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湖南52岁巨婴熊丽:啃完三任丈夫,啃94岁老母亲,从未工作过一天

湖南52岁巨婴熊丽:啃完三任丈夫,啃94岁老母亲,从未工作过一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辰国学 访问量:3510 更新时间:2024/1/16 20:05:46

在阅读此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19年,湖南一位94岁的老人被紧急送往医院。

这天早晨买菜途中,她不慎跌倒,久久无法站起身来,幸而身旁路过的好心人没有袖手旁观,将老人送到了医院。

医院联系了老人凤玲的几位子女,没想到大家赶到医院后,却对着高昂的医药费推三阻四。

并非他们不孝顺,不愿替母亲支付医药费,而是因为他们实在对母亲的做法愤愤不平。

当时,李凤玲和自己最小的女儿熊丽住在一起。

一个94岁的老人,需要反过来照顾52岁的中年人,天下来这样的道理?

李凤玲的极度偏心,也把其他几个孩子越推越远。

年迈的母亲为何会辛苦照顾年轻的孩子?这件事情到最后,又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解决?

家中幺女,无限溺爱

“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这是中国民间的一句俗语,也反映了不少家庭的真实情况。

老来得子,父母总是会对最小的孩子格外珍惜,李凤玲的家庭,也是如此。

李凤玲生了六个孩子,生下最小的女儿熊丽时,她已经42岁,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高龄妈妈。

因为年纪的问题,她在生孩子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

也正因为受了苦,所以一家人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小女儿非珍视,珍视到有些溺爱的地步。

从小到大,家中所有的好东西,必须先送到熊丽的面前挑选。

逢年过节,家里的亲戚送来新衣服,熊丽总是拥有优先选择权。

李凤玲总是说:

“你们得让着妹妹,她现在虽然穿不了,但过两年就能穿上了,你们别跟她争。”

在父母的溺爱和哥哥姐姐的忍让之下,小小年纪的熊丽便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

13岁那年,熊丽失去了自己的父亲。

李凤玲怜惜女儿小小年纪便没了父爱,对女儿更是百般呵护,无微不至。

她的母爱已经细致到什么程度了呢?

每天早晨,她会亲自把牙刷和洗脸帕送到熊丽的面前,帮着女儿洗漱;

害怕女儿在学校饿肚子,她会把家里最好吃的小零食偷偷塞进女儿的包里,不给其他孩子留下一点;

下午放学回家,如果熊丽躺到了床上,她甚至会因为心疼女儿上学辛苦,直接把饭菜送到床边,喂进女儿的嘴里。

此时的熊丽已经是十多岁的少女,然而在父母的溺爱之下,她完全没有自主生活的能力。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让她对其他人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无法独自生存。

家里其他孩子隐晦的提过这个问题,可是李凤玲总是说:

“那有什么关系?我作为母亲,自然会留在她的身边照顾她,她不会打理生活不要紧,我可以为她做好一切。”

李凤玲把这当成伟大的母爱,殊不知,她的做法已经毁了熊丽的一生。

由于在家中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并且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熊丽完全没有办法融入集体生活之中。

中学还没上完,她就只能选择辍学。

如此恶劣的现状,却丝毫没有让李凤玲产生警觉。

她认为,自己的女儿就是天之娇女,即使不读书,也一定不会比旁人差。

说起来,熊丽确实有一个最显著的优点,那就是长相美丽。

从小到大,她就是兄弟姐妹中外貌最为突出的那个孩子,长辈总是喜欢可爱的小孩儿,所以在亲朋好友的眼中,她是这个家的“门面”。

她听过无数次关于自己外貌的赞美,也知道自己是一个漂亮的姑娘。

在对爱情充满往的年纪里,她坚信,自己的美丽,一定会吸引这世间最优秀的男人。

1986年,她遇到了一位从浙江来到湖南的富豪。

两人相识后不久,富豪为熊丽买了一枚钻戒,单膝下跪对她求婚。

被求婚的熊丽,自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这第一段婚姻,与其说是嫁给爱情,不如说是嫁给优越的物质条件。

