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吴有两位“后将军”:一位平定叛乱,一位是丁奉之弟!

东吴有两位“后将军”:一位平定叛乱,一位是丁奉之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烨青衣 访问量:468 更新时间:2024/1/9 22:14:23

后将军,古代官职,始于战国时期。对于后将军来说,地位仅次于上卿,职务上包含了护卫京师,驻守边境等范围。按照东汉时期的官制,后将军在武将中仅次于大司马、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官职,也即是一个中等偏上的武将官职。在汉末三国时期,不少武将甚至诸侯就曾被封为后将军。

比如在曹魏,曹洪文聘等人曾担任后将军这一官职。再比如在蜀汉,黄忠姜维等名将,也曾担任后将军一职。当然,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东吴,历史上也有两位后将军。对于东吴的两位后将军来说,一位平定叛乱,一位是丁奉之弟!

一、贺齐

首先,贺齐(?-227年),字公苗,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人。三国时期的东吴名将。早在东汉末年,贺齐曾担任会稽郡的郡吏。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孙策来到了会稽郡。因为获得孙策的赏识,贺齐得以被晋升为南部都尉、平东校尉等官职。公元200年,孙策去世后,孙权执掌江东大权。在此基础上,贺齐自然成为了孙权的部下。

建安十三年(208年),贺齐被孙权封为威武中郎将。同年,贺齐受孙权派遣,讨伐丹阳郡黟、歙等地。在这场战役中,贺齐的大军溯渐水而上,丰浦、东阳、武强、叶乡等四乡先降。贺齐上表孙权,分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一带)东之叶乡置始新县,是为淳安置县之始。后来,贺齐攻克黟、歙全境,遂析黎阳、休阳和新定三县,并黟、歙、始新等县,另置新都郡,以贺齐为太守,郡治设始新县新定里(今淳安县威坪镇)。

次年,贺齐另筑郡城(即后人所称之“贺城”、“淳城”),将郡治由新定里迁入贺城。对此,在笔者看来,在三国时期,山越成为东吴的心腹大患。在此基础上,贺齐能够平定山越等叛乱,增加东吴的郡县数量,自然是大功一件了。而这,自然也是贺齐能够晋升为后将军的重要原因。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吴郡余杭县百姓郎稚纠集宗族叛乱作寇,随即又有数千人加入其中,贺齐出兵征讨,很快又剿灭郎稚,上表述说,分析余杭县加设临水县。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豫章郡东部百姓彭材、李玉、王海等起兵作贼叛乱,聚众万余人。贺齐讨伐平定,并诛杀了叛军的首领,其余叛贼全部降服。因为多次平定叛乱,贺齐被升为孙权晋为奋武将军。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鄱阳郡的百姓尤突接受曹操所赐印绶,引导百姓叛乱东吴,陵阳、始安、泾县都与尤突相呼应。得知这一消息后,孙权自然是十分重视。于是,贺齐与陆逊征讨击败尤突,斩杀几千人,剩余叛军震慑归服,丹阳郡三县的寇贼全部投降,贺齐从中选择得精兵八千人。在此基础上,贺齐被授予安东将军,册封爵位为山阴侯。对此,在笔者看来,山阴侯作为一个县侯,这已经是地位极高的爵位了。在汉末三国时期,侯爵主要分为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这四个档次。比如关羽的汉寿亭侯,就是一个亭侯。而就吕布的温侯,则是一个县侯。

吴黄武初年(222年),孙权成为吴王后,贺齐升迁为后将军,任徐州牧。在三国时期,孙权曾命贺齐出镇江上,贺齐军容威壮,严阵以待,与魏国曹休军划江而守。到了黄武六年(227年),后将军贺齐去世。对此,在笔者看来,贺齐虽然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因为很少参加到东吴和曹魏、蜀汉之间的作战,这促使贺齐的知名度不是太高。

二、丁封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丁封,三国时期的吴国将领。对此,在笔者看来,丁封的名字,应该很多人都比较陌生。但是,丁封的兄长丁奉,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三国名将。对于丁封来说,在东吴官至后将军,这已经是地位相对较高的武将官职了。

公元263年冬十月,蜀国因为魏国要对其征伐,从而派遣使者告知吴国。公元263年冬十月二十二日,吴景帝孙休派遣大将军丁奉督率各军向魏国寿春挺进,将军留平另到南郡见施绩,商讨进兵方向,命令将军丁封、孙异前赴沔中,救援蜀国。但是,不久之后,蜀汉后主刘禅投降魏国,消息传来后,吴景帝孙休停止了救援的行动。在此之后,《三国志》等史料中,就没有丁封相关的记载。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丁封的去世时间,应该在兄长丁奉之前。

标签: 东吴孙权平定魏国孙策曹魏

更多文章

  • 江东十二虎臣,最为悍勇的两大猛将是谁?不是周泰也不是丁奉

    历史解密编辑:一袭素衣标签:周泰,丁奉,凌统,甘宁,孙权,陈武

    吴蜀魏三国中,东吴诸将虽然总的来说顶级武力不如蜀汉和曹魏,但是胜在拿得出手的大将数量比较多,除了太史慈之外,江东诸将当以甘宁、凌统、程普、周泰、黄盖、韩当、陈武、蒋钦、董袭、徐盛、潘璋、丁奉合称的江东十二虎臣武力最为出众,那么十二虎臣最为悍勇的两大猛将是谁?不是周泰也不是丁奉,而应该是凌统和甘宁。先

