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三国时代的跨度比较大,所以大部分武将无法贯穿整个时代,当然廖化这样的“神人”是个例外。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一流猛将基本活跃于三国前期,像吕布、颜良、文丑、典韦这些猛人就是典型的代表,如徐晃、关羽、马超、黄忠等猛将也都难撑到三国后期。不过每个时期都有属于它的英雄,步入了三国后期也有一些狠人存在,像张郃熬死了赵云、张飞、马超等强敌,瞬间就变得无敌起来,这也是三国后期人才凋零所致。
张郃本来是三国前期的人物,而他曾见了马超、赵云就肝颤,一直都活在他们的阴影之中。张郃出道于《三国演义》里的官渡之战桥段,而他一登场就平了张辽50回合,表现也算非常不错,至少达到了一流段位。可后来的张郃就步入了一阵低谷期。穰山之战,赵云30回合轻松打败张郃。渭水一战,马超20招秒败张郃。到了汉水之战的时候,张郃、徐晃2个人都不敢硬碰赵云。
可当赵云、马超这些猛将老死以后,张郃就如同开挂一样无敌起来,甚至刷遍了蜀将,让诸葛亮都只有叹气的份。赵云死后,蜀国还有魏延、姜维、王平这些比较生猛的武将,但他们却挡不住张郃开挂。诸葛亮北伐之际,张郃突然暴走:不仅刷遍了蜀将,还打乱了诸葛亮的计划。本来张郃只是前期衬托五虎将的绿叶,但到了后期却无敌起来,这也从侧面说明三国后期武将整体水平不如前期的事实。
不过张郃死后,魏延就成了代表猛将。不过魏延却没能风光多久,而是死于马岱之手。张郃、魏延一死,三国后期的一流猛将就屈指可数了,同时武力值第1的人选也似乎难以评定。姜维、文鸯、邓艾、邓忠这些人都是后期猛将的代表,但他们谁是最强还真不好下定论。
姜维是个难得的将才,同时还是为数不多可以与赵云战平的武将。天水一战,姜维和赵云打成了平手,同时也赢得了赵云的点赞,表现非常抢眼。诸葛亮死后,姜维也成了蜀国的统帅,肩负着北伐的艰巨使命。不过姜维没能表现出独一档的武力值,他曾和邓艾、邓忠都有过交手,但几十回合下来全部战平。这也体现了姜维、邓忠、邓艾一个段位的事实,即使姜维比他们厉害一些,也不可能高出一个档次。
文鸯也一直是个呼声非常高的人选。文鸯出场比较晚,但却有种赵云附体的感觉。乐嘉城外,文鸯一个人刷遍了几百名魏将,同时还在几万敌兵中7进7出,那表现与赵云有一拼。当时文鸯随手几下就可以打死魏将,同时也能毫发无损地突围,更吓得几百名魏将瑟瑟发抖。乍一看,文鸯非常强势,但他却几十回合也拿不下邓艾,这也严重影响了文鸯的评分。
小结:姜维几十回合拿不下邓艾、邓忠,而邓艾和文鸯又是平手,因此这4人基本上一个段位,实际差距不算太大。
相比较而言,张郃、魏延死后,能够算得上武力值第1人的也就只有这名蜀将——诸葛尚。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第1聪明人,而他的儿子诸葛瞻却是名武将,同时诸葛瞻之子诸葛尚也是位武将。诸葛尚登场的时候已经到了蜀国快灭亡之际。邓艾偷渡阴平,成功拿下江油,然后就大举进攻绵竹关。诸葛瞻派诸葛尚去退敌,诸葛尚先搬出了爷爷诸葛亮的木像,然后趁机杀退了师纂、邓忠与魏军。这一战,你可以说诸葛尚利用诸葛亮木像取胜,但后面的战役就是他凭真本事取得。
师纂、邓忠吃瘪后,邓艾非常生气,并再次命令他们进攻,还特地下达了“再输就斩首”的军令。在这种情况下,师纂、邓忠带着1万魏军又去攻打绵竹关,但他们却再次被诸葛尚杀退。当时诸葛尚还打伤了师纂、邓忠2人。原文如下:“师、邓二人又引一万兵来战。诸葛尚匹马单枪,抖擞精神,战退二人。师纂、邓忠中伤而逃。”邓忠是可以和姜维打平的人,而师纂常跟着邓忠一起出战,他们应该是一个段位。换句话说,2个邓忠或2个邓艾也不是诸葛尚对手。
总结:邓艾、邓忠、姜维、文鸯基本一个水平,但诸葛尚却可以打败2个邓忠,因此他的真实武力值远在这些武将之上,因此可算张郃、魏延死后的第1猛将了。
(资料来自于《三国演义》,本文作者龙傲,未经同意不得抄袭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