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湖南52岁巨婴熊丽,三婚三离,没上过一天班,94岁母亲帮她洗衣做饭

湖南52岁巨婴熊丽,三婚三离,没上过一天班,94岁母亲帮她洗衣做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金史说 访问量:1993 更新时间:2024/1/16 8:31:05

现代社会,一些明明具有自主行为能力,却选择在家“啃老”的人,往往容易引起周围人的侧目甚至嘲讽。

以至于,现在的啃老族都喜欢自称“全职儿女”,说自己在家啃老不是啃老,而是“承欢膝下”,主打一个陪伴。

在湖南省长沙市,就有一位典型的“全职女儿”。年过半百,却没有上过一天班,结婚三次,离婚三次,全靠90多的老母亲给她洗衣做饭。当母亲摔倒了做手术,她甚至连手术费都拿不出来……

熊丽

熊丽之所以会成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巨婴”,和她的成长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1980年,一场意外带走了熊丽父亲的生命,留下了53岁的妻子和四男两女六个孩子。

其中,前四个孩子都已经成年,哪怕是刚刚15岁的老五也已经外出打工了,只剩下了13岁的熊丽和母亲凤玲相依为命。

李凤玲的双亲早早辞世,现在又中年丧夫,身边只有这一个孩子,李凤玲对她更加溺爱了,哪怕自己过得很艰难,仍然尽可能的给女儿提供最好的,家里面的家务也从来都没有让她做过。

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直持续了6年。

农村结婚的一般都很早,熊丽19岁那一年,也被风风光光的嫁出去了。

既然结婚成家,按理来说熊丽应该不能跟在母亲身边一样无忧无虑了,总该是要工作的。

但熊丽有一个先天的优势,她长得很漂亮,找的第一任丈夫就是浙江一个干工程的人,家里不但有豪华别墅,还有一辆豪车——桑塔纳。

别看现在桑塔纳似乎和“豪车”风马牛不相及,在八十年代,桑塔纳就是地位的象征,一辆就卖到了20多万。要知道,在当时有钱人都是叫“万元户”的,一辆桑塔纳,就相当于20个“万元户”。

嫁入了这种家庭,熊丽自然不用为生计问题发愁,每天都享受着阔太太的生活。

然而,这种梦幻般的生活终究无法长久,熊丽和丈夫根本没有共同语言,很难聊到一块去。时间一长,熊丽还发现丈夫有暴力倾。自觉无法忍受的她主动提出了离婚,并分到了14万人民币。

在一斤鸡蛋两五的年代,工人平均工资几十块的年代,农民出身的熊丽顺利实现了阶级跃迁,如果她能安下心来脚踏实地的生活的话,最起码能有个人不错的人生。

但就是这么神奇,仅仅过了两年时间,14万元就全都她挥霍了个一干二净。

钱花完了,熊丽仍然没想着找份工作,而是答应了一个做生意的小老板的追求,嫁给了对方。

小老板本来以为,娶了个漂亮妻子很赚,但真的在一起了之后才发现自己“捡到宝”了。

熊丽不但不在外面工作,甚至连自家的生意都不怎么上心,整天想着吃喝玩乐。不工作也就算了,熊丽连家务都不做,对自己生的孩子也不是特别的上心。为此,小老板还不得不找了个保姆来打扫卫生。

当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小老板渐渐的后悔了。不知道自己娶这么个“绣花枕头”回家到底怎么想的。再加上因为被惯坏了的缘故,熊丽的脾气不是很好,两口子经时不时地就吵架。

没过多长时间,这段婚姻就经营不下去了。

1998年,再次成为单身的熊丽回到了湖南老家生活,并将母亲接了过去一起住。

在这期间,熊丽找了第三任丈夫,他是一个清洁工,为人老实、本分,对熊丽也不错。可惜,因为三观不合的缘故,这段婚姻最终还是失败了。

偏心的代价

此时的熊丽已经年近40,不成,武不就,活这么大没有打过一天工,想要找份工作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她自己也不愿意去学习,而是待在家里面啃老。后来女儿工作了,会拿出一些钱来给她补贴家用。

