洒洒,有十万余言,里面不但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格言名句,流传至今,对我们现在生活也颇具现实意义。一、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韩非子.喻老》点评:一个人有自己的志向,确实是好事,但志向的境界

  • 被儒家不容,被法家抛弃,被骂两千年的荀子到底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淋筱绘故事标签:荀子,儒家,法家,董仲舒,孔子,朱熹

    关于荀子,我们在课本上都学过的一句话是,他是先秦时代最后一代大儒,我们还学过他的《劝学篇》,但除此之外,我们对这个荀子几乎是一无所知。既然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为什么在漫长的两千多年里,荀子总是不受儒家的待见,甚至是屡次遭到儒家的攻击。到了宋代甚至还有灭荀运动,要把他的思想彻底消灭掉,这就比较尴尬了,

  • 先秦儒家三大思想家: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什么荀子是最特别的?

    历史解密编辑:小播读书标签:孟子,荀子,孔子,儒家,法家,韩非

    大家好,接下来,我会用一个系列的内容,来介绍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先秦儒家有三大思想家,他们分别是:孔子、孟子和荀子。但荀子绝对是最特别的一位,有人说荀子并不是儒家,而是法家,也有人说,荀子自成一派,称之为“荀家”。荀子不仅培养了两个著名弟子李斯和韩非子,帮助秦国实现

  • 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2000多年前,荀子就看到了人的认知缺陷

    历史解密编辑:小播读书标签:荀子,解蔽,庄子,学说,诸子百家,认知缺陷,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分享《荀子》的第21篇《解蔽》,所谓解蔽,就是解除遮蔽,而解蔽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认知,发现真理,这一篇荀子讨论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也谈到圣人“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内容非常精彩。荀子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治则复经,两疑则惑矣。” 人最大的问题在于,偏执于一种观点而无法看

  •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好坏?荀子:“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历史解密编辑:小播读书标签:荀子,士君子,孔子,非相,论心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介绍儒家思想家:荀子的思想,今天我们介绍《荀子》第五篇《非相》。非相,也就是不要被表象所蒙蔽。古代有种人叫“相人”,也就是给人看相的人,现在也有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封建迷信,其实荀子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反对封建迷信了。他说,之前有个人叫姑布子卿,现在魏国有个人叫唐举,他们都声称

  • 韩剧《夏娃》涉嫌辱华,给狗取名孔子荀子,韩翻组有意淡化不翻译

    历史解密编辑:萌神木木标签:翻译,夏娃,荀子,安娜,裴秀智

    前段时间韩娱圈“文化挪用”争议还没有结束,近日就又出现了韩剧贬低中国古代人物的情况。最近,有网友在观看韩剧《夏娃》时,发现编剧竟然把财阀的两条狗分别取名孔子和荀子,恶意满满。孔子和荀子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当今世界仍有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东亚文化圈。韩国编剧在剧中直接把他们的名字当作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