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庄子:逍遥地做自己的风景

庄子:逍遥地做自己的风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4166 更新时间:2024/5/4 4:28:59

提起庄子,很多人都会想起高中那一篇看不懂的《逍遥游》。那篇看上去不知所云的《逍遥游》是很多人高中时的噩梦,因为它不仅篇幅长还难懂。与其说《逍遥游》难懂,倒不如说《逍遥游》的解释不止一种,没有个定论。

不像别的课,大多有唯一解释,好理解。理解对了,自然就好记下来。我记得在那天讲《逍遥游》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只是很详细的翻译了这篇文章。至于它的主题,作者的情感思想,老师说的很模糊。

逍遥游像是个推土机一样推翻了我以前对庄子的印象

从前我对庄子的印象还停留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无为而治"四个字。那时候年纪小,不能真正理解庄子,总觉得他是个不求上进的人,比起孔子周游列国,复兴周礼的那一份勤勉,甚至有些瞧不上庄子。

直到学习了《逍遥游》这篇课文之后,方才被文章字里行间的潇洒不羁深深吸引,从鲲鹏到朝菌,从天上到地下,从神话到现实。作者的思想极其跳跃,像一阵抓不住的风。

于是,开始去深入了解庄子,读他的作品,了解他的思想,看关于他的记载,了解他的为人。而后发现他并不是从前想象的那样,他不是不求上进,他所提倡的"无为而治"更多的就和他自己直接联系起来。

那就是从他内心发出的声音,不为外界所左右。他发出这种声音只是为了尊求自己的内心,别无所求。

庄子是一个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人

他的作品大多天马行空,从不局限于某一点。所以一般人在理解起庄子的作品时,总是会觉得很困难。因为庄子的作品大多没有一个固定的主题,读庄子作品,会让人感觉自己在看层峦叠嶂的山峰。

你能感受到山峰的美和山峰的存在,但是你始终不能给山峰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很多人感觉读庄子的作品像是在读哲学,那些藏在作品字里行间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太空灵太微妙。或许你认为作者的一句话要表达的是某种意思。

但实际上他却并不是要表达这样的意思。我们常说读书就是像和这个书的作者在进行深度对话,但是在读庄子的作品时却并没有这样的感觉。他的作品太天马行空,他的思想太跳跃,总是令人觉得以仅有的学识根本就追赶不上他。又何谈与他进行深度对话呢?

但是庄子的作品并不是生涩难懂的。相反,比起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的有一些作品,庄子的作品很好读,也不难理解。

庄周在写作时对语言驾驭的是炉火纯青,他常常把一些微妙难以言说的哲理用一些简单的话去解释,从而引人入胜。所以庄子写作喜欢用。他喜欢用一些故事来解释深奥的道理。有时候觉得,读庄子的作品就像是和一位富有智慧的老人在对话。

他很随意,没有架子。他从不主动开口,却对你的问题有应必求。他和那些刻板老头不同,他不跟你讲滔滔不绝的大道理,晦涩难懂。他把这些道理用能听懂的语言告诉你。

用心的人,在看完他的东西之后,会觉得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不思考的人,看完之后并不会有所收获。反而觉得这老头啰嗦。想大家一直说的大智慧大约便是如此吧。

庄子生性就潇洒不羁,从不愿意受到世俗的归束。他有时候做的事情,在很多人眼里就像是疯子一样。他的妻子离世,他不但没有痛哭流涕。反而以盆为鼓,击盆高歌, 完全看不出一副丧妻之痛的样子。

他的好朋友惠子见他如此疯癫,便骂他,骂他薄情寡义。可庄子却认为,人生轮回和四季交替相同,生死只是顺着自然规律行事。妻子虽然死了,但人却仍然安睡在天地之间。所以,他不必深陷悲伤,不能自已。

庄子并非薄情寡义,更不是什么疯疯癫癫之人

他在妻子离世之后,鼓盆而歌是因为他能看淡生死。或许在庄子看来,平静的接受妻子离世这件事,是对妻子的最后最大的尊重。庄子和世间俗人不同,不贪生也不畏死。

庄子尊重一切自然规律,这和他的无为而治的观念不谋而合。有人说,孟子也重视自然规律。还提出了"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观念。可是庄子和孟子的这样尊重自然是两个不同的观点。

孟子的尊重自然规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最终还是要造福人类。而庄子只是纯粹的认为应该尊重自然。在庄子的观念里,他并没有想利用自然做任何事情。在他看来,顺应天道,摒弃人为,才能够与天地相通,成大造化也。

