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大批的秦兵马俑在陕西被人发现,全国各路专家纷纷加入当中的挖掘行列。庞大数量的兵马俑很快便逐渐呈现在人们的眼前,陕西文物局迅速对其进行了保护工作,自此,秦兵马俑成为了世界上的又一大奇迹。
那个阶段,陕西兴起了一股文物考究的热潮,对象则是先秦时期的秦国墓葬。两年之后,当地凤翔村果真发现了“秦景公”的墓葬,墓葬规模之大前所未见,内部更是惊现186具骸骨,因为形变的缘故,这些骸骨让人望而脊背发凉。
早在秦景公墓葬被发现之前,陕西凤翔村的村民便对一块土地倍感诧异,这块土地一直都没有很大程度的开发,因为土地的硬度实在太高了,日常播种根本无法进行。不仅如此,村民们还发现那块黄土似乎还十分邪乎,因为泥土里布满着令人胆寒的“血丝”。随着当地考古专家的介入,这块地方很快被官方征用了。
很快,凤翔村的那块特殊土地便出现了一个巨型古墓,据悉,这古墓的主人正是秦国时期的秦景公的。棺椁面积达到了95平方米,墓葬总规模达到了5334平方米,这比三星堆和海昏侯等墓葬都要大上十几倍,墓葬宽度达到了十来个足球场之大,深度足有九层楼之高。为了最大程度开发墓葬,考古人员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挖掘动作,施工时间显得极度缓慢。
在挖掘的途中,考古队员并没有发现大批的金银财宝,反而出现了一幕令人十分恐怖的一幕,墓葬最初出现了近20具骸骨,他们大多躯干扭曲,嘴巴和眼睛的动作似乎非常夸张,貌似像人们宣泄自身的悲惨经历。随着挖掘工作的进行,考古队员发现这些骸骨不过是少部分的,更大部分的在深层中慢慢显现。据考古队员们统计,这个墓葬最初出现了186具骸骨,这些都是秦景公的陪葬之人。
秦景公虽然不是秦国天子,但其野心并不小,从墓葬的构造来看,他甚至运用了“黄肠题凑”来封禁棺椁,这种由多种特殊材质构造的泥土坚硬无比,可很好地保障棺椁不受雨水的侵蚀。据悉,黄肠题凑是秦国君主和天子特有的一种陪葬泥土,其他人不得使用。秦景公居然私自使用黄肠题凑,这足以说明其对秦国礼制的藐视。
之所以在凤翔村发现秦景公的古墓,这是因为当地的历史缘故。原来,早在秦国中后期,秦国便将自己的首都进行了东迁,而当时他们的都城“雍城”便是如今的凤翔村一带。要知道,秦国的建立得益于周天子的奖赏,当时秦国的开创者曾是周天子手下的一名养马者。
秦非子得到周天子的封地也只局限于西北荒漠一带,那里的环境相当恶劣,秦人不仅每天遭受风沙的侵扰,还要提防北方的匈奴侵害。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国在多位君王的治理之下走向强盛,他们对于领土扩张的主动权也愈发明显,后来,为了国运着想,秦人把都城向东部迁移。
很显然,东边的环境总比西边好,那里不仅没有恶劣的环境,还有十分先进的生产方式。就这样,秦国十几代君主的都城便定在了雍城,也就是现今陕西凤翔村一带,这种背景之下,当地出现秦国墓葬似乎并不出奇。毕竟古代贵族子弟也不乏就地入葬的例子,相比于其他君王对自身墓葬的忌讳,他们显然稍微克制一些。
从现场挖掘出来的黄肠题凑来看,秦景公的墓葬显然是被人动过的,因为墓葬里的陪葬品也尽数丢失,专家们推测这是历朝历代的盗墓贼所为;即便坚硬如石的黄肠题凑也无法阻挡盗墓贼窃取财宝的决心,在更先进的工具面前,墓葬遭到破坏同样不出奇。虽然文物尽数被盗,但其中的石碑却给考古队员们带来了研究方向,通过分析石碑的内容,专家们发现了这个墓葬的归属者。
结语:
秦景公作为秦国的大公,身份自然显赫,但从他的墓葬来看,本人似乎存有藐视天子权威的嫌疑,毕竟他使用了黄肠题凑来保护自身的墓葬。秦景公的墓葬安置在当时的都城之中,这难免不会被后世盗墓贼觊觎,几千年来,盗墓贼早就对里面的财宝搬卸一空。现代以来,因为秦兵马俑的出现,陕西这座历代古城成了人们重点考古的对象,后续考古作业中,秦公墓被发掘了,它的规模简直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