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勃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何刘邦临终之前,坚信未来周勃可以安刘

周勃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何刘邦临终之前,坚信未来周勃可以安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趣故史 访问量:3929 更新时间:2023/12/11 2:25:45

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临终之前,曾经把自己的皇后吕雉叫到身边,托付后事。

按照刘邦的嘱托,在刘邦死后,国家的朝政大事,一律交给萧何管理。萧何死了之后,让曹参接萧何的班。曹参死了之后,让王陵接曹参的班。但是同时,王陵能力稍差一些,要让陈平和周勃给他打下手。

布置好这些之后,刘邦像是半嘱托半感慨又说了一句话:周勃这个人,文才差一点,但是却胜在人比较老实。如果以后我们老刘家的天下出了问题,多半就是老周帮忙安定天下了,所以一定要让他做太尉。

说完这话之后,吕雉又问刘邦,再之后该怎么办?刘邦就只是摆了摆手,说再之后的事情,你也管不了了,估计那时候你都早就没了。

刘邦临终之前说这句话,或许只是随意感慨而已。但是谁都没想到的是,十多年之后,刘邦这番话,竟然真的一语成谶了!后来老刘家差点被人家赶下台的时候,竟然还真是周勃帮忙,恢复了老刘家的江山。

周勃的故事,得从当年刘邦尚未发迹的时候开始说起。当年在沛县的时候,刘邦是当地的一个亭长,周勃则是一个手艺人,靠贩卖那种养蚕用的工具为生。这份生意,有的时候也不是很赚钱,所以周勃还兼职给人家在葬礼上吹乐器。

因为大家都住在沛县,性格又比较投缘,所以后来,大家就慢慢形成了一个小圈子,彼此之间关系都不错。在这个小圈子当中,周勃向来都是大家公认的老好人,做人做事都挺厚道。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人的风评往往都不错,大家也愿意和他交朋友。

所以在沛县老友圈子里,周勃的人缘其实很不错。

如果没有那场秦末起义,像周勃这样的人,原本应该是默默无闻一辈子。但后来,随着那场秦末起义爆发,周勃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

秦末起义爆发之后,沛县老友圈子里面的刘邦,摇身一变,成了沛县这边的起义军首领。很多老友圈子里的人,也都纷纷加入到刘邦麾下,开始捞一份原始股。

以周勃的性格来说,哪怕有这种优势,其实也不太愿意加入起义军。周勃和樊哙不一样,虽然都是后来汉朝的开国大将,但是樊哙原本是做屠夫生意的。对于樊哙来说,杀狗容易,杀人其实也不难。但是周勃本来是一个手艺人,让他上战场杀人,这其实挺难为周勃。

但问题是,后来周勃发现,除了和刘邦混之外,好像就没有其他出路了。因为秦末起义开始之后,各地都在打仗,周勃那点编筐吹萧的本事,早就用不上了,连养活自己都做不到。好在周勃之前曾经做过预备兵,学过怎么射箭,这项技能倒是很适合在乱世发展。

所以后来,周勃其实有点被逼无奈的感觉,被迫加入到了刘邦麾下。而且,到了刘邦麾下,最开始的时候,周勃其实也不敢打仗。就连刘邦本人,最开始也不认为周勃这种老实人能上战场,只是给了他一个叫‘中涓’的职位。

什么叫中涓呢?据后世史学家考证,所谓的中涓,其实就是古代皇宫里打扫卫生的人。也就是说,周勃刚跟着刘邦起义的时候,其实不是作为将军或者士兵的身份,而是一个卫生员!

但是再后来,刘邦在征战的过程当中,被身后的人背叛,吃了败仗。不但地盘丢了不少,麾下损失也非常惨重,基本上就没剩多少人。这样一来,原本负责打扫卫生的周勃,自然也就被迫必须要去上战场了。

总之,周勃的军旅生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被迫的。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今天我们去看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樊哙的个人传记当中,记载的都是某一场战争,樊哙斩首多少人,升到了什么职位。

但是在周勃的传记当中,从来没有过周勃斩首多少人的记载。一般都是说,在某一场战争当中,周勃作为先锋,第一个登上了城墙!

这么看来,周勃还真是个老实人。其他人在冲锋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让其他人先冲在前面。唯有周勃这种老实人,不懂这些花花肠子,每次都是真的玩命冲锋,然后第一个冲上城墙。

当然,老实人有老实人的好处。多次首先登上城头,然后还能不死!这样的周勃,升迁速度其实一点都不比樊哙慢。所以等到刘邦杀入关中的时候,这时候的周勃,已经是刘邦麾下屈指可数的大将之一了。

再之后,等到那场鸿门宴吃完,刘邦被项羽一脚踢到了汉中,做了汉王。至于周勃,则是因为之前的功劳,直接被刘邦给封侯了!

