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燕子塔前话燕太子丹和荆轲以及保定人

燕子塔前话燕太子丹和荆轲以及保定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经济观察报 访问量:2173 更新时间:2024/1/23 13:03:00

燕子塔前话燕太子丹和荆轲以及保定人

黎云昆/文

燕子塔位河北易县高陌乡燕子塔村。燕子塔,八角十三层,砖结构,底座束腰,顶部密檐,第一层的塔心室东西为立长方形,南北呈斗拱门状,塔通高16.5米(图1),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2)。

图1

图2

燕子塔坐落在村中一片高地上,周围草木稀疏,其间零散放置残碑及残破石兽(图3)。

图3

燕子塔据传是为纪念燕太子丹所建。

村中几个老太太坐在燕子塔不远处晒太阳(图4)。

图4

说起燕子塔,老太太们各个精神抖擞,说得头头是道。她们都知道燕太子丹,他们说:“燕国的首都在北京,燕国的下都就在俺们村。”

燕太子丹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曾见一文,言“在日本谁能读懂中文,谁有文化;在中国,谁能抑扬顿挫地吟诵出‘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谁就有文化。”此话还真有点道理。

这“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就是从燕太子丹说起的。

公元前227年,秦国灭掉了韩国,兵锋直指燕赵。燕太子丹迫于形势危若累卵,但又无力与秦兵抗衡,于是决定派刺客直接对秦王行刺。

他找到了荆轲,并为其在易水举行了隆重的送行仪式。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祭奠路神),高渐离击筑(竹制乐器),荆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高而悲壮的调子),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送行人皆服白衣冠,白色为丧色,意为壮士一去不返,惟死而已!义无反顾。一奏一歌,发上冲冠,士皆泪垂,夏扶刎颈以送。由此演出了一场史上最为动人的悲壮一幕。

不过,燕太子丹用荆轲,真可以说是用非其人。

燕太子丹要荆轲去刺杀秦王。这是一个比登天还难的任务。

荆轲也不傻,他考虑了很久,才答复,这是国家大事,我才能低下,恐不足以任使。

但燕太子丹走到荆轲面前跪拜下去,以头叩地,固请毋让。荆轲无奈,只得许诺。

后荆轲入秦,秦王召见,图穷匕见。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右手持匕首击之,竟然没有刺中。这匕首是涂了毒药的,只要划破秦王的皮肤,便立死无疑,但秦王竟毫发无损,而且奋身而起,挣断衣袖。荆轲持匕首在后紧追不舍,秦王绕柱而走,又不曾被荆轲拿住。后秦王果断拔出佩剑,将荆轲砍翻在地,断其左腿。荆轲倒地后举匕首以掷秦王,又未击中。秦王又以剑击,荆轲身被八创,最后死于众人刀剑之下。

从荆轲刺秦王的整个过程看,荆轲的武艺还真不能算是高超。没有高超的武艺,要去刺杀秦王,是有些自不量力。

荆轲刺秦时,秦王三十二岁,正值壮年,且秦王的武艺之高,身体之矫健,这是燕太子丹估计不足的。

太史公评论荆轲“好读书击剑”。荆轲剑术如何,他没直说。但接下来又说荆轲“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荆轲作为卫人,卫国君不用他,可能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荆轲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的剑术不精,于是去会剑术高手盖聂和句践。但他没有能够虚心向他们求教,因此也失去了进一步提高剑术的机会。若盖聂与鲁句践肯教他一招半式,秦王也就危险了

荆轲相比春秋战国时几位驰名的刺客,并不算是优秀的。

与曹沫相比,荆轲行刺的成本过高。

荆轲刺秦,行前就搭上了几条壮士的命,又耗费了巨额钱财,最后功败垂成。而曹沫行刺,自己毫发无损,而且也未伤及被刺对象。行刺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达到了,兵不血刃,这是最高级的胜利。

曹沫是鲁国的大将,与齐战,三战三败。鲁庄公知打不过齐国,于是割地求和,但仍以曹沫为将。齐桓公同意与鲁庄公会盟,两人登坛而上。这时曹沫执匕首登坛劫持齐桓公,逼迫他退还鲁国的侵地。桓公无可奈何,只得应允。曹沫随即扔掉匕首,下坛就鲁国大臣之列,神色自若。齐桓公勃然大怒,想要反悔。他的谋士管仲告他,不可以,这样会失信于天下。于是,鲁国又收回了因三战齐国而失掉的土地。