所以庄子从来不主张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他很讨厌那些繁的礼节,他愿意做一个无拘无束,真正逍遥自在的天地间的人。这一点恰好和孟子相反。孟子会给斧进入山林,定时间,定规矩。

可庄子不会,因为他压根儿就已经融入这些山林当中。当然,我们并不能够拿这两种不同的观念来进行比较,从而去得出谁的观念更高级,谁的观念更低级。所站的立场不同,代表的观念就不同。他们之间无高低贵贱之分。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而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虽然说这两个人都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但细细琢磨开之后,又觉得此二者之间有大差异。世人都以为道家逍遥,不重名利,自然也以为它的创始人老子仙风道骨。

可是我在仔细品读《道德经》之后才发现,老子并没有淡薄对名利的追求。只是老子对名利的追求方式不同是俗人,观念也不同。

《道德经》开篇阐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当年孔子问老子礼,尊老子一声老师。

老子也用自己的才华和知识,为孔子解惑,声名大噪

这些事情其实都能说明老子并没有真正远离名利。他或许能比世俗之人看的超脱看得长远,但对名利之事也并不是一尘不染。

再反观庄子,就像是一个游走在天地之间的逍遥客一样。名利在他眼中,还不如他在河边快乐玩泥巴重要。庄子与老子一样,都才华横溢。

以他的才华探取财富和权位,犹如探囊取物一般。楚国派使者携厚礼请他去做相国,他却一点儿都瞧不上,宁愿像个乌龟一样在泥塘中自寻快乐。

并不是说庄子就比老子高尚,也不是说老子热衷于名利。老子和庄子的很多观点都有重合之处。更何况,庄子的很多观点是在老子之上发展而来。笔者只是被庄子这一股子超凡的气质深深折服,感叹他这种能够安心立命于天地之间,不问世俗事的逍遥。

总觉得像庄子这样无拘无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在红尘世俗当中找到能够理解他的朋友。可事实上,他却有一位生平至交,那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惠子。

惠子和庄子是两个不同学派的人,他们的观点往往矛盾对立。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支持人 。而且惠施是个实干家,他在政治上有着突出的成绩。这种事儿要是搁庄子身上,他压根儿不愿意管,甚至还会有些鄙视。

可是这些都不能阻碍这两个人成为朋友。惠子和庄子的相处模式,有点儿类似于现在的相爱相杀。典故"知鱼之乐"中就记载了这两个人拌嘴式的辩论。

一个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一个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就像是两个小孩儿在吵架一样,似乎有些耍无赖了。总觉得庄子的语气多多少少,还带着一些傲娇。

庄子嫌弃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和那些统治者同流合污。惠子看不上庄子这样放纵自我,无作无为。两个人相互深深嫌弃,常常在一起辩论个天高地阔,但是谁又离不开谁。

庄子在惠子离世之后,路过惠子的坟墓,下车在坟头痛哭。别人问他哭什么,他说,自从惠子死后,他就再也遇不上这样的好对手。可见庄子虽然嫌弃惠子,但惠子在庄子心中的地位依然深重。

前文中也提到庄子的妻子离世,惠子会前来吊唁。这说明惠子同样关心庄子。这样是对手也是朋友的关系,确实让人羡慕。

两个性格观念完全不同的人却能成为朋友,这大概就是妙不可言的缘分了。 想来也正是因为这样一段奇妙的友谊,也让庄子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们都说庄周梦蝶。在笔者看来呀,这庄子就是无意飞到人间的一只蝴蝶。他一生逍遥自在,不愿意被世俗所束缚住,就像一阵抓不住也摸不着的风。他从天地间来,最后又回到天地间去,这大概也是顺遂了他的心意。

庄子,庄氏,名周,字子休。

标签: 庄子孟子孔子逍遥游道家道德经

更多文章

  • 庄子:“无用”才是真正的“有用”

    历史解密编辑:精塾学院标签:庄子,伐木者,山木

    今天精塾国学给大家分享一个庄子“无用之用”的故事。故事来源于《庄子·内篇·人间世》有一天,庄子带着弟子外出,走到一座山下,他们看见一株繁茂的大树,耸立在溪流旁,特别显眼。这株大树——粗百尺,高数千丈,直指云霄的气势;树冠宽像巨型的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

