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魏武侯逼走吴起入手,浅析魏国为何会变成秦国的人才储备库

从魏武侯逼走吴起入手,浅析魏国为何会变成秦国的人才储备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烨青衣 访问量:236 更新时间:2023/12/7 9:12:16

三家分晋拉开了战国时期的序幕,相较于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群起纷争的局面,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战显得更为克制。

在赵、魏、韩三家由晋国分裂而来的诸侯国中,初期最为强大的是魏国,相较于其他两家,魏国占据了晋国最好的土地,而魏文侯的励精图治,任用贤才又使得魏国更进一步,他率先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使得魏国蓬勃发展,成为当时最强的诸侯国,而这样的背景又使得魏国有了更好的条件培养和留住人才,这使得魏国人才济济。

在魏文侯当政时,这些人才都是魏国的储备人才,然而从魏武侯逼走吴起开始,魏国的人才也在不断流失,最终,魏国成为了其他国家的人才储备库。

那么,魏武侯到底为什么会逼走吴起?其他人才又为何会在魏武侯之后纷纷离开魏国呢?

一、吴起功高,魏武侯忌惮

吴起出身于卫国,为求官职散尽家财,却仍然没有得以得志,因而为人所耻笑。吴起因旁人嘲笑而杀人,为此不得不逃离故土,与母亲诀别。因之前求官不成被人耻笑,吴起离乡之前对天发誓说,“不为卿相,不复入卫”。正因为这个誓言,吴起在母亲去世之后也没有回乡奔丧,并因此被老师曾申逐出师门。

然而逐出师门也没能使吴起放弃,他转而钻研兵家学问,前往鲁国继续求职。

这一次吴起的运气不算太差,正好赶上了齐国攻打鲁国。面对强大的齐国,鲁国十分害怕,于是想要任用吴起为将,以此来抵挡齐国。

然而十分凑巧的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这让鲁国十分迟疑:若任用吴起为将,他会不会因为妻子的出身而给齐国放水?面对仕途v和妻子二选一的难题,吴起毫不犹豫的杀了妻子,从而被鲁国任命,最终带领鲁国打败了来犯的齐国,这正是大名鼎鼎的“杀妻求将”的事迹。

通过以上事迹,可以看出,吴起其人是有才能的,毕竟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在以弱对强的战争中,吴起却带领鲁国获得了胜利,可以看出其能力之强,然而他在母亲去世后不奔丧,为了仕途就杀了妻子,表明了他并非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吴起有能力,自身却也存在缺陷,因此被嫉妒他的人抓住了这一点,使得他丢失了鲁国的官职,黯然离开。

离开了鲁国的吴起来到了魏国,正好碰上魏文侯当政。魏文侯为了发展魏国,对于人才的运用不拘一格,并未因吴起的道德缺陷而放弃吴起的才能。吴起因而在魏国受到了重用,得以带兵,大展拳脚。

吴起带兵,讲究两点,其一是与士卒同甘共苦,其二是军法严明。他在行军打仗时,一应用度都与最普通的小卒一样,不但不搞特殊,还和士兵一样背着粮食补给。

对于士兵,他关爱有加,愿意为士兵吸脓,这使得他麾下士兵舍生忘死,勇猛无敌。但与此同时,他也十分注重严明军纪,有人触犯军纪,绝不宽纵,一律严惩。正因如此,他带的部队纪律严明。

更有大名鼎鼎的魏国特种兵“魏武卒”,也是出自吴起手下,这些魏武卒个个勇猛无畏,曾创下五万魏武卒对战五十万秦军胜利的功绩。

然而好景不长,魏文侯卒没后,其子魏武侯上位当政。与魏文侯不同,新继位的魏武侯并非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更做不到不拘一格用人才。

同时,吴起当时在魏国足够功高,这一份功高已经快要震主了,因而其为魏武侯忌惮。随后,又发生了“吴起与魏武侯论山河之险”的事件,在这一事件中,针对魏武侯“河川之险,岂不亦信固哉”的观点,吴起十分严厉的进行了反驳:他采用三苗、夏和商纣的前例,论证说明了一个国家的坚固“在德不在险”,魏武侯将吴起的言论称为“圣人之言”。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事件发生时,在场的并非只有吴起和魏武侯两人,还有王错。正因如此,魏武侯所谓“圣人之言”的称赞与对吴起的赞同究竟有几分真心就很难说了,毕竟在有外人的场合,吴起对于魏武侯的观点仍然毫不客气的反驳,是极有可能被魏武侯看做是居功自傲,目无君上。

在此之后,魏武侯任命相国田文,除去政治考量,很难说不是有对吴起本人的不喜的因素。后来吴起遭魏国君臣不容,很难说没有魏武侯个人喜好的因素。

二、文侯政没,魏武侯恢复贵族政治

吴起被逼离开魏国,除去魏武侯忌惮不喜他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魏武侯并未延续魏文侯的用人策略,反而恢复了贵族政治。

从前面“吴起与魏武侯论山河之险”事件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在魏武侯心中,最重要的是山河之险而非人才之丰,他对于人才并未有十分看重。

魏武侯当政以后,想要选拔一位相国,所有人都以为这个人选应当是吴起,但最后当选的确实田文。吴起对这一结果不服,前去与田文比功:带兵打仗、治国安邦、保一方平安,对方哪一方面比得过自己,田文三次皆回答不如,并且反问“主少国疑,大臣不附,百姓不信,方是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面对田文的问题,吴起的反应十分耐人寻味,他“默然良久”,承认了田文比他更适合这个位置。这则故事出自《史记》,司马公在故事末尾点明吴起承认其不如田文,那么试问,田文在带兵、镇守、治理方面都不如吴起,吴起比之不如的又是什么呢?

