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马谡按照诸葛亮的指挥做事,不会被砍头,马谡之所以被“挥泪斩马谡”,主要原因是他不受诸葛亮节制或者说过快失去街亭,而非失去街亭。
马谡被斩根本原因
大家可以看看《三国志》本文是如何叙述马谡失败一事,“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马谡之失,主要在于“违亮节度,举动失宜”。
军队的口号是什么?“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一个不听号令的将军,如果不斩,主帅再难统帅三军,此乃马谡必死之本。或许有人会提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观点,提出这样的观点这本身没有毛病,但是你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最终打赢了,那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打败了,那叫“不受节度”。
既然马谡是因为“违亮节度”而被斩,那么马谡如果按照受诸葛亮节度,举动也不失宜,那么马谡就不会被斩,但是马谡被处罚却是一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马谡不仅与诸葛亮交好,与刘备关系更是密切,当然了,这样的推断有点腹黑。
马谡“活罪难逃”
为什么会说马谡“活罪难逃”呢?因为街亭失守是必然的事情。
实力不敌马谡当时守街亭,带兵两万,身边的副手是战斗经验丰富的王平。对方是谁?是曹魏名将张郃,张郃的实力在三国武将中也数得上名次,马谡一定不是他的对手,但是王平坚守不出的话,可以抗衡。
街亭易守难攻,以两万守五万,或许有点压力,但是不至于快速失守。《三国志》中没有写出马谡具体如何失败,只是记载了“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所以具体咋回事也不好说,咱们后续分析姑且按照《三国演义》的情节来说,因为《三国演义》设置的情节,凸显了马谡纸上谈兵的性格,也许贴切事实。现在咱们继续说实力对比。
面对张郃,马谡和王平坚守不出,能守住已经是万幸。前沿日久,街亭之战必败。
马谡贪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由于事出突然,效果极佳。由于诸葛亮的管理有方,军队所到之处尽皆来降,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致使关中大震。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三国志》
此时的魏明帝内心惊慌,派出张郃、曹真前去阻挡。
面对张郃这样的名将,而且兵力悬殊之下,马谡深谙兵法,为何不听诸葛亮节度,又不听王平劝告?难道马谡傻吗?不,马谡不仅不傻,而且太过聪明。
马谡虽然口若悬河,熟读兵法,但是马谡未有寸功,此次守街亭之任务,并不是一个讨彩的活,诸葛亮让王平为副,就是怕马谡第一次太紧张,万一挫败,怕他失去信心,对未来不利。
但是诸葛亮错看了马谡,马谡胆子很大,他深知诸葛亮安排的极为妥当,王平所言也甚为有理,但是他全然不顾军法,正是因为想一战成名。如果他按照诸葛亮的方法,固然守住街亭无碍,但是这功劳却全是诸葛亮的,只有马谡按照自己的方式,不仅守住街亭,还能全歼敌军,这才能凸显他马谡的高明之处。
于是,马谡铤而走险,全然不顾全局,只为一己私利,结果没能一战成名,反而一战殒命,还不是战死沙场,而是因罪被斩,着实憋屈。
诸葛亮排挤马谡这或许也是马谡必然获罪的一个原因,当然了,这里面有着对丞相腹黑分析的成分,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全面的分享,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马谡在刘备生前,与刘备关系贼好,刘备对马谡也十分看重。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和刘备一致,诸葛亮和马谡也经常彻夜长谈,可见其关系之亲厚,非一般人可比。
也正因为如此,诸葛亮可能感受到了来自马谡的压力,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给马谡安排了一个守街亭的活儿。
这个守街亭到底是个什么任务呢?守它的战略目的其实关键在于一个“拖”字,也叫争取时间,诸葛亮没指望马谡和王平一直守住街亭,只要能守个十天八天,为诸葛亮稳住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争取时间,到时候孤军深入的人就不再是蜀军,而是张郃这支魏军。
张郃攻打街亭,乃是断诸葛亮后路之举,如果马谡和王平守住街亭一些时日,诸葛亮稳住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一旦诸葛亮站住脚跟,那么抄后路的人就不是张郃,而是诸葛亮反包围张郃了。
可惜马谡不堪重用,几天就败北了,导致诸葛亮无奈撤回,能安全撤回汉中,已经是诸葛亮能做的最好程度。
或许诸葛亮真有私心,想限制马谡崛起,所以给他一个守街亭的任务,让他能够锻炼,又安全,最后守不住诸葛亮在安慰他几句,这或许是诸葛亮最初的想法,但是马谡的任性诸葛亮没想到,葬送了一次北伐好机会。
当时一起受罚的还有赵云、邓芝,这二人失利,但是保存了实力,当时也受到了处罚,只是没有马谡这么重。
“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
马谡受节度败北亦不会被斩
其实对于街亭之失,和箕谷不戒之失,诸葛亮自己也很自责,他觉得这都是他的责任。
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於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诸葛亮为此事还自贬三等,有人说,诸葛亮是在作态,其实也不全是,诸葛亮一生清廉,家里全靠他的这点工资,自贬三等,家中生活质量都受到了影响,如果这是作态,作了一辈子,也就是真的了不是吗?
诸葛亮如此自责,并没有推卸责任,所以马谡按照他的指挥行事,即使失败了也不会被斩,最多被罚,毕竟守街亭就是一个争取时间的任务,所以诸葛亮有心理准备,但是马谡不听从军令,如果不斩,诸葛亮再难号令三军,诸葛亮也是出于无奈,“戮谡以谢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