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庄子:世上最蠢的事情,莫过于“活给别人看”

庄子:世上最蠢的事情,莫过于“活给别人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邂逅古诗词 访问量:2216 更新时间:2023/12/6 10:26:36

有人问:总是活给别人看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一个精辟回答:“你会觉得自己不像自己,甚至不像个人,是别人眼光的附属品;

当有一天失去这些目光你会不知道怎么去生存;

灵魂中渴望自由,但是被别人束缚,太压抑了。”

行走于人世间,都想得到更多人认可赞同,让人瞧得起。

有的人悄悄的努力,然后惊艳众人。

而有的人,被他人的眼光绑架,活成了别人的人设。

绛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的确,我们皆有欲望,也皆有虚荣心,但命运终归由自己掌握,“活给别人看”不是人生的加分项,只会贬低你的人生。

1

活给别人看,是一种伪幸福

坂口安吾在《青色地毯》中说:“人生不如意之事,一半来自求不得,一半来自得而又欲。没有人过着如愿以偿的顺遂人生,所以大家都觉得别人比自己幸福。”

深以为然。

人生路上,都在追赶幸福,然而很多人却弄不清什么是真正的幸福,错把超过别人幸福当成了幸福。

其实,一个人要想得到幸福很简单,它是一种感觉,不是比较。

世界是平衡的,人生也是苦乐参半,当你抱着“活给别人看”的想法,哗众取宠,必定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内心空空如也。

事实往往是人前多么光鲜耀眼,人后便难免灰头土脸。

一如伊丽莎白.泰勒什么都有,世人无不艳羡,可是她自己却感受不到愉快,她说:“上帝给了我美貌、声名、成功和财富,所以没有给我快乐。”

不管你是多么接近完美的人,只要是为了取悦别人,你的心灵便已扭曲。

因为世上没有能始终让别人满意的人,每个人只有自己的时区。

曾看过一个盲人打灯笼的故事。

有一位提着灯笼的盲人,走夜路。

路人看见后感到质疑,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

盲人答道:“是的,我生下来就没见过一丝光亮。”

路人迷惑了:“既然看不到,为打着灯笼呢?难道是为了迷惑别人吗?”

盲人说:“不是的,我听说一到晚上,别人都和我一样,看不见路上的东西,所以就提着灯笼出来了。”

路人感叹道:“原来你是为了别人啊!”

盲人连忙纠正:“不,我是为了自己。”

你看,为自己而活,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步,并且,爱自己的同时,也给别人带来光明。

2

太在意别人,是在允许别人添堵

庄子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人生在世,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总是有人对你指指点点。

当我们遭受嘲讽,被人否定,内心注定戚戚然。即使这样,仍然有很多人愿意飞蛾扑火,因为他们太在意别人了。

人是群居生物,为了不被孤立,努力合群是态,但是委曲求全也要融入不适合的圈子,那就是欲壑难填,一种病态。

过分在意别人,只会离你的期望值越来越远,方要是错了,再多的努力也终将事与愿违。

众所周知,国学大师傅佩荣先生曾在《百家讲坛》节目,主讲《孟子的智慧》,得到过很多学者的赞同,是个才华横溢的演说家。

但是,很少人知道傅佩荣先生曾经有过口吃的经历,那时还一度成为别人的笑柄。

谈起曾经被嘲笑的经历,傅佩荣说:

“你有缺点,别人才会嘲笑你,想消除缺点,太难了。

与其整天提心吊胆地在意别人的眼光,不如接受自己的不足,然后按照自己的节奏,努力地完善自己。”

就是凭借这份坦然,直面自己生理缺陷的勇气,他选择不责怪嘲笑他的人,不逃避,更不屈就于别人的看法,反而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克服了口吃,最终赢得众人的敬仰。

也许有人会说,大环境下你要顺势而为,必须得向人脉认怂,顺应别人就会多条路,可有时候,迎合别人不是路,反而是允许别人来堵路。

没有一个人,能依靠曲意逢迎,会使得人生一帆风顺。

3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道德经》有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外界给我们的是福,但不知足,也会变成祸,福与祸可以相互转换,是动态的。

因此,唯有保持内心的宁静,才不会在福祸中迷失方向,不会让自己的人生,成为别人的附庸。

生而为人,可以结伴走过千山万水,但是更需要独自仰望星空。

正如庄子所说:“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不滞于物,不困于心,不乱于人,也是庄子总结出的最了不起的三个人生境界。

人的生命极限大体三万天,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就已经老了,所以时间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局限。

世间有一种不值得,就是活在别人的观念里,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

其实,谁也不至于活的一无是处,谁也不能活的了无遗憾。如果你总是顾忌别人的眼光和舌头,那么,属于自己的生命还有多少呢?

人生海海,千人千面,众口难调,我们不可能让人人喜欢,如果过分的在意别人,常常会让自己陷入不知所措中,而郁郁寡欢。

意见,是别人的,要选择;生活,是自己的,要随意。

不被嘈杂的外界,扰乱你向前的节奏,才会绕过山重水复,拥抱柳暗花明。

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个人总是非常苦恼,他决定去找佛灭除一切苦难。

佛听完他诉说后,平静的说:“真正能帮助你解脱的,只有你自己。”

可那人不思其解,问:“可是,引起心中充满的烦恼和苦涩正是我自己啊。”

佛笑笑说:“你仔细想一想,那些苦恼和困惑又是谁放进去的呢?”那人没有说话。

佛陀继续开示:“当然是谁放进去的,就由谁拿出来啊。”

看着面带微笑的佛,痛苦的人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苦闷,自己的烦躁,只不过是一种无谓的执着,庸人自扰而已。靠外因是解脱不了的,解铃还须系铃人。

