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狡兔三窟——战国时期,孟尝君和门客间的有趣故事

狡兔三窟——战国时期,孟尝君和门客间的有趣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复意回觅 访问量:1113 更新时间:2024/2/16 4:19:15

孟尝君原名田,他的封地在薛城。众所周知,在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因为有三千门客而著称,也就是说孟尝君要以一己之力,管这三千个人的衣食住行。听起来真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笔者实在想不到这么庞大的开支从哪里来。

事实上,当时的孟尝君也面临着这种窘境。所以他就在自己的封地,农民发放债券,自己收利息,有一天管家向孟尝君报告,说家里已经没有粮了,略一思索,孟尝君就决定让冯谖去收租。那么这个冯谖是什么人呢?这可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因为他也是故事的主角之一。

冯谖家里很穷,到底穷到什么地步呢?用“小偷到了他们家都是含着眼泪走的”这话形容都毫不夸张,但这个人一点也不觉得不好意思。他前来投靠孟尝君,孟尝君看他穿的破衣烂衫,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也是比较轻视的,于是就给他让他做了一个三等的门客。

基本就是不管什么饭,能让你吃饱就行了。按理说,这待遇已经足够让当时的他乐开花了,但是冯谖并不满足,他吃完饭后,就敲着自己那没有鞘的剑开始唱歌儿,大致内容就是对吃的饭表示不满意,孟尝君从管家那听到这个消息后,居然就按冯谖的要求给他升成了二等门客,每天大鱼大肉。

可是冯谖还是不满足,嫌弃自己出门没有马车代步,管家就又将这件事情报告给了孟尝君。孟尝君心想,他既然能够提出这么多的要求,说明他也有相应的能力配得上这些待遇,于是对于冯谖的要求有求必应,最后连他的老母亲也一起接了过来。

就这样,冯谖从一个三等门客一跃成为了一等门客,他用的是什么方式呢?每天吃完饭唱歌表达自己的不满。笔者心想,冯谖要是身处现代职场,估计连试用期都过不了,就得卷铺盖走人了。不亮真本事就先提要求,就能混得风生水起,只能说他确实会吊人胃口。

于是到了收租的这一件事上,孟尝君就想试探一下冯谖真正的能力,看自己的宝到底有没有给押对。而冯谖因为孟尝君满足了他的要求,所以也肯踏踏实实做事,临走的时候问需要买点什么回来,孟尝君已经焦头烂额,就说随先生的便吧!于是,冯谖就驾着马车来到了封地薛城,向当地的老百姓收租,但是他收租的方式有点不同于其他人。

他把那些能够收的租收上来,收不上来的,不仅没有逼迫,反而是好酒好肉地招待他们,并在问清欠租的原因之后,一把火就把那些凭据给烧了。还假传孟尝君的话,告诉当地老百姓,孟尝君是真心实意借给他们钱,并不是为了收利息,真的还不起的话也就算了,当地百姓因为这件事情,对孟尝君更是感恩戴德。

回到相府的冯谖,就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告诉了孟尝君。不得不说他也真是够胆大,事情不仅没办成不说,还把原来收租的凭证给烧了,竟然还这样大大方方告诉孟尝君,也不怕被怪罪。面对命孟尝君的质问,他分析了收租与不收租的利与弊,并告诉孟尝君民心才是最主要的,说得孟尝君一时哑口无言。

后来也因为这件事,孟尝君的名声很快就盖过了齐,他的对手魏惠王借此放出消息,说齐国人只知道有孟尝君,而不知有齐王,惹得齐王大怒,将孟尝君赶回了自己的封地,孟尝君手下的三千门客只能四下离去,只有冯谖不离不弃。

到达薛城的孟尝君,没有想象中的落魄,反而是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此时他才真正懂了民心的含义,明白了冯谖的苦心。但是冯谖对于这件事情还不满足,他告诉孟尝君,说狡猾的兔子要有三个洞穴,才会免于被杀死的命运。只要您相信我,我可以再给您找两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此时的孟尝君已是感激不尽,便说所有事情全凭先生安排。于是冯谖就去魏国,告诉魏王,说得孟尝君者得天下,趁着孟尝君被贬,赶紧拉拢过来,可以为自己添上一份助力。魏惠王深以为然,于是命人拿着重金去请孟尝君来做官。用此种方法,冯谖又回到了齐国,和齐王说了一番,齐王深觉自己错过了一个好机会,于是立马派人到薛城去接孟尝君做宰相。

就这样,本来已被人人厌弃的孟尝君,顿时成了香饽饽,不仅有了薛城这个地盘,就连魏国和齐国都有了自己的栖身之所,他也能够高枕无忧地继续当官了,而“狡兔三窟”这个成语也就随着这个故事一起流传了下来。

更多文章

  • “鸡鸣狗盗”为哪般?细说孟尝君入秦的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孟尝君,秦国,齐国,秦王,秦昭

    #头条创作挑战赛#鸡鸣狗盗”为哪般?细说孟尝君入秦的那些事儿(成语典故系列之二)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合纵连横,征伐不断。秦国越来越强大,东征西讨,不断扩张,隐隐有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势。其他诸侯国为了抵御强秦的侵略,也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豪门权贵们竭力网罗人才。求贤纳士,广招宾客,扩充自己的势力,养

