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第一王魏惠王如何与齐威王相爱相杀上演“相王”闹剧

战国第一王魏惠王如何与齐威王相爱相杀上演“相王”闹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金英说历史 访问量:1055 更新时间:2024/2/12 17:21:25

喜爱和了解的先秦战国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东周春秋以来,列国为争霸相互厮杀,直至战国七雄并立,最后六合一统并入于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政权一统。

战国七雄当中,地处西北的偏僻秦国依靠商鞅变法,国力才得以迅速超越关东六国,成就了统一之业,而除秦之外的关东六国之中,本来也不乏极强极盛之势,却无一能力抗强秦,实现大一统的伟业。这是为什么呢?那我们就要来了解一下这六国的著名君王们是如何将自己国家从主角带成了陪练的。

首先我们要讲到的就是,著名的商鞅老东家也是战国中首先称王的魏惠王,惠王出生的时候,魏国王宫夜起大火,产室也被火所围,宫人竟将出生的魏武侯之子放置在取水的长颈瓶中,才从火中救了出来。魏武侯因此为这个婴孩取名为“罃”,也就是古式灭火消防罐的意思。

魏武侯去世之后,其子魏罃和弟弟魏缓争夺王位,三晋其他两国为了各自在魏的利益,相继出兵对魏国大选进行武力干涉,魏罃与韩国太子韩康私交甚厚,以往赵韩联军攻打魏国,韩康就百般不肯他的父亲与魏国为敌,现在韩康做了韩侯就撇开赵国,要支持好基友魏罃做魏侯。

而赵国与当时的秦国同为嬴姓赵氏子孙,秦欲东进中原,魏韩两国就要首当其冲,赵国为尽同宗之谊,便与秦国遥相呼应,经常是秦国一出兵,赵国就在魏韩边境准备捡漏。所以赵国这次便不肯支持主张魏韩联盟抗秦的魏罃,而是全力扶助亲赵的公子魏缓。

魏罃和魏缓兄弟二人都是人如其名,一个性情急躁,一个就是不紧不慢,结果就因为魏罃粗暴性急,很快掌控了魏国武卒大军,立即就对魏缓采取了残酷的军事斗争,没过多久魏缓因为优柔寡断,迟迟没有实施有效的反击行动,就因慢上这半拍,才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赵军见魏侯大位已定,便识趣地撤军而去。而韩康作为魏新君的坚定盟友,先是让军队自行回国,自己却得意洋洋地进入魏国首都安邑,与魏侯魏罃一同欢庆大选获胜。这个魏罃就是后来战国时代著名的魏惠王。

魏惠王一上台就决定要打掉西面秦国的嚣张气焰,而秦军为了向东发展,也是拼了命地要和魏国争夺河西这块战略要地,不管魏军怎么痛下杀手打击他,秦国就是不怕死也不要命地反复出兵河西。

而当时魏国的宰相公叔痤,是魏惠王的姐夫,之前魏武侯的女婿,公叔痤曾经给魏惠王推荐过一个叫公孙鞅的卫人,这个公孙鞅一直在相府做侍从,可魏惠王觉得这个阿鞅职位低下,姐夫之前赶走了大才子吴起,已是重大的用人失误,现在又介绍这样一个低级随从要来主掌国事,简直是开国际玩笑。

结果魏惠王就没有看上这个公孙鞅,使得公孙鞅远走秦国,做了秦国执政,使秦国一跃成为了战国最强之国,并没有之一。后来到魏惠王晚年,还为此事吐血哭喊道:“悔不听姐夫之言留住此人啊!”

