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伯是项羽叔父,却救过刘邦四次,刘邦当皇帝之后项伯结局如何

项伯是项羽叔父,却救过刘邦四次,刘邦当皇帝之后项伯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2554 更新时间:2023/12/29 12:02:29

《鸿门宴》的故事成为刘邦命运的一个转折点,项羽妇人之仁,使刘邦在鸿门宴上得以逃脱,这才有了后来的西汉王朝。而在这场危机四伏的宴席上,关键人物便是项伯

如果没有这个贵人相助的话,刘邦可能真会命丧于此。

事实上,项伯并不仅仅只帮了刘邦这一次而已,据记载,项伯至少救过刘邦四次。

因为项伯曾经多次帮助刘邦的原因,刘邦登基为帝之后,项伯得以安享晚年。而这一点在很多人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因为项伯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项羽的叔父。

从各个层面上来说,项伯与刘邦之间应该是敌对关系。但事实却是,作为项羽叔父的他几次三番地救下刘邦。

第一次出手相救

关中成为众矢之的,正是因为项羽和刘邦的约定:“谁先到关中,谁就能够在关中称王”。

而项伯第一次救刘邦,就发生在鸿门宴的前夕。

在此次宴会事件发生之前,项羽的势力是最大的,但最具有戏剧性地是,第一个赶到的偏偏是刘邦。

项羽之所以没有及时赶到关中,主要是因为他赶上了巨鹿之战。虽然他因为巨鹿之战的胜利得以闻名天下,被各方势力所惧怕,但按照双方之间的约定,仍要低刘邦一头。

但此时的项羽已无人可敌,这一时期的项羽显然不想再遵守“先入关者为王”这一约定。

取得巨鹿之战胜利之后,项羽继续率领着自大军向关中进发。不知哪来的勇气,刘邦把项羽拦在了关外。项羽因此勃然大怒,并扬言一定要除掉刘邦。

以当时双方的实力来看,项羽完全可以团灭刘邦。而刘邦势力得以继续存在,主要得益于项伯的传信。

项伯得到消息之后,连夜赶到了刘邦的军营中,他此行目的并非刘邦,而是去告诉自己的恩人张良。因为张良曾经救过他的命,所以他想要独自把张良带走。可是张良知道之后,并没有选择独自离开,而是把此事告诉了刘邦。

刘邦得知后立刻宴请了项伯,在宴席之上,刘邦和项伯约定结成儿女亲家,并请求他在项羽面前为自己求情。

刘邦表示根本不敢与项羽作对,明天就会带上礼物去给他赔礼道歉,而刘邦所说的这次赔礼道歉正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事件。

鸿门宴第二次相救

在项伯的劝说之下,项羽怒气全消,他选择接受刘邦的道歉。

按理说,项伯透露的这个消息属于最高的机密,应该被判死罪,但项羽知道了后,竟然选择包庇,甚至选择了接受刘邦的道歉。

范增生气之余想出了在宴席之上刺杀刘邦的妙计。

说刘邦诚心诚意道歉不切实际,充其量是对危险的却无计可施。刘邦仅带领五六个人来到项羽这参加宴会,而此时的项羽已经对他起了杀心。

项庄舞剑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但刘邦只得使用拖延大法,死亡之局已无可避。这时又是项伯派人挡住了项庄的剑,再一次地救了刘邦,刘邦由此死里逃生。

第三次相救

第三次相救发生在项羽分封诸侯时期。

项羽与刘邦表面和善,但项羽对其有明显的戒备之心,所以他打算把刘邦分封到蜀地,让他在蜀地称王,使其尽量远离中原地区。

刘邦听取张良的意见之后,对汉中情有独钟,因为汉中的军事地位比较高,有利于韬光养晦。

为了如愿以偿,刘邦又想到了项伯。

张良出面用钱财贿赂项伯,让他在项羽面前给刘邦美言几句,最好是能得到汉中这个地区。没想到项羽听了项伯的劝说之后,真地把军事要地汉中给了刘邦。

刘邦控制住了汉中地区,才有了后来韩信带兵从汉中出关的事情,刘邦也是在这个军事要地里,逐渐积累起了与之争霸天下的实力。

这一次帮助不能算是救命之恩,但绝对算是为刘邦的霸业提供了一个不小的助力。

只能说项羽项伯太过信任,不然,他不会在听从了他寥寥的几句话之后,就改变了自己原有的主意。可想而知,项羽从未想到自己这位叔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自己的敌人。

