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主弱臣强的局面不改变,无论齐襄王还是田单,估计都没法睡觉!

主弱臣强的局面不改变,无论齐襄王还是田单,估计都没法睡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3335 更新时间:2024/1/4 16:29:25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上一讲谈到在貂勃的穿针引线之下,齐襄王田单收获了双赢的局面。但是,主弱臣强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所以无论齐襄王还是田单,估计都还没法安心睡觉。

在各种社会关系里,名与实天然就会寻求均衡,一旦有名无实或者有实无名,关系都很难长久维系——无实之名容易幻灭,无名之实容易僭越。这种自动寻求均衡的力量,可以看作社会动力学里的势能。顺势而为相当于顺水推舟,逆势而为相当于逆水行舟。

表现在齐襄王和田单的君臣关系上,田单要想顺势而为,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积极进取,在名分上做加法,寻求能跟自己的实力相符的名分,这差不多就是谋朝篡位了;要么消极退守,在实力上做减法,把自己的实力出让出去,只保留和自己的名分相当的实力。

田单并不是野心家,所以在实力上做减法才是唯一的选择。历朝历代很多功高震主的人都是这么做的,他们甚至还会采取自污的狠招,消极怠工,纵情于声色犬马,甚至公然贪污受贿,向君主表示自己只是个胸无大志的人,还主动制造把柄让君主拿住。他们越是不做事,君主就越是满意他们。

田单竟然没走这条路,没过多久就着手准备下一场军事行动去了。

我们从《资治通鉴》一路读下来,已经有了不少的历史经验,足以知道站在田单的个人角度来看,这时候怎么都不该再去打仗了——如果打赢了,不但加不了官,晋不了爵,还会平白增加齐襄王的猜忌,而如果打败了,不但头顶的战神光环会蒙上阴影,政敌也会借这个机会兴风作浪。

但田单并不计个人得失,依然准备踏上征途。

田单的作战目标,《资治通鉴》原文是“狄”,“夷狄”的“狄”,但这里的“狄”有可能并不是夷狄,而是狄城。狄城在今天的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高城镇附近,和齐都临淄只有咫尺之遥。狄城的守军到底是谁呢?是不是燕国的残余势力呢?史料并没有留下任何记载,但无论如何,卧榻之旁的敌人总是要被清除掉的。

出征之前,田单特意去见鲁仲连

这位鲁仲连,就是战国时代以一己之力周旋于诸侯之间,以一腔热血为人排忧解难的那位传奇名士。后来成为李白的偶像,李白特别想学鲁仲连那样谈笑之间挽狂澜于既倒的潇洒。

此时此刻,就是这位鲁仲连在《资治通鉴》里的第一次出场,一出场就表现出了高明的远见,直言不讳地告诉田单:“您这一仗不可能打赢。”

田单不高兴了,说自己凭着即墨孤城的一点残兵都能光复齐国,难道打不下小小一座狄城?田单怄着气,直接上车走了,连告辞的礼节都省了。但是,事情竟然真如鲁仲连之所料,田单在狄城城下足足耗了3个月,就是打不下来。

一旦战事不利,时间拖得久了,总会谣言四起,先前乐羊伐中山,甘茂伐官阳,都是前车之鉴。果然,齐国的小孩子开始唱起了一支奇怪的歌谣:“大冠若箕,修剑拄颐,攻狄不能下,垒枯骨成丘。”意思是说:头上的武士冠有簸箕那么大,长剑拄着下巴,攻打狄城久攻不下,营垒凋敝,战士的尸骨堆成了小山。

今天我们很难理解,怎么小孩子唱个童谣一点童真都没有呢,这不是政治讽刺诗么?

而事实上,这才是童谣的基本面。童谣在古代的地位相当特殊,很有巫术色彩,能够预言吉凶祸福和天下兴亡。儿童们在古代扮演着巫师的角色,政治斗争经常利用童谣发动舆论攻势。

如果谣言仅仅是“一支凭着推测、猜疑和臆度吹响的笛子”,其实并不容易传播。古代没有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要想让信息转发量以几何级数迅速而自发地递增,就必须把信息包装成简短易诵的童谣体。所以,谣言之所以叫谣言,造谣之所以叫造谣,就是这么来的。从字面理解,所谓造谣,就是创造一支攻击对手的童谣,让小孩子传唱出去,制造舆论压力。

