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析历史问题:“杨修之死”的真相

解析历史问题:“杨修之死”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议史纪 访问量:882 更新时间:2024/2/5 0:30:27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基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那就是其中的名人、英雄虽然生前风光无限,立下许多不世功勋,但是大多数却以一种悲壮的方式含恨而终。

著名的像诸葛亮,数次率军北伐但是都无功而返,最后一次北伐仍以失败告终,最后在五丈原向天祈命,却被魏延意外打断,最后抱憾而终。

每每读此,不免让人扼腕叹息。

但是有这么一位名人,他的落幕方法却更加离奇,充满了谜团。

他既不是因策略失当、延误战机而被处死,也不是因为于乱军之中战死沙场,而是因为其聪明绝顶而被处死,这种死因不禁让人大跌眼镜。

死者的身份就是杨修,那么杨修有多聪明,竟会被人处死?杨修之死的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自作聪明,数次踩“雷”的杨修

杨修能有如此让人嫉妒的聪明才智,其实与其家世出身是密不可分的,杨修是名士杨震的后裔,杨修家族世代官宦。

出身这种高门显贵之家的杨修,自然可以从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杨修的聪明才智可以从他在曹操手下为官时的几件小事中看出来。

杨修在曹操还在东汉做丞相的时候就跟随曹操,最初是一名主簿,曹操贵为当时的丞相,再加上其“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滔天,其所居住的相国府当然要大肆修建一番。

为曹操修建府邸的工匠和官员们当然也是如此考虑的,因此整个府邸的工程量肯定不会小,但是曹操等不了,刚刚把门口修好,曹操就带着包括杨修在内的一些随从去视察相国府的修建。

到了相国府后,曹操看到整个府邸的修建情况以及设计构思,曹操本人也是十分满意的。

但是当他经过大门的时候,曹操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看了几遍之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写了一个“活”字命人将其挂在大门的顶部之后,就这样又带着一群人离去了,留下了众多工匠、官员在门口一头雾水的看着这个活字,谁也不知道丞相的意思是什么。

但是众人也不能放着这个“活”字不管,于是领头的一个官员就留下了当时比较了解曹操的杨修来询问。

杨修不假思索的对官员说道:“丞相将一个活字放在门内,这合起来就是一个阔字,这是在嫌弃这个大门太过宽大”。官员被杨修这一句话点醒,马上命工人将大门拆掉重新修一个新的大门。

没过几天曹操再次去相国府视察工程进度,发现大门竟然变小了许多,曹操惊讶有人识破自己的心中所想之余,又不禁疑惑这群负责修建的人之中,难不成也有大才之人能够勘破这“活”字之谜?

曹操叫来官员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杨修提醒了他们。曹操表面高兴,但是内心已经开始对这个过于聪明的杨修有了意见。

又有一次塞北之地向曹操送来一盒酥饼,曹操自己没吃,反而在盒子上写下三个字,命人将这盒酥饼送到自己的随从那里。

但是众人看着这个写有“一合酥”的酥饼,却无人敢动,众人都知道曹操素来疑心颇重,若是擅自行动惹得曹操不喜,岂不是招来杀身之祸?这时杨修恰巧看见这盒酥饼,二话不说,立马将盒中酥饼与众人一人一个分食了。

恰好这时曹操也来了,看到杨修正在分发酥饼,便去问杨修为何要将这酥饼给众人平分?杨修毫不犹豫地回道:“这一人一口酥不是丞相您说的吗,我怎么能不听丞相之命呢?”曹操听了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一如往常,但是内心里已经开始忌惮杨修,对于杨修的猜忌越发严重了

如果说这两件事的发生不过是因为杨修比较了解曹操,再加上自己有些聪明才智,让曹操疑心病发作而受到曹操厌恶的话。

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就成为了在演义之中,曹操终于无法忍受杨修的恃才放旷,进而毫不犹豫的处死杨修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索。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鸡肋事件”

公元217年曹操占领了张鲁所占据的汉中之地,司马懿向曹操建言可以乘势向蜀中发起攻势,而蜀中之地刚刚被刘备占据。刘备刚刚站稳脚跟,敌人就已经打到了家门口,这怎能不让刘备心受震动?于是刘备调集大军于曹操在汉中之地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守争夺战。

这场战争双方各有胜负,曹操甚至还损失了大将夏侯渊,不得已亲自领兵来救。刘备却全然不惧,占据汉中险要之地,要与曹操大军进行对峙。曹操率领大军在汉中之地,与刘备相持多日,刘备大营易守难攻,曹操久攻不下,心中越发烦闷。

此时曹操就在思考,汉中战事久久不能分出胜负,再加上自己远道而来,粮草储备不能与占有地利的刘备相抗衡。但是如果此时就撤退,那之前自己的努力岂不是付之东流?自己损失了那么多的士兵还有爱将换来的局面岂不是前功尽弃?

