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不让孔子入秦,反倒统一六国,孔子去过的六国为何会败?

秦国不让孔子入秦,反倒统一六国,孔子去过的六国为何会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江湖生活客侠 访问量:4505 更新时间:2024/1/23 12:22:43

华夏民族五千年历史之中奠定主要思想和格调的不能不提及的两个人,一个是道家思想开创人老子,还有一个就是儒家鼻祖孔子。这两个人的思想影响到了中国人的方方面面,在两千多年之前的秦朝时期,秦国大军积累一百多年的战争和努力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这中间离不开六国君主的昏庸无能,也离不开纵横策略的实施。秦国从变法以来似乎就走上了一条十分正确的道路,从秦孝公以来的秦国一直到秦始皇这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之中没有一个昏庸的君主。这些秦国国王都坚守秦法,爱惜人才,甚至愿意放下一国之君的身段去迎接其他国家的人才来建设秦国,这些都是秦国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

但说起人才和引进人才这个事情,秦国的历史之中虽然引进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大人才,像春秋时代秦穆公引进的百里奚和蹇叔;还有战国初期秦孝公引进的卫国人才卫鞅;秦始皇时代的吕不韦;这些都是其他国家的人才为秦国所用,最后帮助秦国成就霸业。引进人才虽多,但秦国在春秋时代却是错失了一个巨大的人才,那就是孔子,那个时代的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周游列国,在走遍了中原诸多国家之后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使用孔子的思想,而孔子希望入秦的想法却遭受了秦国的拒绝,最后秦国反而统一了六国,这其中有什么因果关系吗?孔子的仁义政治思想

孔子的仁义政治思想在中国古代其实十分出色,从秦朝以后的历代王朝文官读书人所追求的也是一个这样的理想政治,对于中国上下产生了数千年的影响,到今天中国依旧有效的也就是只有孔子这批人了,像和孔子同一个时期帮助一个国家实现强大的管仲这些人从根本上是没有办法和孔子作比较的。孔子的一生之中所遇非人,没有遇到一个愿意接纳他的人,有的人说在哪个乱世之中不适合孔子推行这种仁义政治,但试都没有试过,又有谁知道这种方法不是真的可以呢?孔子的弟子宰予还使用孔子的思想使得鲁国短暂强大了,孔子的思想难道在春秋时代就真的一点都行不通吗?

根据春秋时代国家使用的治理思想来看,这些国家的情况的确是这个样子的,孔子的思想更像是夏商周那种古老时代治理天下的办法,觉得天下统一之后只要君主带头做表率,以道德教化别人就可以了,可是秦国和齐国设置中原一度称霸起来的魏国都不是这样,他们都无一例外的选择了法家思想。仁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孔子之后的中国几千年之中从来都不缺乏复古和实行仁政的皇帝,但这些皇帝最终都难以实现国家的强大,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历史之中被称为“仁到极致”了的宋仁宗,他还不够仁义吗?他对待百官的态度是与士大夫共天下,对待周围国家是能议和就不打仗,可最后落得了一个“弱宋”的骂名。孔子周游列国被秦拒绝

孔子周游列国是一个美好的故事,是孔子这个政治家寻求出路的一次探索,当时的孔子本来是担任鲁国的执政,可是却因为得罪了鲁国最为强大的“三桓”,孔子认为这三家士大夫的城池超越了鲁国君主的都城规模,不仅是一种僭越礼制的行为,对于君权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威胁,所以决定拆除,可没有兵权的孔子最后被这三家请出了鲁国。孔子被客气的驱逐,身上鲁国执政的权位也被取代,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决定乘着年纪还行,还能够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找到一个全力支持自己实现仁政的国家,卫国国君感兴趣的是打仗的事情,可是孔子的一点都不懂,楚国曾经主动邀请孔子,但楚国臣子却在暗中阻碍,害怕孔子与他们争夺权位。

齐国君主曾经向孔子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还是君臣父子礼仪制度那一套,这些都是大家知道的事情,在国家制度之中制定尊卑贵贱制度,方便国君命令的实现,齐国君主只能忍住,还耐心地送走了孔子,他想要的是强大的具体办法,而不是这些高屋建瓴的大话。孔子本来是准备去秦国的,孔子生活的时代正是和秦国称霸是一个时间段。秦穆公称霸之后,孔子佩服这位传奇君主,说以秦穆公的胸怀做一个霸主实在是太委屈他了,做王都可以了,要知道孔子可是正儿八经的保皇派,谁敢说周天子的坏话和做一些大逆不道的事情绝对会受到孔子的口诛笔伐的,但让孔子自己说出秦穆公可称王足以说明一切。

孔子的周礼过时了,春秋时代已经是打仗争霸的天下了,西周初年的小诸侯国不断被吞并,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这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孔子那套仁义教化早就已经不管用了,这样的国家不是在被灭就是在自灭,秦国统一天下与孔子无关,当时的秦国君主看透了孔子,不愿意任用罢了。到秦始皇时代的时候有人提出了这个观点说秦国曾经错过了孔子,是一大损失,到后世的汉代之中又重新使用孔子这套仁政思想,结果在汉武帝时代被证明的确是失败了,仁政根部带不来和平,秦国春秋时代错过了孔子,但并没有错过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为秦国带来了统一天下的伟业,而孔子始终只能停在周朝。

