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庄子:无相之相,方为实相!

庄子:无相之相,方为实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国艺术家 访问量:2636 更新时间:2024/1/17 8:54:57

一、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责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天下为己处显。——庄子

翻译:藏金在高山里,藏珠在深水中,不以货财为利,不接近富贵,不以长寿为荣,不以短命为哀,不以显达为荣,不以穷困为羞,不求世俗的财利占为己有,不认为君临天下是自己处在显达的地位。

解读:金本来就藏在高山,珠本来就藏在深渊,人本来就有不之誉,求全之毁,以及长寿、短命、富贵、贫贱的不同。

俗话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我们不必也不能强作解人,尘归尘,土归土,很多人到海边喜欢捡漂亮的石头回家,到野外喜欢采美丽的花木回家,为什么不留在原来的地方,让更多的人欣赏享受呢?随缘自在,回归自然,自在最实在,自然最真实。

二、只有无心的人,才能真正得道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庄子

翻译:黄帝在赤水北方游玩,爬上昆仑山南看,回去的时候,遗失了黑色的珍珠。叫知去找而没找到,叫离朱去找,也没找到,叫喫(chī)垢去找也没找到,最后叫象去找,象找到了。

解读:这个故事的寓意非明显。“知”“离朱”“喫垢”“象罔”,都有象征意义,“知”代表智慧,“离朱”代表视力,“喫垢”代表言辩,“象罔”代表无心。

玄珠比喻大道。黄帝遗失玄珠,知、离朱、喫诟都找不到,最后是象罔找到。象征只有无心的人,才能真正得道。

庄子是反对有成心、有机心的人。诚实是最好的做人态度,真诚无妄。

三、多子多孙,未必是好福气

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庄子

翻译:多男子就多恐惧,富了就多事,多寿就多辱,这三者,不是用来养德。

解读:多男子、多财、长寿,是很多人很想要的。没有的人想要拥有,拥有,却是烦恼的幵始。人多是非多,多子多孙未必是好福气,有时反而是非多、争执多、烦恼多。

“水能载舟、水能覆舟。”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有些人因为太有钱而引来祸害,而且因为有钱,就会有多想做的事,而忙不完了。至于长寿的人,命很长,是非也多,被批评、受屈辱的机会也会增加。

四、无相之相,方为实相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庄子

翻译:当天地开始的时候就有“无”,没有“有”,也没有“名”, “一”是从“无”产生的,但虽有了“一”,还没有形迹,万物从此而生,因此称为“德”,虽然没有形迹但有阴阳的分别,阴阳流通无间,叫做“命”。阴阳动静而生物,物成理生,叫做“形”,形体保合精神,各有视听言动的自然法则,叫做“性”。

解读:天地的本源,是浑沌一片。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为天地根。“有”是具体的存在,“有”者,必定有其始、有其终;而其始、其终,亦必有其始、其终;追根到底,“有”之始,必然是“无”, 是个不限定的存在,不像“有”是个限定的存在。

所谓的“无”,是普遍而永恒的存在,是无相之相。天地万物不只是存在而已,又有生灭的现象,生生灭灭,永不止息,循环不已。这种生生不息的现象,就是由 “无”而“有”,由“有”而“无”的生成变化。

标签: 庄子黄帝翻译无相

更多文章

  • “安之剑”由“庄子三剑”概括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色文化与书画艺术标签:庄子,安宁,庶人,三剑,诸侯,安之剑,数学家,科学家,春秋战国

    “安之剑”由“庄子三剑”概括而来安学社:“庄子三剑”分别为“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被安夫概括为安之剑,也是认为庄子最高明的剑法。安之剑的要义是以柔克刚,以和为贵,以平静安定的心态面对人生和世界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达到心灵安宁和自我超越的境界。因此,庄子为护国、为治病救人的最高境界,也是修身养性,追求

  • 故事|庄子假死试妻:妻子为给新欢治病,劈开庄子棺椁欲取其脑髓

    历史解密编辑:孤风婉史标签:庄子,新欢,至乐,德充符,逍遥游,科学家,数学家,假死试妻,春秋战国

    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作品常通过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力来描述他所推崇的无为思想。很多人都听过庄周梦蝶的故事,为这种虚实相生的迷离意境所折服;也有很多人读过他的代表作《逍遥游》,一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带领读者去打破时空物我的界限去感悟人生的待逍遥。因此庄子留给世人的印象大多是洒脱随性

  • 老子、庄子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庄子,道德经,有物,有道

    《道德经》: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淮南子·泰族训》:不言而信,不施而仁,不怒而威,是以天心动化者也。故有道以统之,法虽少,足以化矣;无道以行之,法虽众,足以乱矣。虚心第二十一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兮恍兮

  • 庄子:“无用”的人生,最高级!

