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在街亭之战后斩马谡,却提拔一位文盲大将,16年后救了蜀汉

诸葛亮在街亭之战后斩马谡,却提拔一位文盲大将,16年后救了蜀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醉风文史 访问量:3998 更新时间:2024/2/29 21:52:37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稳定蜀汉内部局势之后,决定领兵北伐,这次北伐对蜀汉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为了保证取得既定战果,诸葛亮几乎将所有蜀汉精英都带了出来,其中就包括诸葛亮十分欣赏的马谡

而街亭则是蜀国要道,是连接关中和陇右的重要节点,守住街亭就是为了阻止关中魏军增援陇右,因此街亭的战略意义非同寻常,为此,诸葛亮特意派马谡前去固守街亭,在诸葛亮的设想中,马谡完全有能力守住街亭。

在马谡守住街亭,成功阻挡张郃进犯的前提条件下,诸葛亮完全有可能趁曹魏还没反应过来,一举攻占凉州,然后再回援街亭,挫败张郃,进而威逼长安。

然而事实却是马谡丢掉了街亭,诸葛亮见街亭已经失守,明白如果不赶紧将分布在陇右的主力撤走,一旦被魏军切断后路,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而这一撤退,也预示着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

刘备曾言马谡不可大用

导致街亭失守的第一责任人当然是马谡。说起马谡,人们常因为街亭之败认为他没有才能,实际上这种说法有些片面,大家都知道一句形容马氏五个英才的话:“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虽然能力最强的是马良,但马谡作为马良的弟弟,自然也不是徒有虚名。

当初刘备在荆州招兵买马时,马谡就已经进入刘备集团,在刘备入蜀后,马谡更是被任为越隽太守,成为一方大员。而诸葛亮对马谡也十分重视,常与他谈论军计到深夜,而诸葛亮派马谡镇守街亭,也是有意培养他。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这是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的叮嘱,刘备认为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从刘备的话中不难看出,马谡其实是有些才能的,只不过他的才能与名气不符。

一开始诸葛亮是按照刘备的话来做的,虽然诸葛亮很欣赏马谡,经常与他彻夜长谈,但并没有在朝堂上为他谋取更高的职位,直到此次北伐,诸葛亮决定拉马谡一把,于是力排众议将马谡派往街亭,结果却酿成大祸。

马谡的失败验证了刘备能成为一方雄主不是没有道理的,最起码在看人这一块,刘备的眼光堪称毒辣。其实,马谡失街亭并不是诸葛亮执意斩杀他的主要原因,战败只能说是他的军事能力欠缺,真正让诸葛亮生气的是,马谡在街亭战败后的一系列谜之操作。

斩马谡,提拔王平

马谡在打输街亭之战后似乎就没有了消息,但从《三国志》中的记载来看,马谡在战败后是抛弃队伍独自逃跑了,蜀军残兵还是王平收拢的,要不是王平率领千余人拖住张郃,诸葛亮的主力能否安全撤退还是两说。

朗(向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马谡身为统兵主将,如果直接死战不退,人们也会称赞一声忠义,如果收拢溃兵尽可能保存有生力量,也能抵消部分过错,而马谡偏偏选择了当逃兵这个最糟糕的选项,结果还连累好友向朗丢掉官位,这更加做实了刘备对他“不可大用”的评价。

在首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不仅斩杀了他一向器重的马谡,自己也上疏请求自贬三等,而其他将领或多或少也都获得降职惩罚。不过,有一位将领却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得到高升,这位将领就是王平。

从王平的履历来看,他一开始属于曹操阵营,对于蜀汉来讲,王平是降将,因此王平在蜀汉阵营一开始并没有得到重用,直到蜀汉首次北伐期间,王平才真正开始步入诸葛亮等人的视野。

可以说,王平的崛起全靠马谡衬托,马谡违抗诸葛亮的命令跑到山上扎营结果被张郃打得落荒而逃,而在马谡决定在山上扎营时,王平曾多次劝谏马谡按照诸葛亮的军令行事,但马谡不听。