公孙鞅走后,秦魏两国继续撕咬,到魏惠王即位九年,魏国实在扛不住秦国波浪式攻击,决定把都城迁往东南方向的汴梁城,并改名为大梁。又在大梁附近动用民夫开挖了一条大运河叫作“鸿沟”,用来输送粮草物资,并且还能灌溉周围的田地,以此来为农业增产,而大梁三面环水,再加上一条运河,水路交通就变得更为便利了,这是魏惠王在历史上做成的少有成功的政绩。

除此之外,他又命人在魏国西北面修筑长城,以阻挡秦军的袭扰,这就是魏长城的由来。经过近十年的休养生息,魏罃决定称王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重视,于是他派出使者前往齐国,齐侯田因齐是田氏齐国的第四代君主,在他之前的三代先君,虽然将齐国前老板姜氏流放安置在海边挖坑为灶,但始终还不敢斩草除根,来惹国中的百姓非议和唾骂。

直到田因齐即位,他是一个很有雄心的孩纸,他爸给他取名为因齐,就是要真正掌管齐国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田氏太公田和之前在齐国姜氏老板康公手下做丞相,因为老板得罪了赵、魏、韩三国,三国同时出兵攻破齐国长城,活捉了齐康公,带到周天子面前受尽各种凌辱之后,被放回了齐国,并对齐国臣民们说,这样没用的君主,你们想对他怎样自己看着办。

于是,齐相田和就趁机以周天子和齐国百姓的名义,将齐康公流放到了海边的一座空城,自己做了齐侯。可齐国百姓虽然厌弃康公,但对田和代齐的做法,实在有点感觉莫名其妙,一来康公没有子嗣,二来田和并没有直接弑君夺位,所以大家也就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

可田家的人原来是陈国的王族,后来因陈国被齐国击败,田氏先人被派到齐国做人质,因为在齐期间对齐侯服务周到,就被封为了田氏,正式入籍做了齐国人。现如今田氏掌管了齐国大权,却始终不敢把姜子牙姜太公开创的赫赫齐国大名给改了。所以田氏前三代君主都有这么一个心病,直传到田因齐为君,“因齐”者也就是要真正掌控齐国的意思。

而魏惠王悉知齐国政坛内幕久矣,现如今他竟想到一个法子可以让自己来实现三家分晋之后,魏国成为战国时代的第一霸主(这和近代前苏联被俄罗斯、白俄、乌克兰三家分之何其相似,俄罗斯也像战国老魏一样一定要证明自己是前苏联真正的衣钵继承者),就像当年晋国一样傲视天下群雄。

魏国使者到了齐国,按照魏惠王的意思对齐侯因齐说:“齐国是东方第一强国,这个是从姜太公建国以来,就毋庸置疑的,然而天下和齐国近些年来都发生如此多的变故,像我们赵魏韩三家以前身为人家的大夫仆从,如今也名正言顺地受到周天子的认可,光明正大地改掉了国号建立了自己的社稷。

而你们齐国田家,本来就是顺应天命代姜掌齐,却因为一点良心尚存,怜恤年老无用的齐康公养着他,竟被他老人家活活熬死了田家三代先君,还不能理直气壮地告诉齐国上下乃至天下人,说你们田家才是齐国真正的主宰,我家主公因此真为您感到忧伤。”

这一席话说得齐侯田因齐着实忧伤起来,便问使者魏侯能为寡人出何对策。使者便说,我家主公的意思是,我们两家虽然已贵为诸侯,但因为种种历史原因,还不能让天下人看清我们是真正的霸主,如今周天子暗弱无能,他给的封号也不是很管用了,不如今我们两家相约互尊为王,以齐国的声望来推戴我们魏国,我们魏国也以强大的国力,来支持你田氏在齐国和天下人面前立威,这样齐侯您就不用再活在姜氏的阴影中了。”

田因齐觉得这个办法好极了,就连忙答应了使者,让他回去复命。没过多久,齐康公居然在海边突然死去了,田因齐草草处理完康公丧事,向天下宣告姜氏一脉已经彻底断绝了,就和老魏家相约在徐州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相王大典”,魏罃代表魏国尊田因齐为齐王,同时田因齐也代表齐国尊魏罃为魏王,周天子依旧是天下宗主,只是以后他两国的事情不再需要周朝名义上的认可罢了。