第四次大恩

在第四次救命之恩中,项伯救了刘邦的父亲和他的妻子吕雉

此次相救发生之时,项羽与刘邦之间的关系已经势同水火。

当时,项羽绑架了刘邦的爹和吕后,想以此来让刘邦投降。可是,在万般威胁之下,刘邦仍然不妥协。于是,气不过的项羽想要杀掉这两个人质以泄愤。

在这个时候,又是项伯站出来阻止了他。

项伯劝诫的角度非常特殊,他将刘邦比喻成一个亡命之徒。拥有一切的项羽伤害他的妻子和父亲,并没有任何好处。最终得出结论——还是留着她们吧!

项羽听从项伯的话,导致两个人质完全失去了作用,并活着回到了刘邦的身边。

第四次相救,虽不是救了刘邦,相比之下更为重要,也正是项伯相助才让刘邦得以一家团聚。

结语

从项伯的种种行为来看,他仿佛是刘邦安插在项羽身边的一个间谍,处处在为刘邦着想,而忽略了自家侄子的霸业。

也是因为项伯对于刘邦的多次相救行为,才使得刘邦在登上皇位之后,对他网开一面。

成为皇帝的刘邦虽然给予了项伯许多荣耀和赏赐,但却没有再提结亲之事。毕竟,项伯的身上还有着项羽叔父的这层身份,他能够安享晚年已算难得。

刘邦对于自己的敌人,从来不像项羽一样心慈手软,所以项伯能够在荣华富贵中安享晚年实属特例。如若不然,项羽家族其他后人的下场,就是项伯最可能得到的结局。

刘邦还赐给了他国姓,在当时这是莫大的荣耀。从这方面来说,登基为帝的刘邦对于这位曾经的恩人还算不错,至少他并没有恩将仇报,对项伯的赏赐也算是报答了他的多次救命之恩。

标签: 项伯项羽刘邦张良

更多文章

  • 看《芈月传》,翟骊之所以会下场凄凉,主要是因为1点

    历史解密编辑:雪影的情感标签:翟骊,芈姝,嬴稷,嬴驷,秦国,义渠君,芈月传,宫廷片,历史片,古装片,小说改编片

    看《芈月传》,翟骊之所以会下场凄凉,主要是因为1点芈月与翟骊之间的缘分,始于芈姝出嫁。当时,义渠君翟骊得到了秦宫魏夫人许诺的好处,派人袭击芈姝的送婚车队,试图阻止芈姝嫁入秦国。为了保护芈姝,芈月穿着芈姝的披风引开了追兵,落入了义渠人的手里,见到了翟骊。芈月生性耿直豪爽,与其他女子不同,吸引了义渠君翟

  • 文短而理透 言出而章成 评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历史解密编辑:论古今标签:得士,宋朝,唐朝,诗人,王安石,散文家,读孟尝君传

    《读孟尝君传》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一篇读史札记,全文只有四句话,八十八个字。它批驳了对孟尝君的传统评价,立论简要有力,文字洗练,是短文中的佳品。作者的写作技巧,值得借鉴。文章首先引用了世人对孟尝君的评价以及这种评价的主要依据,然后笔锋一转,提出作者的不同看法和论据,最后以一句作结。驳得有理,立得有力

  • 战国策小故事《窥视大哥的“衣服”的小弟~孟尝君舍人》

    历史解密编辑:大大小小的风筝标签:孟尝君,孟尝君舍人,齐国,战国策

    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孟尝君舍人》孟尝君田文是王室成员,贵胄子弟,家大业大骡马成群。孟哥特别爱惜人才,广开招贤馆纳士,号称“门客三千”。俗话说温饱思淫欲,有权有钱有势有房子有地的孟哥家中想必妻妾女人也不会少。这三千门客和成群妻妾,我想孟哥难免会有看不过来的时候吧,这不还有故事发生了……一位对孟哥忠