但是若是执意攻打,饶是自己手下谋士众多、虎将如云,一时之间也没有办法攻下这据险而守的刘备大军。

正当曹操进退两难之时,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发布夜晚军营的口令的时候,部下前来曹操营中请示口令。

曹操此时正因为思考事情而失神,就念叨着自己手中还没有吃完的鸡肉,说着“鸡肋、鸡肋”,部下不解其意,但是军令如山,部下便以鸡肋作为口令在营中发布起来。

作为曹操的主簿,杨修也正好跟随曹操来到汉中,在杨修听到今晚的口令是“鸡肋”之后,稍一思索便立马动身收拾起行李,其余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杨修解释道:“这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眼下战事相持不下,丞相一定是想要退兵了,你们也赶快做好准备吧。”

就在其余人都信以为真纷纷准备行李的时候,曹操听到军营中传来嘈杂声,以为刘备夜袭大营,慌忙跑出营帐,询问一个士兵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士兵就将杨修所说的话对曹操和盘托出,曹操听了火冒三丈,杨修平时显摆一下聪明也就罢了,这等关键时刻也要自作聪明,岂不是扰乱军心吗?

于是曹操再也无法忍受杨修的所作所为,不久便借口其酒后失言、恃才傲物、再加上与袁绍家族有亲戚关系,将其就地正法。但是杨修之死真的是因为杨修的家世和聪明而遭到曹操的忌惮而亡吗?

“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之死的真相

前文说道杨修被曹操以恃才放浪为由被就地正法、以儆效尤,但是这不过是演义中的说法,不能尽信。

那么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其实也与其聪明有一些关系,但绝不是直接原因,而是更加让曹操作为魏武帝所更加忌惮的事情。

众所周知曹操的子嗣之中有两个儿子最是具有继承自己位置的可能,一个是写出《洛神赋》,享有极高的文名的曹植,一个是曹操长子,同为“建安三曹”之一的曹丕

两人都十分的优秀,手下都有一大批效忠于自己的谋士,为自己争夺嫡子之位出谋划策。杨修正是曹植的谋士,并且数次帮助曹植解决曹操所出的问题。

后来曹操得知原来曹植能够多次完美的回答自己的问题的原因,竟是因为背后有杨修从旁协助、出谋划策。

想到杨修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在朝堂上不时的卖弄才华,还把手伸到自己家里来了,竟然还要参与自己两个儿子的夺嫡之争。杨修屡次在曹操的底线上疯狂试探,曹操怎么能够忍受?于是忍无可忍之下,曹操便随意找借口处死了杨修。

曹操本来是一个十分爱才的人,对待有才能、贤德的人,曹操可以说是体贤下士了。而且曹操没有门户之见,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出身、家世等就忌惮某个人。

但是杨修恃才傲物,不断作死,视曹操的忍让于无物。还插手曹植与曹丕的夺嫡之争,这就触碰到了曹操的底线,也为杨修之死埋下了祸根。

杨修的死很可惜,因为凭借杨修的聪明才智,他本可以有一个可以大展拳脚的广阔舞台,他日必定青史留名,延续弘农杨氏家族的荣耀。

但是杨修的死更是他罪有应得,杨修恃才傲物、不知收敛,不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杨修之死告诉我们人无论有多大的才华,都不要恃才傲物、不知进退,不能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一味追求那所谓的“自由”。

殊不知“越自律才越自由”的道理,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记得约束自己,不要让自己过于恃才放旷,才能让自己人生的路越走越宽。

更多文章

  • 三国人物杨修之死,给职场上的人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杨修,曹操,曹植,曹丕,曹彰,曹冲,东汉末年,三国人物,史说三国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言多必失”,相信大家在生活当中都有这种感触,在职场当中话多的人难免会引火上身,损害自己的利益,甚至会引发和他人之间的矛盾,进而影响自己的前程。其实,在古代更是如此,稍有不慎便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枪打出头鸟”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在工作当中那些喜欢出风头的人往往会落得树大招风,寥寥收场

  • 曹操为什么斩杨修

    历史解密编辑:娱塘闲话标签:曹操,杨修,刘备,小乔,大乔,汉朝,曹魏,三国演义

    传说中被曹操收纳后宫的大乔,小乔。小乔之美,英雄无数折弯腰。三国演义,没有完本,后续也不清楚,许多人物结局扑朔迷离。但有一个人物,就是曹操身边的谋士杨修,一直辅佐曹操,打了不少胜仗,制定许多平定天下的谋计规划,才华横溢,能力非凡超越了曹操,曹操想什么,想干什么,杨修均知,但是最后却被曹操斩了。读明白

  • 曹操处死杨修,却为何放过造成重大恶果的蒋干?

