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谡如果按照诸葛亮的指示守街亭,如果有失,还会被斩吗?

马谡如果按照诸葛亮的指示守街亭,如果有失,还会被斩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1454 更新时间:2024/3/21 5:38:02

如果马谡按照诸葛亮的指挥做事,不会被砍头,马谡之所以被“挥泪斩马谡”,主要原因是他不受诸葛亮节制或者说过快失去街亭,而非失去街亭。

马谡被斩根本原因

大家可以看看《三国志》本文是如何叙述马谡失败一事,“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马谡之失,主要在于“违亮节度,举动失宜”。

军队的口号是什么?“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一个不听号令的将军,如果不斩,主帅再难统帅三军,此乃马谡必死之本。或许有人会提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观点,提出这样的观点这本身没有毛病,但是你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最终打赢了,那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打败了,那叫“不受节度”。

既然马谡是因为“违亮节度”而被斩,那么马谡如果按照受诸葛亮节度,举动也不失宜,那么马谡就不会被斩,但是马谡被处罚却是一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马谡不仅与诸葛亮交好,与刘备关系更是密切,当然了,这样的推断有点腹黑。

马谡“活罪难逃”

为什么会说马谡“活罪难逃”呢?因为街亭失守是必然的事情。

实力不敌马谡当时守街亭,带兵两万,身边的副手是战斗经验丰富的王平。对方是谁?是曹魏名将张郃,张郃的实力在三国武将中也数得上名次,马谡一定不是他的对手,但是王平坚守不出的话,可以抗衡。

街亭易守难攻,以两万守五万,或许有点压力,但是不至于快速失守。《三国志》中没有写出马谡具体如何失败,只是记载了“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所以具体咋回事也不好说,咱们后续分析姑且按照《三国演义》的情节来说,因为《三国演义》设置的情节,凸显了马谡纸上谈兵的性格,也许贴切事实。现在咱们继续说实力对比。

面对张郃,马谡和王平坚守不出,能守住已经是万幸。前沿日久,街亭之战必败。

马谡贪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由于事出突然,效果极佳。由于诸葛亮的管理有方,军队所到之处尽皆来降,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致使关中大震。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三国志》

此时的魏明帝内心惊慌,派出张郃、曹真前去阻挡。

面对张郃这样的名将,而且兵力悬殊之下,马谡深谙兵法,为何不听诸葛亮节度,又不听王平劝告?难道马谡傻吗?不,马谡不仅不傻,而且太过聪明。

马谡虽然口若悬河,熟读兵法,但是马谡未有寸功,此次守街亭之任务,并不是一个讨彩的活,诸葛亮让王平为副,就是怕马谡第一次太紧张,万一挫败,怕他失去信心,对未来不利。

但是诸葛亮错看了马谡,马谡胆子很大,他深知诸葛亮安排的极为妥当,王平所言也甚为有理,但是他全然不顾军法,正是因为想一战成名。如果他按照诸葛亮的方法,固然守住街亭无碍,但是这功劳却全是诸葛亮的,只有马谡按照自己的方式,不仅守住街亭,还能全歼敌军,这才能凸显他马谡的高明之处。

于是,马谡铤而走险,全然不顾全局,只为一己私利,结果没能一战成名,反而一战殒命,还不是战死沙场,而是因罪被斩,着实憋屈。

诸葛亮排挤马谡这或许也是马谡必然获罪的一个原因,当然了,这里面有着对丞相腹黑分析的成分,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全面的分享,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马谡在刘备生前,与刘备关系贼好,刘备对马谡也十分看重。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和刘备一致,诸葛亮和马谡也经常彻夜长谈,可见其关系之亲厚,非一般人可比。

也正因为如此,诸葛亮可能感受到了来自马谡的压力,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给马谡安排了一个守街亭的活儿。

这个守街亭到底是个什么任务呢?守它的战略目的其实关键在于一个“拖”字,也叫争取时间,诸葛亮没指望马谡和王平一直守住街亭,只要能守个十天八天,为诸葛亮稳住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争取时间,到时候孤军深入的人就不再是蜀军,而是张郃这支魏军。

张郃攻打街亭,乃是断诸葛亮后路之举,如果马谡和王平守住街亭一些时日,诸葛亮稳住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一旦诸葛亮站住脚跟,那么抄后路的人就不是张郃,而是诸葛亮反包围张郃了。

可惜马谡不堪重用,几天就败北了,导致诸葛亮无奈撤回,能安全撤回汉中,已经是诸葛亮能做的最好程度。

或许诸葛亮真有私心,想限制马谡崛起,所以给他一个守街亭的任务,让他能够锻炼,又安全,最后守不住诸葛亮在安慰他几句,这或许是诸葛亮最初的想法,但是马谡的任性诸葛亮没想到,葬送了一次北伐好机会。

当时一起受罚的还有赵云邓芝,这二人失利,但是保存了实力,当时也受到了处罚,只是没有马谡这么重。

“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

马谡受节度败北亦不会被斩

其实对于街亭之失,和箕谷不戒之失,诸葛亮自己也很自责,他觉得这都是他的责任。

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於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诸葛亮为此事还自贬三等,有人说,诸葛亮是在作态,其实也不全是,诸葛亮一生清廉,家里全靠他的这点工资,自贬三等,家中生活质量都受到了影响,如果这是作态,作了一辈子,也就是真的了不是吗?

