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见完老子,沉默了三天,学生询问原因,孔子直言老子是“龙”

孔子见完老子,沉默了三天,学生询问原因,孔子直言老子是“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2304 更新时间:2024/6/20 22:00:38

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有才能的平民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谋在政治上的高升,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道家的老子、儒家的孔子、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孙子、名家的惠子、杂家的吕子,阴阳家的邹子,还有纵横家的苏秦张仪……

这些都是人物都是在各自学派中拔尖的人物,而他们所留下来的著作,时至今日,依然在闪闪发亮,似乎成为了不可磨灭的光。

尤其是被后世誉为圣人的孔子,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在评选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中,孔子位列第一位。

所以孔子不仅仅是中国,同时也是世界的,正是因为孔子现在的影响力之巨大,让很多人认为孔子的智慧无人能及,是历史上最为聪明的人。

其实,孔子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世间上的学问之多,自然也有他不知道的地方。

好在孔子的个人修养极其之高,从来不做不懂装懂的事情,孔子对学问非常着迷,在他十余岁的时候,便意识到了做人和学问的重要性,而他也立志要努力做学问。

做学问这事很枯燥,除了查阅古代典籍之外,与有学问的人交流也是一种效果很不错的提升自身领悟的途径。

有那么一次,孔子就听闻老子是个有大学问的人,便千里迢迢从鲁国去周朝都城向他请教学问。

可是孔子见到老子并与之交谈之后,沉默了整整三天没有说话,后来学生询问他原因的时候,他便直言说,老子是“龙”。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一起来看。

孔子不耻下问

如果仔细了解孔子的一生,我们便能发现,在后世高高在上的孔子,其实活得很真实,他不仅有不懂的知识,还有不顺畅的人生。

面对前者,孔子选择的是不耻下问,而面对后者,孔子选择的周游诸国。

有那么一次,孔子在周游的路上,便遇到了两个小孩子在路边争论不休,几乎要打起来,作为兼济天下的孔子,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便走上前去劝架。

其中一个小孩就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毕竟早上的太阳很大,中午的太阳很小。

另外一个小孩就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中午的时候离人近一些,毕竟早上的太阳不热,中午的太阳很热。

孔子想了想,一时间也没有答案,便摇头不语,结果被两个小孩给嘲笑了。

还有一次,孔子在路上碰到了一个七岁的孩童,名叫项橐,这孩子可谓是神童,经过几轮的争辩之后,孔子根本没有占到便宜,反而还还被这孩子整的哑口无言。

孔子认为项橐这孩子不仅才华过人,而且辩论能力很高,再加上他十分孝顺,便拜了这孩子为师,一时间成为了当时的一段佳话。

由此可见,被誉为圣人的孔子,有着不耻下问的好品德,只要他认为别人的才华胜过自己,即便只是孩子,他也能虚心求教,并拜为老师。

所以,当他听闻远在周地的老子时,便决定前去拜见。

孔子求见老子

老子在历史上的神秘感很强,如果在当时能找出一个比他还神秘的人,或许只有鬼谷子了。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生卒年月不详,出生地点不确定,而他为后世留下的《道德经》(又称《老子》)一书却极其有名,值得一说的是,这本书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这本书开篇便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不知道您能不能参透,至少我认为自己离参透还远着呢,后来读过一本《老子通释》,才算是理解了书中的九牛一毛。

在历史典籍中所记载的老子的故事并不太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做过周王室的守藏室史(即周王朝的图书馆长),正是因为这一身份,让老子可以品读古籍,进而博古通今。

后来老子因受到权贵排挤,被甘简公免去了职位,但他腹中的学问却无人能剥夺,后来老子出游鲁国,使得他在当地也有了些名气。

后来老子又被甘平公召了回去,继续担任守藏室史,作为出生在鲁国的孔子,自然也得以听说老子的大名。

有那么一天,他就对弟子南宫敬叔说:

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

南宫敬叔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便应允了下来,随即向鲁君报备,两人出发去找老子去了。

老子教导孔子

孔子见了老子之后,十分虚心地向老子请教学问,老子却反问孔子是否得到了大道,孔子很诚实地回答说,自己已经寻找了20多年,可是一直没有找到。

老子笑呵呵地说:

如果道有形,人们会将它献给君王,如果能送人,人们会将它送给亲人,如果能说清楚,人们便会将它告诉兄弟,如果可以传承,人们就会传给自己的子女,但上面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人心里没有正确对道的认识,那道就绝不会来到他心中。

孔子听闻之后便说,自己正在从《周礼》等六艺古籍中研究治国之道,但以此去游说了很多君王,他们都不听。

老子便解惑说:

你读的六艺已经是陈旧历史了,你说的那些根本没用,只是旧东西罢了。

孔子听闻之后,被老子的思想所震撼,因为他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言论,后来两人又说了人生、说了道义,说了德行。

每一次谈话,都让孔子获得了发,对老子的敬意也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后来孔子回去之后,整整三天没有说话,正如《庄子·天运》记载: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

弟子们就非常奇怪,就问老师为何会这般,孔子说: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意思是说,鸟、鱼、兽我都知道他们的秉性,也都有办法来捕捉他们,可是龙,我却没有办法去了解、去追逐,而老子就是遨游太虚的龙,令人捉摸不透。

见过了老子之后,孔子获益匪浅,或许也正是因为孔子这次去见了老子,他在后来才能有如此大的成就,成为真正的大成至圣先师。

参考文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列子》等。

(图网,侵删)

标签: 孔子老子庄子墨子

更多文章

  • 秦国不让孔子入秦,反倒统一六国,孔子去过的六国为何会败?