熊丽真正喜欢的,并不是这位富豪本人,而是富豪对自己的呵护和言听计从。

她从小就是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理所应当的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将她捧在手心,满足她一切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

但是丈夫并不是父母,不可能无条件包容她所有的缺点。

两个人的小家庭也并不是她的原生家庭,她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另一半共同经营。

很显然,自私自利惯了的熊丽,并不愿意对他人付出。

婚后,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丈夫也不止一次说过:

“我把你娶回家,是想两个人一起为了生活而努力,不是想娶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妻子的义务,你没有尽到一丝一毫。”

他们为数不多的感情,也在日复一日的争吵中逐渐消磨掉。

这段婚姻,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投奔母亲,养尊处优

这段失败的婚姻,给不学无术的熊丽带来了14万的赔偿。

在80年代,这笔钱也算是一笔大数目,可是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奢侈浪费的熊丽就将它挥霍干净了。

第一段婚姻的经历也让她意识到,原来自己的美貌是最大的资本。

只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她相信一定能够再遇到有钱人,重新过上养尊处优的生活。

不久后,熊丽认识了一位湖南当地的商人。

这名商人是个小老板,自己开着一家小公司,总体规模不算大,但是每一年也能有相当可观的盈利。

吃穿不愁,这是商人愿意给熊丽的承诺。

男人的甜言蜜语,很快让她沉浸其中,于是,她开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

这名商人相比起第一任丈夫来说,财力自然有着明显差距,他的话虽然说得十分好听,但他的钱却实在无法支撑熊丽大手大脚的消费行为。

这一段婚姻持续了两年的时间,忍无可忍的商人,主动提出了离婚。

及时止损,离婚对商人来说是这样,对熊丽来说也是如此。

她回到了老家,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在此过程中,她又认识了一位清洁工人。

此人与前两个男人相比,完全不处于同一社会阶层。

不过,熊丽的年纪也逐渐大了,她不敢再像年轻时那样挑剔,所以匆匆忙忙的给自己找了个依靠,又把自己给嫁了出去。

普通的清洁工人,工资水平十分有限,熊丽没有多的闲钱挥霍,实在难以忍受。

尽管丈夫把她照顾得十分周到,舍不得她做一点家务,她还是在这段没钱的婚姻中感到了无尽的压抑。

大半年以后,她主动提出离婚,不管丈夫怎么挽留,她都不为所动。

这三段婚姻,熊丽都有所图。

前两任丈夫的经济实力,让她非常欣赏;第三任丈夫的体贴周到,也给了她许多温暖。

只是在这三段关系中,她的表现始终与巨婴无异,她永远都想着依靠他人,字典里从来没出现过“自力更生”这四个字。

再爱她的男人,也不可能毫无底线的接受她的巨婴行为。

到头来,也只有她的母亲可以无条件的忍受她,无底线的包容她。

熊丽还是回到了母亲的家中,跟着已经年迈的母亲共同生活。

按理来说,此时已经到了她尽孝心的时刻,可实际上,她还是需要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

明显偏心,家庭纠纷

李凤玲的儿子劝过母亲:

“不是不让您照顾妹妹,她现在生活有困难,咱们多关心她一些,也是应该的。”

“但她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应该出去找一份工作,自己养活自己,而不是无止境的拖累家人。”

尽管内心对儿子的话十分认同,但是李凤玲却无法放下心中对女儿的疼爱,熊丽不愿意外出谋生,她也绝对不会逼迫。

母女二人每个月的经济来源,有且只有1400元,那是李凤玲的退休工资。

家庭矛盾的种子,此时已经埋下,而真正将矛盾扩大的事件,是拆迁后的财产分配事件。

李凤玲居住的区域,因为政策而实行拆迁,她分到了一套房子,还拿到了20万的拆迁赔偿款。

在没有和其他子女商量的情况下,她就把名下的房子送给了熊丽,甚至还想拿赔偿款补贴小女儿。

最后其他孩子好说歹说,才把赔偿款要到自己手中,他们告诉李凤玲:

“我们兄弟几个不会要您的钱,这笔钱就用来当作您的保命钱。”

在母亲那儿得不到丝毫的重视和关心,其他孩子也有些心灰意,这件事,也为后来的纠纷埋下了伏笔。

2019年,94岁的李凤玲出门买菜。

此时她腿脚不便,耳目不明,走起路来颤颤巍巍,一不小心便摔倒在了地上。

幸好路过的好心人把李凤玲送进了医院,这才没有酿成大祸,在接到医院的通知后,几个孩子们也赶了过来。

所有人见到熊丽,都开始劈头盖脸的指责她:

“你今年才52岁,你是走路走不了,还是手动不了,为什么需要一个94岁的老人独自出门买菜?”

“妈都已经94岁了,还要反过来照顾你,你有良心吗?”

啃完丈夫啃妈妈,熊丽当了大半辈子的巨婴,并不把哥哥姐姐指责的话放在眼里。

今日这一出意外事故,终于让一直忍让的其他子女动了气,他们不愿意拿出医药费,除非母亲在生活问题上重新做出承诺。

最后经过院方和当地派出所的调解,李凤玲和熊丽母女二人都给出了保证。

她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分为两份,用900块支付日常生活开销,把其余500块存进个人账户,以备不时之需。

至于熊丽,她也说:“我会出门工作,不会再留在家里坐吃山空,也不会再拖累妈妈。”

至此,一家人才得到了暂时的和解。

只是一个当了大半辈子巨婴的人,真要独立工作,又哪里会那么容易?

她在找工作的路上碰了不少壁,真正工作后又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生活的苦头,还在后面等待着熊丽。

结语

父母爱孩子,这是人类的天性,甚至是大部分动物的天性。

只是爱需要讲究尺度和原则,过分的溺爱,最终一定会变成伤害。

熊丽的巨婴人生,是她不思进取造成的,也是父母对她的过度溺爱造成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锻炼孩子的能动性和独立自主,这才是真正的爱。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更多文章

  • 主弱臣强的局面不改变,无论齐襄王还是田单,估计都没法睡觉!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田单,齐襄,鲁仲连,齐国,顾炎武,郑成功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在貂勃的穿针引线之下,齐襄王和田单收获了双赢的局面。但是,主弱臣强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所以无论齐襄王还是田单,估计都还没法安心睡觉。在各种社会关系里,名与实天然就会寻求均衡,一旦有名无实或者有实无名,关系都很难长久维系—

  • 52岁田单回到邯郸后随即身亡,齐襄王田法章:他若在齐,我必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信鸽说历史标签:田单,齐国,王田,乐毅,赵奢,齐襄,齐桓公,田法章,四大名将

    春秋战国时期的田氏是个神奇的家族,这个家族不仅城府极深、工于心计,而且还涌现出了不少英雄豪杰。从君王、名士到朝中文武官员,均非等闲之辈。在齐国的历史上,田因齐、田穰宜、田忌、田文等人,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作为“后起之秀”的田单,又是田氏诸将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他作为齐国远支宗室,

  • 读史|貉勃对话齐襄王:大王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呢?

    历史解密编辑:木兮书影标签:田单,齐国,齐王,楚国,貉勃,周文王,齐襄王,历史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人貂勃逢人就说:“安平君田单是个小人." 这话传到田单耳朵里,他自觉不曾得罪过貂勃,于是摆了鸿门宴邀请貂勃上门,准备收拾他一顿。席间貂勃一席话让他改变了主意,恭敬地送他出门,第二天,田单将貂勃举荐给齐襄王。喝酒的时候,貂勃说了什么让田单改变主意呢?田单问:“鄙人何处开罪于先生,先生要这

