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谡为何不听从诸葛亮的安排?他在山上安营扎寨又有什么道理

马谡为何不听从诸葛亮的安排?他在山上安营扎寨又有什么道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侦查号 访问量:551 更新时间:2024/1/21 13:29:16

魏太和二年,诸葛亮率兵攻打曹魏,率诸军进攻祁山,发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震惊曹魏。魏明帝亲身到长安督战,并派张郃抗击进攻祁山的诸葛亮。诸葛亮进攻祁山时,众人都建议任用魏延吴懿等久经沙场的老将做先锋。但诸葛亮没有听,坚持任用自己十分赏识的参军马谡领导诸军,同张郃在街亭交战。

诸葛亮临走时对马谡说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垒在山上扎营太冒险,并任王平为副将辅助马谡。街亭作为曹魏的腹地,守住街亭似乎成为北伐成功的关键,但是在看似如此关键的取胜点,诸葛亮却选用了马谡这样一个军事理论家而不是久经沙场的魏延等人。难道诸葛亮就没有自己的私心吗?

马谡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安排,坚持在山上扎营。大多数人评论马谡只懂理论,没有实战经验才导致街亭之战的失败。马谡虽然实战经验不足,但再不济他也帮助诸葛亮平定南蛮,并不是对军事什么都不懂。马谡曾协助诸葛亮平定南蛮。

使得诸葛亮对马谡有一定的信任,也让人们见识到他的军事才能。马谡与诸葛亮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诸葛亮对马谡深为器重,马谡对诸葛亮也毕恭毕敬,马谡当时为何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安排是有原因的。一下便是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其一,诸葛亮给马谡的任务是守住街亭,而不是单纯地拖住魏军。

作为熟读兵书,对军事有一定天赋的马谡他不会对街亭地形地势没有判断。街亭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当地地形山不高也不陡峭山下地形也不狭窄,马谡的防守难度极大,野战打不过的话,这一战也很难取胜。

马谡即使不上山,守住也极其困难。加之诸葛亮强调这是取得北伐胜利的关键,使得马谡想尽办法也要做到最好,而不是只是在山下与魏军死拼拖住魏军,马谡想的就是能取得这一站的胜利且将这一战赢得完美。即使想到会有被断绝水源的危险,也要拼死一试,置之死地而后生。

其二,马谡高估了自己的统御能力以及士兵们对自己的信任。

本次战役,蜀汉的总军力高于张郃,但是马谡的前军军力是低于张郃的。而且蜀汉军队的战斗经验应该没有曹魏军队的经验丰富。诸葛亮在任用马谡之时就遭到众人的反对,加之马谡从没有过亲自率军的经验,手底下的人自然不服他也不信任他。

这使得本就处于劣势的蜀军越来越散。但是马谡并没有深入军中了解士兵的想法及时安抚军心。单纯的以为士兵们会为了守住街亭浴血奋战,他们守住街亭的几率会很大,所以也没有听副将王平的劝告,坚持在山上扎营。

其三,马谡的进取心很强。

从南中献策这件事就可以看出马谡的进取心极强。马谡的军事能力很强,并且深受诸葛亮信任。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这一年,马谡以荆州从事的职位跟随刘备入蜀,时年22岁。

到了诸葛亮南征的这一年(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马谡36岁,已经先后做过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隽太守。马谡少年入仕,十几年间,转任地方,历练文武。使得马谡拥有胜利带来的优越感,他容不得闪失。诸葛亮不顾众人反对的重用也使得马谡有必须取得街亭之战的胜利。所以在街亭马谡没有完全按照诸葛亮的计策在山下扎营,而是根据当地的地形以取得最大胜利为最终目的。

马谡虽与诸葛亮有着情同父子的感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要完全听从诸葛亮的安排。马谡熟读兵书,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和军事天赋,若要取得最终的胜利,他会根据自己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去决定如何抗击魏军,而不是墨守成规。

马谡选择在山上扎营也有他的过度自信,自信士兵的战斗力,自信士兵对自己的信任,他也低估了魏军的作战经验。最后马谡的进取心以及诸葛亮的器重也驱使他要取得这场战役胜利的决心,好比是提高了战争胜利的标准。马谡山上扎营有他的道理,不管是自己的本能所驱使的主观原因,还是士兵们以及魏军这些客观原因都使得马谡做出山上扎营的决定。

你是如何看待马谡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更多文章

  • 如果马谡在街亭堵住张郃,江山将会如何更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观众标签:张郃,马谡,蜀汉,曹操

    数千年来,中国历史上涌现了无数英雄豪杰,马谡和张郃便是其中之一。当时,马谡防守着街亭、樊城地区,以阻止曹军东征西巡,而张郃则率领曹军,欲攻占这一战略要地。如果马谡能够成功堵住张郃,那江山将会如何更迭?首先,如果张郃无法占领街亭,那么曹操的计划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曹操打算东征,将军队和管理后方的势力扩