诸葛亮如此自责,并没有推卸责任,所以马谡按照他的指挥行事,即使失败了也不会被斩,最多被罚,毕竟守街亭就是一个争取时间的任务,所以诸葛亮有心理准备,但是马谡不听从军令,如果不斩,诸葛亮再难号令三军,诸葛亮也是出于无奈,“戮谡以谢众”。

更多文章

  • 如果马谡成功在街亭挡住张郃的话,结局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张郃,马谡,曹魏,诸葛亮,蜀汉,刘备,赵子龙,曹操麾下

    街亭之战,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诸葛亮率军攻打曹魏,声称由斜谷道攻取郿县,并派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令曹真前去防守郿县;诸葛亮则亲率诸军进攻祁山,发动第一次北伐中原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因为诸葛亮出其不意,曹魏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震惊曹魏,魏

  • 假如你穿越到三国变成马谡,正遇见孔明派你去街亭,你会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诸葛亮,马谡,张郃,演义,魏延

    这事得分情况。一是《演义》,二是历史。尽管都有马谡守街亭这回事。但条件、顺序和逻辑都不一样。自以为看了《品三国》或断章取义的网文,就觉得高人一等的,还是回去把2本原著老老实实看完比较好。提醒一句,喜欢张口就来的慎入(出门右拐!)需要明确的是:所有觉得行军打仗就是点个鼠标,部队能在沙盘(屏幕)上弄过来

  • 如果诸葛亮不杀马谡,他会有大作为吗?或能成超过姜维的蜀汉重臣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诸葛亮,姜维,马谡,姜维的,刘备,蜀汉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提起三国那段历史,一定免不了想起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妙计连连。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诸葛亮更是被神话的存在,不仅料事如神,而且永远镇定自若,仿佛什么事都在自己的掌握中。事实也是如此,作为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为刘备出了许多的对策使得刘备大胜而归,也成了孙权、曹操、司马懿

  • 街亭之战中,马谡怎么做,才能挡住张郃10天以上?说出来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张郃,马谡,诸葛亮,蜀汉,刘备,街亭

    山断云川望眼收,街亭失守恨常留。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遣了自认为的得力助手,马谡镇守街亭,这也是北伐的重要布局之一。刘备在世时,曾告诫过诸葛亮,不可重用马谡,原因在于他的无能。但诸葛亮没有将此建议放在心上。诸葛亮可能认为,他的街亭战略,加上对魏军熟悉的王平辅佐,万无一失。结果却是马谡狼狈撤退。仔细分析

  • 刘备临死前说马谡不堪大用,他是如何看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备,马谡,诸葛亮,太守,关羽,蜀汉

    标题:刘备临死前说马谡不堪大用,他是如何看出来的?文/酒剑仙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临死前,他把诸葛亮叫到身边,举国托付,甚至说出“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话。诸葛亮听后泪流满面,表示自己将竭尽全力,以死相报。有人说刘备是在试探诸葛亮,然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却不这么认为

  • 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会成功吗?情况并不乐观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马谡,张郃,蜀汉,魏国,北伐,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马谡失街亭”是三国历史上一件令人颇为遗憾的事情,很多人都把诸葛亮北伐最大的失误归咎在重用马谡这个人身上,那么设想一下,如果当时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的北伐是否就真的会成功呢?下面我来分析一下。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才刚刚开始而已,离成功还差得远。首先:我们看一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略目

  • 刘备说马谡不可用,为何诸葛亮偏要用?诸葛亮:因为我对不起他哥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刘备,马谡,蜀汉,三国,汉朝,诸葛亮,天文学家

    公元223年,汉昭烈帝刘备去世。临终前,刘备在白帝城将自己儿子刘禅和整个国家都托付给了诸葛亮。此外,刘备还语重心长地对诸葛亮说:“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在未来的岁月里,诸葛亮对刘备所有的嘱托,都用实际行动给了回应。唯独只有“不用马谡”这一点,诸葛亮却没有听从。最终,诸葛亮任用马谡防守街亭,导

  • 为何刘备能够一眼就看出马谡是一个庸才,而诸葛亮却不行呢?

    历史解密编辑:烛下青史标签:刘备,诸葛亮,庸才,赵括,丞相,马谡

    马谡我们都知道他还有一个兄弟叫赵括,这两个人都是纸上谈兵的高手,一个将赵王忽悠得一愣一愣的,一个将蜀国的骄傲诸葛丞相忽悠得一愣一愣得。最后两个人的结果也是十分的相似,都是遭遇大败,所以我把这两个称作兄弟。但是马谡其实早就被看出来是一个庸才了,而且还被人警告不要用,而这个看出来他是庸才的人就正是蜀国的

  • 败失街亭的马谡究竟该不该杀?为何那么多人请求诸葛亮免其一死?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马谡,诸葛亮,司马懿,失街亭,蒋琬,魏延

    马谡败失街亭,使第一次出军北伐的诸葛亮失掉了进攻的依托和有利的形势。曹魏从关中派来的援军通过街亭源源不断、畅通无阻地开至陇右。本来占有很大优势的蜀军,现在西面有陇西未降,东有曹魏援军接踵上陇,已对蜀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为了保存实力,等待再次北出祁山攻魏的时机,诸葛亮只得忍痛放弃已经到手的魏属凉州三郡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看似情真意切,实则背后另有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马谡,张郃,赵括,孟获,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在现如今也经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空谈理论,对于很多事情讲的头头是道,但是一到实际行动中来就彻底废了,根本没有主持大局的能力,而赵括也因为他的失败成了这一成语的典型人物,孰不知除了赵括之外还有一个人也是类似的,他便是三国时期蜀国将领马谡。而提到他,大家肯定会想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