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士会智而多谋,任晋正卿却无作为,二十二年前骗秦康公回国值吗?

士会智而多谋,任晋正卿却无作为,二十二年前骗秦康公回国值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脑袋大历史 访问量:1480 更新时间:2023/12/9 0:29:14

公元前614年,晋国正卿赵盾召集六卿召开紧急秘密会议。为了确保会议内容不会泄露,赵盾并没有将会议地点选择在绛邑城内,而是定在了绛邑郊外的诸浮。

赵盾如此慎重其事,就在于晋国当前国际形势极不乐观:秦国因为令狐之役为晋人所卖,三番五次地前来伐晋;狄人在西北频繁入侵,对晋国形成了巨大威胁;楚国则趁晋国忙于应付秦国及赤狄威胁之际,频繁地向中原发起进攻,让晋国霸业摇摇欲坠。

更令人心焦的是,近年来晋国政坛内乱不已,导致诸多晋国大臣被迫逃亡他国。这些逃亡的晋国大臣对晋国知根知底,却被敌国所用,对晋国安全形成了巨大威胁。

赵盾之所以要如此慎重地召开晋卿秘密会议,就是要解决这一难题。

会议刚开始,赵盾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士会在秦国,狐射姑在狄国(潞氏国),大难将至,该怎么办?”

荀林父一听赵盾这么说,心里一阵激动:终于有机会打破赵盾的一家独大了!他立刻提议:“把狐射姑召回晋国吧!他外交能力强,况且又是功臣后裔。”赵盾一听,估计白了荀林父好几眼——狐射姑可是赵盾赶走的,再召他回国,这是要打赵盾的脸?

这时,赵氏党徒卻缺马上站出来,表示反对:“狐射姑好为乱,而且罪行大,还不如召士会。士会为人,能居身下事且知耻,性格柔和却不可侵犯,其智谋堪当大任,而且又无罪过。”

狐射姑得罪了赵盾,当然不可能将他召回。可士会不但足智多谋,而且性格又好——按现代人事观点,士会属于既能当人才、又能当奴才之人,流落在敌国实在可惜!因此,最终晋国六卿决定,将士会召回晋国。

此后,晋人设计出一个复杂圈套来引诱秦康公上套,最后成功地将士会骗回了晋国。

其实在秦国时,秦康公对士会极为信任:不但对他言听计从,而且在明知自己上当受骗后,还信守诺言,将士会妻儿老小送回了晋国。

人们常说,“士为知己者死”。士会虽然是晋人,但却受到秦国国君如此重用,也是难得。士会放弃了在秦国的大好前途,回到了政治环境更为复杂的晋国,是否值得?

士会回国之后,仕途也相当顺利。

这次士会回国,是晋国正卿赵盾一手安排,因而赵盾对士会也极为看重。虽然士会回国后,并未立刻成为晋卿,却是赵盾重点培养及拉拢的对象。在晋灵公作乱之时,士会主动向赵盾请求先往进谏,说:“您作为正卿,如果进谏国君却不听,那就没人能继续了。我请先行,进谏不成,您再继续。”虽然最终士会未能进谏成功,但可以看出他与正卿赵盾密切配合,合作起来相得益彰。

公元前607年,晋灵公被赵穿所杀,晋成公被立为晋国国君。

从此以后,士会仕途就极为顺利了:公元前606年,晋成公讨伐郑国,士会代表晋成公与郑国结盟;公元前601年,赵盾去世,卻缺被提拔为中军主帅,士会马上就被提拔为上军主帅,正式成为晋卿;公元前599年,楚庄王率军伐郑,士会作为上军主帅带兵前往救援郑国,成功将楚国击退;公元前597年,士会又参与了晋、楚争霸的邲之战,晋国三军之中,唯有士会所率领的上军得以不败。

