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野心勃勃的钟会

野心勃勃的钟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4600 更新时间:2024/2/8 0:37:59

(二十七)野心勃勃的钟会

公元263年八月,钟会率军出征。

同年九月,钟会率军越过秦岭夺取汉中。

同年十月,钟会率军越过大巴山进入成都平原。然后蜀汉帝国就此灭亡了。

曹操折腾了一辈子,没有实现的事;司马懿折腾了一辈子,没有实现的事。钟会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就成功实现了。

面对此情此景,钟会多少有些忘乎所以了。

司马昭准备伐蜀时,大家都认为不可能成功,甚至邓艾都一再表示,现在伐蜀的时机并未成熟;但是钟会却认为伐蜀必胜。

昭欲大举伐汉,朝臣多以为不可,独司隶校尉钟会劝之。..........征西将军邓艾以为蜀未有衅,屡陈异议;昭使主簿师纂为艾司马以谕之,艾乃奉命。《资治通鉴》

现在,事实证明,钟会的战略眼光超过所有的人,而且执行能力也超过所有的人。

大家认为伐蜀时机不成熟,关键是,过去的60多年时间里,巴蜀一直处于割据之中,现在却在钟会手中终结了;而且还只用了短短的三个月时间。

更主要的是,伐蜀之战最初由三路大军构成。征西大将军邓艾率领三万大军,雍州刺吏诸葛绪率领三万大军,镇西大军将钟会率领十万大军。

深入蜀中前,钟会就借诸葛绪畏敌不前为名,把诸葛绪用囚车押解回了京城;更主要的是,灭掉蜀汉后,钟会又以邓艾谋反为名,把邓艾也整死了。现在,这三路大军的指挥权,完全归钟会了。

在这种背景下,钟会难免会有太多的想法。

因为乐观的分析,钟会凭借伐蜀大军,整合蜀中的资源,打出消灭乱臣贼子司马昭的旗号,就可以取代司马昭;退而求其次,即使无法取代司马昭,也是可以割据蜀中的。

现在的钟会,和当年的曹髦一样,其实就是在赌,到底有多少人反对司马昭。

很不幸,反对司马昭的人,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样多。至少当钟会高举反对司马昭的大旗后,并没有多少人响应钟会;相反,人们都是迅速地和他划清了界限。于是钟会刚刚举起叛乱的大旗,就成了孤家寡人,然后就死于非命了。

许多人总认为,钟会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钟会也好,钟会手下的将领也好,家属都在洛阳。

其实呢,持这种观点的人,还是没有真正明白权力的本质就是站队。

一切是显然的,大家都愿意支持钟会,司马昭敢杀他们的家属吗?肯定不敢的。更主要的是,就算司马昭敢下这种命令,也得有人敢执行这种命令啊?

留有人质,永远是控制将领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价值有多大?显然永远也不要高估自己。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将领的家属都留在中央政府,就会乖乖听命令于中央政府,那皇帝想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也未免太容易了。

钟会率军出发时,就有人提醒司马昭,钟会这个人野心勃勃,他率军深入蜀地后,随时有可能失控的。

司马昭则表示,没事的!一切尽在我掌握之中。钟会灭蜀后的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我都已分析过了。如果钟会安份守己,一切啥也好说;只要他敢轻举妄动,那不过是自寻死路罢了。

总的来说,我相信大家还是愿意站在我身后的!

钟会在决定造反时,肯定也会仔细分析大家的态度。

是的,钟会是伐蜀大军的统帅,也是蜀汉地区最高负责人。但是,伐蜀大军一定会听从钟会的命令吗?蜀汉的军民一定会听钟会的命令吗?

这个是不确定的!甚至是完全不确定的!

这就好像,你是一个公司的总经理一样;而且在公司内部说一不二。但是,当你想反对你的老板时,大家会听你的话吗?这个真心说,是不确定的,而且是非常不确定的。

乐观的想象,司马昭就是一个乱臣贼子,而且所作所为天怒人怨,现在有人振臂一呼,自然会应者如云。事实上,钟会就是这样想的,否则,他哪敢挑战司马昭呢?

但是很不幸,事到临头,大家都表示支持司马昭。于是钟会当时就进退失据了。

这就好像,张少帅挑战老蒋的时候,他相信大家都会支持他。问题是,事到临头,大家竟然都支持老蒋。于是张少帅当时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钟会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他给司马昭当助手时,就是公认的张良再世。但是面对巨大的利益,他也完全漠视了眼前的风险与困难,于是他的叛乱,还没有正式展开,就因为军队失控而死了。

许多时候,能不能成功?谁也不知道。

尤其是在绝顶争锋之际,你千万不要说,你的能力有多高、实力有多强。能站在绝顶之上,与你正面竞争的人,谁的能力会很差呢?谁的实力会很弱呢?

