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庄子假死试妻,妻子为给新欢治病用刀劈庄子的棺椁,想要取其脑髓

庄子假死试妻,妻子为给新欢治病用刀劈庄子的棺椁,想要取其脑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飞鱼说史 访问量:3671 更新时间:2024/4/14 2:01:25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种学说横空出世,为那个乱世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些学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即便是现在我们依然深受这些学说的影响。

比如我们现在所遵守的伦理道德,一般都是出自儒家的学说,我们现在所受到的法律层面的约束,一般都是出自法家的学说,我们现在说学的辩证法,又和名家学说有着莫大的关系,而我们研究哲学、天地万物,又离不开道家的思想学说。

还别说,哲学思想确实是博大精深,尤其是老子庄子的思想,至今被很多人拿来研究。

相比较老子而言,庄子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毕竟老子浑身布满仙气,似乎超脱于人世间,庄子就很接地气,他在我们眼中更像是一个普通人。

但就是这么一个更像普通人的庄子,在后世中化中的地位非常高,就如闻一多先生在《古典新义·庄子》所言: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在我们现在很多人的眼中,哲学是非常高深和难以理解的学问,但是当我们品读庄子的著作时,却会发现哲学被他简单化了,他将深邃的思想变成了艺术,变成了寓言、故事和传说,当真是妙不可言。

除此之外,庄子对感情问题也看得相当透彻,他与妻子田氏的一些故事也一度被后人所揣摩。

有那么一次,为了考验妻子对他的感情,庄子便想到了假死这个令人很无语的办法,可是没想到在庄子假死期间,田氏却结交了一位新欢,而不巧的这位新欢还生了重病。

为了给新欢治病,她竟然刀劈孔子的棺椁,想要挖出庄子的脑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庄子假死试妻

男女关系是社会中无法避免的人际交往,除非脑袋一拍,能像叔同那般舍弃妻儿遁入空门,整日里吃斋念佛才能避免。

可是男女关系也是社会中相当复杂的一种关系,尤其是在现在社会中,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家庭破碎不说,可能还有性命之忧。

我们身边就不乏有一些活生生的例子,所以如果觉得在男女关系的处理上力不从心,一定不要急躁,要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

庄子对夫妻关系就相当开明,并且还心平气和地与妻子田氏多次沟通过。

有一次,庄子就对田氏抱怨说:

女人都是水性的,感情也是很容易发生转变的,一旦丈夫去世,她们便会马上考虑改嫁的问题。

田氏听到庄子这般说,自然很不赞同,并且对庄子说:

你的这种想法实在是太绝对了,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会这样,而作为一个坚守节操的妇道人家,是决然不会思考改嫁的事,而我就绝对不会想着改嫁的事情。

庄子笑了笑,却并没有反驳,因为他觉得这种事,争来争去也没有什么答案,再之后两人继续过着平静的生活。

只不过田氏没有想到,庄子内心却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假死来试一试妻子是否会考虑改嫁。

还别说,庄子这一想法其实是很危险的,因为性命可不是用来开玩笑的,自然也不值得现在人效仿,所以大家看看乐乐就够了,千万别学庄子。

田氏另交新欢

话说庄子和田氏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之后,庄子突然患上了重病,田氏很是着急,之后请来了医生也无济于事。

田氏很是难过,整日以泪洗面,伤心欲绝,可是她一个妇人家,很难处理这种事情,看着庄子不省人事,周边的人便帮着田氏为庄子准备了一口棺椁。

庄子不知道用了什么秘方,还真让田氏误认为自己已经死了,而且将其放在了棺椁之中。

庄子去世的消息传播了很多,其中也不乏前来吊唁者,其中就有一位翩翩青年,他自称是庄子的仰慕者,此前便曾约定要上门拜访,不曾想却没来得及见庄子最后一面。

看着这位青年才俊风度翩翩、气质不凡,便心生爱意,而这位青年也很快接受了田氏的爱意,两人感情急剧升温,田氏似乎真忘了棺椁中还躺着的庄子。

可是没多久之后,这位青年才俊却染上了重大疾病,心痛难忍。

田氏便为他请了医生查看,也不知道这位医生是哪里出道的山野村夫,他给出的偏方是将人的脑髓和热酒一起喝下方能痊愈。

田氏信以为真,可是却很快陷入了矛盾之中,因为热酒好找,可脑髓还真不好找。

无计可施的田氏想到了庄子,她觉得庄子刚刚去世不久,脑髓应该可以用,于是便拿刀劈开庄子的棺椁,想要取出庄子的脑髓为新欢治病。

可是就在这时候,庄子突然醒了过来,田氏羞愧难当,而这件事也不了了之,至于这位青年才俊的病有没有治好,史书中也没有交代,自此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庄子鼓盆而歌

庄子用假死测试出了妻子确实会在自己死后改嫁,但是他对此也没有过多的追究,毕竟自己假死这事本身就不对。

但是田氏却活在了阴影中无法自拔,很快便抑郁而终。

面对妻子的去世,庄子自然要为她料理后事,他的好朋友惠施听说之后,立即前去吊唁,可是他没有想到却见到庄子守在棺材旁,没有任何悲伤,反而还手拍瓦盆伴奏,放声歌唱。

惠施便呵斥庄子的做法实在是太过分了,哪有妻子去世却放声高歌的?