人生实苦,我们却不甘心受苦,总想从外界捕捉到去苦的秘方,可是解药始终在自己的内心,只有知足,才会常乐。

生活中不一定非得爬上高山,才能看到旖旎风光,也不一定必须乘风破浪,才能抵达彼岸。只要你不在意更多,不计较很少,那么处处是风景,时时都安宁。

4

有一位作家曾说:“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满,唯有平视,才能看见本真的自己。”

诚然如是。我们的种种努力,有时只为周围的人能满意自己,为了博得一点点称许与微笑,却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最终只剩下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这使我想到罗马尼亚的熊,一只关了20年的熊,被放回森林,却终究没有逃出心理的桎梏,依旧在原地转圈。

但愿我们不要像那只熊,让别人的眼光成为自己美轮美奂的牢笼。

因为人的一生只一次,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活法,都有独一无二的珍贵之处,不存在高低之分,也没有好坏之别。

认清自己,守住初心,就是人生最大的赢家。

标签: 庄子杨绛活给人世间

更多文章

  • 任泽平对谈于丹:庄子的智慧与人生哲学

    历史解密编辑:泽平宏观标签:于丹,庄子,孔子,道家,任泽平,小说家,恒大集团,儒家思想

    本次大咖会客厅再次邀请到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和任老师一起更为深入的讲讲“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讲讲道家文化,庄子思想。大咖会客厅庄 子任泽平:今天我们非常有幸邀请到了我们美貌与智慧并重的于老师,每次和于老师聊天,都特别开心。于老师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每次聊的我也特

  • 孔子和庄子:中国人的 A 面和 B 面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标签:庄子,孔子,儒家,道家,孟子

    撰文丨鲍鹏山整理丨吴晓梅1如果从人类人口总数、从影响人类历史的时间长度来看,孔子、庄子作为思想家,在世界范围内排名进入前 10,没有一点问题。庄子和老子是道家人物,孔子和孟子是儒家人物。儒家讲孔孟之道,道家讲老庄哲学。儒家和道家,对中国人的影响有多大?我曾经在《风流去》里写道 :“孔孟之道是朝廷的,

  • 庄子:越简单,越易快乐!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天地标签:庄子,翻译,诗词,小言,大智慧,数学家,科学家,春秋战国

    人到中年,读懂了庄子这五句话,能让你少奋斗十年,时来运转:01该多说,就多说,该少说,就少说言无言,终身言,未尝不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庄子翻译:因任天理而立说,像是终身说话,却又未尝说话一样;终身不说话,却又未尝不说话。诗词君说:俗话说:“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巧。”说话的技巧,不在于话的

  • 庄子干嘛要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历史解密编辑:一老沈一标签:庄子,大盗,仁义,礼法,数学家,科学家,圣人不死,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孤立地解读《庄子》里“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话,很难说准确。所谓不能“断章取义”,就是不可脱离全篇文章的主旨来单独分析某句话。“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出于《庄子.胠箧》。其全篇,反驳的是儒家的“仁义”和“礼法”,这句话,也必须融入全篇来理解。概括地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直斥的,是“窃钩者诛,

  • 人生迷茫时,需要学一学《庄子》

    历史解密编辑:布衣粗食68标签:庄子,惠子,齐物论,天道

    01宋代文豪苏东坡,命运多舛,几番被贬。他读过《庄子》之后,感慨道:“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的学习方法,永远都不会过时。很多书中的人物,看起来是别人,其实是“自己”。读透了,就会豁然开朗。毕竟,前车之鉴,可明得失。成年以后,人生难免会迷茫,因此

  • 《庄子》里的这些成语,说透了万千人生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散文诗歌诗词悦读标签:庄子,成语,逍遥游,外物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编辑整理:盛唐辉煌一个成语,四个字,字字精妙;一句话,一方哲理,句句深意。四个字成语,一句话道理,今天从《庄子》里的故事告诉你:人间世事皆学问!1、安常处顺——庄子·养生主一句话:安于平稳生活,处于顺境。明白的人懂得放弃,情

  • 庄子:忘物忘情忘我,逍遥游于天地间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庄子,忘物,虚己

    《庄子》一书中,“忘”出现了八十多次。庄子把“忘”,当成消除人生烦恼的秘诀。忘物、忘情、忘我,做到这三点才能真正达到“逍遥”的人生境界。“忘物”,物物而不物于物对外物的渴求,是人生的本能。衣食住行,皆是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人生。但是,欲壑难填,过多的索求,却是人一生悲剧的开始。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

  • 庄子10句话,人生的大实话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庄子,孟子,苏轼,无求

    0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人生存于天地之间,如同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一眨眼就过去了。 苏轼在《行香子·述怀》中感叹:“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且陶陶,乐尽天真。”名利如浮云变幻无常,徒然劳神费力。人的一生只不过像快马驰过缝隙,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

  • 读了3遍《庄子》,我的精神内耗终于被治愈了

    历史解密编辑:洞见标签:庄子,孙休,曾巩,孙叔敖,欧阳修,余秋雨,淮南子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作者:洞见yebo《庄子·渔文》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走在路上,无意间看到自己的影子与足迹,以为遇到了鬼怪。他飞快地跑起来,不料跑得越快,留下的足印就越多,影子也追得越紧。于是他更加拼命狂奔,直至筋疲力尽而死。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感到痛苦,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内心的

  • 庄子假死试妻,妻子为给新欢治病用刀劈庄子的棺椁,想要取其脑髓

    历史解密编辑:飞鱼说史标签:庄子,棺椁,孔子,史记,法家,老子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种学说横空出世,为那个乱世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些学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即便是现在我们依然深受这些学说的影响。比如我们现在所遵守的伦理道德,一般都是出自儒家的学说,我们现在所受到的法律层面的约束,一般都是出自法家的学说,我们现在说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