这就好像,足球比赛开始了,谁敢说自己一定能夺冠?上一届的冠军,敢说这次一定还能夺冠吗?肯定不敢。

是的,你的实力非常强大。问题是,能进入决赛的球队,哪个它也不弱啊。

要知道,足球比赛是相对公平的,而且不可控的因素很少。毕竟,大家只能13个人上场;毕竟,所有的比赛都是一对一的,你永远不用担心,对方突然有一百多个人上场,而你只有13个人;更主要的是,你永远不用担心,自己的队员会突然反水。

现实中的博弈,哪有什么公平可言,而且不可控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因为竞争开始,大家所携带的资源就是天差地别的。在这种背景下,单挑时,你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打败对方,也没有用;因为对方可能会几十个人打死你一个人;关键是,你的属下随时可能出卖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绝顶之上的最后竞争,真心说,胜负常常只在一线之间,而且在棋子落地之前,没有人会知道结果。

对于成大事的人而言,常常会输在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上。

那就是,现在的时机成熟吗?

这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毕竟时机成熟与否,它存在太多不可控的因素。

一个人太乐观了、太自信了,难免会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就认为时机已经完全成熟了;因为类似的原因,他甚至还会执着于一些,在大家看来,根本没有希望成功的事。

问题是,乐观、自信,是所有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一个人没有这种素质,那他遇事时,难免会思前想后,总想着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在这种背景下,他还能干成什么大事呢?

有一个大哥曾说过,你如果等时机完全成熟了,再去做一件事,通常就是黄瓜菜也凉了!

从这层意义上,任何成功者的行为,都存在赌的成份。毕竟,富贵险中求!

从这层意义上,分析成功者的案例时,我们很容易陷入幸存者的偏差中。

最简单而言,成功者为什么会通过那些极尽危险、困难的考验呢?简单的思考,自然是因为他们胆大心细、不做无把握的事。

而更冷酷的事实则是,那些没有通过极尽危险、困难考验的人,都是传说中的失败者。

从这层意义上,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自然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意志力超过所有的人。但是在许多时候,也是因为他们足够幸运。

这就好像,足球世界杯开始,最后夺冠的球队,肯定有着过人的实力、优点。问题是,仅此是不够的。所以,在比赛结束前,除了上帝,谁也不知道最后的冠军是谁?

事实上,所有的成功者,都会习惯性的去冒险、去赌博,而在这种冒险、赌博中,是不是一定会成功,谁也不敢保证。

总的来说,任何一个能登上绝顶的成功者,都有着绝对乐观、自信的特质,否则,他就绝不会执着于一件,人们都认为希望极其渺茫的事;更不会为此,面对大家都不敢面对的风险、困难。

但是毫无疑问,钟会当时有点太乐观了。事实上,我们从钟会的乐观,更可以看到司马懿的谨慎。

司马懿在魏明帝托孤之时,其军政两界的影响力早已无人能及了,但是面对曹爽的排挤,司马懿依然要一退再退。

钟会此时的地位,与司马懿当时的地位相比,实在差的远了,但是钟会就忍不住想和司马昭摊牌了。结果呢?他刚刚流露出这个意思,军队就失控了;然后,司马昭还没有正式出手,钟会就死于非命了。

许多人认为自己成为军队的最高军事长官,就有资格做乱臣贼子。

这通常只是我们的错觉,因为做一个乱臣贼子如果真的如此容易,那所谓的世袭制早就在历史上消失了。

钟会之所以认为自己有机会打败司马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伐蜀胜利后,司马昭的权力、地位,必然会彻底凌驾于所以豪门大佬之上;而这一切,显然是普遍豪门大佬都不愿意看到的事实。

在这种背景下,钟会高举挑战司马昭的大旗,应该是可以获得大家支持和响应的。

但是很不幸,大家竟然都没有反对司马昭的意思,于是钟会当时就玩完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除了王祥 大家都愿意对司马昭磕头了

标签: 钟会司马昭司马懿邓艾蜀汉曹操

更多文章

  • 264年,钟会以手指天、哀嚎数声而亡,司马昭:杀光钟会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昕梦倾城标签:钟会,姜维,邓艾,曹魏,钟繇,司马昭,司马懿,书法家,史说三国

    钟会是曹魏的一位杰出将领,以智勇和才干而闻名。他一直以来都表现出出色的军事策略,在淮南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享有盛名。然而,他的地位和声望却在司马昭掌权后逐渐受到威胁。钟会深知司马昭的残忍和暴虐,他小心谨慎,企图翻身做主,但是,钟会的命运终究走向了终结,当钟会被揭发谋反时,司马昭毫不顾忌钟会与他的亲属

  • 三国的一位奇才,一手除掉姜维钟会邓艾,结果却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茗人堂史标签:邓艾,钟会,姜维,蜀汉,曹魏,奇才,司马昭,古装片,历史片,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也即前期名将辈出,后期则名将凋零。比如在三国前期,吕布、马超、关羽、赵云、黄忠、张飞、张辽、甘宁、许褚等众多武将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精彩事迹。但是,到了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似乎没有那么多的名将。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不仅是因为魏蜀吴三国鼎立格局的稳定,也是因

  • 钟会谋反,本该被灭三族,为何亲哥哥钟毓的儿子却被免死?