豫让相比,荆轲死得不够光彩。

晋国的豫让,始事智伯,智伯败死后,遁逃山中,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同上)决心报智氏之仇。于是自宫入宫,去刺杀赵襄子(赵国的创始人),但行刺未果被捕。赵襄子认他为义士,便放了他。后他以漆涂身,长满恶疮,吞炭为哑,行乞于市,人不可辩。一日赵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过之桥下行刺,又未果被捕。赵襄子已经原谅了他一次,这一次决定杀了他。豫让却对他说“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原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同上)于是襄子大义之,令人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遂伏剑自杀。

荆轲先是先被秦王卸下一条腿,又身中八处剑伤,最后被众武士乱剑砍死,死得有点窝囊。他要是能自杀,也许会捞回点面子,可是他不能。

豫让可就不同了。豫让碰上的主,也比秦王胸怀宽广多了。

聂政相比,荆轲的武艺不够高,胆子不够大。

聂政,魏国人。曾因杀人避仇,与母、姐逃到齐国,以屠狗为业。后韩国大夫严仲子多次登门拜访,并备酒馔亲向聂母致礼,赠黄金百镒与聂母为礼,请聂政刺杀韩国宰相侠累。聂政以其母尚在,坚辞不受,但已心许严仲子为知己。聂母去世,严仲子亲执子礼助聂政葬母。此后,聂政服母丧三年,并嫁其姐,然后只身去韩国,仗剑直入韩府,登堂入室,一剑刺死侠累。此时诸多甲士才反应过来,一齐围攻聂政。聂政击杀数十人后,为不连累其他人,以剑尖划破面颊,剜出双眼,破腹而死。韩王悬赏千金欲求刺客姓名,聂政姐知此事必为其弟所为,上前认尸。然后自杀于聂政的尸体旁。

要离比,荆轲付出的牺牲微不足道。

要离,春秋时期吴国人。吴国公子庆忌逃出吴国,希望联合诸侯,共同出兵讨伐吴王阖闾。庆忌武艺高强,有万人莫当之勇。阖闾寝食不安,伍子胥便向他推荐了要离行刺庆忌。

为了取得庆忌的信任,他要求阖闾先施苦肉计,于是阖闾砍断他的右臂,再杀掉了他的妻儿。这事使庆忌认为要离对阖闾苦大仇深,因此对他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后要离趁庆忌不备,持矛刺穿庆忌胸膛。庆忌死前,告左右,要离是天下勇士,不可杀之。于是庆忌死,要离得以放还。但要离行至半途不走了,他对陪伴他的人说:“杀吾妻子,以事吾君,非仁也;为新君而杀故君之子,非义也。重其死,不贵无义。今吾贪生弃行,非义也。夫人有三恶以立于世,吾何面目以视天下之士?”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言毕遂投身于江,后众人救起,要离乃自断手足,伏剑而死。

与荆轲相比,其他几位载入史册的刺客的英雄事迹一点也不比荆轲差。

而反观荆轲,秦庭之上手执毒刅,秦王则赤手空拳,结果是,追又追不上,打又打不过,行刺者反而被刺。徒落个怡笑大方。

但是,这几位名垂青史的勇士都没有荆轲的名气大。

荆轲行刺的对象是千古一帝,级别最高,难度最大。聂提三尺之剑,可以杀入相府,但绝对杀不进秦廷。

荆轲行刺涉及的英雄最多,有田光、樊於期秦舞阳、高渐离、夏扶等壮士,他们每个人都有着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这几个英雄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高渐离。即使在燕太子丹死后,高渐离依旧能够继承他的遗志去行刺秦王。

高渐离在受到秦王的通缉后,隐姓埋名,替人去做苦工。后以击筑之艺名扬天下。此时的秦王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万世皇帝之首秦始皇了,便也要召见他。有人告秦始皇,这人就是高渐离,秦始皇因爱其才,便赦免了他,但是为了防范万一,弄瞎了他的双眼。于是,高渐离便可以多次进宫为秦始皇演奏。最后高渐离用装了铅块的筑猛击秦始皇,但没有击中,被杀。

荆轲本人敢作敢为,视死如归。观其燕太子丹送之于易水之上,等车而去,终已不顾,大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荆轲秦廷之上,也能谈笑风声,应对自如。

因此,荆轲的名气之大,是其他几位刺客所不能比的。

荆轲刺秦失败,燕太子丹也有重大失误。

燕太子丹给荆轲下达的任务脱离实际。

司马光言:“燕丹于礼致荆轲之初,画两端之策;荆轲守其初说,所以事不成。”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燕太子丹要荆轲像曹沫一样劫持秦王,让他全部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如果秦王不允,再杀死他。

秦廷之上戒备森严,哪有时间让荆轲向秦王讨价还价?

