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和项伯都是项氏宗族,他们确实帮过刘邦,但要说他们不帮项羽,却帮刘邦夺天下,就不对了。
项梁是在刘邦弱小的时候帮了他一把。
秦二世元年七月,随着陈胜举起反秦的大旗,散落在各地的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反抗秦朝统治。这其中就包括项梁项羽叔侄。
因为项家世代为将,再加上项羽、项梁又都十分有才能,东阳陈婴、英布、蒲将军等都先后归附项梁,使得项梁军队很快就成为反秦武装中最有威望、最有势力的一支。
在陈胜起兵二个月后,刘邦也在沛县起兵,但是他起兵后面临的局面却十分不利。这时陈胜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不久陈胜也被车夫所杀。而且刘邦占据的丰邑也失守了。丰邑是刘邦占据的沛县的一个乡,是刘邦的老家,也可以说是刘邦的大本营。本来刘邦让自己很信任的雍齿驻守的,结果雍齿却背叛了刘邦,被魏国招降了,刘邦试图夺回丰邑也没有成功。
这时秦军在章邯的率领下,对各路起义军开始大举剿灭,陈胜六个月被杀、赵王三个月被杀,魏王十个月被杀,齐王六个月被杀,刘邦如果坐以待毙,被章邯秒杀是分分钟钟的事。这时,刘邦听说项梁兵多,就去投奔项梁。这时,项梁向伸出援手,给了他10名将军和5000士兵,这时刘邦也不过5000多人。刘邦用这一万人顺利打下了丰邑。这次项梁对刘邦可谓是雪中送炭。
当然此时项梁对刘邦这么慷慨,并不是要帮他夺天下,也不知道后来刘邦回成为侄儿项羽的主要对手,他此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迅速增强自己的势力,可以对抗秦朝平叛的大军。
而刘邦加入项梁集团也成为他在反秦武装中崛起的重要契机。刘邦跟随项梁一个多月以后,项梁在薛县召集各路将领,共同推举推举楚怀王的孙子为楚王,也称作楚怀王。之后,刘邦和项羽一同作战,并在雍丘城下斩杀秦国大将李由,刘邦逐渐成为了项梁集团的重要力量。
这时项梁因为连战连捷,产生了骄傲情绪,在定陶被章邯打败并杀死。项梁死后,章邯认为楚国已经没有了威胁,没有继续对楚作战,而是率兵北上,进攻赵国。在楚国,楚怀王却害怕项家势力太大,有意扶持刘邦;他让宋义、项羽率领一军救赵,让刘邦率领一军进军关中。楚怀王为了激励士气,还立下一个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为刘邦成为反秦武装的一路诸侯奠定了基础。
而这一次都与项梁最初接纳刘邦是分不开的。
项伯三帮刘邦,两次糊涂,一次清醒
项伯之所以帮刘邦,是因为项伯在政治上是个糊涂虫;在自己的利益上,却又十分精明。
项伯第一帮刘邦是在鸿门宴前后,在项羽见到刘邦先入关中,并派兵驻守函谷关,立即决定消灭刘邦。正是项伯因为张良对自己有恩,连夜跑到刘邦营中,给张良报信。张良把项伯引见给刘邦。刘邦为了拉拢项伯,就将自己女儿许给了项伯的儿子,两人结成了儿女亲家。
这样,对于项伯,一方面是自己侄子,一方面是未来的亲家,双方权衡还是决定牺牲侄子的利益。所以,他连夜返回楚军大营,见到项羽,为刘邦开脱,一手促成了鸿门宴。在鸿门宴上,看到项庄想要刺杀刘邦,又亲自保护刘邦,说到底都是为了给儿子找个好岳父。
虽然刘邦在鸿门宴成功脱险,但是项羽对刘邦仍然十分顾忌,所以在分封诸侯的时候,不肯按当初的约定,把三秦之地封给刘邦,只是把巴蜀封给了他。刘邦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生气,几乎失去理智,想要发兵进攻项羽。虽然刘邦失去理智,但是他的手下萧何、周勃、樊哙等人还不想跟着他送死,都劝他要冷静,好死不如赖活着,萧何对他说“虽王汉中之恶,不犹于死乎”,你在汉中称了王,不比死强多了。
这个时候,张良于是又通过贿赂项伯,通过项伯向项羽求来了汉中。正是因为刘邦得到了汉中,后来才能瞒天过海、暗度陈仓夺取三秦之地。
这时项伯帮助刘邦则是为利所图。
等到楚汉之战后期,双方在广武对峙,项羽和刘邦的势力逆转,刘邦有20万大军,项羽只有十万,这还不算韩信、彭越的军队。此时,项羽对刘邦的优势就只有在彭城之战中俘获的刘邦父亲刘太公和妻子吕后了。
项羽在两军阵前支起一口大锅,把刘太公架在锅上,对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却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说的项羽大怒,要立即烹了刘太公,项伯拦住了项羽,劝他,天下大事还没有定,你现在急急忙忙把刘邦爹给煮了,将来不好交代。而且争夺天下的人都不顾家,即使真得煮了刘太公,刘邦也不会投降,只能平添祸患。
项伯三帮刘邦,只有这次帮对了。他既是在帮刘邦,也是在帮项羽,更是在帮项氏一族的人。此时楚汉战争已经打了四年,双方疲惫不堪,都已经无力再这么僵持下去。项羽粮草不继,急于停战。如果此时真得杀了刘太公,无疑断了双方和谈之路,而且即使真的杀了刘太公,刘邦也确实不会投降。
再往后说,现在刘邦势大,赢面也较大,如果杀了刘太公,等到项羽失败后,刘邦为了报杀父之仇,还不把项氏族人全部给烹了?
正是项伯这一劝,项羽败亡之后,刘邦并没有追究项氏族人,包括项伯在内,这些项氏族人还被赐予了刘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