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将天下重新梳理过了一遍,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异姓王都被铲除了(吴氏长沙国除外),换上刘氏子孙为王。刘邦与群臣杀白马为盟(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订下誓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马之盟”。
步入晚年的刘邦逐渐多疑猜忌,毕竟农家出身、根基浅薄,虽然重新梳理了下这个天下,但还是不放心。晚年的刘邦逐渐感觉到吕雉在自己死后会作乱,因此才有白马盟誓,后来还想把樊哙给杀(他是吕氏之婿,怕他助吕作乱)了,奈何时间不等人,没动手就驾崩了。
刘邦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皇太子刘盈性格软弱,皇后吕雉强势有谋略有胆识有手段,这汉家江山指不定姓谁的。后来果真如此,刘盈不揽权不参政,整天饮酒作乐、抑郁寡欢,没什么实际的作为,他在位时期干的事大都是母后吕雉主持的。司马迁作《史记》时,不设惠帝本纪,而设“吕太后本纪”。
吕雉和刘邦是患难夫妻,吕雉不到二十岁时就嫁给大自己十五岁、一穷二白、吃喝玩乐的亭长刘邦。刘邦未婚就和寡妇不清不楚,生下个刘肥(齐王,西汉初年最大的诸侯),吕雉算是贤惠持家的,任劳任怨地帮助刘邦维持家中生计。
和很多男人一样,刘邦一有钱就变坏,刘邦更过分,没钱也坏,得势之后喜新厌旧,冷落吕雉。吕雉掌权后,给自己的兄弟子侄升官封爵,未尝没有报复刘邦的意思。吕雉追封已故的两个哥哥:大哥吕侯为悼武王,吕释之为赵昭王,此为诸吕为王的开端,更是诸吕乱政的开端。
吕雉再封侄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孙吕通为燕王,追尊其父吕文为吕宣王,封女儿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为鲁王,封吕释之的儿子吕种为沛侯,封外甥吕平扶柳侯等等。吕后先后分封吕氏家族十几人为王为侯,朝廷上下全乱套了。
吕后驾崩前意识到吕氏家族没有自己的庇护很快就会出事,要么被陈平周勃等老臣推翻,要么篡位称帝(几率小的可怜,分封各地的刘姓子孙势力庞大)。吕后千叮咛万嘱咐,给兵权给教训给官职,最后吕氏家族还是被周勃陈平等人给推翻了。
吕氏大大小小、封侯封王的数百口全被押赴刑场斩首,连带着和其有关系的小皇帝刘弘也给废除了,这时的统治大权从吕氏集团回归到刘氏集团。
若吕雉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给他们权势反而害了他们,而周勃陈平等人做的也太绝情了,将盛极一时的吕氏家族全灭了。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