当然,熊丽也不是光在母亲家里面白吃白喝,时不时地就会给她进行按摩,说些好听的话哄老太太。

至于做饭、洗衣之类的事情,她仍然是什么都不做的。

一转眼时间来到了2019年,已经52岁的熊丽仍然过着她的啃老生活,享受着母亲的照顾。

6月12日,熊丽的惬意生活被打破了。

这一天,李凤玲照常出门买菜,回来的时候不慎摔倒,把股骨头给摔断了。

熊丽收到消息赶到现场之后,第一反应不是送母亲去医院,而是给三个哥哥(大哥已逝世)打电话:“咱妈摔倒了得赶紧去医院,就在小区门口,你们快过来。”

三个哥哥很快就赶到了现场,但是在将母亲送医院的问题上却没能达成一致意见,而是大声质问起了熊丽:“当初签协议时说好了咱妈由你照顾,你就是这么照顾的?”

兄妹四个人就这么在大庭广众之下吵了起来,完全不顾及正在地上呻吟的老母亲和围过来看热闹的邻居。

最终,李凤玲没能被送去医院,熊丽的三个哥哥凑钱找来个土医生,给老太太上了个夹板就算大功告成了。

李凤玲被送回家之后,整天在床上呻吟。时间一长熊丽实在受不了了,将三个哥哥叫了过来,要求他们送母亲去医院做手术。

哥哥们最初谁也不同意,因为动手术要花一大笔钱,而且母亲都已经94岁了,万一有个好歹怎么办呢?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执之后,李凤玲最终还是被送去了医院动手术,但手术结束刚刚一个星期就被强行送回了家。

哥哥们还说了:“以后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就别找我们了。”

果然,将母亲送回家后,哥哥、嫂子没一个过来帮忙的。

熊丽自在了52年,现在却要承担起照顾生病母亲的重任,短时间还好,时间长了就受不了了,为此专门找电视台的记者来“评理”:

“同样是老妈生的,是不是应该我们一起照顾她?”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对于来自妹妹的指责,哥哥们被记者找上门时表现得同样很委屈:“当年我们是签了协议的,现在该她履行责任,又不想认账了。”

原来,11年前的2008年,李凤玲居住的老房子面临拆迁,政府分配给了她一套80平的新房子和20万的拆迁款。除此之外,还有青苗补偿费、安置费等乱七八糟的款项。

这些东西都是按照人头分配的,但熊丽当年结婚的时候户口就迁出去了,这些东西没她的份。

当时老大还活着,这20万的拆迁款被四个儿子平分了。李凤玲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女儿会受人欺负,就偷偷的立下遗嘱,把房子和杂七杂八的费用都给了小女儿熊丽。

这种事情终究是瞒不住的,当四个儿子得知母亲把房子给小妹了之后,内心十分愤怒。尤其是老三,他女儿两岁的时候,曾请母亲帮忙照看过一段时间,结果母亲光想着照顾熊丽的女儿了,连自己孙女走丢了都没发现,还是邻居帮忙给找回来的。

这让他对李凤玲有着很大的怨气,在房子的事情上抗议的也最响亮。

经过大队调解之后,兄妹之间总算是达成了协议,房子由熊丽继承,母亲由她一个人照顾,四个哥哥只负责老太太的三病两灾和身后事。至于大姐,人家一分钱都没有分到,按照情分自然不能要求她出赡养费。

如今10年过去,老太太出了事小妹却想让他们帮着照顾,也难怪哥哥们会生气了。用他们的话说:“手术的钱都是我们出的,你出了什么?你都50多了还让她照顾,现在她出事了不该你出力吗?”

1400

按理来说,这件事终究只是普通的家庭纠纷,大家商议商议就完了,犯不着惊动电视台才是,熊丽之所以一定要把电视台找来,和一张存折有着很大的关系。

李凤玲有一张存折,里面每个月都有1400块的养老金入账。这存折也一直都由熊丽保管。但李凤玲住院期间,嫂子主动提出要看看存折里面还有多少钱,把存折要走后一直都没再还回来。

这让熊丽很是不满,家里每个月就这么些钱进账,你把钱拿走了,妈妈喝西北风去啊?