而接下来,等到刘邦暗度陈仓,正式开始和项羽对决之后,这个时候的周勃,就更是刘邦麾下最得力的大将之一了。周勃本人的军事才能,其实并不算特别高,没办法像韩信那样独当一面。但是作为一个老实人,他却可以让刘邦真正放心,把自己身边的军队交给他。

所以在楚汉战争当中,周勃一直都在刘邦身边作战。虽说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可是在刘邦身边,周勃却一直不缺仗打,一直都带着军队,和项羽正面硬刚。在这三年当中,周勃打了一大堆的仗,虽然每一战他都不是主角,但他的功劳却一点不少。

就这样,等到楚汉战争结束之后,汉朝开国,刘邦开始给功臣们排座位。按照刘邦的排序,周勃排到了第四位!只有萧何、曹参,以及刘邦的女婿张敖,能排在周勃前面。就连樊哙,都得排在周勃后面。

汉初评定的这个榜单,虽然并不算绝对权威。比如说韩信,排名就很靠后,贡献却很大。但即便如此,周勃的功劳,依然是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刘邦把他派到这个位置,基本上也没人反对。

而等到汉朝开国之后,刘邦开始清理那些异姓王,逐渐把那些诸侯王,换成老刘家自己家人。到了这个时候,周勃就更受重用了。在其他朝代,开国之后,武将一般都会受到打压。不说被直接软禁,兵权肯定是会被直接剥夺了。

但是到了周勃这里,情况有点不太一样了。

一来当时汉朝最大的威胁,并不是这些开国武将,而是那些异姓王。而且,在平定异姓王的过程当中,刘邦也需要这些武将出力。二来以周勃这样的性格,刘邦实在是对他很放心。就周勃这种老好人,想让他造反,那简直太难了!

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汉朝开国之后,周勃反倒是更受重用了。燕王臧荼叛乱,刘邦亲自带兵征讨,周勃带兵参战,功劳最大。韩王叛乱,刘邦带兵亲政,周勃做刘邦麾下的大将。

这两场仗打完之后,刘邦直接把周勃升为太尉!到了这个时候,周勃其实已经成了汉朝名义上的武将第一人了。其他开国武将,只要没封王,基本上没谁军权比周勃更大。按照秦汉时期的制度,太尉这个官职,理论上来说,是可以调动全国军队的。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此时的周勃,基本上已经成了刘邦最信任的武将了。虽说当时活着的武将当中,比周勃更能打的,还有好几位。但是能让刘邦真正放心的,真的就只有周勃一个人了。

和周勃相比,韩信、英布、彭越这三个人,号称汉初三大将,每一个都比周勃更能打。但他们的存在,却让刘邦感到忌惮,而且也是刘邦重点学出的诸侯王。而那几个没封王的开国大将,曹参这个时候在替刘邦镇守齐国,樊哙是外戚,灌婴和郦商资历差一点……

这样算下来,自身资历足够、不是外戚、做人很老实没野心、个人能力也足够……这样的周勃,自然最适合做汉朝的太尉了。

当上太尉之后,接下来的两年里,汉朝陆续又发生了代国相国陈豨叛乱,以及燕王卢绾叛乱。在这两场叛乱当中,陈豨叛乱的时候,周勃是跟着刘邦一起去平叛。而到了卢绾叛乱的时候,刘邦是先派了自己的妹夫樊哙去平叛。但是后来,有人说樊哙作为外戚,很容易造成外戚过于势大。在这之后,刘邦就迅速派周勃去接替樊哙,继续平定燕国的叛乱。

也就是在周勃平定燕国叛乱的时候,刘邦到了弥留之际,和吕后有了那场托孤对话。因为之前的这些事情,导致这个时候的刘邦,武将当中基本上最信任的,也就只有周勃了。除了周勃之外,灌婴、郦商、夏侯婴等人,资历和能力都要逊色一些。至于樊哙,不好意思,这个时候刘邦其实是下令要直接杀了樊哙的。

不过,刘邦怎么都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遗言,只是猜对了一半。虽然后来汉朝出乱子的时候,确实是周勃带头平定了内乱。但是搞出这场内乱的,却恰恰是刘邦托孤的吕后。准确来说,是吕后身边的吕家。

这个结果,估计刘邦和吕雉,都没能想到。如果刘邦提前想到,估计也不会托孤于吕雉。而如果吕雉提前想到的话,估计后来她第一个杀的,就是周勃了。

标签: 周勃樊哙曹参韩信汉朝汉高祖刘邦

更多文章

  • 刘邦临终前的丞相人选中为何特意提到周勃?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邦,周勃,夏侯婴,吕雉,丞相,曹参

    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刘邦对周勃是极其信任的。刘邦已经预感到了将来刘吕两家必有一个了断。而周勃与陈平就是安刘的关键人物。按照刘邦的安排,萧何之后由曹参接任丞相,曹参之后由王陵接任,但是要让陈平辅佐他。然后特意交代让周勃当太尉。吕后是一个有能力的政治家,这些任命除了是因为刘邦的安排,他们也确实合适,所以吕

  • 周勃“厚重少文”背后的真相:擅长权谋,心狠手辣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周勃,吕雉,刘章,丞相,樊哙,汉朝,汉高祖刘邦

