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19年,湖南一位94岁的老人被紧急送往医院。
这天早晨买菜途中,她不慎跌倒,久久无法站起身来,幸而身旁路过的好心人没有袖手旁观,将老人送到了医院。
医院联系了老人李凤玲的几位子女,没想到大家赶到医院后,却对着高昂的医药费推三阻四。
并非他们不孝顺,不愿替母亲支付医药费,而是因为他们实在对母亲的做法愤愤不平。
当时,李凤玲和自己最小的女儿熊丽住在一起。
一个94岁的老人,需要反过来照顾52岁的中年人,天下何来这样的道理?
李凤玲的极度偏心,也把其他几个孩子越推越远。
年迈的母亲为何会辛苦照顾年轻的孩子?这件事情到最后,又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解决?
家中幺女,无限溺爱
“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这是中国民间的一句俗语,也反映了不少家庭的真实情况。
老来得子,父母总是会对最小的孩子格外珍惜,李凤玲的家庭,也是如此。
李凤玲生了六个孩子,生下最小的女儿熊丽时,她已经42岁,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高龄妈妈。
因为年纪的问题,她在生孩子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
也正因为受了苦,所以一家人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小女儿非常珍视,珍视到有些溺爱的地步。
从小到大,家中所有的好东西,必须先送到熊丽的面前挑选。
逢年过节,家里的亲戚送来新衣服,熊丽总是拥有优先选择权。
李凤玲总是说:
“你们得让着妹妹,她现在虽然穿不了,但过两年就能穿上了,你们别跟她争。”
在父母的溺爱和哥哥姐姐的忍让之下,小小年纪的熊丽便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
13岁那年,熊丽失去了自己的父亲。
李凤玲怜惜女儿小小年纪便没了父爱,对女儿更是百般呵护,无微不至。
她的母爱已经细致到什么程度了呢?
每天早晨,她会亲自把牙刷和洗脸帕送到熊丽的面前,帮着女儿洗漱;
害怕女儿在学校饿肚子,她会把家里最好吃的小零食偷偷塞进女儿的包里,不给其他孩子留下一点;
下午放学回家,如果熊丽躺到了床上,她甚至会因为心疼女儿上学辛苦,直接把饭菜送到床边,喂进女儿的嘴里。
此时的熊丽已经是十多岁的少女,然而在父母的溺爱之下,她完全没有自主生活的能力。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让她对其他人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无法独自生存。
家里其他孩子隐晦的提过这个问题,可是李凤玲总是说:
“那有什么关系?我作为母亲,自然会留在她的身边照顾她,她不会打理生活不要紧,我可以为她做好一切。”
李凤玲把这当成伟大的母爱,殊不知,她的做法已经毁了熊丽的一生。
由于在家中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并且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熊丽完全没有办法融入集体生活之中。
中学还没上完,她就只能选择辍学。
如此恶劣的现状,却丝毫没有让李凤玲产生警觉。
她认为,自己的女儿就是天之娇女,即使不读书,也一定不会比旁人差。
说起来,熊丽确实有一个最显著的优点,那就是长相美丽。
从小到大,她就是兄弟姐妹中外貌最为突出的那个孩子,长辈总是喜欢可爱的小孩儿,所以在亲朋好友的眼中,她是这个家的“门面”。
她听过无数次关于自己外貌的赞美,也知道自己是一个漂亮的姑娘。
在对爱情充满向往的年纪里,她坚信,自己的美丽,一定会吸引这世间最优秀的男人。
1986年,她遇到了一位从浙江来到湖南的富豪。
两人相识后不久,富豪为熊丽买了一枚钻戒,单膝下跪对她求婚。
被求婚的熊丽,自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这第一段婚姻,与其说是嫁给爱情,不如说是嫁给优越的物质条件。
熊丽真正喜欢的,并不是这位富豪本人,而是富豪对自己的呵护和言听计从。
她从小就是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理所应当的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将她捧在手心,满足她一切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
但是丈夫并不是父母,不可能无条件包容她所有的缺点。
两个人的小家庭也并不是她的原生家庭,她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另一半共同经营。
很显然,自私自利惯了的熊丽,并不愿意对他人付出。
婚后,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丈夫也不止一次说过:
“我把你娶回家,是想两个人一起为了生活而努力,不是想娶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妻子的义务,你没有尽到一丝一毫。”
他们为数不多的感情,也在日复一日的争吵中逐渐消磨掉。