或许有人要问,既然都称王了,还为什么要尊奉周天子为天下宗主,这也是魏惠王这个人精当时的如意算盘打得精妙。原因在于老魏家的劲敌秦国不断地逼近魏国,但秦国虽然在周天子花名册中身为诸侯,却因爵位低,国土偏僻,在中原诸侯的骨子里是不把他当华夏俱乐部会员的,所以只要大家还认周天子这个家长,秦国的名声和一些激进的军事行动都要受到当时国际舆论的影响和牵制。所以老魏对老周家还是做到了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说来说去还是为自己打算。

魏罃做了魏惠王,实实在在得到了称王的实惠,齐国是东方第一强国,现在和魏国做了好朋友,魏国可以傲视关东其他诸弱小国家,在中原腹地他想干吗就干吗了。

而田因齐做了齐威王,也真真正正地让田氏家族威风了起来,国力靠着发达的老农商底子,加上重用人才,虚心纳谏,以勇武非凡的堂弟田忌为全国兵马统兵大将,以特工科出身的治国能臣邹忌为国相,又以用兵如神的军事奇才孙膑为军师,田氏齐国人才济济,人心归附,为了使田氏齐王贤名更盛,齐威王还亲自率领周边小诸侯们共同朝见周天子,竟把多少年都没有受到诸侯朝贡的周烈王给高兴坏了,御笔亲题了一张又一张的嘉奖令颁发给齐国,授予田因齐一枚又一枚的天子皇家最高荣誉勋章,使得齐国和齐威王本人声望威震天下。

齐威王对内对外的这一波骚操作,可把老伙计魏罃给惹不高兴了,人家本来是打算借着他老齐家的老财主威名给我当一把托,没想到自己竟把正主儿给托起来了,不管他齐国换的是谁做主,齐国依旧是老贵族派头的齐国,如今名声更响了。而魏国就像个暴发户,蒙着面中彩领奖之后,谁也不认得你是谁,弄得好像如今也只能是乡下锣鼓乡下敲,自个儿哄着自个玩了。

老魏心不服,后果很严重。魏罃想当年寡人率十二路诸侯在逢泽之会,朝见周天子也没有今天他田因齐这么能嘚瑟,于是就决定要跟老友齐国翻脸搞摩擦,然后大打一场狠狠地教训一下这个自以为是的东方第一强国。欲知魏惠王如何挑衅齐国,我们下篇再来细述。

为何商鞅添加好友被拒后惨遭秦国第一王嬴驷车裂

标签: 魏惠王齐威王齐国秦国魏国魏武侯

更多文章

  • 孟尝君之父妒贤忌能?其实他尊贤不下齐威王,关键在士人为谁所用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孟尝君,齐威王,齐国,齐宣王,楚怀王,田忌

    田因齐是田齐的第四代国君,以尊贤好士闻名后世。公元前334年,魏、齐两国在徐州(今山东滕州东南)举行会盟,互相称王。自此以后,齐、魏两国国君对外正式称王,田因齐也就成了鼎鼎有名的齐威王。齐威王之时,田齐国力达到鼎盛,两次战胜强大的魏国,将战国初期的霸主给拉下马来。然而,之后齐国就陷入权臣无休止的内斗

  • 齐威王年轻时亲自朝拜周天子,为何后来却大骂周天子是二奶养的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齐威王,周天子,齐国,魏国,周王

    按照周朝的礼制,各诸侯国必须定期朝拜周天子,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并向天子汇报本国的情况。西周时的朝觐之礼尚如仪能够举行,到春秋时就已式微了。战国时代,周王权威一落千丈,几乎没有诸侯再去朝拜周天子。但齐威王却在年轻的时候亲自去洛阳朝拜过周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进入战国之后,齐国的田氏逐渐取代了姜氏

  • 为齐威王解困而立功,后却成魏惠王忠臣,转变源于燕国那场生死局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齐威王,魏惠王,燕国,魏国,齐国,秦国