  • 诸葛亮在街亭之战后斩马谡,却提拔一位文盲大将,16年后救了蜀汉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诸葛亮,马谡,蜀汉,刘备,张郃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稳定蜀汉内部局势之后,决定领兵北伐,这次北伐对蜀汉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为了保证取得既定战果,诸葛亮几乎将所有蜀汉精英都带了出来,其中就包括诸葛亮十分欣赏的马谡。而街亭则是蜀国要道,是连接关中和陇右的重要节点,守住街亭就是为了阻止关中魏军增援陇右,因此街亭的战略意义非同寻常

  • 爱将马谡临终前大喊8个字,诸葛亮听后泣不成声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马谡,诸葛亮,魏延,蜀汉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一段相当令人动容的桥段;诸葛亮对于马谡可谓是青睐有加,欲将其作为接班人来培养;但人算不如天算,有时爱之适足以害之,诸葛亮原本是想让马谡建功立业,没想到却意外亲手将马谡推向死亡之路;而马谡在行刑前大喊8字,诸葛亮在营中听到后,当场泪崩,后悔不已!▲马谡因违背诸葛

  • 街亭之战其实难度很低,图解街亭之战的意义,及马谡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马谡,张郃,诸葛亮,魏延,来歙,关中

    街亭之战,对马谡来讲,其实是个难度很低的战争,可惜马谡没能领会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也不清楚街亭的优势和劣势,导致目标偏离,优势丧失。我们再做个“事后马谡”,复盘一下街亭之战,看究竟应该如何对付张郃,打赢街亭之战。街亭的战略意义,及街亭之战的目的街亭是陇山西侧的一处要塞,是扼守陇西通往关中的咽喉。关中三

  • 街亭之战,如果马谡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扎营,能守住吗?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马谡,刘备,张郃,蜀汉,三国,诸葛亮,街亭之战,天文学家

    事实上,如果马谡真的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扎营,那么他是肯定可以守住街亭的!别看张郃带着五万魏军前来,可他们根本无法短时间内拿下街亭,只要按照诸葛亮的军令行事,马谡完全可以拖延住魏军的步伐,而且即便最坏的情况发生,街亭被破,那么马谡也不会被斩杀!街亭之战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在稳定了蜀汉内部的情况下

  • 美国媒体公开造假,这次丢人丢到了全世界,事后挥泪斩马谡

    历史解密编辑:小乔纪实标签:美国,杜达,俄罗斯,波兰,乌克兰,北约

    美联社日前解雇了一名记者,这名记者曾发表了一篇报道称“一名美国高级情报官员称,上周一枚俄罗斯导弹在波兰造成两人死亡”。这名记者是35岁的詹姆斯·拉波尔塔,他是一名获奖的调查记者,他在上周二提交了这篇报道,引起了全世界的恐慌,人们担心北约会被拖入这场战争。与此同时,被解雇的拉波尔塔拒绝置评。当时的这篇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背后,看似情真意切,实则算计得一清二楚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诸葛亮,马谡,刘备,张郃,赵子龙,魏延

    《三国演义》中,身为蜀相的诸葛亮一生功绩卓绝,其在军事领域的谋略三国无人能敌与之比肩。况且诸葛亮不仅慧眼识人,而且对主君刘备忠心耿耿,也正因为此,诸葛亮才得以流芳千古。然而,书中却有这样一个桥段,诸葛亮曾挥泪杀掉了手下的大将马谡,难道慧眼识珠诸葛亮真的是看错人了吗?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做,又有怎样的深意

  • 诸葛亮为何饶关羽杀马谡?史书用五个字给出答案:军令状就是废纸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诸葛亮,关羽,马谡,刘备,曹操

    军令状在古代和现代都是以不同形式存在的,但说法基本一致:“某某愿立军令状,如果不如何就如何如何。”在《三国演义》中有两张著名的军令状,那就是关羽去华容道之前,跟诸葛亮签约:“如果我放了曹操,愿依军法!”马谡去街亭之前,说的话更大、更狠:“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

  • 青海挖出数枚竹简,解开历史真相,学者:难怪诸葛亮必须杀死马谡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马谡,蜀汉,魏国,张郃,竹简,三国,诸葛亮,青海省,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青海挖出数枚竹简,解开历史真相,学者:难怪诸葛亮必须杀死马谡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动大规模北伐。魏国毫无防备,天水、南安等三郡随即降汉。其后,诸葛亮派亲信马谡与王平防守咽喉要道街亭,希望能够挡住魏国来自洛阳的援军。然而在此战中,纸上谈兵的马谡连续犯下错误,最终败给了敌将张郃,导致第一次北伐功

  • 挥泪斩马谡,乌克兰为应对俄罗斯的全面进攻,将更换国防部长

    历史解密编辑:于姐小果汁标签:马谡,俄军,乌克兰,俄罗斯,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

    根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所在党“人民公仆党”党魁大卫·阿拉卡米亚透露的消息:现年37岁的乌克兰国防情报局长布达诺夫将取代乌克兰国防部长阿列克谢·列兹尼科夫,一切在等泽连斯基最终拍板。阿拉卡米亚在泽连斯基的眼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俄乌谈判中,担任乌克兰代表团团长。至于为何突然更换列兹尼科夫,让布达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