    历史解密编辑:江山岁月标签:钟毓,钟会,曹魏,蜀汉,曹操,钟繇,司马昭,书法家,史说三国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下,谋反无疑是一项大罪,一般轻则被灭三族,重则被株连九族。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之战中,钟会这位大将配合邓艾分兵进取,最终灭亡蜀汉。蜀汉灭亡后,钟会被拜为司徒,封县侯。功成之后,萌生不臣之心,勾结蜀将姜维,图谋据蜀自立,打压太尉邓艾。景元五年(264年)正月,钟会以郭太后遗命之

  • 曹魏灭蜀第一功臣邓艾因何遭司马昭猜忌并唆使监军卫瓘将其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司马昭,邓艾,钟会,蜀汉,刘禅,姜维

    公元262年, 魏朝执掌朝政的权臣司马昭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出兵攻伐蜀汉事宜,邓艾等大臣多以为时机未到,不可操之过急,唯独司隶校尉钟会力挺司马昭的伐蜀计划,主张出兵,司马昭对群臣说:“自寿春之乱平定后,国家免役六年,修兵治甲,以备讨二虏,如今看来,吴地广而下湿(江南地广又是水乡泽国,不利于骑兵作战),用

  • 成都之乱的智商排名,卫瓘>姜维>钟会>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卫瓘,邓艾,钟会,姜维,司马昭,诸葛瞻

    钟会力主伐蜀邓艾是个结巴,他的出身也只比涿郡屠户高上一级,幸运的是,在最基础的工作汇报中偶然遇到了太尉司马懿,司马宣王不仅活得久,看人的眼光也很毒辣,没多久就把邓艾从一个普通的文职调任到太尉府中,成为身边的亲信。又过了些许时间,邓艾连升三级,改任尚书郎,从司马家的亲信变成了朝廷的重臣,在高平陵之变后

  • “魏灭蜀之战”后,钟会、姜维、卫瓘共同构建的权谋修罗场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姜维,钟会,邓艾,蜀汉,司马昭,曹魏

    此座倾危不信人,此身便合去朝廷。凌云莫道非真醉,直到身亡更未醒。在魏景元四年(即公元263年),钟会、诸葛绪、邓艾数路大军伐蜀。钟会攻破汉中,在剑阁与姜维的主力相拒;邓艾则偷渡阴平,轻兵奔袭成都。最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钟会、邓艾建立不世奇功。不过后来曹魏内部发生巨大的兵变,邓艾、钟会、姜维都死于这

  • 卫瓘只是一个文官,为何能以一己之力,除掉邓艾、钟会和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卫瓘,邓艾,姜维,钟会,魏国,司马昭,书法家,曹操手下

    卫瓘的经历再次证明,不是你做了什么,不是你立下了多大的功劳,而是你能不能笑到最后。三国早期的袁绍、袁术、公孙瓒、吕布、刘璋、张鲁这些诸侯,都是一时豪杰,独霸一方。但是他们最终被刘备、曹操、孙权建立的三国所代替。然而刘备、曹操、孙权的三国,也没有笑到最后。三国乱世最终结束了,但是统一三国的既不是魏国,

  • 三国末期将领卫瓘,是如何除掉邓艾、钟会的?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邓艾,钟会,蜀汉,司马昭,曹魏

    卫瓘,三国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重臣,官至尚书令、侍中、太保。在三国时期,卫瓘的评价是两极分化的,有人认为他是忠臣,如司马炎就说他:“忠允清识,有文武之才”,他认为卫瓘是位文武双全的大忠臣,知识渊博、清风亮节、正直公允,可谓是完臣。也有人说他是小人,杜预就说他:“身为名士,位居总帅,既无德音,又不御下以

  • 卫瓘早期能干掉三国三员名将,最后为何却死在了一个女人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卫瓘,钟会,司马昭,邓艾,曹魏,司马炎

    卫瓘早期能够干掉三国三大名将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大,而是他的后台有多硬,还有就是他的老板司马昭要杀人,与卫瓘无关,卫瓘不过是执行者而已,但卫瓘最后死于女人之手。则恰恰说说明了卫瓘是无能之辈,他干的那些露脸的事情,不过是狐假虎威罢了。卫瓘,(220年-291年),字伯玉。曹魏后期至西晋初重臣,曹魏尚书卫觊

  • 卫瓘仅有一千兵马,钟会邓艾掌兵20万,为何卫瓘能除掉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手工匠人标签:钟会,邓艾,姜维,司马昭,刘禅

    263年8月,魏国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率领18万精兵三路攻蜀。其中,还有一位特殊人物——卫瓘,以监军的身份监督邓艾、钟会,代理镇西将军军司,统兵一千人。蜀国灭亡之后,钟会邓艾出现异动,其中钟会密谋造反,割据蜀国故地为王,但这两人掌兵20余万,而卫瓘仅有一千兵马,双方兵力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