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桂陵之战,孙膑如何领兵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有什么结果?

桂陵之战,孙膑如何领兵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有什么结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倾听这个世界 访问量:3041 更新时间:2023/12/29 23:50:04

作者:拾荒者【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历史背景

魏国在战国初期因魏文侯的改革而变得强大起来,因而引起了其他诸侯的戒备。公元前356年,赵成侯在平陆(今山东汶上)和齐威王、宋桓侯相会以示好,并与燕文公在阿(今河北南阳北50里)会盟。由此,魏国开始有被诸国联合进攻的可能,因此魏国欲找机会突破,以解除这个危机。

战役起因

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卫国,夺取了漆及富丘两地(均在今河南长垣), 此举招致了魏国的干涉,魏国派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公元前353年(周显王十六年),赵国派使者向齐、楚两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议,邹忌反对救援,而段干朋则建议齐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今河南省睢县)来疲劳魏军,然后趁魏军攻破邯郸后救援赵国,这样既救援了赵国,又同时削弱了魏、赵两国。

战役经过

孙膑谋划

齐威王采纳段干朋的建议,兵分两路,一路齐军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

齐军兵分两路,一路与宋国景敌、卫国公孙仓所率部队会合,围攻魏国的襄陵。 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齐威王打算让孙膑担任主将,但孙膑以遭受过酷刑、身体有残疾为由拒绝。齐威王于是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让坐在带着蓬帐的车子中出谋划策。

围魏救赵

此时魏军主力已攻破赵国首都邯郸, 庞涓率军八万到达茬丘,随后进攻卫国,齐国方面田忌、孙膑率军八万到达齐、魏两国边境地区。田忌想要直接与魏军主力交战,但被孙膑阻止。孙膑认为魏国长期攻打赵国,主力消耗于外,老弱疲惫于内,国内防务空虚,应当采用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战术,直捣魏国首都大梁迫使魏国撤军,魏国一撤军,赵国自然得救。孙膑于是建议田忌南下佯攻魏国的平陵(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东北),因为平陵城池虽小,但管辖的地区很大,人口众多,兵力很强,是东阳地区(指魏国首都大梁以东的地区)的战略要地,很难被攻克;而且平陵南面是宋国,北面是卫国,进军途中要经过市丘,容易被切断粮道,佯攻此地能很好的迷惑魏军,造成庞涓产生齐军主将指挥无能的错觉。

大获全胜

田忌采纳孙膑的计谋,拔营向平陵进军。接近平陵时,孙膑向田忌建议由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高唐(今山东省高唐县)两城的都大夫率军直接向平陵发动攻击,吸引魏军主力,果然攻打平陵的两路齐军大败。孙膑让田忌一面派出轻装战车,直捣魏国首都大梁的城郊,激怒庞涓迫使其率军回援;一面让田忌派出少数部队佯装与庞涓的部队交战,故作示弱使其轻敌。田忌按孙膑的要求一一照办,庞涓果然丢掉辎重,以轻装急行军昼夜兼程回救大梁。孙膑带领主力部队在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设伏,一举擒获庞涓。

战役结果

桂陵之战并没有击溃魏军主力,齐国也没有正式进攻魏国首都大梁,赵国首都邯郸仍为魏国所占领。

公元前352年(周显王十七年),魏惠王调用韩国的军队击败包围襄陵的齐、宋、卫联军,齐国被迫请楚国大将景舍出面调停,各国休战。

公元前351年(周显王十八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撤出赵国首都邯郸。大约在此时齐国将庞涓释放,使其回魏国再度为将。

参考资料:《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

更多文章

  • 历史故事:孙膑庞涓师承鬼谷子,本是同窗好友为何最后却水火不容

    历史解密编辑:迦蓝雨浅陌雪晴标签:孙伯灵,庞涓,鬼谷子,魏国,田忌,魏惠王

    鬼谷子,王氏,名诩,别名禅,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传奇人物。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创始人,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在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01战国年间,孙膑和庞涓两个人同时拜入鬼谷子的名下进行学习。期间两个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共同立志他

  • 庞涓和孙膑师出同门,为何孙膑落得如此下场,孙膑又是如何对他?

    历史解密编辑:孤影潇湘标签:庞涓,孙伯灵,魏国,田忌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司马迁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分裂割据,各诸侯国混战的时期,既是春秋战国时期,而战国中那些直到现在还被津津乐道的人物们,少不了孙膑和庞涓。这两人同窗一场,却没有留下半点感情,反倒是结下了不小的梁子,甚至自相残杀,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渊源呢?嫉妒成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了其膝盖骨,孙膑是如何复仇的?