    历史解密编辑:殷殷爱音乐标签:杨修,蒋干,周瑜,庞统,三国,曹魏,赤壁之战,曹操手下

    蒋干和杨修都是《三国演义》中不甚起眼的小人物,他们均为曹操帐下的普通谋士,大约都担任着主簿一类的中下等职务。曹操阵营里谋士如云,和郭嘉、荀彧、荀攸等谋士们不同,这两个人一直都是不显山不露水,算不得出类拔萃。两人不同的是,在赤壁之战中,蒋干稀里糊涂地两次将曹操带到了阴沟里,直接导致曹操兵败赤壁,但他自

  • 曹操杀掉杨修后,见到杨修父亲,被对方一句话问得无地自容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曹操,杨修,刘彻,杨彪,魏王,汉朝,三国,曹魏

    前言《三国演义》,想必很多人都看过,对曹操、诸葛亮、刘备等人物也是耳熟能详。其中自古以来,关于曹操的争议则比较多,有人认为他是奸臣,挟持汉帝,拥兵自重,不称帝仅仅是因为要留给儿子做;也有人认为他是忠臣,平定乱世,却被儿子毁了名声。然而,不管评价怎么样,不可否认的是,曹操必然称得上为“一代枭雄”。曹操

  • 曹操临死前,为何杀了杨修却不是司马懿,杨修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曹操,杨修,司马懿,曹丕

    曹操作为《三国》中的一名枭雄,他的一生也是相当精彩的。先不论他这个人做的事情的对错,就拿这个人来讲,他不管是从军事才能还是从文学成就上都有很高的造诣。记得在中学课本上就学过他写的诗词,从当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豪情壮志,确实令人佩服。那么曹操在临死前为何要杀了杨修而不是司马懿,杨修有多重要?上面说了曹操的

  • 杨修华甘做老兵的知心医生、护理主心骨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杨修华,医生,老兵,老党员,老年公寓

    记 者康 岩通讯员时景文鱼台县唐马镇杨新庄村民杨修华,在部队服役8年间一直待在卫生班,积累了丰富的医护经验。退役40多年来一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2017年,杨修华进入鱼台县益康老年公寓,继续开展老人医疗及保健工作。党建活动丰富老党员感觉更年轻在鱼台县益康老年公寓,杨修华申请成立党支部,并担任公寓党支

  • 曹操杀杨修,并非因为他耍小聪明,若你是曹操,也绝对会处死杨修

    历史解密编辑:在下毛毛雨标签:杨修,曹操,袁术,郭嘉

    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一位能文善武的全才。曹操也非常珍惜人才。经过他的努力,他收集了大量的文武精英就曹操的人才团队而言,荀子、郭嘉、满宠、贾旭等一流谋士聚集在一起;还有陈琳、王灿、杨修等才华横溢的文人;夏侯兄弟、张辽、徐晃、徐楚、典韦等将更是如云。杨修第四次激怒了主人公曹操。曹操修院子,觉得门很宽,所以他

  • 曹操杀掉杨修后,其父杨彪与曹操的经典对话,被传诵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曹操,杨修,杨彪,曹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诸侯纷纷起兵争霸,曹操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击败袁绍之后统一北方,是天下势力最强的诸侯,并且曹操胸怀大志,一直渴望建功立业,他写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千古名句,由此可见其一统天下的决心。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同时在历史上也颇具争议。许多人认为是曹操挽救了大汉,帮助大汉王朝

  • 曹操为何单杀杨修,却放过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雪清爽雪千寻标签:曹操,杨修,司马懿,曹丕,曹植

    《三国演义》中描述,曹操驻军汉中,进有马超阻拦,退又恐蜀军耻笑。正两难之际,夏侯惇来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杨修知道后,叫随行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不解,问杨修在搞什么幺蛾子。杨修道:“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来日魏王必班师。”夏侯惇赞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回

  • 曹操杀了杨修后,反问其父杨彪咋瘦了?杨彪的回答造就一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杨修,曹操,杨彪,周瑜,华佗,刘彻

    在《三国演义》之中,能够被称之为聪明的人绝对数不胜数,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却仅仅只有一人。相较于被活活气死的周瑜,因为恃才傲物而被杀害的杨修,同样让不少人颇为遗憾。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曹操杀害杨修以后,竟然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之中反问杨修的父亲杨彪为什么变瘦了。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曹操此举完全就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