    历史解密编辑:江湖生活客侠标签:孔子,秦国,齐国,嬴政,六国,科学家,弦乐器,历史学家

    华夏民族五千年历史之中奠定主要思想和格调的不能不提及的两个人,一个是道家思想开创人老子,还有一个就是儒家鼻祖孔子。这两个人的思想影响到了中国人的方方面面,在两千多年之前的秦朝时期,秦国大军积累一百多年的战争和努力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这中间离不开六国君主的昏庸无能,也离不开纵横策略的实施。秦国从变法以

  • 孔子的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孔子,子贡,春秋,论语,老子

    孔子是东周春秋时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孔子出于华夏族,祖籍是宋国栗邑。孔了是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孔子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一起看

  • 孔子诞辰日:36张图看懂孔子的一生(附央视《孔子》纪录片)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孔子,子贡,春秋,齐国,晏婴

    纪念孔子诞辰2573周年每年的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的诞辰纪念日。在中国大陆、台湾、日韩等地,都会举行大型的纪念活动,所以9月28日堪称“中国的圣诞节”。从为人处世到交友学习,孔子都留下了诸多睿智的洞见。为纪念孔子诞辰,让我们一起重温孔圣人的人生轨迹,以及他教给我们的人生哲理,表达我们对先哲

  • 孔子问一7岁幼童: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拜他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文辰国学标签:孔子,甘罗,张唐,秦国,冉有,幼童,吕不韦,齐特琴,弦乐器,民族乐器,历史学家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孔子被尊称为先贤和至圣先师,他一手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主流,帮助封建君主实现对社会民众的教化。因此在帝王将相眼中,孔子的地位非常崇高。他在教育体系当中的诸多见解和建设性的

  • 孔子精神,领悟时人已过中年

    历史解密编辑:蒋南强读历史标签:孔子,吴道子,论语,卫灵公

    9月28日,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日子。2573年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的孔子,诞生于山东曲阜。从个人品格到学识修养,孔子都无愧于“至圣先师”的称号。至圣——中国民族理想人生之最高标准。先师——中国民族教育方针之最先启导。回望2500多年前那个风尘仆

  • 孔子问7岁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却拜他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蔡建中说奇闻标签:孔子,星星,贤人,拨弦乐器,历史学家,民族音乐,儒家思想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是儒学大伽,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春秋战国百家思想争鸣时期,儒家占有重要的地位,后来汉武帝登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那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中的思想主流,在现代历史与文明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孔子被誉为一代圣

  • 麒麟出孔子降生,有史记载麒麟出现有五次,这种神兽它真实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探索视线标签:孔子,麒麟,神兽,神龟,孔丘,仲尼,汉武帝

    自古以来麒麟出现时必是祥瑞、太平的时代,麒麟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灵兽之一。除灵兽中的玄武神龟之外,剩下的龙、凤凰、麒麟我们都没有见过,而且我们所看见的龟背上并无石碑。传说里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怀孔子时,祈祷泥丘山的时候就遇见麒麟现世,不久便生了孔子。然而在孔子在去世的时候,有人目睹麒麟被杀,这段感人的故事

  • 读《论语》:孔子鄙视农民?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孔子,论语,子贡,夫子,子路,弦乐器,历史学家,民族乐器,儒家思想,中国传统音乐

    作者:傅安平一部《论语》,既可以说是一本人生修养与行为守则,也可以说是一碗古典风味的鸡汤。既然是鸡汤,我们在享受它的精神营养的同时,也要时刻明白它的害处:一小口喝着香气诱人,但大口大口地喝就会随同喝进超量的盐分和嘌呤等物质。我们既要带着思考的心去读,也要懂得浅尝辄止的妙处,即使是在读着觉得分外精彩的

  • 孔子,知识付费的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东西大街标签:孔子,讲学,六艺,孟子,孙叔敖,井田制

    在人人精进的时代,知识付费成了最好的选择,都在孜孜不倦地解锁自己的成长勋章。然而,在千百年前,知识付费就已经悄然流行了。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在茂盛的大树之下,群贤依次排开,一位老者娓娓道来天地真理,解惑弟子的疑虑。这就是我们所能想到的孔子讲学的场景,经口口相传为“杏坛讲学”,这也是知识付费的最初场

  • 1938年,日军在曲阜与孔子后人的合影,孔令煜则恭恭敬敬淡定从容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遗失的真相标签:孔子,俊杰,日本,日军,乐器,孔令煜,曲阜市,中国传统音乐,1938年德国国会选举

    1938年,日军在孔子故里曲阜,与孔子后人留下的合影。镜头下的两个日本军官一脸笑意,并没有想搞破坏,可能是因为尊敬孔子。毕竟日本有一句古话,叫做:“上有天皇,下有孔坊”,足见他们的敬畏之心。孔子后人孔令煜则恭恭敬敬,淡定从容。还来还设宴款待日本首领,和日方交流密谋。有人认为当时的社会背景太过复杂,识