  • 【悦读】《史记·孟尝君列传》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Yan读标签:秦国,丞相,齐宣王,历史故事,史记·孟尝君列传

    [前言]《史记·孟尝君列传》居七十列传第十五篇,主要记载了“战国四公子”其一——孟尝君的事迹。[孟尝君田文]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战国时田齐公族,靖郭君田婴之子。田婴为齐威王少子、齐宣王庶弟,曾先后事奉齐威王、齐宣王、齐湣王。齐湣王即位三年,封田婴于薛地。田文是田婴四十余子中的一个,其为贱妾所生

  • 邵洵美:人称“民国孟尝君”,与项美丽有缘无分,再见时各有家室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孟尝君,邵洵美,项美丽,宋霭龄,弗里茨

    邵洵美1939年的上海,美国作家艾米丽·哈恩,决心写一本关于宋家三姐妹的传记。彼时,她已经以“项美丽”这个名字与中国诗人邵洵美结婚。为了写好宋家三姐妹的传记,项美丽要离开上海,她什么都没有带走,打算采访后就回来。可是,时局动荡,她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两人初遇之时,是在万国艺术剧院。邵洵美源于兴趣

  • 帮人不留名|劫后余生巧遇孟尝君

    历史解密编辑:史海猎奇标签:孟尝君,银子,吴三,小孟

    清朝末年,广西梧州有个富商叫吴三,在白州遇上劫匪,携带的钱财被洗劫一空,他身无分文流落在白州,在城里转了两天,肚子饿成了一张薄饼。情急之下,他写了封求助信,恳求好心人借他五两银子作盘缠,待他回梧州后,必以十倍奉还。吴三把求助信摆在大街上,眼巴巴等了老半天,连停下来看的人都没几个,吴三何曾受过此等苦楚

  • 此人号称民国孟尝君,具有超常的社交能力,专帮蒋介石拉拢杂牌军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蒋介石,孟尝君,黄兴,同盟会,孙中山,何成浚

    民国初年,天津人孙洪伊在北方政界颇有影响。后来他加入了同盟会后,通过罗致一部分人而形成一派力量,称为“小孙派”,与南方孙中山的“大孙派”比肩而立。把孙洪伊拉进同盟会的就是何成浚。何成浚因此在同盟会内名声大噪,并受到黄兴等人的信任。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黄兴任军政部部长,何成浚是陆军部副官长。也就从这时候

  • 滕州:关于孟尝君大道、腾飞西路建设!

    历史解密编辑:滕州生活圈标签:孟尝君,腾飞,滕州,路南,市政府

    7月28日,滕州市住建局公开关于人大十九届一次会议第46号代表建议《实施孟尝君大道建设》的答复。为落实我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工作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22年经济工作部署,按照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工作要求,市住建局在城区西部做好“阔”的文章,

  • 匪议东周(五十)孟尝君门下三千门客,也不全是鸡鸣狗盗之辈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孟尝君,齐国,秦国,齐宣王,田婴

    在战国时代名留青史的人中,孟尝君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与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是诸侯国的门阀贵族聚养门客控制国家的代表人物。而孟尝君聚养门客数量达到数千,是战国四公子中门客数量最多的一位,礼贤下士之名响彻整个天下。他的门客不但有齐国本地的奇人隐士,很多其它国家的有才之

  • 危难时刻,孟尝君的食客离他而去,恰恰相反不是人走茶凉

    历史解密编辑:秋月凉有你标签:孟尝君,食客,司马迁,史记,齐国,宰相

    春秋时期,齐国的孟尝君为相。他的食客有几千人。自从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那些宾客们都离他而去。唯有冯谖不离不弃,后来凭着冯谖的计谋,齐王将孟尝君召回并恢复了他的官位,冯谖去迎接他。路上,孟尝君深深感叹说:“我平常喜礼贤下士,对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怠慢,有三千多个食客,这些是先生您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