在街亭战败之后,马谡这位主将弃兵而逃,蜀军溃散,但王平却并没有撤退,反而带着收拢起来的千余残兵鸣鼓与魏军对峙,这让魏军将领张郃觉得有伏兵,因而不敢贸然推进,这给诸葛亮率领的主力大军撤退争取了不少时间。

王平大字不识几个

如果没有王平的坚守,让张郃率领魏军直插蜀军后方,截断诸葛亮退路,那么蜀汉的第一次北伐说不定会全军覆没,也就是说,王平保全了大部分蜀军,其功劳甚大,不可不赏。

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

这是陈寿在《三国志》中对王平的记载,有意思吧,王平竟然是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准“文盲”,不过这丝毫不妨碍王平为成为蜀汉的名将。

公元244年,距离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已经过去16年之久,王平也成为统领汉中的大将,此年,曹魏权臣曹爽为了压制另一顾命大臣司马懿,领兵十万进攻汉中,意图以一场大胜提高声望。

汉中诸将听闻消息后,纷纷建议王平据城而守,等待成都方面派来援兵后再里外夹击进退曹爽,但王平在思虑过后却认为,固城而守并非良策,一旦魏军进入汉中,三万兵力根本无力抵抗曹魏的十万大军。

于是王平拍板决定主动出击,坚决不放曹魏大军进入汉中,最终王平在兴势一带成功挡住了魏军,并且随后又联合赶来的援军击退了曹爽。

经此一战,曹爽在魏国内的声望遭到巨大打击,不敢再次进攻汉中,而接下来司马懿又发起攻势,使得曹爽应接不暇,根本无力顾及蜀汉,也就说,王平在兴势之战中取得的胜利,成功为蜀汉续命十几年。

结语

王平在三国时期绝对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名将,他用兵谨慎,为蜀汉镇守汉中无所失,直到公元248年王平病逝,蜀汉失去了一位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汉中也无良将镇守,但对于王平来说,他本是一介降将,后来却因功封侯,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标签: 诸葛亮马谡蜀汉刘备张郃

更多文章

  • 爱将马谡临终前大喊8个字,诸葛亮听后泣不成声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马谡,诸葛亮,魏延,蜀汉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一段相当令人动容的桥段;诸葛亮对于马谡可谓是青睐有加,欲将其作为接班人来培养;但人算不如天算,有时爱之适足以害之,诸葛亮原本是想让马谡建功立业,没想到却意外亲手将马谡推向死亡之路;而马谡在行刑前大喊8字,诸葛亮在营中听到后,当场泪崩,后悔不已!▲马谡因违背诸葛

  • 街亭之战其实难度很低,图解街亭之战的意义,及马谡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马谡,张郃,诸葛亮,魏延,来歙,关中

    街亭之战,对马谡来讲,其实是个难度很低的战争,可惜马谡没能领会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也不清楚街亭的优势和劣势,导致目标偏离,优势丧失。我们再做个“事后马谡”,复盘一下街亭之战,看究竟应该如何对付张郃,打赢街亭之战。街亭的战略意义,及街亭之战的目的街亭是陇山西侧的一处要塞,是扼守陇西通往关中的咽喉。关中三

  • 街亭之战,如果马谡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扎营,能守住吗?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马谡,刘备,张郃,蜀汉,三国,诸葛亮,街亭之战,天文学家

    事实上,如果马谡真的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扎营,那么他是肯定可以守住街亭的!别看张郃带着五万魏军前来,可他们根本无法短时间内拿下街亭,只要按照诸葛亮的军令行事,马谡完全可以拖延住魏军的步伐,而且即便最坏的情况发生,街亭被破,那么马谡也不会被斩杀!街亭之战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在稳定了蜀汉内部的情况下

