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郝昭:用一千人击溃诸葛亮三万大军

郝昭:用一千人击溃诸葛亮三万大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1964 更新时间:2024/1/8 22:34:01

诸葛亮在国人心中那是神一般的存在,但老马终有失蹄的时候,诸葛亮也不例外。诸葛亮可谓是用上了几乎全部的北伐人马,三万大军(《三国演义》里动不动就二三十万大军北伐,实在是错误的)还没能攻下此人用一千士兵守的关隘。这就是陈仓攻防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这位打败诸葛亮的军事天才。

而当时的陈仓守将,就是曹魏大将郝昭,郝昭此人在三国名将中,名气不算大,别说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了,即便是三国后期的郭淮邓艾、王双等曹魏将领的名气也不如,可是此人的守城能力,放眼整个三国,足以排前三。

郝昭(生卒年不详),字伯道,太原人,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而让他得到曹魏高层重视的,是在其和外族作战时的突出表现,逐步得到了当时曹军统帅曹真的认可。

延康元年(220年)五月,西平的麴演勾结附近几郡制造动乱,抗拒邹岐;张掖郡的张进把太守杜通抓了起来,酒泉郡的黄华则拒绝太守辛机赴郡就任,他们都自称太守响应麴演。武威郡的三个部落的胡人也再度反叛。武威太守毌丘兴,向金城太守、护羌校尉扶风人苏则告急,苏则要率兵相救,郡中官员认为叛军的势力正盛,救援武威需要大批军队。

当时郝昭、魏平的部队都驻扎在金城,但奉令不得西渡。苏则建议要趁叛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面和心不合时,给他们以突然袭击,必能一举建功。

果然在苏则、郝昭等人的指挥下,曹军分三路大军出兵镇压叛军,很快就平定了叛乱。之后郝昭在雍凉一带镇守了十多年,多有建树,汉人胡人都服他。

太和元年(227年),麴英叛乱,杀临羌县县令和西都县县长,郝昭与鹿磐前往讨伐,斩杀麴英。

太和二年(228年)年初,张郃在街亭之战中获胜,诸葛亮撤军后,曹真认为诸葛亮不久必进攻陈仓,于是派郝昭和王生守陈仓,并修筑陈仓城。

十二月(即229年年初),诸葛亮果然率领大军从散关出发,包围陈仓。陈仓攻防战爆发,此战让郝昭扬名天下。

诸葛亮自以为几万兵马,而郝昭才有一千多兵众,又估计曹魏东来的救兵未必就能赶到,于是进军攻打郝昭,架起云梯,云梯燃烧起来,梯上的人都被烧死,郝昭又用绳子系上石磨,掷击汉军的冲车,冲车被击毁。

诸葛亮就又制做了百尺高的井字形木栏,以向城中射箭,用土块填塞护城的壕沟,想直接攀登城墙;郝昭又在城内筑起一道城墙。诸葛亮又挖地道,想从地道进入城里,郝昭又在城内挖横向地道进行拦截。昼夜攻守相持了二十多天,诸葛亮仍无法攻下,此时曹真派遣费曜领援军到来,诸葛亮唯有退军。

也许这里面有陈仓地势狭窄,每次诸葛亮只能派一两千兵马去攻城,不可能三万大军同时压上去打,而郝昭却可以居高临下的实施他的防御计划。在地利上诸葛亮就失去了先机。

可是一千能守三万军,而且还是诸葛亮亲自带队,还用上了他发明的新武器,依然没能拿下,而且郝昭的守城的本事是绝对一流的,在整个三国,应能进前三。

战后,魏明帝下诏褒奖郝昭善于守城,并赐爵关内侯,回到洛阳后,魏明帝亲自接见了他,对中书令孙资说:你的乡里居然有这般豪爽的人,为将灼如此,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更打算重用他。但郝昭不久病重,魏明帝甚为忧虑,下诏减损大官肴馔,司马懿上书劝谏。

郝昭临终前留下遗令告诫其子郝凯说:我作为将领,知道将领是不能做的。我数次挖掘冢墓,取其木做为攻战的器械,又知道厚葬对于死者是无益的。你一定要用平时的服饰敛葬我。况且人活着的时候有处所去,死后又何在呢?如今离本墓的远近,东西南北,在你而已啊。

原来郝昭还是个摸金校尉啊。

新《三国》中关于郝昭的剧情有错误之处,电视剧为了贬低曹真抬高司马懿,而将郝昭归入了司马懿阵营的将领,是曹真无能害死了郝昭,并导致了陈仓失守。其实诸葛亮后来没能打进陈仓就退兵了,郝昭也是曹真推荐上位的,不属于司马懿阵营的人。

而郝昭此人,诸葛亮的评价也非常之高。

在王应麟的《玉海》还有一段记载,说的是:昭逝。亮得知,赏三军,与诸将曰:前有嘉卒,后有昭亡。实天不亡我大汉也。

也就是说,诸葛亮将郝昭评为郭嘉一般的人物,足见其在诸葛亮心中的地位。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你气质那么好还来看小甲的文章,喜欢历史和房产知识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小甲,每天都会更新好文章哦^_^

