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临死前说马谡不堪大用,他是如何看出来的?

刘备临死前说马谡不堪大用,他是如何看出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3720 更新时间:2024/3/21 5:36:56

标题:刘备临死前说马谡不堪大用,他是如何看出来的?

文/酒剑仙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临死前,他把诸葛亮叫到身边,举国托付,甚至说出“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话。诸葛亮听后泪流满面,表示自己将竭尽全力,以死相报。

有人说刘备是在试探诸葛亮,然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却不这么认为,他称“刘备托孤”为“古今之盛轨”。

君臣相知一场,刘备深知诸葛亮的缺点,所以再三嘱咐诸葛亮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马谡到底做错了什么,能让刘备觉得他不堪大用呢?

刘备曾对马谡寄予厚望

马谡,字幼常,出身荆州士族,兄弟五人,皆有才名。马家五兄弟,是按照伯、仲、叔、季、幼的顺序排列的。马谡排行最小,故称幼常,四位哥哥分别是马伯常、马仲常、马叔常、马季常。

由于某些原因,马谡的大哥二哥三哥都未能出仕,四哥马良(字季常)是诸葛亮的好友,经常称诸葛亮为“兄长”。民间谚语曰“马家五常,白眉最良”,很显然,马家虽然都才气过人,但最有才华的还是马良。

刘琦病死后,刘备自任荆州牧,并在诸葛亮的推荐下征召马良为从事。马良做事稳健可靠,外交能力出色,曾辅助关羽守卫荆州。刘备占领西川后,身边缺少人才,马良被从荆州调来担任左将军掾,成为刘备的实际助手。

夷陵之战时,马良被刘备派去招纳安抚五溪蛮各部,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五溪蛮首领接受了朝廷的封号,并出兵策应,然而刘备败得太快,根本没等到蛮兵的支援,马良也在混战中丧生,年仅36岁。

图:马良

马谡以荆州从事的身份随刘备入川,刘备为了历练他,曾让他担任绵竹令、成都令等职。

两兄弟都曾担任刘备的幕僚,刘备也都对2人予以重任。从这里我们看出,马谡还没表现出反常,或者说还没什么黑点让刘备说出“不堪大用”的话来。成都令相当于首都市长,更能说明刘备对马谡的重视程度。

所以说,刘备也曾对马谡寄予厚望。那为什么刘备后来对马谡的态度180度大转弯,反而说他不堪大用了呢?

刘备为何说马谡不堪大用

转折点在一件事儿上。

公元222年,刘备夷陵大败后,退到白帝城。得知刘备兵败病重的消息,曾经归顺的少数民族地区蠢蠢欲动,在这种危险的时候,马谡被任命为越嶲太守,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马谡其实并不笨,但关键是他的聪明总是用在小地方。成都令是个肥差,他不愿放弃,相对的,越嶲太守虽然职位上比较高,但却有很大的风险,毕竟属于偏远地区,还随时会面对蛮王的叛变。于是马谡磨磨唧唧不肯上任。

刘备虽然在病床上,但是心里并不糊涂。马谡你小子,平时说得很漂亮,国家真正需要你的时候,你怂了。

和办事可靠的马良相比,马谡这个弟弟确实是有点不太靠谱。

刘备死后,越嶲果然发生了叛乱,越嶲的蛮王高定杀死了越嶲太守。诸葛亮在稳定了成都的局势后,出兵平叛南中,此时身为参军的马谡,因为“怂”,压根就没去。

资治通鉴:汉诸葛亮率众讨雍闿等,参军马谡送之数十里。

这就很尴尬了,马谡献了“攻心计”,但是人又没去,人虽然没去,但是至少送行了,说他没功也不行。

从这里,我们可以断定,马谡就是如刘备所说“言过其实”的人,嘴上说一套,但让他落实的时候,他却落实不了。漂亮话谁都会说,关键做起来难。“攻心计”是属于难度系数极高的计,恐怕也就诸葛亮这样的人能落实好了,换第二个人都难。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马谡丑陋的嘴脸彻底暴露出来了。他上不听领导诸葛亮的部署,下不听副将王平的劝告,一意孤行,最终导致街亭丢失,如果诸葛亮撤退晚一点,蜀汉军队就可能全军覆没。

如马谡战死沙场,还有人敬他是条汉子,没丢马家人的脸,再不行他负荆请罪,诸葛亮念及旧情也未必杀他,关键是他丢了街亭还畏罪潜逃藏起来了,为此还连累了向朗

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三国志向朗传》

这种人,诸葛亮不杀他杀谁?

事实证明,刘备戎马半生,几经沉浮,看人还是比较准的。诸葛亮是一介书生,人生阅历远没有刘备那么丰富,接触的人也不够多,看人方面还是要稍逊一筹的。

马谡这种人,刘备早就定了调子,不可大用,但并不是说不可用,所以,最适合他的职位,就是当个幕僚,磨磨嘴皮子,诸葛亮让他领兵打仗,确实是用人失误。

作者酒剑仙:历史学博士在读,专注名人历史故事分享和古典名著解读,欢迎点赞和关注!