事实上,吴起唯一不如田文的,就是血缘——田文是魏国公室贵族。从任用田文为相开始,魏武侯意图恢复贵族政治,笼络贵族,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心就昭然若揭了。正因如此,吴起在田文点明关键后,认同了“不如”,毕竟出身贫寒的吴起在血缘上无论如何也是比不上出身贵族的田文的。

魏武侯任用田文为相,将恢复贵族政治的信号传递出去,魏国官场上的风气就此发生了改变。在此之前,魏武侯选相国时大家都以为是吴起,就是因为大臣们以为魏武侯要延用魏文侯的用人政策,结果当选相国的是田文,大臣们收到了魏武侯的信号,自然也就逐渐向贵族们靠拢,吴起以及其他寒门子弟的日子自然就不那么好过了。

田文当选相国时,面对吴起的不满还会给予指点,指点之后也相安无事,田文去世之后,魏武侯再次任命公叔痤为相国,这个人可就没有田文那么好讲话了。

公叔痤在上位之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提高自己的话语度,就谋划着拿别人开刀杀鸡儆猴,而这个“别人”正是吴起。

不得不说,公叔痤作为魏武侯的女婿,对于魏武侯的心思把握的十分准确:魏武侯想要恢复贵族政治,并且要取信于人,最大的阻碍就是吴起。吴起出身寒门,却在魏国久居高位,这本身就是布衣政治的标志。正因如此,既为了自己的利益,又为了迎合魏武侯的需要,公叔痤想出了一条毒计。公叔痤首先向魏武侯进言,说吴起功勋卓越,而魏国恐怕留不住他,并且提出用赐婚公主的方式来试探吴起,假如吴起同意,他便忠心耿耿,假如不愿,吴起就很可能已经有了异心。

与此同时,公叔痤又宴请吴起,并在席间让自己的公主妻子对自己极尽恶劣。吴起先是看到娶了公主的公叔痤如此悲惨,再听到魏武侯试图赐婚公主就拒绝了,这就使得魏武侯对其产生了怀疑。

事实上,从吴起杀妻求将就可以看出,其对自己的妻子根本不重视,因而以同不同意娶公主来确认其是否忠诚实在可笑。然而就是这样可笑的计谋却使得吴起见疑于魏武侯,被朝臣们排挤,究其根本,是因为这一计谋顺从了魏武侯的心意。

这也可以看出,魏武侯当政后的用人策略:任人唯贵,任人唯亲。这样的用人策略使得曾经被放弃的贵族政治在魏国重新兴起,魏国的寒门人才看到曾经为寒门的吴起哪怕身居高位,仍然逃不过被排挤离开的局面,自然不愿意投效这样的朝廷和这样的君主,因而纷纷离开魏国,另谋出路。

三、秦国推行布衣政治

魏国的人才流失是从魏武侯恢复贵族政治开始的,然而这些人才都流入秦国,则是因为秦国推行布衣政治,这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商鞅。商鞅这个人也曾是魏国人,曾经投入公叔痤的门下。公叔痤知道他的才能,在临终曾推荐了他,然而此前商鞅在公叔痤门下只是一介中庶子,并无何名声,因而他最终未能被任用,最终转投秦国。

商鞅入秦变法之后,秦国的布衣政治渐渐兴起,其他国家的人才听到秦国不拘一格用人的名声,都纷纷来投,而魏国更因此前魏文侯留下的学术氛围而人才辈出,这些人才同样投往秦国,就显得魏国成了秦国的人才储备库。

四、小结

魏国在魏文侯一代励精图治,藉由晋国底蕴发展为当时第一强国,其子魏武侯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魏国,却也因推行贵族政治而逼走了吴起,流失了许多贤才,也因此,逐渐成为了变法之后秦国的人才储备库,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参考文献:

《史记》

《战国策》

标签: 魏武侯吴起魏国秦国齐国魏文侯

更多文章

  • 名将吴起为何宁愿不做魏武侯女婿,也要跳槽楚国?|读战国(7)