  • 庄子假死试妻,妻子竟为了给新欢治病,刀劈庄子棺椁取其脑髓

    历史解密编辑:小洪娱乐标签:庄子,田氏,楚王

    庄子的婚姻是古往今来人们皆感兴趣的话题。近来,根据庄子的事迹改编的戏曲剧目越来越多,例如《庄子逍遥》、《庄子与骷髅》,但我们最挪不开眼的还数《庄周试妻》。将原本庄子飘飘然脱俗的形象拉入凡世,让我们看到了有血有肉,会吃醋,会产生怀疑的庄子,多番开来,也很是新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庄子试妻》是庄子之妻

  •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庄子如何与世俗处?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庄子,孟子,道家,老子,天地,齐物论,司马迁,科学家,数学家,春秋战国

    溯源每个民族的文化深处,都藏有经久不衰的典籍经传沉淀维系着民族思想的底色。它们关注普遍的人类境遇,直指不同时代下的共同困惑,连接个体内心与公共生活,因而成为拥有长久生命力的“经典”之作。回顾中国历史,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繁多,但与公众读者间的距离却有些微妙,不少文本或因古今语言之别而难解其意,或因体量

  • 庄子追求自由,其实是个认知误区?

    历史解密编辑:知鸦通识标签:庄子,安宁,隐者,避世,大宗师,科学家,数学家,春秋战国

    我们历来理解的庄子,是一位追求自由的隐者,不为凡尘俗世所缚的逍遥客。但如果有人说庄子只为寻求心安、追求精神自由,这也许是一个认知误区。我们对于庄子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而是要透过庄子的游世与他的文字,去挖掘更深刻的庄子思想。讲述|颜世安来源|知鸦通识APP《庄子与道家思想》01.庄子与“造物”我

  • 卡弗利·摩根:我从庄子的空船理论中认识自我

    历史解密编辑:正念学社标签:庄子,保卢斯,科学家,数学家,九型人格,春秋战国,卡弗利·摩根

    保卢斯至少可以被描述为古怪,尽管有些人会说他非常古怪:他没有手机,没有电子邮箱。保卢斯制作陶罐,但他没有烧制和出售,他是一个老烟枪,爱赤脚在夏天的草地上,喜欢听电台,致力于享受和体验各种慢调活动。他是一位另类的艺术家,过着我接触过的最简单的生活——或者更确切地说,曾经触动过我的生活。但保卢斯的所做所

  • 哲思 | 3则《庄子》寓言,3种修身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人民论坛标签:庄子,哲思,寓言,修身,庖丁,陶渊明

    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 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个人重要的生存之道。如果想要收获更完满的人生,我们就必须要自我修炼、自我提升。修身首先要明理,知晓世间的道理,为人处世才能游刃有余。《庄子》是诸子百

  • 赵梅阳:庄子【7018】——无用之用(2022年6月5日)

    历史解密编辑:大师之道标签:庄子,赵梅阳,道家,儒家,道德经

    《赵梅阳:庄子【7018】——无用之用》此文收录于赵梅阳《路遥知马力——开启感悟之门》总文集-第九十九子文集《登高壮观天地间》中。时间:2022年6月5日……以此送给我那遥遥无期的奋斗征程……无用之用若即若离心涤荡,南华真人道阴阳。清静无为逍遥游,内圣外王易老庄。庄子(前369?—前286?),名周

  • 《庄子》与领导力

    历史解密编辑:润泽园标签:庄子,人生,外物,哲学,私欲

    一位知名管理学教授在谈及《庄子》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庄子的哲学对人生和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对现代企业管理而言,都有深刻的启发和指导的意义。因为庄子的思想是在解读天地万物之道,解决人生社会的规律,而职场、企业、企业的管理都离不开这背后的规律和本质。”《庄子》这部经典不仅仅关乎文学、哲学、美学,也是一种管

  • 《西部世界》第四季第5集:借了庄子的皮,讲了个反庄子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捕捉者标签:庄子,齐物论,西部世界,黑客帝国,自由意志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庄子·齐物论》《西部世界》第四季第5集的分集标题是——Zhuangzi,也是就我国战国时期的那位“子非鱼”、“梦蝴蝶”、“曳尾于涂”、“鼓盆而歌

  • 庄子假死试妻:妻子为给新欢治病,劈开庄子的棺椁,想要取其脑髓

    历史解密编辑:孤风婉史标签:楚王,孙和,棺椁,科学家,数学家,春秋战国,儒家思想,庄子假死试妻

    先秦时期,中国文化思想流派众多,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刻的便是“儒、释、道”三家。战国时期的庄子则是道家文化的灵魂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提到庄子,现代人最耳熟能详的典故便是“庄周梦蝶”,以及他与惠子的“子非鱼”之辩。这两则故事充分体现了庄子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