更多文章

  • 郝昭:曹魏超级守城名将,诸葛亮来了也没辙!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郝昭,曹魏,曹叡,魏国,三国,诸葛亮,赵子龙,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北伐,派人2次劝降陈仓守将郝昭。郝昭在城上大笑:回去告诉诸葛亮来比划比划,且看是他更善攻,还是我更善守!诸葛亮颇为头疼,他知道这郝昭虽然是个杂号将军,却是个难啃的硬骨头,不由得叹息道:“罢了,进攻吧!”郝昭,字伯道,长得高大威猛,年少从军,在曹军当中担任部曲督。之后,郝昭屡立战功,被升为一个杂

  • 魏延在刘备阵营中属于什么角色?董允、蒋琬为何帮助杨仪打压他?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子范儿标签:魏延,刘备,董允,蒋琬,杨仪,曹操手下

    三国时期的蜀汉大将魏延在刘备死后成为军中第一人,官居汉中太守的他在军中的作用还超过老将赵云,积极配合诸葛亮北伐,劳苦功高,可在诸葛亮死后,马上被刘备阵营中的荆州系集体打压,被污蔑谋反,导致身死族灭,魏延在刘备阵营中属于什么角色?为什么会被荆州系打压?魏延属于刘备阵营中的元老派,是嫡系中的嫡系魏延从出

  • 诸葛亮把军权交给杨仪,魏延和杨仪两人就火拼,其实是个大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杨仪,魏延,刘备,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圣杜甫这两句诗,道尽了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壮志未酬。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途中,死于陕西五丈原。诸葛亮前脚刚死,魏延和杨仪就开始自相残杀,这种内耗无疑削弱了蜀汉的实力。诸葛亮在世时,魏延是丞相司马,主要负责军事方面,而杨仪是长史,负责后勤,起草文书等。两个人一文一武,成了诸葛

  • 诸葛家族在三国布局:诸葛诞诸葛瑾被灭门,诸葛亮的后裔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蜀汉,三国,诸葛诞,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家族,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现在的诸葛家族,就是季汉丞相诸葛亮正宗嫡传,因为当年诸葛家族在三国布局,在魏蜀吴都埋下了种子,但是诸葛诞诸葛瑾被连根拔起,只有诸葛亮一脉幸存下来并传承不绝,至于诸葛亮的后裔去了哪里,在正史中还真有记载。后汉三国乃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也好枭雄也罢,都斗不过门阀世族,像曹丕那样的

  • 诸葛家族才华有多横溢,蜀有诸葛亮,东吴诸葛瑾,曹魏有诸葛诞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诸葛,曹魏

    导语:相信很多朋友对诸葛家族的能人除了诸葛亮之外并不太了解,其实诸葛家可谓是能人辈出,同辈之人各个都才华横溢,家族基因可谓强大,更可见诸葛家族对于后辈的教育方面的重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身在曹魏的诸葛诞吧。诸葛诞生年不详,卒于公元258年,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南),字公休,诸葛亮和诸葛瑾和他都

  • 三国一共有15位大将军:司马懿、姜维、诸葛瑾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司马懿,姜维,诸葛瑾,大将军,曹魏,三国,汉朝

    大将军,古代领兵之最高将领。始于战国时期,是将军的最高封号。进入到汉末三国时期,大将军实际上不仅主管兵马作战事宜,也对朝廷事务具有极高的话语权。在此基础上,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都有多人担任过大将军这一官职。自公元220年开始,三国时期一共出现了十五位大将军,对于这些大将军来说,既有大家比较熟悉的历史

  • 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分别效力魏蜀吴,家族为何险些被灭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魏国,刘备,三国,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魏蜀吴,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导语:在三国时期,社会风起云涌,出现了很多的枭雄人物。最主要讲述的就是刘备的蜀国,孙权的吴国和曹操的魏国三国鼎立的故事。他们这些主公能够建立自己的政权,除了身边有很多勇猛的武将将军以外,最主要的还要依靠谋士的力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刘备,在他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出山以后,他后面的事业发展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 诸葛诞、诸葛亮、诸葛瑾三兄弟,分别效力魏蜀吴,为何险被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诸葛诞,诸葛亮,诸葛瑾,诸葛恪,孙权

    诸葛一族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其族中的三位人杰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人分属三家势力,在风云激荡的年代里谱写了属于属于自己的华丽篇章。由于他们分属三方势力,有人说这是诸葛家在投机取巧,多方下注来延续香火。然而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无稽之谈,因为三人的年龄差距很大,各自为己方势力效命的时间差长达

  • 常败将军备受恩宠,能力平平却官至大将军,诸葛瑾到底有何魔力?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诸葛瑾,大将军,孙权,诸葛亮,东吴,刘备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人称卧龙,在被刘备三顾茅庐出山之前一直隐居在隆中。而诸葛亮家中还有一位哥哥,名叫诸葛瑾,比诸葛亮大7岁,很早就投奔了东吴孙权。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瑾在东吴的官越做越大,常败将军却备受恩宠,能力平平却官至大将军,诸葛瑾到底有何魔力?诸葛瑾诸葛瑾26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东吴长史,

  •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分别效力蜀吴魏,各自家族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刘备,孙权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主要角色之一,是蜀国的丞相。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被刘备诚意所感动,帮助刘备三分天下。在诸葛亮是出师表中,诸葛亮表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实是一种自谦的说法,因为诸葛亮并非布衣之氏,同时也不会躬耕为业,诸葛家族是琅邪有名的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