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遇羊而荣,遇马而瘁”,鬼谷子明知庞涓的命运,为何还放他下山

“遇羊而荣,遇马而瘁”,鬼谷子明知庞涓的命运,为何还放他下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酒苼清栀 访问量:2376 更新时间:2024/2/11 11:01:45

鬼谷子,是华夏文明中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生长于先秦时期,鬼谷子本人没有做过经天纬地的事情,他的徒弟却在战国的舞台上出尽风头,先后有庞涓孙膑苏秦张仪等四位高徒,分别辅佐魏国、齐国、燕国、秦国。从他徒弟的本事来看,庞涓和孙膑属于兵家,苏秦与张仪属于纵横家和法家,而他本人喜欢道家的归隐生活,由此可以推断,鬼谷子是位集兵家、法家、纵横家、道家等诸多门派于一身的集大成者,属于罕见的全面型人才。

鬼谷子的一生,过着遁世不闷的生活,从来不过问世事,却又时刻参与着历史的进程。只是他参与历史的方式有些特别,喜欢通过培养高明的徒弟,鼓励他们积极地入仕,以此来广大自己的鬼谷门派。小编一直有个疑问,孔子都曾说过“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道理,鬼谷子同为得道高人,明知身处乱世应选择规避之道,为何又源源不断地将自己的爱徒,一次又一次推向割据纷争的危险境地。看过鬼谷子给庞涓“遇羊而荣,遇马而瘁”的预言,小编更加怀疑鬼谷子的用心。

先说“遇羊而荣,遇马而瘁”的庞涓

庞涓不简单,按照有限的史料记载,他应该是鬼谷子的大徒弟,与兵圣级人物孙膑隶属同窗。魏国军事最强大的时期,正是得益于庞涓的富国强兵之法。在此之前,魏国一直处于积贫积弱的局面,四方诸侯纷纷虎视眈眈,连同胞三兄弟韩国和赵国都可以对它吆五喝六,更别提东方的齐国。

庞涓投奔魏国后,积极地向魏惠王提出“勤王强国”的策略,使得魏国迅速从军事贫弱的处境摆脱出来,给韩赵两国造成极大的军事压力。公元前354年的魏赵之战,若不是孙膑从中使出“围魏救赵”的计策,很有可能赵国因此覆灭,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先出局的那位。单从魏赵之战,便能够看出庞涓的用兵奇才,只可惜庞涓最终不敌孙膑的“围魏救赵”,马陵之战成为庞涓的人生句点。

关于庞涓的人生结局,鬼谷子早有预言。庞涓跟随鬼谷子学艺十年,总想着能够下山建功立业。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求下,鬼谷子才答应他的请求。临行前,鬼谷子给庞涓上最后一课,让他出门采一支鲜花回来。

此时正值夏天,满山的鲜花令庞涓有些眼花缭乱。兜兜转转,一直没有拿定主意。眼看快到师父跟前时,他只好随手拿起一株马兜铃花。往前走数步后,庞涓觉得此花实在普通,便将马兜铃丢弃一边。转念一想,前边也没有别的花可以采摘,干脆回头将马兜铃捡回递给鬼谷子。

鬼谷子接到花后,语重心长说道“此话有十二道棱线,预示着你将有十二年的得意人生。刚才你将此花丢弃又捡回,说明你顾念太多,得失心太重,恐怕会因此栽跟头。你一定要记住‘遇羊而荣,遇马而卒’”。庞涓便拜别鬼谷子,下山来到魏国。果然,魏惠王听说庞涓到来,特意吩咐杀羊设宴,从此君臣二人开魏国十年的光辉序幕。巧合的是十二年后,庞涓命丧马陵之战。

鬼谷子放庞涓下山的用意

鬼谷子明知庞涓此行凶多吉少,还要放他下山施展拳脚,作为有着十年授业时间的恩师,鬼谷子为何不阻拦他,难道是鬼谷子有私心,还是别有用心。小编猜测其中有两个缘由。

一是庞涓极力要求。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徒之间在一起久了,感情上往往要浓于父子,庞涓跟随鬼谷子学艺十年,两人的感情自然不容质疑,想必是庞涓建功立业的心切,急于想要成就富贵人生,才会无数次的恳请老师,鬼谷子一时心软才放他下山。

二是鬼谷子有私心。很多人或许不赞同这样的观点,毕竟缺少一些人情味。可是古往今来,这么做的人有很多,绝不仅仅鬼谷子一人,他们自己不想出来做事,还要极力地推荐身边的人。

读史君认为,《三国演义》里有个“水镜先生”跟鬼谷子很像,他也是想隐居,却照样将诸葛亮推荐给刘备。自己置身局外,看着局内的诸葛亮呕心沥血。这些人绝非居心不良,只是天下大势总得有人去做,便顺水推舟让那些有能力的人去尝试一把,也算是想为天下苍生尽一点意心。

标签: 庞涓鬼谷子孙伯灵魏国苏秦张仪

更多文章

  • 庞涓下山前,鬼谷子送他八字:遇羊而荣,遇马而瘁,预言准确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庞涓,鬼谷子,孙伯灵,魏国,魏惠王,齐国

    德国有一位哲学家曾经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轴心时代”,这个轴心时代上出现了许多文明的先贤——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中国的孔子、老子等等。但其实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除了孔子、老子这些耳熟能详的先哲外,我们还有一位最“神”的先人——鬼谷子。这个名字听上去很