  • 美国媒体公开造假,这次丢人丢到了全世界,事后挥泪斩马谡

    历史解密编辑:小乔纪实标签:美国,杜达,俄罗斯,波兰,乌克兰,北约

    美联社日前解雇了一名记者,这名记者曾发表了一篇报道称“一名美国高级情报官员称,上周一枚俄罗斯导弹在波兰造成两人死亡”。这名记者是35岁的詹姆斯·拉波尔塔,他是一名获奖的调查记者,他在上周二提交了这篇报道,引起了全世界的恐慌,人们担心北约会被拖入这场战争。与此同时,被解雇的拉波尔塔拒绝置评。当时的这篇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背后,看似情真意切,实则算计得一清二楚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诸葛亮,马谡,刘备,张郃,赵子龙,魏延

    《三国演义》中,身为蜀相的诸葛亮一生功绩卓绝,其在军事领域的谋略三国无人能敌与之比肩。况且诸葛亮不仅慧眼识人,而且对主君刘备忠心耿耿,也正因为此,诸葛亮才得以流芳千古。然而,书中却有这样一个桥段,诸葛亮曾挥泪杀掉了手下的大将马谡,难道慧眼识珠诸葛亮真的是看错人了吗?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做,又有怎样的深意

  • 诸葛亮为何饶关羽杀马谡?史书用五个字给出答案:军令状就是废纸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诸葛亮,关羽,马谡,刘备,曹操

    军令状在古代和现代都是以不同形式存在的,但说法基本一致:“某某愿立军令状,如果不如何就如何如何。”在《三国演义》中有两张著名的军令状,那就是关羽去华容道之前,跟诸葛亮签约:“如果我放了曹操,愿依军法!”马谡去街亭之前,说的话更大、更狠:“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

  • 青海挖出数枚竹简,解开历史真相,学者:难怪诸葛亮必须杀死马谡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马谡,蜀汉,魏国,张郃,竹简,三国,诸葛亮,青海省,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青海挖出数枚竹简,解开历史真相,学者:难怪诸葛亮必须杀死马谡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动大规模北伐。魏国毫无防备,天水、南安等三郡随即降汉。其后,诸葛亮派亲信马谡与王平防守咽喉要道街亭,希望能够挡住魏国来自洛阳的援军。然而在此战中,纸上谈兵的马谡连续犯下错误,最终败给了敌将张郃,导致第一次北伐功

  • 挥泪斩马谡,乌克兰为应对俄罗斯的全面进攻,将更换国防部长

    历史解密编辑:于姐小果汁标签:马谡,俄军,乌克兰,俄罗斯,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

    根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所在党“人民公仆党”党魁大卫·阿拉卡米亚透露的消息:现年37岁的乌克兰国防情报局长布达诺夫将取代乌克兰国防部长阿列克谢·列兹尼科夫,一切在等泽连斯基最终拍板。阿拉卡米亚在泽连斯基的眼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俄乌谈判中,担任乌克兰代表团团长。至于为何突然更换列兹尼科夫,让布达诺夫

  • 诸葛亮为什么要处死“干儿子”马谡?背后有哪些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马谡,蜀汉,李严,蒋琬,丞相,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高成儿挥泪斩马谡,家喻户晓的三国故事之一,常常被用来形容执法严明。某人犯了大罪,即使具备一定的才能,也是领导的心腹爱将,但法不阿贵,不能因为种种原因就网开一面,即使决策者非常惋惜,甚至到了痛哭流涕的地步,也一定要把罪犯绳之以法。在历史上,真的存在挥泪

  • 三国时期,刘备是怎么知道马谡不可大用的?你看马谡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刘备,马谡,诸葛亮,蒋琬,太守,蜀汉

    事实上,刘备在临终前,之所以叮嘱诸葛亮,说马谡不可大用,主要是因为马谡干了一件蠢事,这件事让刘备把马谡给完全看清了!马谡“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这是一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说的是马氏一族的五个年轻人,能力都是非常强的,其中能力最强的当属马良。马谡作为马良的弟弟,也在这马氏五常中,可见马谡其实还是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