这张存折为三嫂保管,她之所以不愿意把存折给熊丽保管也有着自己的苦衷。

三嫂本来以为,老太太每个月花不了多少钱,这存折里面的钱可以用来给她看病。谁曾想打开存折才发现,存折里面竟然一分钱都没剩下。基本上今天钱到账,明天就被熊丽给取出来了。

三嫂将这事传出去后,熊丽的三个哥哥就很生气,妈妈给你洗衣做饭,照顾你起居也就算了,你还花她的养老钱?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决定把折子留下来,如果母亲有什么病啊灾啊的,就从这个里面出。

三嫂明确表示:“如果熊丽一定要把折子拿回去,那以后老人的三病两痛我们就不管了,归熊丽一个人负责。或者,她从那个房子里面搬出去,以后给老太太养老送终的事情我们三家包圆了,不用她操一点心。”

当李凤玲得知儿媳妇提出的这一条件之后,竟然表示她就知道儿子、儿媳在觊觎自己的房子,想把她们母女俩赶出去,并越发觉得自己2013年立遗嘱要求房子归女儿继承是正确的。

在李凤玲看来,这些年来一直都是小女儿在照顾自己,其他儿子一点力都没出,他们已经拿走了拆迁款,这房子说什么也不能给他们了。

为了彻底解决这次争端,记者提议熊丽兄妹找村委会调解。

很明显,这并不容易。熊丽责怪哥哥嫂子不尽赡养义务,哥哥嫂子责怪她好吃懒做,整天呆在家里面啃老。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要90多岁的母亲给她做饭、干家务。

经过长达数小时的唇枪舌战,双方总算达成了协议。兄弟三人每个人都得陪着母亲去一次医院做检查,尽到赡养老母的责任。

1400块钱的养老金,400块钱用于购买药物,500块钱当作老人的零用钱,剩下的500块钱则存到银行里面去。

如果老人遇到什么病啊灾啊的,优先从这里面出,如果不够的话兄弟三人共同出现补上。

将来老太太百年之后,如果存折里面的钱还有剩的话,则全部由熊丽继承,三个哥哥分文不要。

对于这个协议,在场的所有人都表示很满意。熊丽不用“一个人照顾母亲”了,哥哥们也不用担心母亲在世的时候没钱花。

像熊丽这种特别极端的“啃老族”终究还是少数的,也许在李凤玲看来,她的这一行为是为女儿好。但事实上,正是她的溺爱行为害了自己的女儿。

又不是身体有什么疾病,随便找份工作,也比花94岁老母亲的养老金,让她照顾自己好啊。

标签: 熊丽三嫂结婚保姆女儿家务巨婴周朝先秦

更多文章

  • 湖南52岁巨婴熊丽:啃完三任丈夫,啃94岁老母亲,从未工作过一天

    历史解密编辑:文辰国学标签:熊丽,巨婴,婚姻,离婚,皇帝,母爱,周朝,先秦,亲生父母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2019年,湖南一位94岁的老人被紧急送往医院。这天早晨买菜途中,她不慎跌倒,久久无法站起身来,幸而身旁路过的好心人没有袖手旁观,将老人送到了医院。医院联系了老人李凤玲的几位子女,没想到大家赶

  • 主弱臣强的局面不改变,无论齐襄王还是田单,估计都没法睡觉!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田单,齐襄,鲁仲连,齐国,顾炎武,郑成功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在貂勃的穿针引线之下,齐襄王和田单收获了双赢的局面。但是,主弱臣强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所以无论齐襄王还是田单,估计都还没法安心睡觉。在各种社会关系里,名与实天然就会寻求均衡,一旦有名无实或者有实无名,关系都很难长久维系—

  • 52岁田单回到邯郸后随即身亡,齐襄王田法章:他若在齐,我必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信鸽说历史标签:田单,齐国,王田,乐毅,赵奢,齐襄,齐桓公,田法章,四大名将

    春秋战国时期的田氏是个神奇的家族,这个家族不仅城府极深、工于心计,而且还涌现出了不少英雄豪杰。从君王、名士到朝中文武官员,均非等闲之辈。在齐国的历史上,田因齐、田穰宜、田忌、田文等人,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作为“后起之秀”的田单,又是田氏诸将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他作为齐国远支宗室,

  • 读史|貉勃对话齐襄王:大王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呢?