  • 传统文化,历史故事,周厉王止谤和齐威王纳谏

    历史解密编辑:夜是灯火不休矣标签:齐国,齐王,君王,周朝,先秦,周厉王,齐威王,历史故事

    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讲一个关于两位君王治国的故事。首先是,他贪婪暴戾,任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等人,垄断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不让平民前往采樵渔猎。大夫芮良夫规谏厉王说:“王室恐怕要衰微了!”可厉王不听,还是任用荣公做了卿士,掌管国事。最终,厉王的暴虐无道激起了国人的愤慨,他们开始公开议论厉

  • 齐国能称霸一时全靠齐威王的政治改革,让稷下诸子一展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齐威王,齐国,齐宣王,田单,荀子,周天子,齐桓公,政治改革,先秦,周朝

    公元前386年,齐国田氏成功取代了姜齐,田和立为诸侯,列于周王室。战国时期的齐国实际上是田氏的天下。战国前期比较有影响的国君是齐威王,他统治齐国达到37年之久。战国时期各国竞争更为激烈,但是,根据《史记》的记载,齐威王继位之后,纵情于享乐,诸侯并伐。《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威王初继位以来,不治,委

  • 【战国时代】08齐威王凭什么那么牛?

    历史解密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齐威王,齐国,魏惠王,楚庄王,齐桓公,国君

    衣赐履按:齐威王(前378年—前320年),名因齐,齐桓公之子(此桓公非五霸之齐桓公),前359年继位。在田齐诸国君中,威王倍受称颂,在位三十九年,文治武功颇丰,有关他的故事流传甚广,我们择其二三摆一摆。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载,齐威王即位之后,不理朝政,“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淫乐长夜之饮,多么

  • 花天酒地的齐威王怎么能成为一个贤明的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犹如山中清风标签:齐威王,齐国,齐王,邹忌,国君

    齐威王也是一个贤明的国君,但在他刚上任的时候也是不管朝事。大臣都在为齐国担忧。这是邹忌走了出来,他知道大王爱弹琴,特意为大王抚琴。齐威王很高兴召见邹忌。邹忌以琴喻国,告诉大王弹琴和治国的道理是一样的。齐威王让邹忌弹琴,邹忌只抚琴不弹说,我抚琴不弹,就没有办法使您开心;您有国家不治理,也没办法使百姓满

  • 战国第一王魏惠王如何与齐威王相爱相杀上演“相王”闹剧

    历史解密编辑:金英说历史标签:魏惠王,齐威王,齐国,秦国,魏国,魏武侯

    喜爱和了解的先秦战国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东周春秋以来,列国为争霸相互厮杀,直至战国七雄并立,最后六合一统并入于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政权一统。战国七雄当中,地处西北的偏僻秦国依靠商鞅变法,国力才得以迅速超越关东六国,成就了统一之业,而除秦之外的关东六国之中,本来也不乏极强极盛之势,却无一能力抗强

  • 孟尝君之父妒贤忌能?其实他尊贤不下齐威王,关键在士人为谁所用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孟尝君,齐威王,齐国,齐宣王,楚怀王,田忌

    田因齐是田齐的第四代国君,以尊贤好士闻名后世。公元前334年,魏、齐两国在徐州(今山东滕州东南)举行会盟,互相称王。自此以后,齐、魏两国国君对外正式称王,田因齐也就成了鼎鼎有名的齐威王。齐威王之时,田齐国力达到鼎盛,两次战胜强大的魏国,将战国初期的霸主给拉下马来。然而,之后齐国就陷入权臣无休止的内斗

  • 齐威王年轻时亲自朝拜周天子,为何后来却大骂周天子是二奶养的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齐威王,周天子,齐国,魏国,周王

    按照周朝的礼制,各诸侯国必须定期朝拜周天子,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并向天子汇报本国的情况。西周时的朝觐之礼尚如仪能够举行,到春秋时就已式微了。战国时代,周王权威一落千丈,几乎没有诸侯再去朝拜周天子。但齐威王却在年轻的时候亲自去洛阳朝拜过周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进入战国之后,齐国的田氏逐渐取代了姜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