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弄清鸿门宴后项羽为什么没有杀项伯,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项伯是谁?鸿门宴前后项伯都干了什么?
史载,项伯是项羽最小的叔叔,不是堂叔、是亲叔叔!项伯和项羽的父亲是亲兄弟。至于是一母同胞还是同父异母,还真不好说。从年龄来看,很可能是同父异母。不管和项羽的父亲到底是不是一个妈,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从现有史料看来,俩人的关系应该还非常不错。
那么,鸿门宴前后项伯到底干了什么?其实也没什么,项伯并没有卖身投靠刘邦,更加没有出卖项羽!作为项羽的亲叔叔,他放弃项羽、投奔刘邦是最不明智的决定,刘邦永远不可能给他“皇叔”之尊、甚至连裂土封王都不可能,不是吗?实际上,项伯仅仅是在鸿门宴之前给刘邦通风报信而已,不论真是为了救“好基友”张良,亦或仅仅是个理由,项伯并没有出卖项羽的任何机密给刘邦,更没有改换门庭、投入刘邦麾下之意,仅仅只是通风报信,仅此而已。可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啊,他为什么要给刘邦、或者说张良通风报信呢?难道他想让刘邦取代项羽?怎么可能,除非项伯脑袋进水了。
个人认为,项伯之所以给刘邦通风报信,主要还是因为缺乏战略眼光,他还没有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刘邦、项羽都是胸怀天下之人,谁也不可能真正容得下谁,任何合作实际上都是暂时性的。但是,项伯的眼光远没有那么超越。他看到的是:刘邦彼时仍然是项羽的下属,与项羽属于同一个阵营。而且,刘邦和项羽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根本威胁不到项羽的地位。但是,项羽却听信了曹无伤之言,准备对“自己人”刘邦下手了。当然,这其中也包括项伯的“好基友”、刘邦的首席谋士张良。项伯给张良通风报言,项伯此举根本不是为了刘邦,为的依然是他的侄儿项羽,他不想项羽因为“听信谗言”而“自断股肱”。包括鸿门宴上项伯的表现,实际上也依然是为了维护项营内部的团结、避免内部自相残杀的发生。如果彼时的项伯知道日后刘邦会逼得项羽自刎乌江,恐怕决然不会如此,亲手杀了刘邦的心都有!
或许有人要说了,刘邦大败项羽之后可是给项伯封侯的,获得这样的礼遇,项伯不可能和刘邦没有暧昧!其实不然,刘邦大败项羽之后之所以给项伯较高的礼遇,恐怕并不是因为什么“救命之恩”,这不过就是一个由头而已。项伯作为彼时整个项氏家族地位最高、与刘邦关系相对最和谐者,在项羽自尽后无奈投降了刘邦。作为项氏家族的代表,刘邦礼遇项伯实际上还是变相延续了古代的“三恪”制度,他为的不是项伯,更多地是为了借此强调自身的合法性和正统性。选择其他人远不如项伯具有代表性,也不那么让人放心,不是吗?项伯是最佳人选。
既然项伯没有卖身投靠刘邦,项羽不杀他也就都能说得通了。首先,项伯是自己的亲叔叔,在另一位叔叔项梁去世后,项羽的父辈已经不多了,即便有、关系也没和项伯那么亲近。为了一点小事就把自己亲叔叔给杀了,项羽没有这个必要、也不想背负这个骂名。其次,项伯虽然的确给刘邦通风报信了,但是从内心而言,他为的还是项羽,是为了维护内部团结、避免自相残杀,这一点项羽恐怕也是知道的,又为什么要杀了项伯?其三,彼时的项羽与刘邦实力对比悬殊,刘邦还不是项羽的那道菜,项羽内心根本没有将刘邦视为竞争对手、想要刘邦的性命。无非就是听了樊於期的话之后,项羽心中有些不悦和不太放心,准备给刘邦一个下马威敲打敲打、让他摆正自己的位置,并借此给其他各路诸侯树立一个标杆、打打预防针罢了。彼时项羽的这个目的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他又何必因为项伯通风报信而杀了项伯呢?
整个鸿门宴过程中,恐怕只有刘邦、项羽、张良、范增是明白人。但是,项羽显然过分低估了刘邦的野心和实力,根本没有将刘邦视为真正的对手,仅仅是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并把他当成了给其他诸侯上眼药、打预防针的工具。项羽的目的已经达到,也就没有进一步处置刘邦了。否则,就算刘邦借尿遁又如何?项羽的几十万大军就在刘邦附近,彼时项羽灭掉刘邦只是时间问题,几乎没有任何疑问……但是,项羽并没有灭掉刘邦的打算,而项伯很可能就充当了这个放水的角色。个人甚至认为,项伯和项羽这对叔侄是在演双簧,项羽为的就是可进可退、收发自如,刻意让项伯给刘邦透了风以观察刘邦的反应来确定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如果真如此,那项羽就更没有杀了项伯的必要了。
事情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历史又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我们已然无法还原历史的真相。项伯为什么会给刘邦通风报信、项羽为什么没有杀了项伯……恐怕只有当事者自己知道了。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文中如有谬误、不足,敬请海涵、指正,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