田单这下慌了神,想起鲁仲连的话来,赶紧回去再找鲁仲连请教。

鲁仲连说:您当初在即墨,和士兵同甘共苦,坐下来就编筐子,站起来就挖土,您还鼓舞大家的士气说:“无可往矣!宗庙亡矣!今日尚矣!归于何党矣!”——这4句话是原文,听上去和“大冠若箕,修剑拄颐”那支童谣一个套路,意思是说我们的宗庙被毁了,我们无家可归了,总之是唤起大家的焦虑感,提振战斗意志。

鲁仲连说,在那个时候,田单和士兵们都有决一死战的心,所以才能把仗打赢,而现在田单享受着富贵生活,没有以前那种拼命的劲头了,当然没法克敌制胜了。

这番话让田单深受激励,一回去就改变态度,身先士卒,站在最危险的地方亲自击鼓指挥战斗,终于攻克狄城。

所以狄城一战,才是田单个人履历当中最难能可贵的一战。虽然这只是齐国光复事业上的一小步,却是田单人格形象提升的一大步。

后世每到亡国之际,田单的名字就会被人不断提起,人们期待着自己的时代里也能有田单那样的豪杰出现。只看一个例子,清军入关之后,大学者顾炎武以明朝遗民的姿态远游山东,途经即墨,凭吊了荒废中的安平君祠,这里就是供奉田单的祠庙。有凭吊自然就有诗作,诗是这样写的:

太息全齐霸业遗,如君真是一男儿。功成栈道迎王日,志决危城仗插时。饥鸟尚衔庭下粒,老牛犹饮穴边池。可怜王建降秦后,千古无人解出奇。

古典诗词的初学者容易觉得典故是最大的拦路虎,但是看这首诗,只要你了解了田单的主要事迹,记得史书原文里的一些关键词,先前的拦路虎也就通通变成迎客松了。

顾炎武的好友潘柽(chēng)章写过一首和诗,同样妙用田单的典故:

驱马胶东落日横,依然祠庙有安平。却燕实荷三千插,脱兔全收七十城。修剑大冠惭辩士,火攻车战奈书生。只今岂少临淄椽,碌碌无人识姓名。——《和宁人过安平君祠诗》

顾炎武和潘怪章这两首七律,里边的典故和关键词你应该已经都不陌生了。两位文人之所以这样凭吊田单,在艰难时世当中实属用心良苦。但是,南明几个小朝廷里,终究没能出现田单式的人物。

顾炎武写下《安平君祠》的时候,已经是清朝顺治十四年(1657)了。这一年正是明永历帝坐镇昆明(时称滇都),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的那年,也是吴三桂兵进云南的那年。李定国能不能成为田单呢,又或者郑成功能不能成为田单呢?希望尚在,只是仅存一线,而且日渐凋零。

田单的事迹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以他这样的性格、能力和功劳,在齐国能不能得到善终,这是很能勾起读者好奇心的事情。但出于《资治通鉴》编年体的规则,接下来我们必须变换视角,看看田单的前辈名人孟尝君田文的人生终局。

我们下一讲再见。

上期回顾:田单既有兵权,又得军心,却险些丧命。貂勃是怎么挽救田单的?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标签: 田单齐襄鲁仲连齐国顾炎武郑成功

更多文章

  • 52岁田单回到邯郸后随即身亡,齐襄王田法章:他若在齐,我必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信鸽说历史标签:田单,齐国,王田,乐毅,赵奢,齐襄,齐桓公,田法章,四大名将

    春秋战国时期的田氏是个神奇的家族,这个家族不仅城府极深、工于心计,而且还涌现出了不少英雄豪杰。从君王、名士到朝中文武官员,均非等闲之辈。在齐国的历史上,田因齐、田穰宜、田忌、田文等人,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作为“后起之秀”的田单,又是田氏诸将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他作为齐国远支宗室,

  • 读史|貉勃对话齐襄王:大王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呢?

    历史解密编辑:木兮书影标签:田单,齐国,齐王,楚国,貉勃,周文王,齐襄王,历史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人貂勃逢人就说:“安平君田单是个小人." 这话传到田单耳朵里,他自觉不曾得罪过貂勃,于是摆了鸿门宴邀请貂勃上门,准备收拾他一顿。席间貂勃一席话让他改变了主意,恭敬地送他出门,第二天,田单将貂勃举荐给齐襄王。喝酒的时候,貂勃说了什么让田单改变主意呢?田单问:“鄙人何处开罪于先生,先生要这

