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人才盛况难复现,是后世齐王不再好贤,还是齐威王用人令人失望?

人才盛况难复现,是后世齐王不再好贤,还是齐威王用人令人失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绿说故事 访问量:4077 更新时间:2023/12/15 22:21:16

齐威王是齐桓公田午之子,以重贤用士、海纳百川而闻名于后世。

齐威王即位之初,田氏代齐不久,国内政局还不稳定。加之初期齐威王不理朝政,凡事都委任于卿大夫,使得齐国屡屡遭受周边列国入侵,被他国抢占了不少土地。

为稳定政局、增强国力,齐国迫切需要进行一场强有力的政治改革。可当前形势下,谁能说服齐威王改弦更张、励精图治呢?

因为善于弹琴,齐人邹忌得以入宫,被齐威王安置在右边的屋子里。过了一会,齐威王就在自己屋内弹起琴来。可还没弹多久,邹忌就径直推门进来,嘴里还不住地称赞:“您琴弹得真好!”

一国之君正在弹琴,邹忌竟敢不经宣召就贸然闯入,简直是目无君长!

齐威王勃然大怒,推开琴、手握宝剑质问道:“先生只看到我弹琴的样子,还没能细致鉴赏,怎么就知道我弹得好呢?”

齐威王话声虽然低沉,却明显压抑不住内藏的怒火;只要一言不合,邹忌就会命丧当场!

邹忌不慌不忙,冷静地回答:“大弦声音缓慢浑厚而且温和,象征国君;小弦高洁曲折而且清亮,象征相国;手指按弦低深,放弦时舒缓轻快,这象征着政令;乐调协和起奏,大弦与小弦相得益彰,琴声缭绕而不相冲突,这象征着四时。所以,我才能知道大王琴弹得好!”邹忌以琴理寓意治国,还暗暗吹捧齐威王,怎么能不让人欢心?

听了这话,齐威王脸色马上缓和了下来,笑着回应:“您很善于欣赏音乐。”

邹忌却顺势再往前又进了一步:“岂止是音乐,治国、安民之道都在乐理之中了!”

这么一说,齐威王又不高兴了:“如果说谈论音乐,没人能比得上您。至于治国与安民,怎么可能从丝弦之间得到奥妙呢?”

“乐声反复而不混乱,就像是国家政治昌明;乐章回环通畅,就如同救济了天下危难。所以说,琴音协调就相当于天下大治。那些治国、安民之道,没有不与乐理相通的!”

听到这,齐威王才知道邹忌不仅善于弹琴,还满腹治国之道。三个月后,齐威王大胆用邹忌为相,推行政治改革,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齐国得以大治。

周边诸侯得知了齐威王的变革,有二十多年不敢出兵侵扰齐国。

以启用邹忌为起点,齐威王开始改革图强,礼贤重士。为吸引天下人才,齐威王还修建了稷下学宫,一度让齐国成了东周的学术与文化中心。

人才辈出的齐国越来越强大,可在不经意间负面效应也出现了。贤人、能人太多,彼此间朋党相争、相互妒忌,内耗也越来越严重。

齐威王文治依赖于邹忌,军事却更依赖于田忌。田忌是齐国公族,为人也尊贤好士。齐人孙膑被庞涓迫害致残后,偷偷逃到了齐国。田忌知晓孙膑之才,便收留了他。后来在一次马赛当中,孙膑帮田忌战胜了齐威王,一举闻名。这之后,田忌又将孙膑推荐给了齐威王,也备受重视。

田忌原本就深受齐威王信任,又是公族,还得到了孙膑这样的谋士,就隐隐威胁到邹忌的地位。为此,邹忌整天都愁眉不展。

正在这时,魏、赵之间突然爆发了一场战争。

因为魏惠王继位之初,赵国曾公开支持公中缓与魏惠王争王位,魏、赵之间关系急剧恶化。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兵围攻邯郸,赵肃侯紧急派人前来齐国求援。在收到赵国求救信后,齐威王马上召集大夫,讨论是否需要发兵救赵。