    历史解密编辑:万物解读标签:庞涓,孙伯灵,齐国,魏惠王,鬼谷子

    提起孙膑和庞涓的故事,想必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了吧,两人本为师兄弟,同为鬼谷子座下弟子,后来却反目成仇,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并挖去了孙膑的膝盖骨,断了孙膑的前程。可令庞涓没有想到是,孙膑于绝处逢生,最终依靠齐国的权势为自己报了仇。师从名师,兄弟反目成仇孙膑原名其实并不叫孙膑,对于他的原名史书上也没有记

  • 庞涓将孙膑剜去膝盖骨脸上刺字,孙膑复仇有多狠?不但杀人还诛心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庞涓,孙伯灵,魏惠王,魏国,齐国

    庞涓与孙膑二人,本同为鬼谷子门下的徒弟,庞涓却因嫉妒之心,谋害师兄孙膑,害得孙膑被挑去膝盖骨,从此落下残疾,脸上还被刺字。孙膑忍辱负重,经过多年的谋划,终于向庞涓复仇,不仅杀了庞涓,更是杀人诛心,将昔日孙膑被羞辱的仇恨,全都还给了庞涓,孙膑究竟是如何报复庞涓的呢?二人本为同门,庞涓却因嫉妒心陷害孙膑

  • 庞涓对孙膑表面手足,暗里痛下杀手,孙膑如何报仇的?君子之道也

    历史解密编辑:局小乖简史标签:孙伯灵,庞涓,魏国,齐国,鬼谷子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苏)高尔基友谊这个字眼,比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少了一份必然联系,又比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之间多了一份温情,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这样的情谊之上才会生出那么多的捉摸不定吧。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对同门好友,原本在同一师傅门下求学受艺、各有不凡之处,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断其双足、剔去膝盖骨,孙膑复仇时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徐松说体育标签:庞涓,孙伯灵,魏国,田忌,齐国

    人与人之间的妒意,有时候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比如三国时期的周瑜和诸葛亮,二人都是智谋无双之人,但诸葛亮处处高周瑜一筹,使得周瑜欲置诸葛亮于死地。只不过诸葛亮事事料周瑜之先,所以周瑜谋害的计划最终落空,诸葛亮得以全身而退,后来才有三气周瑜的复仇杰作。诸葛亮无疑是幸运的,相较来说,孙膑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 本是师出同门,奈何反目成仇,浅谈庞涓与孙膑之间的争斗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庞涓,孙伯灵,齐国,田忌,鬼谷子,兵法

    想必大家对“围魏救赵”这个成语典故并不陌生。围魏救赵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救邯郸,军于其郊,是赵不拔而魏魏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承魏之弊,是赵破而魏弱也。”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用围攻魏国国都大梁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打邯郸的部队而使赵国得救的历史事件,此后,“围魏救赵”不仅成了人

  • 被庞涓砍了膝盖骨,还刻字在脸上的孙膑,后面是如何完成复仇的?

    历史解密编辑:蓝风破晓标签:庞涓,孙伯灵,田忌,魏国,齐国,苏秦

    什么是真正的复仇?双脚被砍掉,双膝盖骨被挖掉,他没有忘记复仇;在猪圈里,他装疯卖傻,大口吃着猪食、狗屎,他依然没忘掉复仇。他就是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他被“亲爱”的师弟庞涓陷害。获救之后到了齐国,十几年后的马陵之战中,庞涓身死。这个复仇印证了八个字:君子报仇,十年不晚。1、师弟庞涓出狠招:废了才华过人的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甚至挖其膝盖骨,孙膑复仇的时候有多狠辣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庞涓,孙伯灵,魏国,齐国,鬼谷子

    古人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师出同门最后却兵戎相见,为了权利地位,可以不顾同门之谊、互相残杀,最后落得个惨不忍睹的下场,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春秋战国是一个风雨飘零、国家动荡的时期,国家四分五裂能人异士各自为政,纷纷去投靠自己认为强大的君主。庞涓和孙膑都是有名的兵法军事家,出自同门本来是共同辅佐一

  • 孙膑被庞涓砍了膝盖骨,脸上也被刺了字,他后面是如何复仇的?

    历史解密编辑:萌的很呐标签:孙伯灵,庞涓,魏国,齐国,鬼谷子,田忌

    既生瑜,何生亮。世界上只有一个大师,而另一个只能是个悲剧。 诸葛亮与周瑜如是,苏秦与张仪也这样,本文中的庞涓与孙膑也如此。春秋时期有个老头,名叫鬼谷子。这老先生教出来的徒弟,个个都是人才。孙膑与庞涓便是其中的两位。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做大,周天子日渐衰微。诸侯国为了争土地争人口,彼此间频频征战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