    军令如山安天下——名将周勃周亚夫父子(4)主笔:江湖闲乐生在吕后掌权的十五年间,她虽然打压刘氏、大封吕氏,但总体上也不敢做的太过分,很多时候还是以妥协拉拢为主。所以吕氏家族、刘姓宗族及功臣集团这三派势力,基本处于一种三角均衡状态。但吕后一旦归天,这个均衡就要被打破了,周勃等高祖旧勋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 周勃拥立了汉文帝,为何汉文帝登基之后,却反倒要将周勃贬黜?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周勃,刘恒,丞相,皇帝,汉朝,汉文帝,中国古文献,汉高祖刘邦

    汉文帝之所以要打压周勃,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权力。不管周勃是否想过要篡权,只要周勃威胁到了汉文帝的皇权,他就一定会被打压。就算他有拥立之功,一样也无法改变这个现实。当然,从结果来看,周勃的结果其实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周勃退休之后,又活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最后平安落地了。而且周勃去世之后,周家依然还是

  • 刘邦的将军很多,周勃是他最好用的“打手”?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周勃,曹参,吕雉,文帝,三毛,汉朝,汉高祖刘邦

    作者:傅安平“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说人在临死时讲的话,还是比较真心的,可信的。话说汉帝刘邦那年平叛陈豨受伤,预感不行后,交代了两件事:一是派陈平、周勃赶去杀樊哙;二是告诉吕后在萧何之后,依次可使用曹参、王陵、陈平和周勃等人,其中特别提到“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让周勃掌握最

  • 拥立汉文帝后,周勃为何与陈平境遇相反?只因周勃与汉文帝有疙瘩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周勃,三毛,刘恒,丞相,刘邦,汉文帝,陈平,陈平(汉朝),军事政策,国防政策

    汉文帝登基后,周勃两次免相,退休养老期间,竟然无辜卷入谋反案,吃了几个月的牢饭。很显然,汉文帝对周勃充满猜忌,时时不忘敲打周勃。而平定诸吕行动中的另一位功臣陈平,则要幸运得多,先出任左丞相,后又任独相,安度晚年。二人做了同一件事,为何晚年的境遇差别这么大?汉文帝为何厚此薄彼呢?01二人寿数差异是客观

  • 汉室传奇:说忠良,道忠良,自古忠良无下场,道尽周勃父子不平事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周勃,周亚夫,刘邦,宰相,刘恒,刘启

    #历史#(本文大约2000字,阅读5分钟)【刘邦料定周勃保刘家天下,周勃铲除吕氏家族】当年,时年六十二岁的刘邦临终时,对皇后吕雉交代身后事,若萧何死后,就由曹参继任宰相职位,接着是王陵,但是必须由陈平辅助,最后是周勃,他敦厚不善言词,在遗言中,刘邦直接指出将来保刘家天下平安的,必是周勃。果不其然,公

  • 刘邦才去世15年,周勃就杀光了刘邦的嫡孙,背后的原因让人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周勃,吕雉,刘盈,皇帝,汉朝,汉高祖刘邦

    刘邦也许想不到,他生前十分信任并且在临死之前委以重任的托孤大臣,居然在自己死后仅仅15年,就把自己的嫡孙一系全部铲除了,要是刘邦尚且在世,一定会对此事十分悲伤。不过这个托孤大臣铲除刘邦的嫡孙一系,实际上也是事出有因的,要是刘邦了解清楚了其中的来龙去脉,也许对托孤大臣不仅不会生气,反而还会比较赞许托孤

  • 周勃:从小手艺人到当朝丞相,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踏实肯干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周勃,刘邦,丞相,刘恒,项羽,卢绾,吕雉,汉朝,历史故事

    周勃的祖先原来居住在卷县人,后来举家搬迁到了沛县,这才为周勃和刘邦的相识创造了条件!周家到了周勃这一代的时候,家里条件也很一般,周勃主营工作是靠编织蚕箔维持生活,所谓的蚕箔就一种以竹篾或苇子等编成的养蚕器具。可这周勃可不是个单纯的手工劳动者,他还兼职副业,那就是在别人办丧事的时候给人家吹箫奏挽歌。这

  • 汉文帝为什么只逮住周勃一个人使劲薅?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刘恒,周勃,丞相,刘邦,灌婴,吕雉

    文 / 子玉汉文帝刘恒在长安坐稳之后几乎就是不遗余力地打压周勃,甚至还一度将周勃关了一段时间。这是因为,这位刘邦口中的老实人其实并不老实,后来,还飘了。吕后驾崩之后,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派联合刘氏皇族迅速在长安城发动了一场政变,将吕氏集团连根铲除。完了,他们经过讨论后决定:迎立代王刘恒为皇帝。呵呵

  • 周勃感慨地说:我曾经率领百万之兵,可哪里知道狱吏的尊贵啊!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周勃,三毛,丞相,刘邦,刘恒,太后

    一日朝会时,汉文帝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内判决多少案件?”周勃说不知道。文帝又问:“一年内全国钱谷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说不知道。文帝很不高兴。由于紧张和惭愧,周勃汗流浃背,直接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于是,文帝又就同样的问题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陛下要知道这些事情,得问专门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员。”文帝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