邹忌身边谋士公孙闬(hàn)趁机献计:“您为什么不劝大王伐魏?战胜了,这是您的谋划,自然有功;战败了,那是田忌畏缩不前,不拼死作战,他就会因挫败而被诛杀!”当前魏国国势虽然不如魏文侯之时,可霸主余威仍在;魏国的“魏武卒”更是锐利无比,鲜有它国军队能与之抗衡。听了这话,邹忌深以为然,便竭力劝说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前往救赵。

齐威王听从建议,果然派田忌与孙膑率兵出征。在孙膑策划下,齐军采取围魏救赵战略,在桂陵(或在今山东巨野)成功伏击了魏军,取得了一场大胜。

公元前342年,魏惠王再次伐赵,赵人又一次向齐国求救。这一次,齐威王依然派出田忌与孙膑前往应战。结果,齐军不但在马陵(今河北大名)全歼魏军,还逼死了魏军主将庞涓、俘虏了魏国太子!

桂陵、马陵两场大胜,将霸主魏国彻底拉下了神坛,齐国地位得以大大提升。两次带军的主将田忌声望高涨,相国邹忌顿时更加寝食难安。

邹忌原本希望强大的魏军能挫败田忌,从而借机除掉他。可因有了孙膑这一得力助手,田忌居然能两次大获全胜,这让邹忌图谋彻底破产。

怎么办?难道只能坐视田忌来取代自己?

这时公孙闬再次出动,策划出另一场阴谋。

公孙闬派下人携带金子到集市上找人占卜,故意宣称:“我是田忌家人,如今我家主人屡战屡胜,声名震动天下;现在他想做一件大事,请问是否吉利?”等占卜的人一走,公孙闬就立刻派人抓捕了算命先生,并将此事报告了齐威王。

不明真相的齐威王大怒,立刻派人前往军中,准备逮捕田忌。

还在前线的田忌、孙膑二人,察觉到情势异常。孙膑故意问道:“将军还可以干一番大事业吗?”

田忌心情十分沉重,反问道:“您认为该怎么办?”

孙膑提了一个大胆之策:“将军不解甲杀回齐国,让那些疲惫老兵驻守主地(“主”或为“牟”之误,指弇【yǎn】中峪的莱芜出口处;弇中峪位于今山东淄博临淄区西南至莱芜之间)险隘。主地险隘只能通一辆战车,疲弱之兵足以守住此地。然后,将军率大军背靠泰山,左涉济水,右越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将辎重运到高宛(今山东博兴西南),再派出精兵攻打雍门(齐都临淄西门)。如此一来,国君就可以安定,成侯邹忌必将出逃!否则,将军恐怕再也回不了齐国了!”孙膑之意是动用武力来清君侧:以主力攻打临淄城西门,用疲弱之旅扼守住临淄最可能的退路,这样可保必胜!

话说到这个份上,充分证明田忌与邹忌早已是“一山不容二虎”,现在必有一人要离开齐国了!田忌对此心知肚明。可按照孙膑之策行事,就形同造反。齐威王在国内威望极高,能任人唯贤、励精图治,身为公族的田忌实在是不忍心走出这一步!

不能造反,又不愿自投罗网送死,那田忌就只剩下一条路——出逃。所以,在听说齐威王下令要逮捕自己后,田忌只能离开军队,逃亡楚国去了。

田忌一逃,邹忌就此取得了全面胜利。可隐忧依然存在:万一田忌被楚人启用,他就可借楚国之力攻打回来,到时齐国还有谁能与之为敌?

既然要扳倒政敌,就得痛打落水狗,绝不能让他再次翻身!

恰好此时,楚人杜赫来到了齐国。得知邹忌对田忌仍然不放心,杜赫便毛遂自荐,向邹忌打下包票:“下臣恳请代您将田忌长久留在楚国!”

回到楚国后,杜赫就劝楚王:“邹忌之所以不想与楚国交好,就是怕田忌借楚国之力回归齐国。大王不如将田忌封在长江以南,以示楚国不会支持田忌回国。这样一来,邹忌必定会拿重礼来厚谢楚国。田忌原本逃亡在外,能得到封赏,也会感谢大王恩德。将来他如果能再回齐国,必然会以齐亲楚。这就是利用邹忌、田忌二人矛盾为楚国谋利的方法!”