这段婚姻,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投奔母亲,养尊处优
这段失败的婚姻,给不学无术的熊丽带来了14万的赔偿。
在80年代,这笔钱也算是一笔大数目,可是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奢侈浪费的熊丽就将它挥霍干净了。
第一段婚姻的经历也让她意识到,原来自己的美貌是最大的资本。
只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她相信一定能够再遇到有钱人,重新过上养尊处优的生活。
不久后,熊丽认识了一位湖南当地的商人。
这名商人是个小老板,自己开着一家小公司,总体规模不算大,但是每一年也能有相当可观的盈利。
吃穿不愁,这是商人愿意给熊丽的承诺。
男人的甜言蜜语,很快让她沉浸其中,于是,她开启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
这名商人相比起第一任丈夫来说,财力自然有着明显差距,他的话虽然说得十分好听,但他的钱却实在无法支撑熊丽大手大脚的消费行为。
这一段婚姻持续了两年的时间,忍无可忍的商人,主动提出了离婚。
及时止损,离婚对商人来说是这样,对熊丽来说也是如此。
她回到了老家,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在此过程中,她又认识了一位清洁工人。
此人与前两个男人相比,完全不处于同一社会阶层。
不过,熊丽的年纪也逐渐大了,她不敢再像年轻时那样挑剔,所以匆匆忙忙的给自己找了个依靠,又把自己给嫁了出去。
普通的清洁工人,工资水平十分有限,熊丽没有多余的闲钱挥霍,实在难以忍受。
尽管丈夫把她照顾得十分周到,舍不得她做一点家务,她还是在这段没钱的婚姻中感到了无尽的压抑。
大半年以后,她主动提出离婚,不管丈夫怎么挽留,她都不为所动。
这三段婚姻,熊丽都有所图。
前两任丈夫的经济实力,让她非常欣赏;第三任丈夫的体贴周到,也给了她许多温暖。
只是在这三段关系中,她的表现始终与巨婴无异,她永远都想着依靠他人,字典里从来没出现过“自力更生”这四个字。
再爱她的男人,也不可能毫无底线的接受她的巨婴行为。
到头来,也只有她的母亲可以无条件的忍受她,无底线的包容她。
熊丽还是回到了母亲的家中,跟着已经年迈的母亲共同生活。
按理来说,此时已经到了她尽孝心的时刻,可实际上,她还是需要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
明显偏心,家庭纠纷
李凤玲的儿子劝过母亲:
“不是不让您照顾妹妹,她现在生活有困难,咱们多关心她一些,也是应该的。”
“但她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应该出去找一份工作,自己养活自己,而不是无止境的拖累家人。”
尽管内心对儿子的话十分认同,但是李凤玲却无法放下心中对女儿的疼爱,熊丽不愿意外出谋生,她也绝对不会逼迫。
母女二人每个月的经济来源,有且只有1400元,那是李凤玲的退休工资。
家庭矛盾的种子,此时已经埋下,而真正将矛盾扩大的事件,是拆迁后的财产分配事件。
李凤玲居住的区域,因为政策而实行拆迁,她分到了一套房子,还拿到了20万的拆迁赔偿款。
在没有和其他子女商量的情况下,她就把名下的房子送给了熊丽,甚至还想拿赔偿款补贴小女儿。
最后其他孩子好说歹说,才把赔偿款要到自己手中,他们告诉李凤玲:
“我们兄弟几个不会要您的钱,这笔钱就用来当作您的保命钱。”
在母亲那儿得不到丝毫的重视和关心,其他孩子也有些心灰意冷,这件事,也为后来的纠纷埋下了伏笔。
2019年,94岁的李凤玲出门买菜。
此时她腿脚不便,耳目不明,走起路来颤颤巍巍,一不小心便摔倒在了地上。
幸好路过的好心人把李凤玲送进了医院,这才没有酿成大祸,在接到医院的通知后,几个孩子们也赶了过来。
所有人见到熊丽,都开始劈头盖脸的指责她:
“你今年才52岁,你是走路走不了,还是手动不了,为什么需要一个94岁的老人独自出门买菜?”
“妈都已经94岁了,还要反过来照顾你,你有良心吗?”
啃完丈夫啃妈妈,熊丽当了大半辈子的巨婴,并不把哥哥姐姐指责的话放在眼里。
今日这一出意外事故,终于让一直忍让的其他子女动了气,他们不愿意拿出医药费,除非母亲在生活问题上重新做出承诺。
最后经过院方和当地派出所的调解,李凤玲和熊丽母女二人都给出了保证。
她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分为两份,用900块支付日常生活开销,把其余500块存进个人账户,以备不时之需。
至于熊丽,她也说:“我会出门工作,不会再留在家里坐吃山空,也不会再拖累妈妈。”
至此,一家人才得到了暂时的和解。
只是一个当了大半辈子巨婴的人,真要独立工作,又哪里会那么容易?
她在找工作的路上碰了不少壁,真正工作后又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生活的苦头,还在后面等待着熊丽。
结语
父母爱孩子,这是人类的天性,甚至是大部分动物的天性。
只是爱需要讲究尺度和原则,过分的溺爱,最终一定会变成伤害。
熊丽的巨婴人生,是她不思进取造成的,也是父母对她的过度溺爱造成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锻炼孩子的能动性和独立自主,这才是真正的爱。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