荆轲在殿上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匕首直刺,没有刺中,固然是秦王手疾眼快,巧妙躲过。但另一方面,荆轲也许想着燕太子丹交给他的任务,劫持秦王是上策,杀死秦王是下策,他当时可能就没有想杀死秦王。

燕太子丹的计划太不切实际了。

秦王不是齐桓公,荆轲也不是曹沫。

燕太子丹疑荆轲不想入秦,致其仓促上阵。

燕太子丹见荆轲每日生活在花天酒地之中,没有入秦的意思,担心荆轲反悔。于是对荆轲说,打算先派秦舞阳入秦。这实际上是指责荆轲。荆轲听后愤怒质问燕太子丹,你这是什么意思?我所以留下来的原因,是在等待一位朋友一起入秦行刺。既如此,那就告辞决别吧!

实际上,荆轲所以未动,是他自觉武艺不如意,所等之人,武艺当在荆轲之上,而且他已经为其准备好了行装。但在燕太子丹的催促之下,荆轲只能勉为其难,铤而走险。

燕太子丹不该怀疑荆轲。如果燕太子丹再耐心等待一下,刺秦之事可能另有结局。

燕太子丹误选荆轲助手秦舞阳。

燕太子丹为荆轲挑选了一位很不称职的副手秦舞阳。

秦舞阳,十三岁时白昼杀仇人于都市,人们见了他都感到害怕,燕太子丹收致门下。但这个秦舞阳就是一介草民,一上秦庭,秦王陛戟而见,鼓锺并发,山呼万岁。秦舞阳哪里见过这种阵势,立马色变振恐。秦王起疑,传令只许正使一人上殿,左右叱舞阳下阶。

如果荆轲的助手不是这么一个怂包,则两人在殿上对付秦王一人,胜算的把握可就大多了。

最后,荆轲在殿上被杀,秦舞阳在殿下被杀。

燕太子丹疑田光致死。

燕太子丹送田光走时,告诫说,我和您所谈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外泄。这种令英雄蒙受耻辱的话,不应该从燕太子丹的口中说出。

其后,田光见荆轲,告知:“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于是,拔剑自刎。

田光的确是义士,为不使人疑,宁以死明志。

燕太子丹的师傅鞠武认为田光“智深而勇沈,可与谋。” (同上)田光虽不能操刀上阵,但为燕国出谋划策还是可以的,燕太子丹万不该疑之。

燕太子丹默认樊於期之死。

荆轲为刺秦王,向燕太子丹索要两件东西,一是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地图,二是樊於期项上人头。燕太子丹表示督亢地图没有问题,但樊於期的人头不好办。樊於期原为秦国大将,参与嫪毐谋反,成为秦王通缉的要犯,后逃到燕国,为燕太子丹收留,将他待为上宾,现在让他去死,这说不过去。

荆轲只好私自去找樊於期。樊於期一听说刺杀秦王需要他的头颅去做见面礼,二话不说,拔剑自刎。樊於期到底是个英雄,面对生死抉择,大义凛然,从容赴死。

以燕太子丹的聪慧,不可能不知道荆轲会私下去见樊於期,也知道樊绝对不会吝啬自己的项上人头,但他未采取任何保护樊於期的措施。

燕太子丹知道樊於期必须去死,只是不愿意承担这个恶名。

樊於期参与反叛秦王的叛乱时,曾指出秦王不是王室血脉,而是野种。这让秦王恨之入骨,非要抓住他碎尸万段。

秦王给出的樊於期通缉价码是,赏千金,封万户侯。

这倒好,刺秦行动还未开始,先把秦王的私仇给报了。

樊於期带兵打仗没有问题,在对抗秦国的抗衡中应该是个用得着的人。所以燕太子丹对其待若上宾,还专门为樊修建樊馆。可他就这么死了。

燕太子丹一味用金钱美女笼络荆轲,而没有敦促他习武备战。

燕太子丹尊荆轲为上卿,为其别筑馆舍。每日造访问安,将祭祀用的牛羊为他举办丰盛的宴席,不时进献车骑、美女,恣其所欲,每日过着纸迷金醉的生活。

为了笼络住荆轲,燕太子丹可真舍得下本钱,无所吝惜。仅举三例:

其一,进金掷蛙。荆轲到燕太子丹的东宫,临池而观,拾瓦投蛙,太子令人以盘盛金丸使击蛙,打完了再进。后来荆轲不打了,他说不是为太子节省,而是扔的自己手臂疼了。

其二,脍千里马肝。燕太子丹有马,日行千里,一日荆轲偶言马肝味美,过了一会儿,内侍进肝,所杀即千里马。

其三,截美人手。燕太子丹与荆轲相会,出所幸美人奉酒,复使美人鼓琴娱之,荆轲见其两手如玉,赞道,美哉,手也!席散,内侍以玉盘送物,荆轲视,即美人之手。

荆轲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武功自废,打上几个金丸,手臂就疼痛,如何可以行刺秦王?