此时,经吴起变法后楚国虽然已走出了低谷,但由于三晋、齐国的先后崛起,在中原楚国一直占不到什么便宜。齐国内斗,正是楚人望眼欲穿的大喜事。听了杜赫这番话,楚王喜不自胜,果然将田忌封到了江南一带。

从此,田忌就被迫留在了楚国。

公元前320年齐威王去世,齐宣王继位。

刚继位的齐宣王知道田忌被邹忌陷害,便从楚国召回了田忌。这时,田忌已离开齐国长达二十余年。虽然得到齐宣王重视,奈何此时田忌年岁已高,已无法再为齐国征战沙场了!

齐威王是田齐历史上最为开明的国君,以好贤用能闻名于天下。公元前333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猎,期间两人相互斗宝,齐威王将檀子、田盼、黔夫、种首等等大臣比作国宝,令魏惠王无比羞愧。

然而,这么一位好贤用能的开明国君,在处理邹忌、田忌二人之间的矛盾时,仍然出现了失误——一代名将田忌,因此错过了为齐国建功立业的最佳时机,岂不可惜!

公元前323年,秦军入侵齐国,齐威王以匡章为将前往迎战。期间齐国大臣纷纷上书揭发匡章叛国,可齐威王却始终不为所动。因为齐威王知道匡章是位孝子,他连死去父亲都不敢忤逆,怎么会背叛活着的国君呢?后来,匡章果然大胜而归!

如果齐威王对田忌的信任能与匡章一样,田忌何至于流亡楚国二十余年?

所以说,表面看田忌是遭邹忌陷害,可根源还是在于齐威王自身的管理失误。齐威王一生重贤用能,还建立起著名的稷下学宫,吸引了诸多人才前往齐国。然而,人才兴盛之后,如何让人才全心全意服务于齐国、避免人才之间的朋党之争,齐威王却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邹忌为相,辅佐齐威王进行政治改革,让齐国内政大修;田忌为将,在孙膑参谋下屡胜强敌,让诸侯不敢侵犯齐国。如果邹忌、田忌二人能文武相济,必定可助齐国再上一个台阶、称霸东周!

可齐威王却没能协调好邹忌、田忌之间的矛盾,使得两人水火不容,以致矛盾走向了激化。如果不是田忌能顾全大局,齐国差点就要陷入一场大内乱。

即便齐国没有发生内乱,邹忌与田忌二人的内耗,依然让外敌渔翁得利。

公元前333年,因为齐人劝说越王无彊攻打楚国,楚威王在击溃越军后转头伐齐,并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大胜齐军。其后,楚威王就趁胜威逼齐威王驱逐至亲田婴,让齐人受尽了屈辱。如果田忌、孙膑还能领兵作战,齐威王又怎会遭受这样的屈辱?

齐威王去世后,人才辈出的盛况就难以在齐国复现,这究竟是后世齐王不再尊贤好士,还是齐威王的用人之道已经令广大人才失望了?

田忌的遭遇,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

更多文章

  • 你有因看错人被骗过吗?齐威王的辨人之术!夜读《资治通鉴》

    历史解密编辑:拙言问史标签:齐国,战国,卫国,齐威王,资治通鉴

    天黑路滑,社会复杂。你是否觉得自己,无法精准辨别身边的人,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齐威王,通过他人的传言,精准辨别忠奸的故事,学学他的辨人之术。齐威王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老板,是一个名垂青史的国君。有一日,他召见了即墨大夫,到跟前问话:“你当了即墨大夫过后,每天都有人来跟我说

  • 齐威王即位后纵情声色、不理朝政,为何后来能建立齐国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缁尘绮陌标签:齐威王,朝政,齐国,魏国,魏惠王,田忌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一鸣惊人”这个成语,出自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口,这位君主在位36年,将齐国推到了新的巅峰,但是他初登基之时,却一派“昏君”之相。齐威王即位后纵情声色、不理朝政,为何后来能建立齐国霸业?选贤举能齐威王于公元357年继位,当

  • 战国时期,齐威王有个怪癖——长夜喝酒放歌

    历史解密编辑:铁菩提今日说法标签:战国,高超,齐威王,淳于髡

    战国时期,齐威王有个怪癖——长夜喝酒放歌。每当夜幕降临,星月争辉的时候,他都喝得酩酊大醉。这样混混沌沌地过日子,朝政一片昏乱。淳于髡总想找个机会,劝说国王彻底转过弯来。这天,齐威王大摆宴席,席间邀淳于髡陪酒。淳于髡认为机会来了。席间,齐威王端起酒杯问他:“先生能喝多少酒才醉?”淳于髡说:“臣喝一斗也

