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复仇?
双脚被砍掉,双膝盖骨被挖掉,他没有忘记复仇;在猪圈里,他装疯卖傻,大口吃着猪食、狗屎,他依然没忘掉复仇。
获救之后到了齐国,十几年后的马陵之战中,庞涓身死。
这个复仇印证了八个字: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1、师弟庞涓出狠招:废了才华过人的师兄孙膑
很久以前,有一个大能,名字叫“鬼谷子”。
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百科学问,熟稔各种谋略。
很多人前往云梦山鬼谷,向他学习谋略。但,这个师父不是那么好拜的,只有少数人成为了他的徒弟,最为出名的有四个:庞涓、孙膑,苏秦、张仪。
苏秦、张仪自然是万里挑一的谋略家、外交家,一个玩“合纵”,一个玩“连横”,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结果来说,自然是张仪的“连横”更为成功,毕竟,最后的大赢家是秦国。
今天,我们不说这两个人,说一说恩怨重重的孙膑和庞涓。
孙膑和庞涓是师兄弟,他俩在鬼谷子那里学习的时候,当时的苏秦和张仪还小。
庞涓是师弟,但心机比较重。孙膑是师兄,但胸怀较宽广。
可能是基因好,毕竟是孙武的后代,孙膑在学习谋略和兵法的时候,庞涓远远比不上。
终于有一天,庞涓出师下山了,带着大家殷切的期盼。
这一去,庞涓如鱼入大海、鸟上青宵,耀眼得一塌糊涂,他服务的是魏国。当时的魏惠文王带领下的魏国,实力不俗,有了庞涓更是如虎添翼。
庞涓在魏国的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却有了深深的危机感,危机感来自于师兄孙膑。
曾经朝夕相处,庞涓知道师兄也有意出山做事,如果师兄出山,到了他国,自己绝不是对手。
剧照:庞涓与孙膑
于是,庞涓开始实施一个阴谋:把师兄骗过来,暗中控制和监督!
如此,庞涓的危机感可以减少。
孙膑来了,魏惠文王经过几番测试,对孙膑很感兴趣,于是,庞涓的不安全感又大大增加。怎么办?
庞涓炮制了一个“孙膑想要背魏投齐”的罪名, 就此,光明正大地将孙膑砍去双足,削去膝盖骨,脸上刺了字。还说魏王本意要杀孙膑,是自己保了师兄一条命。
庞涓啊,你的名字叫无耻!
从这一刻开始,孙膑的身体基本废了,庞涓假模假样地一日三餐供着。后来,庞涓又向孙膑索要兵书,目标自然没有达成,而且,他做的坏事被孙膑完全知情了。
那一刻,孙膑怒火攻心,痛苦不堪,这就是自己的好师弟。人乎?禽兽乎。
遗憾的是,孙膑不能手刃庞涓。
这时候孙膑有两个选择:一是自杀,结束痛苦的生活;二是屈辱地活着,并且打消庞涓的疑虑,忍辱负重,在未来复仇。
有着如此深仇大恨,孙膑不愿意结束生命,他要复仇。
复仇的第一步,就是装疯。
庞涓看见师兄疯了,有点不信,让人扔到猪圈里。“疯了”的孙膑,一会哭一会笑,抓起猪食、狗屎就往嘴里塞。
此时,庞涓有些相信师兄疯了,开始放松对孙膑的管理,任其出入。
但庞涓没忘记派人监督,每天得到的回话是:孙膑天天疯疯癫癫爬出门,晚上仍然回到那个猪圈。
孙膑的复仇火焰,在心中激烈燃烧,我不能死,将来的某一天,我一定报仇雪恨。
对于一个住在猪圈的残废,一个疯了的残废,庞涓是彻底放松了,不再用心理会。
机会终于来了.....
2、孙膑的复仇:第一次打败庞涓
齐国的齐威王,经人推荐,知道孙膑的名声,疑虑的是如何把孙膑从魏国接到齐国。
不得不说有两个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一个名字叫淳于髡( kūn ),是齐国客卿,一个名叫禽滑。
淳于髡作为齐国大使出访魏国,禽滑在夜深之际,悄悄到了孙膑之处。当禽滑说到来意时,孙膑泪如雨下,等了许久,自己终于可以有机会脱身了。
禽滑让手下一人打扮成孙膑的样子,在猪圈演戏。他将孙膑藏到马车上,在那个明媚的早晨,和淳于髡离开了。
那一刻,孙膑百感交集,我还会回来的,回来时,将是另外一番模样!