    历史解密编辑:松鼠父子读历史标签:魏武侯,吴起,魏国,秦国,楚国,公叔痤,战国,周朝,先秦,春秋战国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7):吴起投楚文/松鼠爸爸魏武侯上一个故事,我们说的是魏赵韩“三家封侯”,由晋国家臣挤身诸侯行列,从而开启“战国七雄”时代。魏文侯在晚年完成“升级诸侯”这个重大任务后,没几年就驾崩了。儿子魏击即位,他就是魏国第二任国君魏武侯。魏武侯名气虽然不如他爹大,但也是一个非常有作

  • 乐师力谏魏文侯,拿起琴砸君主,“暴力劝谏”对历史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魏文侯,君主,伍子胥,臣子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君与臣的关系是极为复杂而又微妙的。人非圣贤,君王也常常会犯错误,臣子为了纠正君王的错误,常常要“谏”。谏君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有心平气和去谏言的,还有一些则会相对“暴力”一点。《说苑.君道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乐师师经在弹琴奏乐,魏文侯在一旁起舞赋诗。魏文侯对周围的臣子说:“以后我

  • 魏文侯有多厉害?五万魏武卒秦国不怕,请了个书生却让秦国害怕了

    历史解密编辑:东胜谈生活标签:魏文侯,魏国,魏武卒,秦国,李悝,三家分晋

    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史称三家分晋。至此七雄并立,进入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在我国古代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水岭。但在秦国强大之前,魏国无疑是战国初期的强国。在魏文侯时期,魏文侯重用李悝进行变法,01三家分晋后的魏国春秋末年晋国三大家族韩、赵、魏将晋

  • 延续到现代的管仲难题:在齐桓公身后应验,却在魏文侯时期失灵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管仲,齐桓公,魏文侯,齐国,魏国,吴起

    号称“千古第一相”的管仲,辅佐齐桓公创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绩,不但让齐桓公坐上了霸主之位,也让管仲赢得了“圣人”的名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卧床不起。齐桓公心急如焚,亲身前往探视,并询问管仲还有什么后事要交代。管仲慎重地正了正衣冠,然后回答:“我希望您辞退易牙、竖刁、堂巫和公子开方。

  • 《资治通鉴有意思》3:魏文侯如何把一手烂牌打出王炸

    历史解密编辑:藤藤爸说学习标签:魏文侯,资治通鉴有意思,魏国,吴起,李悝,文侯

    第3篇葛大爷说: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即便在2400年前的战国,人才也是第一生产力。你可能想不到,战国时期第一个崛起的,竟然是三晋之一的魏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魏国用人的故事。如果你是老板,你能学到如何招人、识人、用人?如果你是下属,你会知道,什么样的老板值得跟?《资治通鉴有意思》3:文侯求贤言而有

  • 古代名人智慧:魏文侯用人不疑败中山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魏文侯,中山,大将,西门豹,乐羊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战国时期,魏文侯准备出兵攻打中山国,故召集臣下遴选带兵之人。有人推荐一位叫乐羊的人,说他韬略过人,武艺非凡,可做带兵大将。但也有人说如今乐羊的儿子乐舒正在中山国任要职,让乐羊带兵去打中山,他会投鼠忌器,不肯下手硬攻的。但急切之间又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于是魏文侯派人对乐羊进行

  • 三家分晋后,魏文侯率先变法,让魏国第一个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魏文侯,魏国,秦国,齐国,吴起

    众所周知,三家分晋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事件。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设立六卿开始,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魏国、赵国、韩国得到周王室的册封,正式成为

  • 美国总统连中国战国时期的魏文侯都不如,不懂得治国的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托尼富标签:魏文侯,魏国,战国,诸侯国,治国,美国总统

    【美国总统连中国战国时期的魏文侯都不如,不懂得治国的道理】如果美国总统懂得魏文侯治国的策略,恐怕就不会犯有损于“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与信誉的事了。魏文侯,公元前四五世纪人,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在任期间,魏文侯任用了一批能臣武将,比如,吴起、西门豹、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使

  • 从魏文侯用人来分析中国与美国的用人之道,一个用德,一个用贼!

    历史解密编辑:托尼富标签:魏文侯,西门豹,秦王,秦国,魏国,乐羊

    【从魏文侯用人来分析中国与美国的用人之道,一个用德,一个用贼】在当今世界,美国在用人方面,的确有一手,几乎成为了吸引人才的洼地,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专家与优秀的学生都被吸引到美国去工作,这是其他国家目前还难以做到的地方。因此,目前来讲,美国仍然是全世界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但是中国也有自己的用人之道

  • 魏文侯有多厉害?五万魏武卒秦国不怕,请了个书生却让秦国怕了

    历史解密编辑:运动体谈标签:魏文侯,魏国,魏武卒,秦国,吴起,魏武侯

    一代明君,国之昌盛。战国七雄,魏国称霸。说起称霸的魏国,秦国连连喊怕。魏国与秦国又是发生了何等故事?魏国又有多强大让秦束手无策?有前途的国家离不开先锋,强大的背后必定有英雄支撑,魏国如此,领导到位是其原因,于此不免想到魏国君主,魏文侯。提起魏文侯,他确实是一位牛人,有才的诸侯。在位期间,文武齐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