  • 齐威王的引路人,梁惠王的座上宾,搞孟子心态的好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标签:孟子,齐国,魏国,周朝,先秦,齐威王,梁惠王,魏惠王,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淳于鬓 形象)淳于髡这个人,被太史公司马迁安排到了《史记·滑稽列传》当中。这里的“滑稽”,不是个贬义词,而是个褒义词,主要是指性格活泼,搞笑幽默的人。那淳于鬓幽默么?答案是很幽默,相当幽默。他名字中的“鬂”字,其实是一种古代刑罚的名字,受了这种刑的人,往往要被剃掉头顶周围的头发。作者本人不太爱打理

  • 一鸣惊人这个成语,在历史上到底是指楚庄王,还是齐威王?

    历史解密编辑:西府赵王爷标签:齐威王,楚庄王,齐国,魏国,扁鹊,齐桓公

    一鸣惊人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但在故事主人公上,却存在着一些偏差。有的人说讲的是楚庄王,有的人却说是齐威王。那么,这个故事到底讲的是谁呢?在《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淳于髡的人,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天生一副好嘴,能言善辩,巧舌如簧,数次出使列国,嘴巴上都没输过。

  • 从《田忌赛马》说起,田忌赢了齐威王一千金,却输掉了整个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西府赵王爷标签:齐国,齐王,齐威王,孙伯灵,齐宣王,田忌赛马

    田忌赛马的故事都学过吧?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三局两胜制,赌注一千金。原本田忌是没什么胜算的,因为他的马不如齐威王的马跑得快。好在当时田忌身边有位门客,叫做孙膑,此人乃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脑袋瓜非常灵光。孙膑通过观察发现,田忌的马虽然整体水平不如齐威王,但是双方差距也并不是太大,只是顶尖层次

  • 让齐威王“一鸣惊人”的齐国上门女婿,到底是谁?|读战国(11)

    历史解密编辑:松鼠父子读历史标签:齐威王,齐国,魏国,齐王,邹忌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11):邹忌讽齐王纳谏文/松鼠爸爸齐威王与秦孝公差不多同时变法的,还有齐威王。齐威王刚即位时,常常彻夜饮酒,淫乐无度,将政事全部委托给下面的大臣。文武百官一看国君做甩手掌柜,谁也不认真负责,跟着齐王一块荒淫放纵。各国一看齐国没人管事,于是都率兵侵犯。不仅魏国、赵国和楚国

  • 齐平公与齐威王谁是最年轻的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齐威王,齐宣王,齐国,齐襄公,齐僖公

    齐平公是齐国第三十任君王,应该是唯一一位三十岁亲政的国君。齐国是春秋战国七雄最年轻的国家,国力最弱。他的父亲叫齐桓公,少年时期志向远大,是国之栋梁,也是国君。齐襄公第一任齐王,生为齐宣公,幼年即远离父亲,自称齐公,号称齐桓公。齐襄公死后,齐威王即位,称齐宣公,号称齐桓公。齐襄公称王,谋定九合诸侯,齐

  • 齐悼公:去鲁国娶妻被戴了绿帽子,为何吴国攻打齐国,他却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鲁国,齐国,吴国,夫差,国君,吴王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齐悼公(?-公元前485年),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488年―公元前485年在位。1、季姬的困惑齐悼公阳生早年流亡鲁国期间,季康子表示出十分的友好,把自己的妹子季姬嫁给了对方。现在阳生已经成为齐君,

  • 从挂牛头卖马肉,到挂羊头卖狗肉,这个成语源自齐灵公的异装癖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挂羊头卖狗肉,牛头,马肉,齐灵公,成语,异装癖

    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多态。很多文化现象,究其根源,会让人感到,出乎意料!今天,就说说成语,挂羊头卖狗肉的故事来源!这个成语源自春秋时代,本来的内容是“挂牛头卖马肉”!至于是怎么变成了,挂羊头卖狗肉?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因为在历史上,无迹可寻!我能够找到的故事原型,有点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灵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