    历史解密编辑:木兮书影标签:田单,齐国,齐王,楚国,貉勃,周文王,齐襄王,历史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人貂勃逢人就说:“安平君田单是个小人." 这话传到田单耳朵里,他自觉不曾得罪过貂勃,于是摆了鸿门宴邀请貂勃上门,准备收拾他一顿。席间貂勃一席话让他改变了主意,恭敬地送他出门,第二天,田单将貂勃举荐给齐襄王。喝酒的时候,貂勃说了什么让田单改变主意呢?田单问:“鄙人何处开罪于先生,先生要这

  • 传统文化,历史故事,周厉王止谤和齐威王纳谏

    历史解密编辑:夜是灯火不休矣标签:齐国,齐王,君王,周朝,先秦,周厉王,齐威王,历史故事

    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讲一个关于两位君王治国的故事。首先是,他贪婪暴戾,任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等人,垄断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不让平民前往采樵渔猎。大夫芮良夫规谏厉王说:“王室恐怕要衰微了!”可厉王不听,还是任用荣公做了卿士,掌管国事。最终,厉王的暴虐无道激起了国人的愤慨,他们开始公开议论厉

  • 齐国能称霸一时全靠齐威王的政治改革,让稷下诸子一展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齐威王,齐国,齐宣王,田单,荀子,周天子,齐桓公,政治改革,先秦,周朝

    公元前386年,齐国田氏成功取代了姜齐,田和立为诸侯,列于周王室。战国时期的齐国实际上是田氏的天下。战国前期比较有影响的国君是齐威王,他统治齐国达到37年之久。战国时期各国竞争更为激烈,但是,根据《史记》的记载,齐威王继位之后,纵情于享乐,诸侯并伐。《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威王初继位以来,不治,委

  • 【战国时代】08齐威王凭什么那么牛?

    历史解密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齐威王,齐国,魏惠王,楚庄王,齐桓公,国君

    衣赐履按:齐威王(前378年—前320年),名因齐,齐桓公之子(此桓公非五霸之齐桓公),前359年继位。在田齐诸国君中,威王倍受称颂,在位三十九年,文治武功颇丰,有关他的故事流传甚广,我们择其二三摆一摆。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载,齐威王即位之后,不理朝政,“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淫乐长夜之饮,多么

  • 花天酒地的齐威王怎么能成为一个贤明的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犹如山中清风标签:齐威王,齐国,齐王,邹忌,国君

    齐威王也是一个贤明的国君,但在他刚上任的时候也是不管朝事。大臣都在为齐国担忧。这是邹忌走了出来,他知道大王爱弹琴,特意为大王抚琴。齐威王很高兴召见邹忌。邹忌以琴喻国,告诉大王弹琴和治国的道理是一样的。齐威王让邹忌弹琴,邹忌只抚琴不弹说,我抚琴不弹,就没有办法使您开心;您有国家不治理,也没办法使百姓满

  • 战国第一王魏惠王如何与齐威王相爱相杀上演“相王”闹剧

    历史解密编辑:金英说历史标签:魏惠王,齐威王,齐国,秦国,魏国,魏武侯

    喜爱和了解的先秦战国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东周春秋以来,列国为争霸相互厮杀,直至战国七雄并立,最后六合一统并入于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政权一统。战国七雄当中,地处西北的偏僻秦国依靠商鞅变法,国力才得以迅速超越关东六国,成就了统一之业,而除秦之外的关东六国之中,本来也不乏极强极盛之势,却无一能力抗强

  • 孟尝君之父妒贤忌能?其实他尊贤不下齐威王,关键在士人为谁所用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孟尝君,齐威王,齐国,齐宣王,楚怀王,田忌

    田因齐是田齐的第四代国君,以尊贤好士闻名后世。公元前334年,魏、齐两国在徐州(今山东滕州东南)举行会盟,互相称王。自此以后,齐、魏两国国君对外正式称王,田因齐也就成了鼎鼎有名的齐威王。齐威王之时,田齐国力达到鼎盛,两次战胜强大的魏国,将战国初期的霸主给拉下马来。然而,之后齐国就陷入权臣无休止的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