公元前593年,对士会来说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年。

这年春,士会率领晋军灭了赤狄甲氏(山西屯留北一百里)及留吁(山西屯留南一带)、铎辰(山西潞城、屯留一带)。半年多以前,晋国中军主帅荀林父就灭掉了赤狄潞氏,将晋国领土向东则扩张至山西长治附近,一举攻占了天下之脊。甲氏、留吁和铎辰,正是潞氏余党。士会将赤狄余党歼灭,晋国就已彻底将赤狄征服。虽然征服赤狄的首功归荀林父,但士会作为荀林父继任者,其功劳也不小。

这年3月,因为荀林父已过世,晋景公请了王命后,委任士会为晋国中军主帅。不但如此,晋景公还让他兼任了太傅之职!这明显是还想让他辅佐晋国的下一代国君!士会不但是正卿,又担任了太子太傅,这可是连权臣赵盾都没有过的信任!

士会当上正卿之后,在晋国大力打击范围犯罪份子,让晋国大盗难以容身,纷纷逃亡秦国。羊舌职见晋国风气大变,也禁不住大加赞赏:“我听说,‘大禹任用善人治国,不善之人就远离’,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啊!《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就是善人执政的缘故。善人执政,则国中无侥幸之人。谚语说:‘百姓多侥幸,就是国家的不幸。’这就是无善人执政的缘故。”

赵盾执政二十年,晋国政坛多内乱,让晋国大臣们在内部权力斗争中四分五裂,最终导致了邲之战争霸的失败。赵盾执政的最大过失,就在于结党营私之举太多,人情大于法。连赵盾本人,为了斗垮狐射姑,都曾派出杀手杀晋文公之子,更何况他人!

如今士会上台还不到一年,大盗就纷纷逃离晋国,无疑是士会严格执法的结果。所以,自士会当上晋国正卿以来,晋国政坛就出现了一股全新面貌,难怪羊舌职会如此赞叹不已了!

如果士会能长期执政,晋国国风必能发生大变。

然而,士会执政才一年多,就令人意外地退休了。

公元前592年,晋景公令郤克出访齐国,召齐国参加盟会。却没想到,郤克在齐国却遭遇齐顷公的无礼接待。郤克极为气愤,在齐国当场发下毒誓:“如果不能报仇,就终身不再渡过黄河!”回到晋国后,郤克三番五次地向晋景公请求讨伐齐国,都被否决了。

见郤克不顾一切地想要伐齐,正卿士会却惶恐不安了。

这年秋的一天,退朝回到家后,士会担心地对儿子士燮说:“燮儿啊,我听说‘触犯别人愤怒,必获别人报复’。郤克可谓是愤怒之极了,如果他不能发泄在齐国,必定会发泄在晋国。如果不让他在晋国执政,他的愤怒又怎能宣泄?我还是辞职让位,以满足他的心愿,不要让内乱替代了国外矛盾。希望你能跟随众卿,承接国君之命,凡事都要恭恭敬敬!”

因为郤克的愤怒,士会不得不让位于他,以防止他在晋国发动内乱。所以,他执政才一年多,就主动告老了。

短短一年时间,屁股还没坐热,士会就主动让位了。

以国人对士会的期待,士会原本可做的应该更多。但士会如此轻易地将正卿之位让与郤克,让众人的期待都落空了。短短一年多时间,作为正卿,士会基本上是毫无作为。

从好的方面说,士会让位郤克是为了晋国政坛的团结,避免了晋卿之间一次可能的内乱;但从坏的方面来说,却是让晋国失去了一次变法革新的机会。后者,无论是是对士会还是对晋国,都是一次巨大损失!

造成士会如此轻易地放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赵盾专政时期晋卿权力与实力的恶性膨胀。

郤克为郤缺之子;而郤缺不但长期担任晋卿,还在公元前601年~597年间担任晋国正卿。晋成公回国后,又恢复了晋国公族、余子、公行之官,令晋卿实力更加强大。所以,在伐齐之请被晋景公否决后,郤克居然请求帅自家家族之兵前往伐齐!郤克,不过是晋国大臣,可其家族之兵就足以讨伐齐国这样的大国,令人震惊!

