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始祖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也就是六个国家的天下,也就是秦王朝的天下。从《资治通鉴》这样的编年史籍上来看,很显然,自从嬴政登基以来,秦国就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以一己之力横扫世界,以惊人的速度征服了山东的所有国家。
这样的事情,在国家之间的争斗中屡见不鲜。朱熹有一句著名的诗作:
“昨夜河畔春意盎然,一艘大船一寸一寸。白白浪费了时间,这是我的拿手好戏。”
说的是河水骤然上涨,本来用了很多力气都不能挪动的大舟,一下子变得如一片羽毛般轻松。这首诗名为“观书有感”,是用一艘游轮来比喻,用来比喻一个人在长年累月的学习中,突然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原本绞尽脑汁,百无聊赖的问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
秦国的发展也是如此,自从秦孝公任命了商鞅,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都在坚持自己的道路,就好像是一场接力,将一块巨大的石头推到了山顶,不仅步履缓慢,而且还会踩在空气中,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山巅,然后继续向前,只要一推,那块石头就会带着巨大的力量,横冲直撞,摧枯拉朽。秦国在赢政以后,正好将这块石头推向了顶峰,这就是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的“六代之勇”。
若是秦国有心与燕人开战,即使能打赢,代价也是巨大的,而且风险极大,让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被三晋大军围攻,失去退路,但如今不同了,荆轲的暗杀失败,让嬴政气得暴跳如雷,发起了攻打燕京的战争。赵国与韩国再无阻碍,王翦将军的军队早已接近易水,与燕国京畿之地仅有一次冲击。
王翦首先从后面获得了援军,随后在易水之西击溃了燕国的军队,又在秦始皇二十一年的冬季,攻占了燕京。在辽东,秦国的青年将军李信紧跟其后,紧跟其后的是大燕军队。
辽东,正如其名称所示,坐落在今日辽宁大凌河的东边,辽水的东部。当年,秦舞阳的祖先秦开灭掉了东胡,逼退了东胡一千多公里,而燕人则趁机在大片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郡县,于是就有了上谷郡、渔阳郡、平郡、辽西郡、辽东郡。地界看似辽阔,但毕竟是曾经的东胡,所以可以想象,东胡一走,这里就只剩下“苍穹,荒原,风吹草,牧羊人”。燕国建立五个郡县后,虽然修建了长城,还布置了军队,防止了草原上的流浪者入侵,但他们的根基实在是太薄弱了,根本无法抵挡来自秦国的进攻。
这也就是说,一旦燕王喜和太子丹撤往辽东,坚持不住,只能选择两个选择:一是北上,翻越长城,进入大草原,去投靠匈奴;或者越过大河,到达朝鲜。但问题在于,即使是燕王喜和太子丹肯向北方投降,甚至向朝鲜方向逃亡,也不一定有士兵会效忠于他们,这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
这时,替王赵嘉又有一份书函,对燕王喜提了一个好的意见,提议杀死太子丹,然后去秦国寻求和平。
赵嘉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还真不好说。从反秦观的立场来考虑,这个世界上除了他之外,任何人都可以选择臣服和逃跑,但他却不能。至于嬴政会亲自到邯郸去杀他的敌人,不过是最近才发生的事。如果赵嘉还想反抗大秦,那就说明他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他怎么会将自己的朋友推向危险的境地?根据《史记》中的说法,赵嘉认为秦军一直在追赶他,目的就是要把他擒下,替他报仇。而一旦献上了太子丹,嬴政的怒火就会平息,那么燕国的供奉就会被保住。
现在想来,赵嘉还不知道时过境迁,更没有想到,在秦始皇统一了整个国家以后,他就会取消封建主义,改用郡县制。赵嘉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感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上一次秦国覆灭时,吕不韦就是按照惯例行事,把国家都给毁了,却没有被毁掉。而韩王安、赵王迁这两位刚刚登基的皇帝,若是乖乖听话,不惹是生非,似乎还能继续繁衍后代,让韩国、赵国的祠堂得以继续。如此一来,赵嘉最大的愿望,就是取而代之,在秦国的统治下苟延残喘,并没有恢复赵国的意思,他对赵王迁的了解,也不会超出这一点。
赵嘉给他的回信,他第一个感觉就是赵嘉对大秦的抵抗之心并不强,这让他很失望。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算燕王喜明白了“虎毒不吃儿子”的道理,也只能将自己的血脉扼杀在摇篮里。
这也不能完全归咎于他的冷酷无情,在他的思想中,祭品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他愿意牺牲任何人。因此赵嘉的这封书函,尤其击中了他的要害,让他好好想想自己的信仰,在“香火”这一点上,他一定要杀了他。
但不久后,他又被一位来自燕王喜的使者杀死。相传后世之人,将此名改成了太子江。但是,这种观点很有问题,因为在辽朝,太子江的名字就已经有了。
梁志龙曾考证,说“衍水河”与“太子”无关,但今日浑江发源于吉林省浑源市,汇入鸭绿江。前面说到,在吉林省的一个小镇上,有一所小学,在那里发现了一把青铜古枪,从上面的文字上可以看出,这把青铜武器的年代,应该是赵惠文皇帝二十年,也就是渑池会的时候。可是,蔺相如制作的兵器,怎么会在吉林省?事实上,不止一把铜戈,在浑江一带,甚至在长白一带,都曾发现不少春秋时期的文物,如赵国的铜刀、秦国的军刀、铜钱。梁志龙认为,这批文物极有可能与秦军在辽东追逐燕王喜、王世贞有关系。
在《资治通鉴》中,燕王遣使者杀死了王丹后,《史记·刺客列传》中有这样的一句话:“王复进军,以献王为先,王复进兵”。所以,燕王喜得到了太子丹的首级,还没有来得及交给嬴政,就被秦军追上了。
而《史记》这种纪传史,常常将同一事件分成几个章节,而在同一章节中,记录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录:“始皇帝二十一年,取了太子丹之首”,即取其首级。不过大秦攻打燕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即使他心中有了怒火,也绝不会善罢甘休。
其实这一次,他心中一直憋着一股怒火,之后他对燕国的覆灭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要去追杀太子丹门人。换句话说,只要是和景轲、太子丹有关的人,他都会毫不犹豫地除掉,所以,高渐离的传说,就在后面了。
现在秦国的东北防线因为攻下了蓟都,又击毙了太子丹,胜利就在眼前,他的目光很快就转移到了南下,打定了要征楚的主意。这一次我们输了,下次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