燕太子丹没有督促荆轲操练武艺,为刺秦而做准备。

荆轲刺秦失败后,秦始皇下令捉拿燕太子丹。秦军挥师北上,燕国君臣逃至辽东,最后,燕王为了自保,诱杀了自己的儿子燕太子丹,并将其首级献给秦国。

三年后,秦灭燕国。可惜了燕国八百多年的江山,从此易色。

司马光评论燕太子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召公之庙不祀,忽诸(忽然而亡)罪孰大焉。而论者或谓之贤,岂不过哉!夫为国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是以官得其人,政得其节,百姓怀其德,四邻亲其义。夫如是,则国家安如盘石,炽如焱火,触之者碎,犯之者焦,虽有强暴之国,尚何足畏哉?丹释此不为顾,以万乗之国,决匹夫之怒,逞盗贼之谋,功隳身戮,社稷为墟,不亦悲哉!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复言重诺,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决腹,非勇也。要之谋不逺,而动不义。其楚白公胜之流乎(春秋末期楚国大夫,楚平王的嫡孙,楚太子公子建之子。曾一度称王,后兵败自杀身亡。)?荆轲怀其豢养之私,不顾七族(父之族、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子之子、母之族、从子、及妻父母。)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不过,燕太子丹到底还算是条汉子。

燕太子丹也的确网罗了一批重义轻生的英雄。这些人愿意为他去死。

史上有人言,燕太子丹所用之人,尽是鸡鸣狗盗之徒。

田光刎颈以荐、樊於期刎颈以献、夏扶刎颈以壮行,高渐离以死而效忠,鸡鸣狗盗之徒岂能做得出来?

燕太子丹不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荆轲也只是一个二流的刺客,但是,燕太子丹送荆轲于易水之上、以及荆轲刺秦王的壮举,深深地影响了燕赵大地的民俗民风。他们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可为勇士鼓风,可为懦夫增气。

古往今来,燕赵大地上,多少英雄豪杰,吟诵着这样的诗句,义无反顾、慷慨赴死。

唐中书侍郎(当时中书令缺,同宰相职)徐安贞为易州诸军事守、易州刺史田琬书写的德政之碑中这样写道:“此邦(即易州)之人,旧称勇悍,凛然尚荆卿之风,慕燕丹之义。其俗易使也,其人可用也。”(《全唐文》)

古之易州,属今之保定。

抗日战争敌后战场打得最精彩的就是保定。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刚,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狠牙山五壮士,放牛郎王二小,小兵张嘎、雁翎队,以及击毙日军名将之花等等,均发生在保定。

过去一直流传着,“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这句话。

北京人处事圆滑,天津人能说会道,这都无可厚非,唯独狗腿子,这话不好解释。

其实,所谓的狗腿子就是保镖,雇保定人做保镖,你尽可以放心,一旦有事,他们绝对不会溜之乎也,他们会挺身而出,为你挨刀,为你挡子弹。

这是真正的燕赵遗风。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黎云昆】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更多文章

  • 燕太子丹最后没能成功挽救楚国,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美好的甜瓜标签:燕太子丹,秦国,太子丹,秦王,燕王,荆轲,秦军,秦王政,楚国

    燕太子丹是战国末年的燕国储君,为了挽救燕国不被秦国所灭,可以说是竭尽全力。可惜他未能挽救燕国反而加速了燕国的灭亡。那燕太子丹是如何挽救燕国的一,秦国为质太子丹是燕王喜之子,所以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对当时的天下大事了解的十分透彻。战国末年秦国实力强大,有统一天下的野心。燕王喜知道燕国实力弱小,无力与秦

  • 从荆轲刺秦看燕太子丹的领导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荆轲,燕太子丹,刺秦,太子丹,秦王,秦国,嬴政,燕国,荆轲刺秦,领导策略

    中国古代历史上为了利益而做出各种抉择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数不胜数,有人因为自己的抉择而赢得天下,也有人因为自己的结局让自己万劫不复!商汤奋起反抗,从而取代夏朝建立商朝,周武王姬发不愿再接受商朝的领导选择起兵,最后完成自己的目标,建立中国奴隶社会的巅峰国家周朝。这些只是成功的实例,还有更多是未成功的实

  • 秦始皇嬴政和燕太子丹的兄弟情谊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嬴政,燕太子丹,秦国,秦王,荆轲