    多年以后,齐威王有没有对后半生的胡乱作为心存悔意?公元前334年,齐威王将魏惠王召来徐州(今山东滕州市东南),与魏国一起称王。齐威王称王之举,其实更多是发泄对周王室致伯于秦的高度不满:齐国两次大胜前霸主魏国,都没能换来周王室的认同,凭什么让身处蛮夷之地的秦国登上霸主之位?既然当不上霸主,还不如自己称

  • “投鼎烹刑”-齐威王吏治的奇特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齐威王,齐国,田忌,丞相,齐王,国君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在位。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

  • 同样是用酷刑整顿吏治,为什么齐威王成功了,而朱元璋却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托尼富标签:齐威王,朱元璋,孙伯灵

    同样是用酷刑整顿吏治,为什么齐威王成功了,而朱元璋却失败了?齐威王,熟悉历史的人应该很清楚这个君王,他在历史上的名声非常大,他有一句名言:“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果你还不了解齐威王,那么,孙膑这个人总了解的吧?孙膑庞涓斗法,围魏救赵,围魏救韩,几乎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

  • 齐威王两次战胜魏国,消灭威震天下的魏武卒,为什么没有称霸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石头人呦标签:齐国,魏国,田忌,秦国,齐威王,魏武卒,孙伯灵,四大名将

    战国时期的齐威王田因齐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刚刚即位时,喜好酒色,不理朝政。导致国家混乱,诸侯相继侵伐齐国。后来他虚心纳谏,下定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大臣邹忌讽谏齐威王,劝他亲贤臣、远小人,经营霸王大业。田因齐听从邹忌的建议,三个月后就用为相国,加紧整顿朝政,改革政治。

  • 燕王哙让位子之引发的谜团:燕昭王是谁?齐威王哪一年才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齐威王,燕昭王,燕王哙,齐国,齐宣王,周王室

    不经意间,这已经是第三篇有关燕王哙让位于子之一事的文章了。之所以会有第三篇,是发现之前的两篇相关文章,并没能完全消除这一事件过程中的种种谜团。燕王哙之所以让位于子,是受道家文化影响,学习古代圣王的禅让之举。这在当时并非孤例——公孙衍回到魏国后,为排挤政敌,就伙同张仪联合魏惠王上演了一场“禅让”大戏。

  • 田氏代齐,在齐威王的治理下,齐国咸鱼翻身,人才济济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齐威王,田氏,齐国,魏国,魏文侯

    大家好,这里是9527的七。一个喜欢历史的理科生。今天讲讲田氏代齐后齐国崛起的故事。齐国是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第一功臣姜子牙的封国,地处沿海地区(山东省东北部)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在齐桓公姜小白的时候更是做过春秋霸主,是个的老牌强国。但是到了春秋后期,礼乐崩坏,在公元前403年,九鼎一响,三家分晋,周

  • “围魏救赵”:齐威王的政治博弈,远比孙膑“桂陵之战”更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多臻贵讲历史标签:魏国,齐国,秦国,孙膑,齐威王,孙伯灵,魏惠王,围魏救赵,桂陵之战,四大名将

    通常公元前350年秦国“商鞅变法”被视作战国中期的标志,但探究中原霸权标志事件为公元前352年齐魏“桂陵之战”,“桂陵之战”魏国扩张疆域巩固霸权的战略未能实现,折损数万“魏武卒”、与赵国结下宿仇、被秦国偷袭河西,齐国与楚国挑战魏国中原霸主的地位重回混战局面,魏国无暇西顾使秦国“商鞅变法”得以推行迅速

  • 资治通鉴故事10:烹阿大夫——齐威王整顿吏治用猛药

    历史解密编辑:学霸修炼宝典标签:齐国,秦国,战国,齐威王,魏文侯,历史故事,资治通鉴故事

    齐国能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与一代雄主齐威王的出现密不可分。这里稍微回顾一下齐国的历史。齐国本来是周朝时候姜太公——姜尚的封国。姜太公辅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朝,立下了大功,所以就被封在齐国。后来传到齐康公的时候,齐国的权臣田氏崛起,就把齐康公赶到了一个海岛上,田和自己称为齐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氏代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