  • 黄忠一箭射退关羽,赵云一箭逼退丁奉和徐盛,两人箭术哪个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三分钟的温度呀标签:黄忠,关羽,赵子龙,徐盛,吕布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箭术高手,比如铜雀台箭术比武中曹操麾下先后出场的曹休、文聘、曹洪、张郃、夏侯渊、徐晃等人无一不是箭法如神的神射手,其余将黄盖射落水中的张辽和射伤关羽的庞德箭术也不弱,更不用说辕门射戟的吕布和射中关羽盔缨根的黄忠,以及东吴第一、第二神箭手太史慈和甘宁等人。其实演义中还有一位被低估的

  • 三国时的五位“冠军将军”:除了丁奉,另外四位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丁奉,蜀汉,曹魏,吴国,魏国,曹操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主要分为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这两个类型。其中,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由于重号将军的名额相对较少,所以自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

  • 张辽被名将丁奉一箭射杀?丁奉晚年拥兵自重,结局又是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告诉航海家标签:张辽,丁奉,孙权,曹操,吴国,曹丕

    错捐金带子舆台,李典张辽安在哉。——[宋]苏籀张辽,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名将之一,同时也是马邑之谋的发动者聂壹的后人。早期在雁门任职郡守,后来又先后跟随董卓、吕布等人奔赴战场。在跟从多位将领的征途中,张辽都尽职尽责,竭尽所能。吕布死后,张辽率领手下归降于曹操。后来张辽和关羽一起击败了当时势力强大的袁绍

  • 徐晃被孟达射死,张辽被丁奉射死,他们都在阴沟里翻船了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徐晃,张辽,孟达,丁奉,文丑,刘备

    徐晃和张辽都是曹魏名将,两个人都在同一阵营,他们武艺高强,善于统兵作战,彼此不分伯仲。在战场上,徐晃和张辽是好搭档,两个人经常一起并肩战斗,在共同作战中,遇到危险的时候,徐晃还曾救过张辽两次。然而,徐晃和张辽两个人,大风大浪都过来了,没想到,最后却都在阴沟里翻船了,他们都死于箭下,徐晃被叛将孟达一箭

  • 东吴名将丁奉究竟是何许人也?战绩竟然如此了得,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丁奉,东吴,刘备,孙权,诸葛亮,张辽

    一说起三国猛将,一定是滔滔不绝。常胜将军赵云、千里走单骑的关羽、虎痴将军许褚等等。但是仔细想想,他们大多数都是蜀国、魏国的猛将,那么三国之中的东吴就没有猛将了吗?东吴猛将也有很多。这位英雄虽然不如周瑜、鲁肃那样运筹帷幄,也没有孙策、周泰那样以一敌十的武艺,却也干过伏击刘备、追杀诸葛亮、射杀张辽的大手

  • 张辽斩杀太史慈,丁奉射死张辽,三国演义常见的缺点,关公战秦琼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张辽,丁奉,秦琼,太史慈,乐进

    文 / 布衣如是说 未经授权 谢绝转载东莱太史慈,猿臂善射,箭无虚发,北海救孔融,神亭战孙策,投身孙氏声名显赫。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这位江东名将却死于张辽之手,是确有其事,还是小说家发明的历史?张辽射杀太史慈,出现在小说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赤壁之战后,孙权率领得胜之师

  • 三国名将墓现世!从龙套变成孙吴长城,丁奉走过的一生跌宕起伏

    历史解密编辑:浅意时光标签:丁奉,孙吴,东吴,三国,三国演义,刘备

    对于古墓的发掘,一直是我们国家考古队的目标,那些古墓的重现有助于后人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三国时期的古墓,有许多都已经出土被世人所了解,像是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曹操墓、南京市的孙权墓、安徽省马鞍山的朱然墓……但是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多如牛毛,还有许多英杰的墓穴一直在某个角落未被发掘,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

  • 如果刘禅死守成都,等丁奉、姜维和南中的援军,会不会扭转战局?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刘禅,姜维,邓艾,钟会,诸葛瞻,蜀汉

    邓艾兵临城下时,刘禅面临着许多困难。然而,当时的蜀汉,形势上仍有可为,军事上并没有必败之理,仍有机会坚持下去。只不过,对于已深陷惊恐之人来说,满眼都是困难和放弃的借口。成都的形势:困难极大,但仍有自守之力邓艾逼近时,成都城内陷入恐慌之中。仅仅一个月之前,蜀汉君臣还相信:战火无论如何不可能烧到成都。因

  • 东吴名将丁奉是如何一战斩杀张辽的?丁奉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猫眼观史标签:丁奉,张辽,东吴,曹丕,孙权,徐晃

    丁奉,三国东吴名将,据说少年时就异常骁勇善战,多次为吴国立下战功,尤其是“丁奉雪中奋短兵”的典故更是家喻户晓,(丁奉在严寒的冬季,大雪纷飞之时,让所有部将和士兵脱去盔甲和头盔,不用长枪大戟,一律带短刀去和曹魏士兵作战,最后魏兵因为轻敌,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丁奉在这一战大获全胜。)丁奉在东吴官拜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