  • 庞涓起初纵横天下,最终为何会失败,他败在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庞涓,魏国,齐国,孙伯灵,魏惠王,纵横天下

    一直以来,庞涓都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是魏国名将,而当时魏国在七国中最先壮大,曾想联合其他五国瓜分秦国,在被秦反手吊打以前,也有过来自于霸主的嚣张气焰,那么庞涓能够在魏国拥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可见他的能力是很强的。另一方面,但凡提到庞涓,大家的第一反应无外乎是陷害同门兄弟,心胸狭隘,嫉妒心强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其膝盖骨,孙膑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庞涓,孙伯灵,魏国,齐国,田忌,孙膑

    《田忌赛马》这篇文章在很早的时候就收录到了语文课本当中,因此广为人知。通过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一个战国时期的伟大军事家和谋略家,他就是孙膑。当时田忌跟齐国的诸位公子赛马,并设下重金为赌注,然后他请教孙膑如何才能赢得这场比赛,孙膑给他出了主意并帮助他最终取得胜利。而孙膑所使用的策略也被看成是“策对论”

  • 孙膑:我人多减灶,虞诩:我人少增灶,庞涓羌人:玩战术的心真脏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孙伯灵,虞诩,庞涓,田忌,魏国

    影视剧中的孙膑为将帅者,不可墨守成规,需要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变通,才有可能取得胜利。战国时期的孙膑、东汉时期的虞诩,分别使用减灶、增灶的方式,迷惑了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一、孙膑减灶诱敌“围魏救赵”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创造的一次经典战例,为后世所熟知。在这次战役中,孙膑巧妙地利用逐日减少齐军将

  • 再读《田忌赛马》:孙膑的计谋真是又蠢又坏,难怪庞涓挖他膝盖骨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孙伯灵,庞涓,田忌赛马,田忌,齐国,魏国,孙膑

    《田忌赛马》里的故事相信大家都非常熟知,小时候只觉得孙膑果然是个足智多谋的幕僚。他聪明有智谋,善于运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别人的短处,以微末之势扭转局势,反败为胜。就如映照了他当时的处境一般,身处困境却毫不气馁,依然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齐国有名的谋臣。只是小时候的褒扬在如今看来,却是产生了不一样的味道。恍

  • 山东竹简出土,揭开孙膑狠毒的真面目,怪不得会被庞涓挖掉膝盖骨

    历史解密编辑:手工匠人标签:孙伯灵,庞涓,田忌,齐国,鬼谷子,魏惠王

    品读《史记》故事,学习古人智慧,学以致用,借古鉴今!1972年4月10日,山东临沂市银雀山,一座卫生大楼正准备拔地而起,一群忙碌的施工人员,正在开挖地基,一时间,银雀山上被机器的轰鸣声,深埋地下的土壤也随之重见天日。就在工程紧锣密鼓的进行时,正在做挖掘工作的工人,却意外发现一处与众不同的土壤,这里质

  • 孙膑打败庞涓,打倒战国第一霸主,为何无缘战国四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庞涓,魏国,齐国,吴起,孙膑,孙伯灵,四大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即白起、王翦、李牧、廉颇,秦赵各占其二,他们的传奇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但纵观250余年的战国时代,惊才绝艳之辈层出不穷,其中很多成就不下于“白起、王翦、李牧、廉颇”这四人,比如吴起、孙膑、匡章、乐毅等,本文重点聊一聊为何孙膑无缘名列战国四大名将。关于孙膑其人,一直流传着两个常识性历史错误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了其膝盖骨,孙膑复仇的时候到底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地捷星美食标签:庞涓,孙伯灵,齐国,田忌,魏国

    《足弱二首》有言:休轻刖孙膑,犹解杀庞涓。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之内,我国各地的情况都非常混乱,这也使得中国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进程当中。在那个时候,很多诸侯国的领导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打败其他国家,并最终实现一统天下的目标,而正是在这样的乱世

  • 被庞涓砍膝盖骨,脸上也被刺字的孙膑,最后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庞涓,孙伯灵,魏国,田忌,齐国,鬼谷子

    《史记》曾言:“其孙膑脚,筹策庞涓。”战国年间,虽孙膑庞涓师出鬼谷子门下,具同门情谊,然因嫉妒之心,庞涓却屡屡排斥孙膑,两人互相争斗,亦从未停歇。虽在很多人看来,不同优秀人才之间,理应有着和谐的关系,基于彼此的帮助与扶持,双方均能实现共同发展。可古往今来,受嫉妒心的影响,很多人才之间难以获得和谐关系

  • 孙膑被庞涓砍了膝盖骨,还在脸上刻了字,后面复仇的时候有多恨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孙伯灵,庞涓,田忌,魏国,鬼谷子,齐国

    孙膑被庞涓砍了膝盖骨,还刻字在脸上,这是一桩同门的仇恨。孙膑和庞涓这两个人的名字,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而且对于“田忌赛马”、“围魏救赵”这样的历史故事,你是不是也非常清楚呢?是的,这两个历史故事以孙膑、庞涓为主角而展开的。“田忌赛马”、“围魏救赵”这两个故事我们后面有详述,先看一下孙膑与庞涓的“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