郤克家族的实力,在晋国还不是最强大。赵盾在晋国专政二十年,其家族实力更是无与伦比。不但赵盾儿子赵朔继位为卿,赵盾同父异母兄弟赵同、赵括、赵婴齐等等都担任了大夫之职。各大卿族盘踞在晋国朝廷上上下下,一不留神,就会得罪一大家族。

因此,即便士会当上了晋国正卿,他也是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甚至在他告老致政后,仍然如此。

有一天,儿子士燮很晚才退朝回家。士会觉得奇怪,便问儿子:“为什么这么晚?”士燮有些得意,高兴地回答:“有秦国客人在朝中讲隐语,大夫们都答不上来,我却知道其中三条。”别人都答不上来,儿子却能答上三条,这显示了自家儿子的聪明。一般的父亲,都会对儿子大加赞赏。可是士会听了,却不由得大怒:“大夫们不是不能答,而是对元老重臣的谦让啊!你一个小孩子家,却在朝中三次争先,掩盖别人长处。如果不是我还在,你早就遭殃了!”说完,士会就气得用手杖打士燮,把他礼帽上的簪子都打断了!

士会的忧谗畏讥,居然到了这种地步!

晋国复杂凶险的政治环境,限制了士会仕途的发展道路,也阻止了他进一步发挥自己特长、为晋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即便士会能继续担任晋国正卿,以他忧谗畏饥的性格,也难以有太大作为。

在士会被迫让位给郤克之时,在内心里,有没有后悔过二十二年前背叛秦康公而回到晋国?

世上从没有后悔药可吃。

既然选择了回到晋国,那他就选择自己的命运。

以士会一生而言,可谓是去也赵盾,来也赵盾:因赵盾执政失误而逃离晋国,又因赵盾的召唤而回到了晋国。如果没有答应赵盾回国,以秦康公的大度以及对他的信任,士会留在秦国也许将会建立起更大功业。

可惜正是因为二十二年前的抉择,使得士会就算当上了晋国正卿,也显得毫无作为。

标签: 秦康公士会正卿齐国秦国赵盾

更多文章

  • 话说秦国早期历史——秦襄公、秦武公、秦穆公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秦襄公,秦武公,秦穆公,秦国,周平王,郑国

    前900年,秦国的祖先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周王宠信,因此成为周王的大臣,并且得以建立秦国,作为他的封地,当地人民向他缴纳衣食财物,供其享用。秦国国君作为周王国的西垂大夫,负责带领本部人马,对付西戎各个部落,为周王守卫边疆。当时的人口,不似后世那样多,秦国又只是周王国的附属国,因此,其军队的规模为几

  • 对于权臣的戒备是秦武公一生的梦魇

    历史解密编辑:老王健康知识标签:权臣,秦国,大秦,杨坚,周朝,先秦,秦武公,周宣王,楚武王

    公元前698年,秦武公即位,他先是征伐在陕西白水县的西戎彭戏氏,积蓄力量,终于在公元前695年,清算了三父的势力,并以三父诛杀出子的罪行,夷灭了三父等人的三族。杀害出子,这是可以昭彰天下的罪行,而曾经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这是深藏于心的恐惧和憎恨。对于秦武公而言,很难说哪个罪行更加罪大恶极不可饶恕。自

  • 秦武公首创郡县制,王位传弟不传子留下美谈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秦国,王位,西戎,国君,周朝,先秦,秦武公,郡县制

    本文已加入区块链原创全网维权,无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上回章节我们说到秦武公设计把祸乱朝政的三位辅佐大臣诛灭三族后,秦国上下一片叫好之声,被弗忌等三人把持朝政近二十年的秦国天空终于迎来了一片朝阳,秦武公把三人宗亲近千余人全部枭首示众以后,又大刀阔斧将他们的追随者和作恶者都绳之以法。那么,在秦武公继

  • 刘邦夺魏王豹之妻薄姬,真的是因为薄姬“当生天子”?真相更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刘邦,王豹,薄姬,魏王豹,生天子,吕雉