  • 传统文化,历史故事,周厉王止谤和齐威王纳谏

    历史解密编辑:夜是灯火不休矣标签:齐国,齐王,君王,周朝,先秦,周厉王,齐威王,历史故事

    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讲一个关于两位君王治国的故事。首先是,他贪婪暴戾,任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等人,垄断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不让平民前往采樵渔猎。大夫芮良夫规谏厉王说:“王室恐怕要衰微了!”可厉王不听,还是任用荣公做了卿士,掌管国事。最终,厉王的暴虐无道激起了国人的愤慨,他们开始公开议论厉

  • 齐国能称霸一时全靠齐威王的政治改革,让稷下诸子一展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齐威王,齐国,齐宣王,田单,荀子,周天子,齐桓公,政治改革,先秦,周朝

    公元前386年,齐国田氏成功取代了姜齐,田和立为诸侯,列于周王室。战国时期的齐国实际上是田氏的天下。战国前期比较有影响的国君是齐威王,他统治齐国达到37年之久。战国时期各国竞争更为激烈,但是,根据《史记》的记载,齐威王继位之后,纵情于享乐,诸侯并伐。《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威王初继位以来,不治,委

  • 【战国时代】08齐威王凭什么那么牛?

    历史解密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齐威王,齐国,魏惠王,楚庄王,齐桓公,国君

    衣赐履按:齐威王(前378年—前320年),名因齐,齐桓公之子(此桓公非五霸之齐桓公),前359年继位。在田齐诸国君中,威王倍受称颂,在位三十九年,文治武功颇丰,有关他的故事流传甚广,我们择其二三摆一摆。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载,齐威王即位之后,不理朝政,“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淫乐长夜之饮,多么

  • 花天酒地的齐威王怎么能成为一个贤明的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犹如山中清风标签:齐威王,齐国,齐王,邹忌,国君

    齐威王也是一个贤明的国君,但在他刚上任的时候也是不管朝事。大臣都在为齐国担忧。这是邹忌走了出来,他知道大王爱弹琴,特意为大王抚琴。齐威王很高兴召见邹忌。邹忌以琴喻国,告诉大王弹琴和治国的道理是一样的。齐威王让邹忌弹琴,邹忌只抚琴不弹说,我抚琴不弹,就没有办法使您开心;您有国家不治理,也没办法使百姓满

  • 战国第一王魏惠王如何与齐威王相爱相杀上演“相王”闹剧

    历史解密编辑:金英说历史标签:魏惠王,齐威王,齐国,秦国,魏国,魏武侯

    喜爱和了解的先秦战国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东周春秋以来,列国为争霸相互厮杀,直至战国七雄并立,最后六合一统并入于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政权一统。战国七雄当中,地处西北的偏僻秦国依靠商鞅变法,国力才得以迅速超越关东六国,成就了统一之业,而除秦之外的关东六国之中,本来也不乏极强极盛之势,却无一能力抗强

  • 孟尝君之父妒贤忌能?其实他尊贤不下齐威王,关键在士人为谁所用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孟尝君,齐威王,齐国,齐宣王,楚怀王,田忌

    田因齐是田齐的第四代国君,以尊贤好士闻名后世。公元前334年,魏、齐两国在徐州(今山东滕州东南)举行会盟,互相称王。自此以后,齐、魏两国国君对外正式称王,田因齐也就成了鼎鼎有名的齐威王。齐威王之时,田齐国力达到鼎盛,两次战胜强大的魏国,将战国初期的霸主给拉下马来。然而,之后齐国就陷入权臣无休止的内斗

  • 齐威王年轻时亲自朝拜周天子,为何后来却大骂周天子是二奶养的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齐威王,周天子,齐国,魏国,周王

    按照周朝的礼制,各诸侯国必须定期朝拜周天子,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并向天子汇报本国的情况。西周时的朝觐之礼尚如仪能够举行,到春秋时就已式微了。战国时代,周王权威一落千丈,几乎没有诸侯再去朝拜周天子。但齐威王却在年轻的时候亲自去洛阳朝拜过周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进入战国之后,齐国的田氏逐渐取代了姜氏

  • 为齐威王解困而立功,后却成魏惠王忠臣,转变源于燕国那场生死局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齐威王,魏惠王,燕国,魏国,齐国,秦国

    多年以后,齐威王有没有对后半生的胡乱作为心存悔意?公元前334年,齐威王将魏惠王召来徐州(今山东滕州市东南),与魏国一起称王。齐威王称王之举,其实更多是发泄对周王室致伯于秦的高度不满:齐国两次大胜前霸主魏国,都没能换来周王室的认同,凭什么让身处蛮夷之地的秦国登上霸主之位?既然当不上霸主,还不如自己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