但是庄子却回答说: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不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这句话是相当深奥的一句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庄子已经看开了人生,他觉得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现象,就如同一年四季来回更迭一样,而现在他的妻子从他的小屋离开,迁往天地大屋之中,自然不是一件悲伤的事情,既然如此,庄子就应该唱歌来欢送她。

惠施听后很无语,交了份子钱之后,便立即离开了,因为他实在无法理解庄子的境界。

很多人觉得这正是庄子的豁达,其实我们深究一下,便能推测出,庄子其实对妻子是存在不满的,毕竟庄子的那套理论完全可以放在心中,没有必要以这种方式来表现出来。

庄子的这种反常表现,说不准正是他内心感情的释放,毕竟他一直认为女人是水性的……

由此可见,哲学家们的思想有时候确实很令人无语,想想还是做个普通人比较好,您认为呢?

参考文献:《庄子》、《史记》、《庄子全传》等。

(图网,侵删)

标签: 庄子棺椁孔子史记法家老子

更多文章

  • 庄子:真正属于你的,只有这两件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现代诗歌标签:庄子,仓央嘉措,外物,仁爱

    有一天,庄子身穿缀着补丁的粗布衣服,脚上踩着用草绳系上的波鞋,去拜访魏王。魏王看到他这般模样,惊讶地问:“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他:“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时光和命运会让我们失去很多东西,或许是曾经的金钱,或许是昨天的青

  • 古今论道者无数,却只有庄子,讲透了无为的真谛

    历史解密编辑:爱宠物爱生活标签:庄子,子贡,道家,道德经

    导读:在这个世界上,人们都以为自己的追求是对的,可实际上你也许根本就不知道所谓的对和错。因为只有那种心中无是非,眼中无对错的人,才能真正明辨是非和对错,而这种境界就是古时候道家所说的无为。开启穿越模式随着一阵光亮的恍惚与闪烁,你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之上。这时候你抬眼望去,只见庄子正在一块

  • 故事|庄子假死试妻:妻子为给新欢治病,劈开庄子棺椁欲取其脑髓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庄子,新欢,田氏,公子,曹雪芹,科学家,数学家,假死试妻,春秋战国

    庄子是一位古代的哲学家,而他也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虽然修的是清净道教,可庄子却无法割舍红尘美色。庄子的一生一共有过三任妻子,这第三任妻子让庄子深刻认识到了人性的丑恶,因为庄子曾用假死试探她,没想到妻子不但没有过度伤怀,反而还有了新欢,为了给新欢治疗,竟然要对他开棺取髓。进入红尘,贪恋美色《红楼

  • 《庄子》精选37句,值得细品,读懂受益终生!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府邸标签:庄子,外物,本性,德性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

  • 《庄子》名言10句,意蕴深邃,感悟道家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杂谈标签:庄子,道家,外物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的一部极其重要的道家经典著作,也称《南华经》,由战国时期的庄周以及他的弟子共同完成。庄子,姓庄名周,是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庄子.人间世》点评:任何好的习惯,都是经过长期的修炼,才能逐渐形成的;任何不良的习

  • 王军在大庄子镇开展结对帮扶并调研指导重点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金塔发布标签:庄子,王金刚,结对帮扶,王军(1958年)

    5月26日,王军在大庄子镇开展结对帮扶并调研指导重点工作。在大庄子双新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关建斌家中,王军和他面对面进行交流,仔细询问他的身体、生活状况和收入来源等情况,详细了解了他的家庭困难需求和各项帮扶举措落实情况,耐心细致地解读政策,并送上米、面、油等生活物资,鼓励他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保持乐观

  • 《庄子》:隐机而坐,修身养心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庄子,李白,子贡,列子

    《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一段中,“隐机”按古来的注释一般被理解为“靠着案几”,但笔者认为这里的“隐机”应该是入静坐忘、停止神识活动,这样才符合庄子的意趣。“隐机”一词在《庄子》中出现多次,第一次即见于前引《齐物论》开篇处。若“隐机”只是“靠着案几”,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令人费

  • 庄子说“齐物”,说的究竟是什么 | 活动回顾

    历史解密编辑:zhjuzhen标签:庄子,惠子,道家,齐物论,逍遥游,陶渊明,数学家,科学家,活动回顾,春秋战国

    《庄子》诸篇中,《逍遥游》最有名,流布也最广,然而紧接其后的《齐物论》却最能体现庄子思想的深刻性和内质,也是阅读难度较大、极易引人误读的一篇,即以篇名而论,究竟该读为“齐物-论”还是“齐-物论”,就已聚讼纷纭。2023年2月13日,“聚珍12点·午间日读书”如期举行,《〈庄子〉通识》《庄子讲义》责任

  • 为什么你遇事时不能“心平气和”?庄子、孔子说出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玩心帮标签:庄子,中庸,心平,孔子,循理,数学家,拨弦乐器,春秋战国

    常说做人要“心平气和”,但这并不是凡夫能做到的,不要认为对人和气就是“心平气和”了。“心平气和”只有悟道的圣人、佛陀才能真正做到,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看什么是“心平”?什么又是“气和”?在《庄子·德充符》里孔子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

  • 庄子:无相之相,方为实相!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艺术家标签:庄子,黄帝,翻译,无相

    一、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责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庄子翻译:藏金在高山里,藏珠在深水中,不以货财为利,不接近富贵,不以长寿为荣,不以短命为哀,不以显达为荣,不以穷困为羞,不求世俗的财利占为己有,不认为君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