    刘邦跟曹操一样,对女人不挑剔,只要姿色说得过去就行。他连女婿的女人都能享用,何况一个战俘的女人。只是魏王豹的女人不一样,其中有个被预言会生天子的奇女子,刘邦即兴而上,一发子弹命中目标,生了个儿子,此子果然当上了皇帝。故事的结尾,我会故意“跑题”,顺着它再给您揭示一段,远比故事本身还要精彩的真相。魏王

  • 刘邦为什么要宠幸魏王豹的宠妾?这件事对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尘埃未浅标签:项羽,秦国,薄姬,韩信,魏豹,汉朝,先秦,周朝,魏王豹,汉高祖刘邦

    秦朝末年,随着陈胜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秦的帷幕就此拉开,各路野心家、政治家、原六国残存贵族纷纷登上了历史舞台,魏王豹就是其中之一。魏王豹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宗室子弟,原本可以安稳地享受荣华富贵,结果秦国的虎狼之师把他的安稳贵族生活梦打碎,成为了一个亡国之人,魏豹内心里是恨透了秦国,但是先前的

  • 刘邦为何要临幸魏王豹的宠妾?这件事巧合之下,改变了汉朝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君悦的生活标签:刘邦,王豹,魏王豹,薄姬,吕雉,刘恒

    这是文章头部好色有理,刘邦这个老小子,贪财好色,没想到自己这个毛病,不但没给自己带来灾难,反倒是救了自己的江山。刘邦这个人,是个标准的小混混,要不是秦朝突然统一了全国,需要大量的人来充实地方政权,刘邦是绝不可能当上亭长的。在这个岗位上,正好是显露出刘邦的本色,吃吃喝喝,缉拿盗贼,手底下有一帮小兄弟跟

  • 刘邦为何要临幸魏王豹的宠妾! 这件事带来怎样的历史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大刘与美食标签:刘邦,王豹,魏王豹,薄姬,吕雉,刘恒

    二千多年前,三个漂亮的少女成为好闺蜜。她们三人相互约誓,将来如果哪个富贵了,千万不要忘记同伴好友。一个美好的约誓,改变了一个女子的命运,进而影响了一个王朝的兴衰。这三个女孩中有一个姓薄,她的母亲叫魏大妈。魏大妈出身魏国王室,与一个姓薄的男人私通,生下了她。这个姓薄的男人太薄幸,与魏大妈生下这个女孩后

  • 反秦先锋魏王豹,何以活成了笑话?想当然害死人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刘邦,项羽,薄姬,章邯,魏豹,魏王豹

    魏豹是战国魏景愍王之子,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魏豹加入了反秦武装,因为战功被项羽封为西魏王。楚汉战争爆发后,魏豹脑子短路,屡屡发生判断失误,先背项羽投刘邦,后又叛刘邦自主创业,结果被刘邦打败俘虏,最后被杀,连老婆都成了别人的财产。相对于楚汉战争期间,轰轰烈烈的各大诸侯王,魏豹把自己活成了笑谈。本来可以

  • 魏王豹的小妾被刘邦冷落一年多,是何原因被临幸,生下完美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邦,魏王豹,薄姬,吕雉,魏国

    刘邦虽然爱江山也爱美人,但他临幸的薄姬长得并不十分出色,还是个二婚女,她是魏王豹的小妾。刘邦能宠幸她,不仅是因薄姬两个闺蜜的无意搭桥,最主要的是薄姬说的一句话。刘邦对薄姬唯一的一次宠幸,让她生下大汉最完美的帝王汉文帝刘恒,母仪天下。一、刘邦为何要临幸魏王豹的宠妾?1、薄姬从小经历苦难,造就适应恶劣环

  • 薄姬是魏王豹的宠妾,却跟刘邦生了个儿子,还培养成为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纯良的大叔标签:薄姬,魏王豹,刘邦,刘恒,吕雉,魏国

    薄姬是魏王豹的宠妾,却跟刘邦生了个儿子,还培养成为千古一帝落日半海2022-06-2711:08广东关注“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薄姬薄姬不与他人争高下,只钻研好自己的事情,让她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生为女人,她已经享受到了至高的荣誉,丈夫没有给她的,儿子统统都给了她。丈夫没能给她的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