  • 鸡鸣狗盗之雄孟尝君,因被嘲笑个子矮小,竟放纵门客屠戮一县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齐国,秦国,秦王,孟尝君,平原君,历史故事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乱战,频繁的战争让各个国家都十分渴求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各国贵族纷纷开始招揽人才,他们不惜重金、礼贤下士,广招门客以充实自己的势力,从而在国家获得更高的话语权。当时养士之风盛行,而在此道最负盛名的当属战国四公子,他们分别指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以及楚国春申君,

  • 三千门客,终有良才一二,可助孟尝君脱险

    历史解密编辑:烛下青史标签:孟尝君,齐国,秦王,秦国,宰相

    战国的乱,就一如中世纪欧洲各国一般,互相攻讦,毫无底线。而为了能够增强政治实力,各国也不断的招徕贤能,而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更是门下有三千门客,如此豪华的智囊团也当真是顶配。而他手下的这三千门客,三教九流也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而孟尝君也 是靠着这招徕贤人之为,声名鹊起,扬名天下。只是在他与门

  • 孟尝君豢养门客三千却只为自身私利,其死后被魏齐联手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孟尝君,魏齐,齐国,齐宣王,秦国,魏国

    荀子在《臣道》中说到孟尝君:“上不忠君乎,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韩之张去疾、赵之奉阳、齐之尝君,可谓篡臣也。”就是说孟尝君是个谋逆的臣子,为的是一己私利,也难怪他死后,自己的几个儿子争封地,被魏国和齐国联合灭了族。孟尝君田文,他的父亲是齐宣王的弟弟田婴。田婴受封于薛,是

  • 战国四君子孟尝君田文精彩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花颜语心标签:齐国,冯谖,薛地,孟尝君,战国四君子

    孟尝君田文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是齐威王田因齐,父亲是靖郭君田婴。田婴一生有四十多个儿子,田文生母是靖郭君的侍妾,因此田文出生后并没有引起父亲的重视。反而因出生在农历五月初五而被父亲丢弃,当时齐国民谚五月出生的男孩会撑破门庭。是田文的母亲偷偷地把他养大。田文长大之后,见到了父亲,还是不被父亲认可。孟

  • 孟尝君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孟尝君,齐国,秦国,丞相,齐王,田婴

    在战国时代,涌现出很多的豪杰名仕,这其中有影响中国百年的思想家,有以改革而闻名的政治家,有以兵法而流传后世的军事家,其中战国四公子,在当时的社会中倍受推崇影响力甚至比一国之君还要大。孟尝君战国时代的齐国人,小说隋唐演义描写书胆秦琼“交友似孟尝,孝母似专诸”对孟尝君的评价可谓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么,历

  • 孟尝君的江湖名声有点太夸张了吧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孟尝君,信陵君,齐国,魏国,秦国,平原君

    战国四大公子,平原君图名,春申君求富,信陵君一心为国家,而孟尝君一切的出发点都只是为了自己因为鸡鸣狗盗的故事,孟尝君的名声家喻户晓,历史走过了两千多年,至今,他依然是人们口中的“明星”人物。但实际上,他响彻江湖的名声和他的所作所为根本就不匹配先说司马迁当年采风时的一段所见所闻吧——司马迁来到孟尝君当

  • 孟尝君才华横溢,却没能抵挡住秦国的诱惑,差点把命丢在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秦国,齐国,秦王,宰相,孟尝君

    孟尝君出身于齐国贵族。但孟朝君刚出生的时候,照当时的习俗,当孟尝君的身高和门槛一样高的时候,就会带来不幸。父亲一听说,当即就决定要把它扔掉。但是母亲却舍不得,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坚持把孟尝君给养大了。孟尝君成年之后十分不理解,为什么父亲会不要自己这么一个亲生儿子。他父亲被问得不耐烦了就把事实告

  • 【战国时代】20鸡鸣狗盗之雄——孟尝君田文

    历史解密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孟尝君,齐国,秦国,田忌,齐宣王

    衣赐履按:通鉴中对孟尝君的记述非常简略,我感觉有必要丰满一些,就以《史记·孟尝君传》为基础来讲述。就我的感觉,史上对孟尝君的赞誉多过诋毁。其实,所谓诋毁,也就是王安石的那篇《读孟尝君传》,读者可以带着安石的观点去读,去思考,看看是不是那么回事。读《孟尝君传》大家都说孟尝君看重人才,所以人才都归附他,

  • 掌控者的价值观,孟尝君能容忍门客的抛弃,却杀了嘲笑他身材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孟尝君,齐国,魏国,庞涓,孙伯灵

    孟尝君养食客三千,闻名天下。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孟尝君为什么养食客3000?因为,他有一个牛掰的父亲!孟尝君叫田文,父亲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王室血脉,个人能力爆棚,公元前341年,与田忌、孙膑攻打魏国,在马陵之战,杀了魏国最能打的将领庞涓。很多朋友对孙膑和庞涓故事,是有误解的。本文,不会展开,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