标签: 刘备马谡诸葛亮太守关羽蜀汉

更多文章

  • 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会成功吗?情况并不乐观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马谡,张郃,蜀汉,魏国,北伐,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马谡失街亭”是三国历史上一件令人颇为遗憾的事情,很多人都把诸葛亮北伐最大的失误归咎在重用马谡这个人身上,那么设想一下,如果当时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的北伐是否就真的会成功呢?下面我来分析一下。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才刚刚开始而已,离成功还差得远。首先:我们看一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略目

  • 刘备说马谡不可用,为何诸葛亮偏要用?诸葛亮:因为我对不起他哥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刘备,马谡,蜀汉,三国,汉朝,诸葛亮,天文学家

    公元223年,汉昭烈帝刘备去世。临终前,刘备在白帝城将自己儿子刘禅和整个国家都托付给了诸葛亮。此外,刘备还语重心长地对诸葛亮说:“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在未来的岁月里,诸葛亮对刘备所有的嘱托,都用实际行动给了回应。唯独只有“不用马谡”这一点,诸葛亮却没有听从。最终,诸葛亮任用马谡防守街亭,导

  • 为何刘备能够一眼就看出马谡是一个庸才,而诸葛亮却不行呢?

    历史解密编辑:烛下青史标签:刘备,诸葛亮,庸才,赵括,丞相,马谡

    马谡我们都知道他还有一个兄弟叫赵括,这两个人都是纸上谈兵的高手,一个将赵王忽悠得一愣一愣的,一个将蜀国的骄傲诸葛丞相忽悠得一愣一愣得。最后两个人的结果也是十分的相似,都是遭遇大败,所以我把这两个称作兄弟。但是马谡其实早就被看出来是一个庸才了,而且还被人警告不要用,而这个看出来他是庸才的人就正是蜀国的

  • 败失街亭的马谡究竟该不该杀?为何那么多人请求诸葛亮免其一死?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马谡,诸葛亮,司马懿,失街亭,蒋琬,魏延

    马谡败失街亭,使第一次出军北伐的诸葛亮失掉了进攻的依托和有利的形势。曹魏从关中派来的援军通过街亭源源不断、畅通无阻地开至陇右。本来占有很大优势的蜀军,现在西面有陇西未降,东有曹魏援军接踵上陇,已对蜀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为了保存实力,等待再次北出祁山攻魏的时机,诸葛亮只得忍痛放弃已经到手的魏属凉州三郡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看似情真意切,实则背后另有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马谡,张郃,赵括,孟获,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在现如今也经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空谈理论,对于很多事情讲的头头是道,但是一到实际行动中来就彻底废了,根本没有主持大局的能力,而赵括也因为他的失败成了这一成语的典型人物,孰不知除了赵括之外还有一个人也是类似的,他便是三国时期蜀国将领马谡。而提到他,大家肯定会想到马

  • 马谡失守街亭后,这两人为他求情,结局却截然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马谡,诸葛亮,蒋琬,蜀汉,刘禅,曹魏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攻打曹魏,声称由斜谷道攻取郿县,并派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曹真前去防守郿县;诸葛亮则亲率诸军进攻祁山,发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魏明帝更亲身到长安督战,并

  • 马谡守不住街亭,谁能守住街亭,诸葛亮手下至少3个人可以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诸葛亮,马谡,魏延,张郃,姜维,赵子龙,刘备,三国,天文学家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就是他在安排镇守战略要地街亭的人选时,错误地选择了马谡。随后因为马谡的战略失误,导致街亭被曹魏名将张郃夺取,蜀军的粮道被曹魏切断,诸葛亮只能被迫撤军,蜀汉的第一次北伐就此失败,诸葛亮也因此挥泪斩了马谡。街亭是连接汉中和陇西咽喉之地,也是蜀汉运输粮草的必经之路

  • 向朗:诸葛亮的同门师兄,私自放走兵败的马谡,被诸葛亮贬为平民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马谡,向朗,刘备,丞相,刘表,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

    228年,马谡违抗诸葛亮的军令,失守街亭,畏罪潜逃。向朗发觉后,安慰马谡:“你只管逃,丞相问起,我就说不知道!”马谡有些担忧,年已60的向朗又道:“你放心,即便丞相发现此事,也不会拿我怎么样。我好歹算是他的师兄呢!”马谡感激不已,小心翼翼地绕过看管的守卫,逃离蜀军的驻地。不久,蜀军发现马谡逃走,询问

  • 挥泪斩马谡原来是蜀汉阵营的一次大洗牌:还有五个人跟着倒霉了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马谡,诸葛亮,刘备,蜀汉,曹操,赵子龙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了,而马谡的主要罪名,是没听诸葛亮的战术安排“违亮节度”丢了街亭。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很让人难以理解,毕竟诸葛亮和马谡都是蜀汉臣子,不服从长官的安排,有罪,那么抗旨不遵又该有个什么罪名呢?这里的抗旨不遵,是诸葛亮自己的说的。在杀了马谡之后,诸葛亮边哭边说:“先帝

  • 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是正确的?专家:如果不是他,诸葛亮早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诸葛亮,马谡,司马懿,刘备,蜀汉

    机会,对于一名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指挥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但是,要想正确判断和把握机会,那就得全靠指挥者和部下的智慧了。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如果判断准确,并能及时抓住战机,出奇制胜,那么不仅能够掌握战局的主动权,而且还可以促使战局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直到取得战争的胜利。反之,如果判断失误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