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曹操死前只杀了杨修不杀司马懿,并不是因为杨修太狂,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不信你看杨修死前说了什么!
杨修和司马懿
看过三国的朋友一定很熟悉杨修和司马懿,其中杨修属于曹植阵营,司马懿属于曹丕阵营!
很长一段时间,杨修的表现远强于司马懿,以至于曹植依靠杨修的智慧多次碾压曹丕,在曹操面前露脸,甚至让曹操动了立曹植为太子的念头,可见杨修有多厉害!但也正是因为杨休太聪明了,不懂得收敛,所以汉中之战,当曹操处于纠结状态,考虑是否退兵时,杨修直接断定曹操会选择退兵,鼓励部下提前收拾行李,激怒了曹操,最终演变成“鸡肋事件”,杨修被斩首!
曹操是治理国家,控制曹魏天下的人。他要杀下属,从来不会因为下属人品不好而单纯考虑更深层次的因素!说白了,在当权者甚至成年人的世界里,一切都是以利益为重!曹操之所以只杀杨修而不杀司马懿,完全是因为利益!总之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曹操选择了曹丕。
自从曹昂去世以后,曹操一直没有定下世子之位,以至于曹操的儿子们,都蠢蠢欲动,而这里面的竞争者,以曹丕和曹植表现最佳,所以发展到最后,曹操手下都在各自押注,形成了以曹丕和曹植为主的两股势力!
曹操自己,对于这个现象也是乐见其成的,因为自从曹昂和曹冲死后,他还真没见哪个儿子能比得上前两个,所以他也想让自己的儿子们比试比试,看看谁更有能力接班!正是在曹操的纵容下,太子之争愈演愈烈,杨修与司马懿的竞争也愈演愈烈。
最后曹丕在实力上战胜了曹植!曹操知道曹植的能力不如曹丕,自然选择了立曹丕为太子,准备把权力交给曹丕。一旦曹操打定了主意,等着曹植势力的末日就很惨了!因为在长期的竞争过程中,曹植的手下重新凝聚了大量的人才,形成了利益集团。他们在曹植身上下了这么大的赌注,肯定不愿意浪费,所以肯定会反抗!如果曹操不帮曹丕解决曹植的势力,曹操一死,曹植的势力一定会反击!
所以,杨修的死完全是由于曹植集团竞争的失败。作为曹丕集团的敌人,只能断绝!
第二,曹操担心世家大族会反击。
曹操之所以拿杨修开刀,是因为曹植在竞争中失败,想用杨修来打压曹植的势力。另一方面,因为杨修的背景太强大,曹操想用杨修来打压和威慑其他世家大族!
杨修的父亲是杨彪,这个杨彪是汉朝太尉杨赐之子,可以说是出身名门,他本人在汉献帝时期就位列三公。他的资历很老,声望很高。毫不夸张的说,他是汉末第一大臣!除了是杨彪的儿子,杨修还是袁术的侄子。四世三公的袁氏,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袁绍和袁术虽然都死了,但是他们的关系网还在,很多人还很有势力,所以原本和袁家有关系的人还是会卖杨修一个面子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杨修才能够在官场上升到顶峰,年纪轻轻就崭露头角!
说白了,曹操杀杨修是因为杨修的背景太强大了。他担心自己死后,杨修背后的势力会反击,这可能不仅会打败曹丕,甚至会威胁到整个曹家,所以曹操想杀了杨修,打压背后的势力!第三,司马懿当时很弱。
很多人提起司马懿,总会想到那个老谋深算,忍了几十年,最后打败曹爽,夺取曹魏大权的无情之人。然而,其实这只是司马懿晚年的说法。司马懿年轻的时候很弱!
曹操在位的时候,司马懿是个士绅,但是他的家世没有杨秀家那么强大,家世也不足以威胁到曹家。而且当时司马懿自身实力也只是一般,根本不在朝廷担任要职。所以对于曹操来说,其实那个时候的司马懿只是一个有才华,没有威胁的年轻人,值得培养!更重要的是,司马懿在曹操时期没有表现出任何野心。以他当时的地位,不可能有多大的野心,而且曹操也不怕司马懿的野心,因为曹操的后代也很厉害!
一般来说,曹操死前只杀了杨修而没有杀司马懿,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曹植的竞争失败了,曹操想通过杀死杨修来压制曹植的势力。第二,杨修的背景太强大。曹操想利用杀杨修的机会打压世家大族,保护曹家利益;第三,司马懿当时实力弱没野心,曹丕曹睿又非常聪明,所以曹操不担心司马懿威胁到曹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