    历史解密编辑:道教知识标签:庄子,富贵,苏轼,人生,陶渊明,柏拉图,周作人,科学家,数学家,春秋战国

    空山寂寂音乐:巫娜-空山寂寂(水雲來相聚共聽海潮音古琴巫娜)无用,是不为物役的灵魂自由一天,庄子和弟子们在路边看到一棵直耸入云的大树。庄子问伐木人,为什么这棵树无人砍伐呢?对方告诉他,这是一种无用的木材,所以才能够长那么大。这让庄子深受启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无用之用,恰为大用。

  • 庄子:谁懂啊,不系绳子的小船泰裤辣!

    历史解密编辑:意外艺术标签:庄子,苏轼,绳索,旅途,泰裤,数学家,科学家,春秋战国

    “泰裤辣”,“谁懂啊”,“鼠鼠我啊”,“精神内耗”,“Gap”……如果你是5G冲浪选手,这些网络热词想必你一定不陌生。虽然新晋词汇层出不穷,“精神内耗”这个词却依然稳定发挥,从去年到现在,如何治好“精神内耗”不时出现在我们的聊天对话里头,是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当我们过分在乎他人的评价,对此胡思乱想,

  • 庄子 | 如何安顿好人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听哲学标签:庄子,墨子,孟子,道家,孔子,艺术家,科学家,数学家,春秋战国

    ↑↑关注回复“听课”免费听课《哲学100问》5期如何安顿好人的一生作者丨王新婷△庄子先秦诸子百家中,大多偏重对社会政治伦理的探讨,唯独庄子思考的重心是个体的生命价值和精神家园。庄子生活在诸侯争雄称霸、各国战乱不休的战国年代。面对动荡的社会,各家各派都在寻求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孔子以兴仁扬义为救世之方

  • 庄子:逍遥地做自己的风景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庄子,孟子,孔子,逍遥游,道家,道德经

    提起庄子,很多人都会想起高中那一篇看不懂的《逍遥游》。那篇看上去不知所云的《逍遥游》是很多人高中时的噩梦,因为它不仅篇幅长还难懂。与其说《逍遥游》难懂,倒不如说《逍遥游》的解释不止一种,没有个定论。不像别的课文,大多有唯一解释,好理解。理解对了,自然就好记下来。我记得在那天讲《逍遥游》的时候,我的语

  • 庄子:“无用”才是真正的“有用”

    历史解密编辑:精塾学院标签:庄子,伐木者,山木

    今天精塾国学给大家分享一个庄子“无用之用”的故事。故事来源于《庄子·内篇·人间世》有一天,庄子带着弟子外出,走到一座山下,他们看见一株繁茂的大树,耸立在溪流旁,特别显眼。这株大树——粗百尺,高数千丈,直指云霄的气势;树冠宽像巨型的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

  • 庄子假死试妻,妻子竟为了给新欢治病,刀劈庄子棺椁取其脑髓

    历史解密编辑:小洪娱乐标签:庄子,田氏,楚王

    庄子的婚姻是古往今来人们皆感兴趣的话题。近来,根据庄子的事迹改编的戏曲剧目越来越多,例如《庄子逍遥》、《庄子与骷髅》,但我们最挪不开眼的还数《庄周试妻》。将原本庄子飘飘然脱俗的形象拉入凡世,让我们看到了有血有肉,会吃醋,会产生怀疑的庄子,多番开来,也很是新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庄子试妻》是庄子之妻

  •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庄子如何与世俗处?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庄子,孟子,道家,老子,天地,齐物论,司马迁,科学家,数学家,春秋战国

    溯源每个民族的文化深处,都藏有经久不衰的典籍经传沉淀维系着民族思想的底色。它们关注普遍的人类境遇,直指不同时代下的共同困惑,连接个体内心与公共生活,因而成为拥有长久生命力的“经典”之作。回顾中国历史,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繁多,但与公众读者间的距离却有些微妙,不少文本或因古今语言之别而难解其意,或因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