    #纪录片推荐##观后感#燕太子丹姬姓,燕氏,秦汉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刚好相反,所以燕太子丹叫做燕丹。燕丹和秦始皇嬴政两个人是儿时玩伴,燕丹是战国时燕国太子,而嬴政出生于赵国,当时的嬴政还叫做赵政。燕丹由于是燕国太子的身份在赵国做质子,曾多次庇护幼时的嬴政免于赵国太子赵澄的欺负,两人因为遭遇相似

  • 燕太子丹简介燕太子丹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燕太子丹,秦国,太子丹,秦王,秦军,荆轲

    燕太子丹简介燕太子丹(?-公元前226年),姬姓,名丹,燕王喜之子,战国末期燕国太子。当时秦已攻灭韩、赵等国,次将及燕。秦灭韩前夕,被送至秦国当人质,受辱后于燕王喜二十三年(前232年),回到燕国。他以暗杀秦王政来阻挡秦国的兼并之势,曾策划过荆轲刺秦王事件,事情败露后,燕王喜担心秦国出兵攻打燕国,便

  • 一统前的躁动,嬴政和太子丹是狱友,荆轲为什么怕盖聂?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荆轲,盖聂,嬴政,秦王,太子丹,秦国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影响力衰落,各诸侯国们不断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相互攻伐,至此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后来因吕不韦的原因,使本来为赵国人质的异人当上了秦王,异人死后,他的儿子嬴政继位。年轻的嬴政和其他君王不同,他陷入权贵带来的奢华,没有贪图安稳度日带来的宁静,更是对诸侯争霸不感兴趣。他眼中的所看重

  • 刺客荆轲为何甘愿为素昧平生的太子丹去送死

    历史解密编辑:胆大的小虫标签:荆轲,太子丹,刺客,秦王,高渐离,嬴政

    本文来说说刺客荆轲,其实在我们印象当中,觉得荆轲刺秦好像是理所应当的事,但其实当最初有人跟他讲到请他去刺杀秦王嬴政的时候,荆轲他在心里最开始是不同意的。不同意怎么办呢?那就得回复这位诉求人,诉求人是谁呢?燕国的太子丹。荆轲是怎么回复的呢?演绎一下,大概是这样:太子殿下,你这事太大了,这是国家大事,我

  • 太子丹导演的荆轲刺秦是历史闹剧?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荆轲,太子丹,秦王,刺秦,秦国,高渐离

    ( 荆轲,高渐离 )春秋时鲁国大将曹沫在与齐国多次作战中屡战屡败,丢城失地,害得鲁庄公卑躬屈膝割地求和。曹沫在齐桓公与鲁庄公签订割地条约时,脑子一热冲上盟坛“执匕首劫齐桓公”,逼迫齐桓公悉数归还鲁国所有失去领土。齐桓公被迫口头答应,又恼羞成怒打算出尔反尔。在管仲极力劝谏下,才将侵占的鲁国领地以及曹沫

  • 太子丹为报燕国,易水送别荆轲刺秦,慷慨悲歌名垂后世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荆轲,燕国,太子丹,秦王,刺秦,秦舞阳

    荆轲是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秦灭赵以后,矛头直指燕国。当时燕国太子丹正在秦国做人质,后来逃回燕国。眼见秦国就要统一六国,秦军已经逼近易水,太子丹害怕灾祸要降临到燕国头上。太子燕觉得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出击,这样还有一丝生机。所以他找来荆轲,希望荆轲能帮助他完成这个任务。一、燕丹礼遇秦

  • 姬喜昏庸,燕国不治,策划刺秦王的太子丹得民心,为何不取而代之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燕国,太子丹,秦国,荆轲,燕王,君主

    战国末年,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最为贫弱的国家,曾经燕国的督亢之地是整个七雄版图内非常富庶的农耕之地,燕国的农业经济也因此非常发达,依靠强势的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其可以一直远离中原的战乱。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和其他国家的强大,燕国无法再置身事外,因此,进入战国后期之后,燕国的地位岌岌可危,到

  • 秦王嬴政仇人那么多,为什么只有太子丹派出刺客?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嬴政,太子丹,秦王,秦国,荆轲,司马光

    公元前227年,刺客荆轲受燕国太子丹的委托,带着燕国地图和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去见秦王。就在秦王展开地图的时候,荆轲突然拿出藏在里面的匕首准备行刺,然而刺杀行动并没有成功,荆轲当场被侍卫所杀。随后秦王派大军攻打燕国,燕王为了避免兵祸,被迫杀掉太子丹。刺秦事件谋划方无一幸免。荆轲刺秦王是中国历史上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