更多文章

  • 孔子的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孔子,子贡,春秋,论语,老子

    孔子是东周春秋时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孔子出于华夏族,祖籍是宋国栗邑。孔了是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孔子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一起看

  • 孔子诞辰日:36张图看懂孔子的一生(附央视《孔子》纪录片)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孔子,子贡,春秋,齐国,晏婴

    纪念孔子诞辰2573周年每年的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的诞辰纪念日。在中国大陆、台湾、日韩等地,都会举行大型的纪念活动,所以9月28日堪称“中国的圣诞节”。从为人处世到交友学习,孔子都留下了诸多睿智的洞见。为纪念孔子诞辰,让我们一起重温孔圣人的人生轨迹,以及他教给我们的人生哲理,表达我们对先哲

  • 孔子问一7岁幼童: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拜他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文辰国学标签:孔子,甘罗,张唐,秦国,冉有,幼童,吕不韦,齐特琴,弦乐器,民族乐器,历史学家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孔子被尊称为先贤和至圣先师,他一手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主流,帮助封建君主实现对社会民众的教化。因此在帝王将相眼中,孔子的地位非常崇高。他在教育体系当中的诸多见解和建设性的

  • 孔子精神,领悟时人已过中年

    历史解密编辑:蒋南强读历史标签:孔子,吴道子,论语,卫灵公

    9月28日,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日子。2573年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的孔子,诞生于山东曲阜。从个人品格到学识修养,孔子都无愧于“至圣先师”的称号。至圣——中国民族理想人生之最高标准。先师——中国民族教育方针之最先启导。回望2500多年前那个风尘仆

  • 孔子问7岁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却拜他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蔡建中说奇闻标签:孔子,星星,贤人,拨弦乐器,历史学家,民族音乐,儒家思想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是儒学大伽,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春秋战国百家思想争鸣时期,儒家占有重要的地位,后来汉武帝登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那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中的思想主流,在现代历史与文明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孔子被誉为一代圣

  • 麒麟出孔子降生,有史记载麒麟出现有五次,这种神兽它真实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探索视线标签:孔子,麒麟,神兽,神龟,孔丘,仲尼,汉武帝

    自古以来麒麟出现时必是祥瑞、太平的时代,麒麟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灵兽之一。除灵兽中的玄武神龟之外,剩下的龙、凤凰、麒麟我们都没有见过,而且我们所看见的龟背上并无石碑。传说里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怀孔子时,祈祷泥丘山的时候就遇见麒麟现世,不久便生了孔子。然而在孔子在去世的时候,有人目睹麒麟被杀,这段感人的故事

  • 读《论语》:孔子鄙视农民?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孔子,论语,子贡,夫子,子路,弦乐器,历史学家,民族乐器,儒家思想,中国传统音乐

    作者:傅安平一部《论语》,既可以说是一本人生修养与行为守则,也可以说是一碗古典风味的鸡汤。既然是鸡汤,我们在享受它的精神营养的同时,也要时刻明白它的害处:一小口喝着香气诱人,但大口大口地喝就会随同喝进超量的盐分和嘌呤等物质。我们既要带着思考的心去读,也要懂得浅尝辄止的妙处,即使是在读着觉得分外精彩的

  • 孔子,知识付费的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东西大街标签:孔子,讲学,六艺,孟子,孙叔敖,井田制

    在人人精进的时代,知识付费成了最好的选择,都在孜孜不倦地解锁自己的成长勋章。然而,在千百年前,知识付费就已经悄然流行了。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在茂盛的大树之下,群贤依次排开,一位老者娓娓道来天地真理,解惑弟子的疑虑。这就是我们所能想到的孔子讲学的场景,经口口相传为“杏坛讲学”,这也是知识付费的最初场

  • 1938年,日军在曲阜与孔子后人的合影,孔令煜则恭恭敬敬淡定从容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遗失的真相标签:孔子,俊杰,日本,日军,乐器,孔令煜,曲阜市,中国传统音乐,1938年德国国会选举

    1938年,日军在孔子故里曲阜,与孔子后人留下的合影。镜头下的两个日本军官一脸笑意,并没有想搞破坏,可能是因为尊敬孔子。毕竟日本有一句古话,叫做:“上有天皇,下有孔坊”,足见他们的敬畏之心。孔子后人孔令煜则恭恭敬敬,淡定从容。还来还设宴款待日本首领,和日方交流密谋。有人认为当时的社会背景太过复杂,识

  • 少正卯:学问比孔子高,还抢光孔子学生,孔子当权七天后就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孔子,子贡,鲁国,少正卯,科学家,拨弦乐器,儒家思想

    少正卯:学问比孔子高,还抢光孔子学生,孔子当权七天后就杀了他在鲁国,有一位学者名叫少正卯,此人能言善辩,知识渊博,几乎与孔子在同一时间开门收徒。由于少正卯的课程实在有趣,因此导致孔子之门三盈三虚。也就是说,少正卯三次抢光了孔子的学生。后来,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后的第七日,立即派人将少正卯诛杀于两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