孙膑离开了魏国,装扮的人因为身体健全,没两日也脱身了。庞涓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一致认定孙膑不知道跳哪个井里自杀了。
魏国人谁都没有想到,孙膑已经到了齐国。
孙膑一到齐国,齐威王就要重重封赏,孙膑以“寸功未立,不敢受爵”的理由拒绝了。就这样,孙膑暂时成了田忌的一名上客。
齐威王和田忌都想知道孙膑到底有何厉害的地方,一次赛马成了对孙膑的考验。
孙膑为田忌出了“上对中,中对下,下对上”的计策,田忌就此大胜。这就是“田忌赛马”的故事,不再详述。
公元前354年,赵国围攻魏国罩着的卫国,就此魏赵之间的战争发生了。魏国在庞涓的指挥下,包围了邯郸。
赵国向齐国、楚国求救。
齐威王大手一挥,派出了两路兵马,一路直攻魏国的襄陵,另一路有田忌、孙膑带领,直接扑向邯郸。
田忌的想法很简单,直接和魏国干就行了。
而孙膑提出了建议:魏国围攻邯郸,国都空虚,我们向魏国首都大梁(开封)前去,他们一定会前来相救,到时可以设伏....
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
田忌、孙膑向大梁扑去,庞涓不救会怎样?
庞涓会被魏王认为有二心,会性命难保。庞涓前来途中,遇到了极小的抵抗,实力还不怎么样,庞涓就此认为:围攻大梁的也不像是强敌,因此丢下辎重,开始急行军。
如此,庞涓中计了,在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一带,进入了孙膑设下的埋伏圈,庞涓大败,就此被生擒。
孙膑报仇的机会来了,此时报仇,正是时候。
但孙膑没有动手,他忍住了。很多人不解,为什么要这样,快意恩仇不好吗?
不好!当时的孙膑不杀庞涓,至少有四个理由:
第一,这是孙膑第一次大战,用计生擒了对方的大将。但是,对于敌将的处置,应该有领导们做主,而不是他,除非他不想活了。
第二,庞涓回去了,因为大败一定会受到质疑,甚至白眼,这种感觉会让庞涓痛苦一阵子。这就是一种羞辱。
第三,孙膑不想这么快就结束庞涓的生命,他有自信,在未来还能战胜庞涓。
第四,齐威王对庞涓的处置,并不倾向于直接杀了。
虽然人已经残了,但孙膑的心里很亮堂,人也很冷静,从各个方面来说,此时都不是杀庞涓的最佳时候。
庞涓回去了,这一别,就是12年。
这12年,庞涓度过了无数个夜不能眠的日子,因为师兄孙膑一直活着。
3、孙膑的终极报复:马陵之战“杀”庞涓
一个人有多少个12年?没多少个。
孙膑一等就是12年,这12年中,齐威王早已作古,年轻的齐宣王上任了。这个年轻君主和他爹一样,甚至比他爹还欣赏孙膑之才。
公元前342年,魏国又有大动作,他们的目标是韩国。大军压境,人心惶惶,韩国飞快向齐国发来求助。
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军师)出发,前去救援韩国。
还是同样的配方,还是同样的味道,孙膑的策略还是:直接攻击魏国首都大梁。
又一出“围魏救韩”。
庞涓依然无法选择冷漠,必须快速前来解首都之维。这就是明显的“阳谋”,庞涓却不能不救。
庞涓带着骄傲的魏军来了,孙膑利用“减灶”策略,让庞涓以为齐国的人马逃跑严重,进而轻敌,只带着精锐骑兵追击,步军完全跟不上。
终于在马陵这个地方(今天山东莘县大张家镇马陵村),进入了孙膑布下的口袋。当庞涓看到一棵大树上写着一列字,字还没读完,孙膑一声令下,万箭齐发,魏国死伤无数。那一刻的庞涓知道已经大败了,自己完全不如自己的师兄。
庞涓的心理彻底被击穿了,他不愿意,也忍受不了第二次再被擒获,拿出佩剑说道:“遂成竖子之名!”然后自刎了。
或许,这是庞涓最好的结局了。
庞涓死了,齐军开始围攻、追杀魏军。整个马陵之战,魏国伤亡十万人,就此没了霸主地位,而齐国开始称霸东方了。
这就是孙膑复仇的故事,曾经吃尽苦头,被庞涓割断双足,挖掉膝盖骨,脸上刺了字,他忍了;曾经,孙膑装疯卖傻,吃狗屎吃猪食,夜卧猪圈,他也忍了。他不能死,也不想死,否则,不能复仇不说,自己一身才华也算是浪费了。
终于,孙膑被齐国大使救走,十二年间,先后两次击败庞涓,让其感受到莫大耻辱,最后自刎而死。
孙膑不像庞涓做事那么狠毒,但他的做法彻底把一个人从心理上击溃了:我失去的我将会赢回来,我受到的屈辱,我将会报复回来。
这就是孙膑,一个身残,但意志坚定、眼光长远的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